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倔强(juè) 阔绰(chuò) 叱咤风云(chà)
B.慨叹(kǎi) 澎湃(bài) 销声匿迹(nì)
C.饶恕(shù) 狡黠(jié) 迥乎不同(jiǒng)
D.静穆(m ù) 梦寐(mèi) 味同嚼蜡(jiá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零落 倔强 头晕目眩 一拍既合
B.琐屑 烦燥 锐不可挡 销声匿迹
C.恣睢 胆怯 开卷有益 顾名思义
D.厚实 慰籍 鸡犬不宁 一泄千里
3.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3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4.古诗默写(8分)
(1)《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万钟与我何加焉!
(4)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5)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是: , ,必以情。
(6) ,白露未已。
5.名著阅读(4分)(任选一题作答)
(1)下面是《水浒》中的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武松在胡梯口听,只听得蒋门神口里称赞不了。只说:“亏了相公与小人报了冤仇,再当重重地答报恩相。”这张都监道:“不是看我兄弟张团练面上,谁肯干这等的事!你虽费用了些钱财,却也安排得那厮好。这早晚多是在那里下手,那厮敢是死了。只教在飞云浦结果他。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
张都监要为蒋门神报的冤仇是 ① 。武松听到他们这些话后,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是 ② 。
(2)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生育,何代出生,却就这般有道?”……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玉帝为何要捉拿孙悟空?是“那路神将”欲用什么方法“收伏”孙悟空?
6. 给下列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近日,国务院总理xxx签署第656号国务院令,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六章三十五条,对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簿、登记程序、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等作出规定。
《条例》明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同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一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不动产登记工作,并接受上级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xx凉鞋里。有时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选自《深圳商报》2013年11月5日 有删改)
17. 请简要概括童年时“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3分)
18. 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9. 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
20. 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⑨段“痴想”的具体内容。(3分)
21. 探究下面语句中“露”的内涵或作用。(3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摘自曹操《短歌行》)
(3)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
三、古诗鉴赏(古诗略)(2014中考题再现)
1.《关雎》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 《关雎》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3.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分)
4.《蒹葭》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5.《蒹葭》中采用重章叠句,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D 2.C 3.②③④① 4.略
5⑴①武松为了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醉打蒋门神。 ②血溅鸳鸯楼(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孙悟空到东海龙宫拿走了定海神针,又闯幽冥界勾画了生死簿,被东海龙王和地藏王菩萨告上了天庭。
太白金星为玉帝出主意,让玉帝降旨招安孙悟空,授他一个官职,将他拘束在天庭,若孙悟空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
6.xxx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17. 示例:①苇荡割草洗露水浴 ②夏夜房顶宿露水中 ③秋晨上学露水美脚(3分;抓住主要信息即可)
18.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露宿房顶时凉爽、自由、舒展的感受。(2分;修辞手法1分,心理感受1分;心理感受答出一点即可)
(2)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角度写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带给“我”清凉愉悦的感受,形象生动。(2分;描写角度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个描 写角度即可得1分)
19. 找回了失去多年的童年生活的闲情闲趣和诗意。(2分;意近即可)
20. 示例:我能拥有一座庭院。我在院子里,种花种菜种草。清晨起来,临窗赏览,看我养的一畦一畦的露水。
要求:能联系上下语境展开合理想象,有对“花草”“露水”“自我感受”等方面的描
写,表达顺畅。(3分;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顺畅各1分)
21. (1)句中的“露”是景物,写出秋天的萧瑟冷落(是起兴,引出歌咏对象“所谓伊人”); (2) 句中的“露”比喻人生短暂;(3) 句中的“露”象征清纯美好,有闲情雅致的诗意生活。(3分;各1分,意近即可)
三、古诗鉴赏
1. 本文写了一位男子对心仪女子执着追求和极度思念,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 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3. 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意境,用以烘托追求心上人求之不得时悲凉惆怅的心情。
4. 抒发了主人公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表达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真挚和执着。
5.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课文解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身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的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在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的诗作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情境、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文章的教育价值〗
《秋天》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诗。诗歌通过一个个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抒发了对秋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1、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知识技能目标:
⑴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⑵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⑶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诵读法。
⑵ 品析语言美,想象画面美。
⑶ 与课后《秋景》(美国·狄金森)及其他写秋的诗句作比较阅读。着重品析在内容、感情、语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杜牧在《秋夕》中说银烛秋光冷画屏。
马致远也在《天净沙·秋思》中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萧索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和丰收的喜悦。今天,让我们走进别样的秋天,去听诗人的深情絮语,去看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二、朗读诗歌
要求:
A、朗读时注意音准、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点评。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节奏、听感情),同时播放多媒体配乐画面,如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
4、学生点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三、整体把握
问题1: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请试着给它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师点拨:三幅图,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问题2: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师点拨: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问题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师点拨:由远及近的顺序。
问题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抒发了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四、想象画面
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其他三位同学适当给予补充或指出不当之处。
2、全班交流:请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然后描绘画面。
3、学生点评,老师补充。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人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五、美句赏析
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
说之前先在课本中写出简单的批注。
美句赏析参考: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实妙,是一个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实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六、品味意境
请同学们欣赏北宋程颢的《秋月》(配相应的画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设问: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一色秋与王勃《滕王阁序》中哪一句意同?
师点拨:清幽的意境。一色秋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同,即指秋天里长空与流水同时清澈明净,一样的颜色。
设问:课文表现的意境与《秋月》的意境相似,都表现在一个清字上面,请围绕清字具体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意境?并结合课文说说依据。
师点拨:表现了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境。依据见课文解读。
七、迁移训练
我们用以上方法再来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晨》,说说这首诗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八、背诵比赛
齐读──自背(先一段一段背,然后背整首诗)──齐背──个人或小组比赛背诵。
九、课外作业
请同学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有绘画兴趣的同学,可给你的诗歌配上一幅画。
思乡的优美句子1
1、秋晨,添了凉意,远处的几声寒鸦,叫破了黎明的寂静。启窗远望,片片飘零的落叶,不知何时静卧于秋院、路旁。这便让我想起了“一声寒鸦远,十里落叶黄”的秋句。深深地呼了一口新鲜空气,宁静之中,便又想起远方的家。
2、故乡,也该是深秋了吧?老妈可安好,弟兄姐妹也快一年没见了。生命中的每一次远行,也许什么都可以抛掉一切,但只有对故乡和亲人的那份情感,是骨子里必须有的,是一种挥之不去,招之即来的铭刻,命中注定的每一次远行,都必须携带。
3、乡愁,像生活中的一杯红酒,甜中带着淡淡的苦涩,苦涩中又蕴藏着回味;乡愁像几经钢筋水泥城市,再迂回村庄的串串足印,每次远行,都写满了对故乡的回忆;乡愁像白棉般的云朵,翻过道道山峦,抖落出游子归乡的每首恋曲;乡愁像一瓶珍藏多年的老酒,愈染愈烈,愈陈愈香,离家越久,味道愈浓。
4、深秋的清晨,踏着秋日陆离斑斓的阳光,就如同踩着家乡蜿蜒的田埂,看见路边的白杨,便想起了家乡的绿柳,闻着路边青草的芳香,便想起了妈家窗前,熟悉的牵牛花,芙蓉树,还有咯吱咯吱饶出清水的老洋井。哥家的小花猫与大黑狗,见了久别的家人是否还那样亲切地叫着。
5、乡愁是饭时桌边,便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乡愁是在妈家暖暖的土炕上烙着,香甜的睡着,妈还怕你冷而暖暖地盖在你身上的小棉被儿;乡愁是节日里缺失的笑颜;乡愁是待到夜深人静时,伊人与寂寞独处的回味;乡愁是与远方亲人灵犀的一个电话和一条短信;乡愁是想家时挂在腮边和眼角而又不想让别人看见的晶莹泪滴;乡愁是你离家时,风中白发驼背的妈妈,在孩儿远行时的一次次目送和盼儿早日归来的一次次翘首;乡愁是兄弟姐妹为你送行而装满包裹的叮咛和祝福;乡愁是你远行和归来时,内心深处必经的一条古道……
6、枫叶红透深秋,纵然瓜果瓢香。虽说寝食无忧,可内心深处,却始终被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所萦绕。当你做好了满桌好菜,端起酒杯的时候,一定有一种失落感袭击心头,也许是中秋佳节临近的时候,你没有陪在父母身边,或许是因为你离家太久……
7、我的身上始终背着那块地,无论走到哪里它都是我的乡愁。常常梦中回到它的身边播种一些希翼,现实使我只想在城市的天空下收获金秋。
8、所有的渴求,原来都是乡愁。有一天,我们会不顾不一切奔向朝夕渴望的东西,投向那个属于故乡的怀抱。
9、每到秋天,桂花香气四起,各种怀旧伤感无病呻吟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秋天是用来矫情的季节,这无厘头的乡愁。
10、月是故乡明,故乡呀!那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浓浓的乡愁!不论你身在何处,不管你拥有多少,那里永远是你最想、最恋的地方!那里有你永远割舍不了的亲情!
思乡的优美句子2
1、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我的乡愁啊!漂浮于家乡的山峦,宛若当年的云雾缭绕。我的乡愁啊!弥漫在天空,却煎熬着我的心。我的乡愁啊!是我梦醒后的一声幽怨的的叹息。我的乡愁啊!是白袅袅中略有些淡蓝的炊烟。我的乡愁啊!是我心里的苦涩的味道。我的乡愁啊!是我心里的一个永远的痛。我始终纠结于离开家乡是不是一个注定要犯的错误。
3、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4、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5、思乡的人啊!思乡是以无法抚平的伤痛。对于远离家乡的人,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家乡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家乡是一副永恒的画;家乡是一种浓浓的'味道。我美丽的家乡啊!倾注了我无尽的思念。我也不知哪一年,哪一时,哪一刻才能回到家乡。然而那群山的树木会依旧在吗?一切都会有所改变吗?是的!岁月的消逝中一切都有可能改变,然而我的思乡之情却永远不会改变。
6、想起故乡,我就静静地思念故乡。
7、在一个停满了船舶的码头上,一座绿色的小岛正酣甜地睡去。路灯在黑夜里无声地战栗着。车站里开走了最后的一班车,夜归的人静静地走过乡间的小路。
8、这个城市繁华空旷,膨胀着虚浮的快乐,而我,满目荒芜,找寻陌生的熟悉。你的手伸过来的时候,我隐忍着的疼痛与柔弱,层层蕴开。你说,该回家了。这里虽繁盛喧嚣,却始终不属于我们。乡音袅袅,生生扯落我眼底的泪。
9、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时候。
10、“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侧头仰望圆圆的月亮,高高悬挂于深邃的苍穹。有凝重的云块,漂浮在周围,犹如远方在游子,写满相思的泪滴。那泯灭不了思念的素光,何以寄托心中那沾湿的云彩。
11、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12、时间飞快,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13、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14、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15、幽幽之夏夜,爬满丝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读书倦了,忽而一声鸟啼,划破寂寞的长空悠然飘入耳中。哦,我想故乡哪里,改也是端午了吧!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16、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8、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19、原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
20、乡愁是一种习惯。就像吃惯了家里的小葱而永远不能适应北京的香菜一样。乡愁让我们有了一种思维定势,因为它,我们会在端午节到来时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节到来时想起该去上坟了,在春节到来时想起冻米糖和甜酒酿。
21、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
2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3、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4、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25、在那一缕缕的思乡,时光把我带向远方,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她那无忧的快乐和青春,在记忆里,它变得渐行渐近,又变得渐行渐远。刻下了留恋的目光,让我永久收藏。
26、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2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9、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3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思乡的优美句子3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4、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5、长大了,离开家,去了外地。再也没有端午节采艾蒿的机会了,奶奶的病不但没有好,而且永远的离开了我。自此,名叫艾蒿的植物,它在我心里和杂草一样,无一用处。
6、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7、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8、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