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晴雪初霁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晴雪初霁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4-29 18:08:56

赏景的诗句1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3、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5、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8、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9、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10、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1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12、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3、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14、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5、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9、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1、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22、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2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赏景的诗句2

1、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陈亮《南歌子》

2、芳菲消息到,杏梢红。——贺铸《小重山》

3、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杜甫《春运》

4、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昚虚《阙题》

5、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王涯《春游曲》

6、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7、芳菲消息到,杏梢红芳菲。——贺铸《小重山》

8、春水碧于天,花窗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9、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

1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12、雪香凝树。懒作阳台雨。——刘秉忠《点绛唇梨花》

13、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4、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陆游《梨花》

1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7、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窣地最相宜。——陆游《梨花》

18、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19、杨柳梨花迎客处,至今时梦到城南。——陆游《梨花》

20、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张来《春日》

21、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钱起《春郊》

22、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3、压沙寺后千株雪,长乐坊前十里香——黄庭坚《梨花》

2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5、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26、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徐俯《春游湖》

2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8、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马上作》

29、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卢道悦《迎春》

30、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葛胜仲《临江仙》

31、春风如醇酒,着物物不知。——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32、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陆游《豆叶黄》

33、枝头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34、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望江南》

35、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

3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7、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春词》

38、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39、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韩愈《感春五首》

40、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41、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玉楼春》

4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43、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栻《立春偶成》

44、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宫曲》

4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46、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47、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魏承班《玉楼春》

4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49、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间檐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50、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51、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青。——葛胜仲《临江仙》

5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5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54、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5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56、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赵嘏《喜张沨及第》

57、一枝晴雪初乾,几回惆怅东阑。——邵亨贞《清平乐·梨花》

58、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黄庭坚《次韵梨花》

5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李山甫《寒食二首》

60、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王安石《北陂杏花》

6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二首》

62、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63、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6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6、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6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8、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9、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陈与义《虞美人》

70、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71、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72、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7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5、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76、尽空谷幽居,佳人寂寞,泪粉兰干。——王恽《木兰花慢·赋红梨花》

77、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杜甫《春运》

7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79、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80、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描写下雪的诗句1

玉山亘野,琼林分道。

南朝宋·范泰《咏雪诗》

白雪覆盖下,大地一片苍茫。白玉似的大山横卧于原野之中,披雪的树林分立在宽阔的大道两边。诗句描绘出一幅异常寥廓的雪天景致。放眼于雪野,竟是这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遥远处,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浑然一体。渐收视线,玉树琼枝如笼着白色的烟雾,一路漫肆着,直与远处的玉山相连接。两句诗近境与远景遥遥相接,自成一体,使人感到清幽淡远而绝不孤凄冷清。

素雪纷纷鹤委,清风飙飙入袖。

南朝宋·谢灵运《上留田行》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到地面,形成银白色的一片光泽,就象一群群白鹤委下身子匍匐在地上。天气清寒,又有一阵阵清风呼呼地吹进人们的袍袖。诗句写冬季白雪纷飘,朔风劲吹的情景。诗人将落雪喻为白鹤委地,形象极为俊美,在喻雪的诗句中极为罕见,这样写,便把静态的雪写活了。而清风入袖的描状,可知冬时寒风无处不往、无隙不钻。这对进一步突出天气酷寒是有益的。诗句比喻精美,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使读者沉浸于高雅的艺术氛围中。

屯云闭星月,飞琼集庭院。

南朝宋·刘义恭《夜雪诗》

屯聚的云块遮住了星月的光辉,庭院中却是一片由白雪组成的洁银世界。诗句写夜间瑞雪满庭的景象。“屯”字写出云之厚重,可以想见到天空晦暗一片,大地幽黑不明的意境。然而,诗人转而将笔锋移向飞雪,它们象飘飞的玉屑在院中飞舞,将庭院装点得格外素洁。“集”字既写出了雪之密,又饱含了诗人对瑞雪的喜悦之情。

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

南朝宋·鲍照《发长松遇雪诗》

冰雪覆盖,江河沟渠都变成陆地了,天空阔野白茫茫地连成无垠一片。诗句写雪后江渠成陆、天野无界的景象。诗句中,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是雪。江渠、陆地、天空、旷野都覆盖和弥漫着瑞雪,所以才“合为陆”、“浩无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极有气势地画出了雪大而密、浓而厚的情态,把水陆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远景推到读者眼前。两句诗气象开宏,意境壮美,颇富浪漫色彩。

牛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

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

美丽的红花上裹着一层白雪,山南树木的枝条在北风中嬉舞。诗句写江南冬末的雪景。江南的冬末春初是美丽的,尤其是在难逢的雪天。山野之中,白雪红花相映,该是多么绮丽的景致。尽管朔风*威似地呼啸,可鲜活的朝阳枝条仍然生机勃勃地将寒风玩弄于枝头,因为这枝条已饱含着欲放的活力了。“抱”、“熙”两字,用得极富情趣,把花、枝拟成人态,更使画面中平添了几分生意。

氛氲发紫汉,杂沓被朱城。倏忽银台构,俄顷玉树生。

梁·丘迟《望雪诗》

漫天的雪花从空中飘落降下,杂乱地给满是红墙的城镇披上一层银装。高台顿时变作一座银台,树丛立刻挂上了琼条。前句写空中雪花漫天飞舞,次句写雪裹朱城。三、四句写高台大树均为白雪笼罩,成为一片银白世界。诗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降雪时所望见的高空与地面的远近景色。视域开阔,状景粗放和精细巧妙结合,尤其后两句的“银台”和“玉树”,更将雪景描绘得既雄浑,又剔透,煞是可爱。“倏忽”和“俄顷”又写出雪降速度之快,不一会便主宰一切了。

皎洁随处满,流乱逐风回。璧台如始构,琼树似新栽。

隋·王衡《玩雪诗》

皎洁的雪花随处飘落洒满大地,皑皑一片银白世界。这雪花漫天飞舞,随风回旋。雪花覆盖在高台上,洁白无瑕,象是刚刚建成的碧玉台。雪花裹缠在树技上,晶莹闪烁,似刚刚栽植的美玉树。这是描写大雪纷飞的景象。前面两句,一写雪落大地后的静景,一写雪舞空中的动态。后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描绘银装素裹的大千世界。二句皆含双重喻意,颇为新奇,“如始构”、“似新栽”已是比喻,而“璧台”、“琼树”也是运用比喻辞格而紧缩了的偏正词组,言简意赅。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旌危。

唐·祖咏《望蓟门》

蓟门边关,冬天破晓时分,北风裹着凛凛寒气侵人肌肤。连绵万里的积雪映现的寒光使人不冷自寒。放眼远眺,北疆边土都笼罩在朦胧的曙色中,边镇高悬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飘扬。诗句写远道而来的客子对边塞的地形、气候和氛围的特有感受。两句诗气势宏阔,首句用一“万里”,便见积雪绵延不尽,次句着一“三边”,又写出边地的宽广辽远。诗人保家卫国豪放雄浑之气溢于言表。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唐·祖咏《终南望积雪》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站在长安城中向南眺望,只见终南山的阴面更显秀美挺拔,一座银白色的积雪山峰浮现在云层里。雪后初霁的阳光照在积有白雪的树梢上,反射出凛凛的寒光。日暮之时更觉城中冷气陡增。诗句语言准确、洗炼、典雅。首句用一个“阴”字,限定全篇格调。次句用一个“浮”字,山阴处积雪之高跃然纸上。第三句用一个“明”字,山岭的冷峻苍白自现。末句一个“增”字,又突出阴岭雪带来的逼人寒气。此诗不愧为唐代咏雪名作。

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高高耸立的天山雪峰,云缠雾绕,终年不散,白雪皑皑,巍峨壮丽。诗句写天山阴霾重重、积雪层层的景象。皑皑雪峰,云雾缭绕,遮天蔽日。诗人仅用“常不开”三字,就恰到好处地点出了“雪云”的浓密稠实的程度。雪是白的,山是白的,云也是白的。白云锁雪峰,“雪”、“山”、“云”浑然一体,着笔全在“常不开”上。日照雪山是美景,而白云缭绕终年不散的景致更美,更富诗的意境。两句诗构成了一幅晶莹剔透的雪山白云图,令人再三惊叹诗人的造化神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晶莹的雪花挂满了树枝,就像一夜之间吹来了春风,冰天雪地中千万棵梨树开满了雪白的梨花。这两句诗描写冬树挂雪不着俗笔,将春景比冬景,白雪如同梨花一般为“春风”吹绽,真是奇丽的幻想!又用“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手法状眼前之雪景,可见雪之大,景之美。两句诗虚实并举,是雪还是花,几乎令人分不清楚。诗人在惊讶的语调中饱含着赞叹之情。境界极为开阔,真可谓是“妙手回春”之笔。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唐·杜甫《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白帝城去年的雪尚在山上,今年却已铺了一地。冻得蛟龙缩在南浦不肯出来,锐利的北风残忍地刮在人的肌肤上。前两句写去年和今年的雪,可知连年不断,且一年比一年冷(雪线下降天转寒),天气十分寒冷。后两句更着意在一“寒”字上。“蛟龙南浦缩”是虚写,蛟龙尚怕冷,何况人?“寒刮肌肤”是实写,“利”字写出了人的寒冷难耐之状。诗句虚实结合,反复渲染,似有寒气袭人之感。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唐·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沙村的白雪依然没开化,江县的红梅却已放出了一片春色。诗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雪仍含冻”指冬天的气氛还很浓。“梅已放春”写梅花开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两句诗一抑一扬,写出了春天的希望。上句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下句制造了一种艳丽的氛围,整体意念上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冬即去而春欲来的节气变化。

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

宋·林逋《孤山雪中写望》

一座孤山,被那浩渺的水流环绕着。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晴了又下,下了又停。诗人纵目远望,只见那山间的小径上不知何人正在独自徘徊、留连,他久久地伫立凝望着那密密的林间覆盖着的白色的雪花。诗句状写雪中之景。诗人雪中登山远望,心情是沉郁苍凉的,不禁对景伤情。诗人描绘的是幽远、孤寂的冬日雪景,这与诗人的心境是无法分开的。第三句中的“何人”,实则是诗人的化身,他正企望在观景中排遣忧愁呢。

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宋·王安石《和钱学士喜雪》

风雪中,山野里的鸦雀将身子紧缩成一团,相互依偎。城里的狗在雪地里欢腾跳跃,不肯回家。诗句描绘雪中的景象。诗人不是正面描绘雪景,也不是直抒其情,而是通过“山鸦”、“邑犬”在雪中的`活动,从侧面来描写雪。特别是后一句,通过狗在雪地里的撒欢腾跃,写雪给人间带来的喜悦,形象而生动。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大雪飘落在北台上,北台银装素裹,犹如玉楼一样。雪后寒冷,人站在台上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举目田野,白茫茫的大地好象银海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遍地发光,照得人目眩眼花。诗句写雪后天寒雪白之景。“起粟”写天气寒冷,“生花”写白雪皑皑耀人眼目,深契自然之理。“玉楼”、“银海”状摹雪后之景,更见韵味。

雪山万叠看不厌,雪尽山青又一奇。

宋·陆游《春日》其五

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上白雪皑皑,远远望去,好象变化莫测的白云在浮动,景色十分迷人,令人百看不厌。当温暖的春天到来之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群山又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绿装,山峦叠嶂,象绿色海洋中的波涛在汹涌,真乃人间又一奇观。诗句描写群山在不同季节的奇妙景观,语言朴实,色彩鲜明,平中见奇,宛如是一幅优雅淡美的山水画。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宋·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作者站立山头向远处望去,最令他留连忘返的是那座东山,它银装素裹,在浅红的晚霞中闪耀着洁白的光芒,这光芒又似乎在上下翻伏,如同雪白的浪花一般。诗句写雪山在霞光掩映下产生的视觉差错,原先的静景化作动景,色泽又鲜丽明艳,仿佛把人带入仙境之中。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

虽然不是夜晚,可是大江、高山都披着银辉,好象是明亮的月光千里普照,天地没有半点私心,使千家万户都变成了如玉似银的一片白色。这两句诗写雪后的景象。构思得很巧妙,前一句以白昼比喻雪夜,但写得很婉转,展露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层次:看到白色先疑是月,又想到不是夜晚,然后得知是雪(当然在现实中人们并不会如此)。后一句更奇特,看到白雪无所不至无处不在,于是联想到天地的“无私”来,其实天地并不是人,哪里有“私”与“无私”的道德观念?这是诗人心理活动的显露。这两句写雪立意高,写法也很高明。

南方雪色由来少,江上今看积翠屏。觅路已惊双峡断,插天犹露一峰青。

清·梁佩兰《端州道中望峡口积雪》

在岭南很少看见雪景,如今在江上总算看到大雪覆压着的青山了。令人惊奇的是积雪封锁了峡口,出峡的通路断了,唯有一座孤峰高耸入雪端,还露出青青的颜色。这首诗写羚羊峡上的雪景。诗中把银装素裹的山恋比作翠色的屏风,生动而形象。“插”字写山峰的顶部由于地势过高而无白雪堆积,如此便突出了它的陡峭和高峻。“惊”字传神,极言雪大竟达到令人迷失方向的程度。

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

清·郑板桥《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

如银沙般的大雪漫山遍野,遮住了行人的足迹。偶尔传来一声狗叫,村落显得愈加闲静。诗句写出山村降雪后的情景,描绘了一幅淡雅、幽静的雪景图画。诗句以“银沙”喻雪,描摹了大雪的洁白和松散,为历代诗家所少见。诗句又以动衬静,以有声状无声,相映得趣。

描写下雪的诗句2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俄而未霰零,密雪下。——谢惠连《雪赋》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1、《山中雪后》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2、《雪晴》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新晴天嫩绿,落照雪轻红。儿劣敲冰柱,身清堕蕊宫。何须师鲍谢,诗在玉虚中。

3、《雪晴再次韵》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璇穹莹澈晴风后,晓日初融陌路泥。老桧苍筠潜动色,迎春送腊好分题。藏春僧合心曾恋,闯海山亭梦到迷。回首桑阴三宿旧,鄮城东去虎存西。

4、《和王员外雪晴早朝》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鹭行。长信月留宁避晓,宜春花满不飞香。独看积素凝清禁,已觉轻寒让太阳。题柱盛名兼绝唱,风流谁继汉田郎。

5、《雪复晴》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冬来多是雨,日日望云回。飘洒不成雪,连绵如入梅。高风吹日上,短影为山催。那问归家事,床头有宿醅。

6、《雪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腊尽春生白帝城,俸钱虽薄胜躬耕。眼前但恨亲朋少,身外元知得丧轻。日映满窗松竹影,雪消并舍鸟乌声。老来莫道风情减,忆向烟芜信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