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5.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作者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作者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王维却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作者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作者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作者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
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
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作者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
第三,作者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
作者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作者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1、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2、西安封域中,清水岩泉好。
3、修竹挼蓝,梅山耸翠,小小佳处西安。
4、忆长安,九月时。
5、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6、长相思,在长安。
7、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8、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9、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
10、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11、西安鼓楼是现存中国最大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12、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13、好去西安苏县丞,千年求友近严陵。江山如彼君如此,正似玉壶寒露冰。
14、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15、长相思,在长安。
16、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漫步西安,气象万千的名胜映入眼帘。
17、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见证了中国五千年兴衰,承载了中华民族最厚重的历史。
1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9、我眼中的西安是一个拥有文化悠久历史和特色多的古城,比如大雁塔,钟楼,都是一些著名的历史古迹。
20、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21、梦底音容岂过时,三更犹读那年诗。秋寒可自长安到?再忆长安已太迟。
2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3、一直以来,对西安这座古都都是崇敬有加的,因为它有着十三朝帝都的悠久历史,有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有唐风秦韵孕育出的别样风情。
24、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2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26、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27、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
28、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9、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30、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31、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32、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33、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34、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5、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36、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3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8、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39、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40、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41、忆长安,九月时。
42、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43、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44、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45、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
46、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47、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48、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49、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
50、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
51、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
5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3、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西安以它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名城。
54、西安是我的家乡,她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秦、汉、隋、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
55、美丽的古城西安,这座城市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6、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汉唐雄风驰名天下。西安,曾经有一个美丽的称呼“长安”。
57、这座城市却在历史的熏陶下变得成熟而内敛,睿智而不张扬,西北的粗犷豪放与现代社会的开放包容在这里完美交织,使这座历经千年的古都显得更加有魅力。
58、西安是有着十三朝历史的古都,又以唐朝为最盛。看西安的'建筑,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间总会有唐朝时代的建筑模式:红墙,黑瓦,雕花的窗户,格外给人不一样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59、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
60、西安,也就是古时的长安,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佣;八景之美誉的大雁塔,可以看见秦时明月汉时关,又能感受唐朝雄风五代烟,西安真是一个好地方。
1、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2、西安封域中,清水岩泉好。
3、修竹挼蓝,梅山耸翠,小小佳处西安。
4、忆长安,九月时。
5、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6、长相思,在长安。
7、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8、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9、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
10、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11、西安鼓楼是现存中国最大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12、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13、好去西安苏县丞,千年求友近严陵。江山如彼君如此,正似玉壶寒露冰。
14、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15、长相思,在长安。
16、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漫步西安,气象万千的名胜映入眼帘。
17、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见证了中国五千年兴衰,承载了中华民族最厚重的历史。
1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9、我眼中的西安是一个拥有文化悠久历史和特色多的古城,比如大雁塔,钟楼,都是一些著名的历史古迹。
20、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21、梦底音容岂过时,三更犹读那年诗。秋寒可自长安到?再忆长安已太迟。
2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3、一直以来,对西安这座古都都是崇敬有加的',因为它有着十三朝帝都的悠久历史,有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有唐风秦韵孕育出的别样风情。
24、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2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26、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27、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
28、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9、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30、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31、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32、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33、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34、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5、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36、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3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8、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39、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40、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41、忆长安,九月时。
42、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43、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44、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45、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
46、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47、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48、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49、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
50、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
51、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
5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3、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西安以它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名城。
54、西安是我的家乡,她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秦、汉、隋、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
55、美丽的古城西安,这座城市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6、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汉唐雄风驰名天下。西安,曾经有一个美丽的称呼“长安”。
57、这座城市却在历史的熏陶下变得成熟而内敛,睿智而不张扬,西北的粗犷豪放与现代社会的开放包容在这里完美交织,使这座历经千年的古都显得更加有魅力。
58、西安是有着十三朝历史的古都,又以唐朝为最盛。看西安的建筑,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间总会有唐朝时代的建筑模式:红墙,黑瓦,雕花的窗户,格外给人不一样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59、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
60、西安,也就是古时的长安,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佣;八景之美誉的大雁塔,可以看见秦时明月汉时关,又能感受唐朝雄风五代烟,西安真是一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