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2.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①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_____的第四篇。
② 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③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簧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俶尔( ) 翕忽( ) 怡然( ) 幽邃( )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画出停顿)
全 石 以 为 底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4、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_____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 ——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者
6、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
检查预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走近小石潭。
1、轻松听一听。
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2、大胆读一读。
下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勇敢试一试。
哪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
(二)认识小石潭。
1、说一说。
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请大家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边读边口译课文,弄懂字词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
自主学习后把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交流。4人一小组合作交流。
2、比一比。
小组讨论交流后把不懂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解决。可以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老师答,也可以老师问学生答,小组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比一比。
(三)感受小石潭。
1、找一找。
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
2、悟一悟。
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谈一谈。
(四)品味小石潭。
1、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2、探索尝试:小石潭如此之美,请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这小石潭写美的'?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整理一些好词语大全及解释(精选55句)给大家!
一、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二、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三、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四、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五、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六、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七、昙花一现: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八、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九、肆无忌惮: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十、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十一、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十二、若即若离:若:好像;即:接近。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十三、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十四、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十五、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十六、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十七、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十八、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十九、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二十、排忧解难:排除忧愁,解除困难。
二十一、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二十二、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二十三、杀一儆百: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二十四、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二十五、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二十六、首屈一指: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二十七、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二十八、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二十九、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三十、入不敷出:敷:够,足。收入不够支出。
三十一、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三十二、瘦削不堪:瘦得不能再瘦了 形容人身体非常瘦弱
三十三、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三十四、深思慎取:指做事要深入思考,谨慎采取办法。
三十五、任人唯贤: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三十六、暮鼓晨钟: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三十七、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会聚在这里。毕:全。
三十八、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三十九、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四十、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四十一、鹊巢鸠占: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
四十二、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四十三、如愿以偿: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四十四、神秘莫测:非常神秘,难以推测。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或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无法揣测。
四十五、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四十六、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四十七、事必躬亲: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四十八、乳臭未干: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四十九、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五十、前倨后恭: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五十一、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五十二、奇谈怪论:奇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论。
五十三、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五十四、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五十五、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