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不知道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想写他,我也不知道,是娟影响了我吧!
秋意袭来,我的心中似乎有这一大堆的零碎的记忆,并不多,却深刻。那天梦见你了,骗你说只是看见一个背影,可你却不知道梦里的主角是你。你说:五百年的缘分才会换来一次的擦肩而过。每每想起这些,我就会变得异常忧郁,因为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你被突然调走,我知道,你会认为是我打了小报告。渐渐你变得冷漠,对我爱理不理。有时小心翼翼的问你一句话,却落得你冷冷的回答。
秋风扫起了落叶,风儿起,泪儿落,落寞的你。拾起心中的一枚枚落叶,是你。是你。还是你……独自欣赏着夕阳西下的余晖,突遇一阵刺骨的寒风,那便是你带着不屑口气的回答。天空阴暗了,你的笑脸渐渐褪色,我拖着长长的背影,向前走去。
关于读书笔记摘选2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在野外迷路时的路标,是路标给了我们希望,是路标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信念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拥有信念,我们就会成功。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贫穷的村子叫姜村,后因有好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是博士而闻名于世,再后来这个村的名字改为大学村。上大学的孩子们并不是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了,也不是因为吃什么东西而变得聪明了,而是因为这个村子新调来了一个新教师,这个教师给他们灌输了这样一条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上天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倘若现在不好好学习,那么将来将一事无成。就这样孩子们变得爱学习了,不贪玩了,最终几经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这不能不证明信念的重要。是信念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是信念成就了孩子们的未来,又是信念实现了孩子们的价值。又是信念给了他们成材的希望,又是信念成就了他们的成功。
相反,没有了信念就没有了希望,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斗志,自然会失败。看看生活中无所事事的人,再看看生活中没有作为的人,他们与其他人少了什么?是智商吗?是才能吗?不,都不是!而是他们从小就失去了人生的路标,从而一落千丈。
由此可见,信念是灯,他在困境面前给人们照亮了路,让人们实现了价值。信念是剑,他给人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力量,助人们一路成功!
关于读书笔记摘选3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着任溶溶/译,讲的是一只蜘蛛和一头小猪的故事。
小女孩弗恩养了一只落脚猪,取名为威尔伯,她十分喜爱它。但后来威尔伯长大了,父母不同意再养时,它被卖到了霍默·朱克曼舅舅的谷仓里。在谷仓门口,也就是猪栏上的方有一只灰色大蜘蛛叫夏洛。在那里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一个可怕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天快冷了就意味着意威尔伯快要被杀掉,变成熏肉火腿,威尔伯知道后害怕的叫道﹕“我不想死,我不想死!”这时娇小的夏洛对它说﹕“我有办法让你不死,但你不许再哭!”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霍默·朱克曼舅舅决定不杀威尔伯,这样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关于读书笔记摘选4
时光如梭,岁月如潮,从指间流过的是对生命的桎梏。留下的花朵绽放,陨落,改变不了生命的律动。在流逝的韶华中,我习惯做一个过客,悄悄地,轻轻地。惊不起残落的'花瓣,卷不起半点温蠖,像风闪过走向时间的彼岸。
沉默如丰碑挺立。没有丰功伟绩的记载,承受的只是落霞惊鸿。刻下的伤痕不会呻吟,裂开的伤口只会流血。驻足丰碑,凝视苍穹,只见孤雁南飞。它是否是一个误落凡尘的精灵,不愿白云的恬淡,不留半丝痕迹。它却可以展翅高飞,裹一身流光。而我呢?是踟躇独行,挥动独翼。
这不是孤芳自赏,不是方枘圆凿。所享受的只是庄周化蝶的虚幻,只是半杯开水的澄澈。踏上没有交点只有终点的石径,拥一泓清泉,枕一簇墨绿,任云云舒。只听跫音回荡山谷。寂寥的脚步扶起一串秋风的悲吟。仁笑靥如劲草槁枯,零落朔风。
生命的夏花在如火般灿烂竟也经不起半点萧瑟。宁愿在热浪中销陨。无奈葬魂香冢,滴落晶莹红泪。踩上湿润的土地,脚下传来花泥的呻吟。默默承受也许是最好的解脱。这就是沿途的风景,如水般缱绻,如柳枝般婵媛
晚冥的天空湛蓝如大海般深邃,可却空洞无物。仰望。迷茫。深陷其中。梦与天地相接,心与山水相拥。在这蓝色温玉中。做个匆匆的过客。即使是独翼的天使也不愿扶持而上。
关于读书笔记摘选5
在中国的现今少年时代,是不允许谈情说爱,也许是中国思想保守,但如今看来,爱,有什么不可以在中国的现今少年时代,是不允许谈情说爱,也许是中国思想保守,但如今看来,
的确应该避避,可并不能想,无可否认中国古老还是有许多世人叹为观止的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是那般有情有意,惊天动地,“牛郎和织女”这跨越仙界的爱情一样至死至终相敬如宾,虽一年只见一次,但难忘今宵。“罗密欧与朱丽叶”浪漫爱情漫延人们心中,开出甜蜜之果,这都是影响世人的爱情故事,它们并不是一谓的简单的爱,他们对爱负责任,有情的义,坚贞不屈,这不光是一份爱更是一种完美品质,现代人应多学学,不要把爱当儿戏,如今热火潮天的韩车爱情小说直插中国学生市场,骗得中学生不少钱,再我看来,那些帅哥、靓女之间的事如何堪称一提,跟本不算得爱,普遍中学生有早恋现像,让我谈个说法,我觉得不赞成,但也不能否认,如果他是为了不好的企图获想在一些人中有地位,显得与众不同,那是绝对否定的,但你认为一个优秀的男生,女生很出色,假如你喜欢他,你知道努力学习使自己变得出色,长大后再去回想往事那时还不迟。所以,爱,有什么不可以,只要把握好度,也许会帮助你。
关于读书笔记摘选6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从小到大,书就像我形影不离的朋友,伴我成长。
在我小的时候,由于不识字妈妈就常常给我读我喜欢的《睡前百问》,《100个经典童话故事》,《古诗三百首》等,每天晚上,我都是在妈妈的读书声中进入梦乡的。稍长大了一些的时候,我开始认识字了,自己开始会读书了,便渐渐地感觉到了读书的乐趣。
现在我已经上了七年级,马上要升八年级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而且我也不再满足于漫画之类的书了。我已经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童年》等中外名着。我的书很多,在家里,我的书有满满一书柜,桌子上,床上,沙发上,到处都堆放着我的书。我对书爱不释手,只要一有空,我都会读书。我还经常到书店里看书,买书,有时在书店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读书使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例如:读《上下五千年》使我了解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乐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了我,读《中国国家地理》中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仿佛游览了我国的名胜古迹。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时,凡是我感兴趣的书总是会分享个朋友,让他们也分享快乐。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进步,读书伴我成长。
关于读书笔记摘选7
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真正地认识自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半,战胜自我就等于战胜了对手……这些话不无道理。
文中说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牧师的儿子要他讲故事。牧师拿了一张地图,撕成小片,要儿子把地图拼好。不到十分钟,儿子就把地图拼好了,牧师惊讶万分,强尼居然这么快就拼好了,每一张纸片都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整张地图又恢复了原状。牧师问儿子为什么这么快就拼好,强尼说:“很简单呀!这张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脸的图形,我先把一张纸放在下面,把人脸的图形放在上面拼起来,再放一张纸在拼好的图上面,然后翻过来就可以了。我想,如果人脸拼得对,地图也该对了。”牧师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假使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到了: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环境,想力求改变,则首先应该战胜自己。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东升的太阳”,它把一切冷冰化为乌有。假如你有这样的心态,你四周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句话,战胜自己,就是敢于奋斗、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胜利的胆识和魄力,永不放弃你的选择。
关于读书笔记摘选8
读完这本书,我竟会不禁怀疑,这书是否出自一名正常人之手?因为,她那生动的描写,是那么细腻;那么富有生机。她那对世界的感知,不禁使我们忘记她是一个盲、哑、聋的女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内容,时常使我心头温暖,不同于其它的名着,读起来使人黯然泪下。虽然当我们读到,她只拥有了十九个月的光明与声音,就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听力时为她感到同情,但是,当再看到她遇上了许多好心人时,不禁在心底为她祝福。这也足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充满了爱的。
全书从海伦得病而失去听力、视力后,被沙利文老师逐渐从黑暗带到了光明,从无知走向了成熟开始,将海伦一生的经历展现给了大家。
读完这本书,海伦那坚强、乐观的形象,依然能在我眼前清晰显现。在她书中描写的一切,我觉得这对于一个残疾人几乎不可能。可她却证明给了我们看。也不难想象这背后有多么的艰辛,如:沙利文老师为了让小海伦了解水,只有把她带到水龙头旁,让她用那稚嫩的手去感觉。在冰冻三尺的严冬里,这样反复的训练,怎能不让人心痛?也就是从小的锻练,使海伦拥有了一颗坚强的心,也让她收获了哈佛的通知书。
海伦的一生也证明了我们课本中的一个道理:海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珍爱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不因为生来的残缺而碌碌终生,反而成了她生活动力,让这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不断延伸这生命的价值。就如一位先哲所说:“生命中可能会括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在本书中的结尾中,作者也向人们发出了她心中的渴望,不,应该是许多人的心愿。那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残疾人渴望光明,那我们呢?我们拥有更多上天的照顾。但可悲的是,我们却没将生命发挥极致。这无疑是个极大的讽刺。所以把握今天,从今天开始,延伸我们生命的价值,既使头发渐白,我们的心也要依旧有活力,人活着,不应该只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更应追求生命的光彩!
关于读书笔记摘选9
今天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章最后的名将——蓝玉。主要写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发起两次远征,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未对北元形成致命的打击,不断骚扰明朝的边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远征,蓝玉在历次正沙漠的行动中只是担任了几次配角。蓝玉是安徽远定人,是常遇春的内弟。蓝玉是一个要强的人,他从不会承认比任何人差。这次远征无疑给蓝玉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朱元璋同意了蓝玉的请求,给了他右副将军的位置,主帅自然是冯胜。蓝玉来辽东击破了庆州的重兵把守,纳哈出率二十万军队投降明军。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带兵远征北元,脱古思帖木儿丢下军队逃走,元军投降,北元灭亡。
好词:明目张胆、朝思暮想、百般无奈、无处不在、瓦解、震慑、洋洋得意、狰狞、凶神恶煞、不共戴天。
我欣赏的句子有:“其实他采取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本来在大都当皇帝的父亲被逼得搬了家,亲戚都被拉去吃牢饭,此仇实在不共戴天。”“这些明军士兵用恶狼般的眼神看着他,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还大声呼喊,很快,更多的明军士兵围拢了来他们一看珍稀动物似的眼神注视着他。他很荣幸的成为第一个俘虏。”
实现理想之后的蓝玉任意妄为,让朱元璋再次挥动屠刀。
关于读书笔记摘选10
有的时候我晚上写完了作业还有许多时间,我就会拿一本书出来看,因为看书使我快乐。
有时,我会看书看到连时间都忘了。有一次我从晚上八点钟拿书来看,看到了十一点我都浑然不知,直到我看书看太久了眼睛有点累了,出去休息时才知道那么晚了。我看过的书可多了,有《格林童话》《海底两万里》和《一千零一夜》等书。我看书时都会很开心,因为书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似的,我一打开书就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
现在我看一些小说来满足我的求知欲,因为童话类的书我已经开始厌卷了,所以我会拿一些小说来看了。现在我看过的小说有:《诛仙》和《拥兵天下》等书,这两个小说每一处都很精彩,仿拂自己就在书中,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跌宕起伏。
我认为看书很好,但是也不能疯狂的看,要看一下,休息一下,要不然会把自己的眼睛给弄坏的,而且看书时不能把眼睛和书贴太近,要不然也会把眼睛弄坏的;有的时侯在我晚上睡觉的时侯我也会拿一本书出来看,有时,看着看着自己就睡着了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觉得像我这样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多点书,丰富点我的课外知识,况且,读书还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无独有偶,看到了张爱玲女士的《爱》,文字较为简短,几乎是在叙述一个小故事,但细细读来,竟然有一种凄美。内心的震撼,想来还是巨大的,凄美的故事,凄美的文字,泊于眼睫或者掠过心底的悲剧,悲剧的美才能直抵心灵的深处,于感叹之际,还要给人无尽的遐想。象维纳斯般的断臂,一直是美术史上作为一种残缺美的代表。美不管是残缺,冷艳,伤感,但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间或在我们的眼球里躁动,又轻轻静静地泊在心灵的尖上,似飞过荷叶的蜻蜓掠过水面,泛起阵阵地涟漪。
学《美学概论》时算还是年幼无知,大凡对于真美,未必刻骨铭心。这书是朱光潜先生著的,他对于美学史的贡献,我想毋庸置疑,亦不用我过多的语言恢弘地去描述。后来得知,朱光潜先生在三十年帮忙写过一篇英文博士论文,就是悲剧心理学。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则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或许我可以这样理解,悲剧美,就是将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从而给人一种痛彻心扉的感受。而且悲剧的美,往往能在心里驻留很长一段时间,引起共鸣。
二十郎当的年纪,对于美,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观,根据自己的理解,胡乱地表达,如同对于政治一般不敏感,只是木讷地接受。而那时对于美学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或许现在依然是,不过多行走了几年,或多或少看过一些人间的沧桑,有向美靠拢的趋向罢了。
彼时上美学概论课时,是一个男老师,叫什么名都己经忘了,甚至于具体的长相。目测长得也不俊美,走在最繁华的.大街上,依然是不起眼,不被人注目的那种。第一次上课时,瞬间就冷淡了许多,臆想中至少得是一个美女老师来讲课,退而求其次,亦是一个帅哥级别的男老师,委实失望。若天气不好,遇到什么刮风,下雨之类,能不上课断然不会去上课的。天气原因有时候成了跷课比较牵强的理由,没有吸引力的课程,几乎都是可以用来逃课的,如果老师不点名而影响学分的话。幸好,老师从来不屑于用点名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的上座率,因为这,我对老师的好感逐渐增强,反而积极地去上课。多学了一点关于美的理论知识,想来还是有点儿用处,学期结束时,成绩不好不坏,勉强算中等吧。
后来,对于美学的理论逐渐陌生,在现实的生活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只有每每看到美的事物时,才心有所悸动。
《爱》这篇小文章,虽然只是简单地讲了一个故事,但却能从这些简短的字眼里寻找到一种凄美。很久没有心思去分析美与不美的问题,亦在生活的奔波里少了些许的闲情逸志。如果不是雷雨交加的晚上,如果不是因为随手的翻看了一本书,对于凄美,想来不会有那么多的念头。
张爱玲女士的文字,亦是不可轻曼,对于她的书,向来没有多看,谈不上绝对的偏好,亦没有多大的热情。或许可能没有适合的机遇,或许自己与她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泛读的时候,倒是读过那么一些文字,而且,很多关于文学的理论书籍里,亦多次看到过她的名字。关于她的生平,关于她的故事,知道的不多,也没有查过相关的书籍,没有求证,若用生平去揣摩作者文字里的内心世界,想来还是不够的。
不可否认,这样的一篇小散文,流露着淡淡地诗意,文字简练却又有深意。在她最年轻,最美好的华年里,想来对于爱的理解也定然是不同的。
春天的夜晚,月白的衫子,桃树下,邻家的男孩,这几乎是花前月下的节奏,却只有一句“你也在这里吗”,偶然的相见,原本有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的开端,自然,这是常人最为简单的一个逻辑,我亦是这样认为的。但后来,读完之后,细想了一下,却硬生生地让自己想到了《题都护南庄》,崔护先生写的一首诗,“去年今年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或许,张爱玲写这篇散文时,脑子里亦泛过了这样的意境吧。
情感或许都是相似的,唯一不同的是各自的心境。崔护写的是自己对于一个陌生女子的好感与爱恋,意境中亦是美得象那桃花的灿烂。带着淡淡地失望,可惜,或者还有婉叹,类似的情感的字眼几乎可以堆积在一起,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一个书生,对于一个娇羞的少女,心旌自然会摇曳,甚至险些儿难以自恃。想来那个少女,定然是美的,美还不只是她的外貌,还有她的内在,从诗里或相关资料里可以考证,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棋琴书画样样都通。少女的灵秀与纯真,不就是那院子里灿烂的桃花么?古人讲“发乎情,止乎礼”,崔护作为才华横溢的一介书生,看着默默微笑的女子,越发地注重自己的修为。夕阳西下,恋恋不舍地告别,那霞光已然有点儿凄凉的意思,至少我读来是这样想的。来年的春天,桃花依旧在笑春风,只是人己不知何处天涯。题诗后带着伤感的情绪,步履里亦泛着淡淡地忧伤。数日后,悉知女子因恋而病危,崔护才痛哭流涕,择日而娶,一举扭转了凄美的基调,于情感曲折中给了我们一份叫着美的幸福与安慰。在最美的华年里相遇,牵手走过繁花之后永福,想来是让人幸福的。
如果说崔护诗里边的美是由凄美到圆满幸福之美,讲究一个一波三折,那么张爱玲这篇小散文里的美,或许真是一种凄美,美的让人沧桑。“就这样完了”,没有过多的交集,世事的变迁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再也回不到过去。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瞬间成为永恒,永恒的惆怅与忧伤。张爱玲的悲剧人生意识,委实不是一般地坚强,或许亦印证了她自己沧桑与情感世界里伤感的一生。
或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瞬间,于无声处成了永恒。某个时机回味,似乎值得永恒地珍惜,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景,一些物。行走在街上,遇到的或许都是路人甲,转身己各自成天涯。而某些情景下见过的人,或许只是千万人之中的偶然相遇,偶然的相逢,却成了宿命的温情定格于瞬间。我们亦听过这样幸福或者伤感的爱情故事,离别与重逢,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幸福微笑。
“就这样就完了。”读到这句时心里生出无尽的惆怅,象一幅画面,或者是电影里的一帧,在情感最炽热的时候,截取最浪漫的瞬间之时,涌满了爱的漂渺与不确定,生命总归短暂,爱情亦不过一瞬,苍白泛着黄的伤感,凄美得让人心伤。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人生,无数个瞬间与永恒,或许张爱玲就是将瞬间与永恒这种美学里的凄美,轻轻静静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噢,你也在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