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天池的优美句子 1
天池,像湾明镜,镶嵌在群峰之中。冰峰、蓝天、白云、的影子倒影在湖水里,构成幅美妙的画卷。漫步天池,使人心旷神怡。山光湖色随着日影的移动而变幻,太阳更向西转,忽然,静静的天空飞卷着大团灰雾,而收敛的阳光使湖面变成黑色,震颤出长长的涟漪。
走近池边看,池水表层是蓝色的,与大海的颜色样。而深处的池水却蓝中透绿,仿佛块巨大的绿宝石静卧再水底。
天池是座高山天然湖泊,属冰碛堰塞湖。海拔1980米,最深水处达105米,面积4.9平方公里。相传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穆天子会见西王母的地方,因而又名为“瑶池”。天池八景是:石门线天、龙潭碧月、定海神针、顶天三石、南山望雪、西山观松、悬泉飞瀑、海峰晨曦。
天池距乌鲁木齐80多公里,交通方便,年四季可至可游,亦可在湖畔宾馆留宿用餐。若有兴趣,在湖畔租马雇请向导,骑马上山游览博格达雪峰高山景区。博格达峰是东天山最高峰,海拔达5445米,山顶积雪终年不消,世称“雪海”。从乌鲁木齐、昌吉带远眺,博格达峰高耸云霄,极为壮观。雪峰下即坐落着天池。
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的确,天池是非常之美的。但,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欢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呼啸的树声和啁啾的鸟鸣,但这切似乎都给这山和湖所吸没了,却使你静得连点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
天池水清澈碧透,四周群山环抱,峰峦挺拔,幽谷深壑。
这时候,山的颜色已是土黄色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枯草,旅客很多,站在起成了别有风味的风景线,我心思却不在这里,我的心是朝着天池的。我和行人快快走到了天池的最佳观望处。
我的目光往山下探,望见了幽蓝的天池!虽在电视电脑上见过她,可如今亲眼见到却完全不同。这种蓝色是深邃且高贵的,周围的山脉众星捧月般环绕着她,更显得她是个高贵的女王,土黄色的山川中央有深蓝的湖水,显得天池尤其出众。对旅客来说这是何等的享受,天池又是何等的特别?
她是平静的,丝波纹也没有,似乎是永远都如此稳重;她是妩媚的,幽蓝深邃的湖水像是她的眼,妩媚还含情脉脉,从远方腾然而起的雾,飘渺柔和,恰似她轻呵出来的口气;她是端庄的,几百年来都如此,未曾变过她端庄大方的模样,岁月流逝,更显得她尊贵;她是神秘的,浓郁的水色让人浮想联翩,给人有想眼望穿的欲望,却不料想忽然升起的雾气面纱般遮住了她的妖娆,可半透明的纱却让人若隐若现的望见她,似乎人们还能朦朦胧胧体会到她含情脉脉的眼神,更让人欲罢不能。
嵯峨的天山,婉延逶迤,庄严挺拔,象个洁白飘逸的仙女静卧在大地上,被阳光照,耀眼夺目,散发出迷人的光焰。她毫不留情地将广袤的新疆分为二,又用神秘的面纱将自己轻轻地包裹起来,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思和向往。
描写天池的优美句子 2
蓝天白云山峰绿草倒影景色壮观迷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神秘。“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清澈的水面上找不着水怪的任何踪影。只能看到“天池”的出水口,但是入水口在哪里?不得而知。山顶冰冷的池水温度在零度左右,山腰却冒出滚烫的温泉,水温可以把鸡蛋和苞米煮熟,我真不知道它还蕴藏着多少神秘色彩……
朝族至于“天池”还是朝族人的发源地,我还是第次听说。而且,据导游介绍,当年建立清王朝的满族人民也认为这里是祖先的发源地,曾经封山保护三百余年。这给本就神秘的“天池”披上了层神圣的外衣。
只见天池周围群山环抱,山峦叠翠。在这高达六百多米的天池远远眺望,在薄雾里可以隐隐约约看见千年不化的积雪山,如圣洁的老人,看护着着美丽的天池。
天池的水真清啊!连池底的鱼儿都看得见;天池的水真绿啊!如块毫无瑕疵的翡翠;天池的水真亮啊!在阳光的照射下好像撒了层亮晶晶的粉末。坐着叶小舟在池中游荡,层层微波向外散开。看着满眼的水色,让我想起了新疆人民,他们朴素而自然的美,难道不像这天池,好比位纯洁的女子,不戴头饰,不穿花衣,以最朴实的自己展现给别人。
相传,天池又称瑶池,是西王母的浴池。当时有水怪作乱,他便取下头簪,向下扔,落到岸边,化作棵树,名曰定海神针,镇住了妖怪。那里又叫瑶台,诗仙李白曾说:“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还有人说:“天池若女,胜过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天池,这个镶嵌在天山峰顶的高山湖泊,像块宝镜接受上天的仙气,更为天山带来迷人的灵气,成为许多人神往之地。
这里相传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也有的说是王母的梳妆台,潭碧玉般清澈的湖水,洒落在高山之巅,那堆满积雪的`银山和长满雪松的青山前后叠印,交相辉映,展现出天下少有的独特风景。
在面向阳光的山坡上,棵棵苍翠挺拔的青松层层递进,直上山顶;块块突兀的山石横卧在山腰,光怪陆离。在我的脚下,玉宇琼台飞檐险挂,华美彩艇碧波荡漾,依山小筑尽显异域风情,对岸山腰有几朵白云飘逸而过。我站在池边山顶,如置身于瑶池仙境之中,真有点“人欲出山云不许”的仙家滋味了。
文学大师郭沫若在登上天池后曾写出了“歌舞水边迎贵客,云笺天上待诗篇”的佳句,正如郭老所说的那样,把这“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也写不尽天山的美和天池的神,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观,也惊叹宇宙的鬼斧神工,天池的神、险、美。
在新疆的乌鲁木齐,有座千米高的山,山上有座美丽而神秘的池子,叫做“天山天池”。
传说这里是王母娘娘招待客人时,从天上下来请客人喝茶聊天的地方,所以叫做“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的水很平静,平静到看不出水在流动。天山天池的水很清澈,清到可以看到水里的石头。天山天池的水很冰凉,冰到手放进去会立马冻红。天山天池的周围也很美,到处是雪山,到处是绿树,已经把天山天池这个单调的湖泊变得美丽了。顺着天山天池的小路,就来到了飞龙潭,传说这里是王母娘娘干儿子小飞龙住的地方,所以叫“飞龙潭”。飞龙潭的水既平静又清澈,在平静的水上,时不时荡漾起波纹,哗啦啦——声巨响打破了平静的水面。
飞龙潭旁边,有个50多米高的大瀑布,这个瀑布十分壮观,让我想起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条大瀑布在光的折射下,可以看到数不清的七色彩虹。瀑布的旁边有条小路,在这条小路上,有个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瀑布的全貌,别提有多漂亮了。
天山天池是美丽的,天山天池是神秘的,飞龙潭的大瀑布是壮观的。天山天池是个好地方,值得你去看看。
满族拼音
【注音】: man zu
满族解释
【意思】:我国少数民族之一。430万人(1982年)。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和内蒙古。原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现通用汉
满族造句:
1、1644年被满族人推翻后,明王朝把南京话作为其官方的口头语言。
2、满族源自东北,攻克中国后,于1645年前后建立了清王朝。
3、然而,满族语言教育无法适应其扩大政治影响的需要。
4、最终,满族的入侵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5、即使是最后一个满族皇帝溥仪(六岁时退位)也不会讲流利的满语,尽管当时朝廷费尽心思要保留这种语言。
6、其他国家开始一个接一个的跟随满族的领导,使烟草合法化并征税。
7、但那时,北京的汉族军人数量已经超过了满族军人。
8、尽管存在着满清的官方语言,但满族语在被统治者中间使用得并不普遍。
9、即使在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帝国——清朝的满族统治者被推翻的时候,满语也只是名义上的国语。
10、我的满族朋友没有被她的汉族朋友区别对待。
11、木质家具,木雕饰品,还有满族风格的.彩绘玻璃窗户,这一切造就了广州的西关老屋文化。
12、其中最主要的是满族人,满族曾经征服过中国,是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
13、皇太极的儿子,这位满族可汗禁止烟草,并在1644年统一了中国,成为了清朝第一位皇帝。
14、就像秦朝一样长久,满族的统治会一直持续到1912年。
15、满族人所面临的问题是:在保持自身独有身份的同时,确保其治下人民的忠诚。
16、这些衣服设计是清朝时期混合汉人及满族统治者风格的代表。
17、那就是他们来自满族,而非汉族。
18、回到北京后,他宣布成为内阁总理,与政府(包括十名汉族人和一名满族人)共事。
【注音】: qi ren
【意思】:旧称清代隶属八旗的人,特指满族。
旗人造句:
1、清朝是以满族为统治的政权机构,当时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
2、非常欢迎你们来北京观光游览,我是一个正宗的、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我的外祖母家原来就是旗人。
3、驻防旗人由客民转变为土著居民,不能等同于民族融合,但它标志着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阶段。
4、在这种变迁过程中,驻防旗人也深深地融入当地社会。
5、再说,曹雪芹作为清代旗人作家,作品里带入了丰富多彩的满族饮食文化与满族语言特色。
6、改善八旗人等的生计困难,即便无力保障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至少设法维持旗人生活的基本尊严;
7、乌拉街镇的“后府”,是典型的东北地区官宦旗人住宅,是北方满族居住文化的缩影。
8、庄妃是历史名人,而且是科尔沁左翼中旗人。
9、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
10、岔曲是北京曲艺的一种,相传起于清朝初期,盛于乾隆年间,由京师旗人中盛行的`戏曲高腔脆白发展而成。
11、《茶馆》是一部充满「矛盾与裂缝」的作品,其根源之一在于老舍的旗人文化身份,那种矛盾的满族民族文化情结。
12、第四章根据以上三章的叙述,分析“选秀女”制度对旗人社会的影响。
13、旧时北京有句俗话:「不分满汉,但问旗民」,似乎说明社会阶层以旗人、民人作分野。
14、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