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江河的词语
春江 绿江 监江 清江 净江 江边 江南 江北 江天
江山 江河 江湖 江涛 江水 江波 江面 河面 河流
河谷 河槽 河床 河滩 河道 河心 河边 河川 河系
河源 河岸 河畔 河边 河东 河西 干流 主流 支流
分流 岔流 江流 江涛 江浪 江心 江陵 江岸 江畔
江源 风浪 急浪 浊浪 激流 山洪 洪水 溪畔 清溪
叮咚 潺潺 淙淙 平缓 清澄 清澈 涟漪 溪流 溪涧
波纹 水波 微波 细波 巨波 洪波 绿波 漩涡 波澜
巨澜 狂澜 荡漾 奔腾 翻腾 翻滚 湍急 狂奔 乱涌
横溢 汹涌 澎湃 倾泻 漂泊 咆哮 怒吼 呼啸 哗啦
喧哗 滔滔 哗哗 滚滚 溶溶
一江春水 绿波荡漾 水光潋滟 波澜不惊 碧波荡漾
波光涟涟 涸波浩渺 流水潺潺 碧波漪澜 层层涟漪
川流不息 飞流直下 浩浩荡荡 江涛激荡 万马奔腾
大浪淘沙 源源不绝 浪花飞溅 江满河溢 流水潺潺
百川归海 秀水青山 碧江盈盈 一泻千里 江水浑黄
幽泉呜咽 风急浪高 江涛拍岸 斗折蛇行 推波助澜
浪峰波谷 河水粼粼 河水哗哗 江水湍急 河水浑浊
山环水绕 洪峰如山 河水奔流 山光水色 激流恶浪
浊流狂涌 激流跌宕 清流银波 烟波浩渺 风半浪静
绿水盈盈 浩浩荡荡 波刀浪斧 凌空腾起 奔腾不息
清滢澄澈 汩汩流淌 清澈幽深 碧蓝如茵 翻江倒海
咆哮奔腾 漩涡翻滚 碧水生辉 汹涌澎湃 怒涛澎湃
波浪滔天 洪流滚滚 洪波涌起 波澜壮阔 洪波拥簇
惊涛骇浪 惊涛拍岸 浊浪排空 狂涛恶浪 碧绿澄澄
江水奔流 江水汹涌 江水湍急 一水绕绿 春江水暖
寒江水冻 夏江水溢 秋江如练 大江东去 川流不息
河流滚滚 河水滔滔 河水澹澹 汩汩潺潺 流水淙淙
流水清冽 一泻千里 溪水潺流 一泓溪流 小溪环山
碧波小溪 溪流蜿蜒 溪水叮咚 汩汩而流
写江河的句子和段落
正值中午时分,天高云薄,阳光柔煦,长江如一幅流动的画,又似蜿蜒的龙闪着粼粼的波光,和着哗哗的奏鸣,曲折北流。
在我家的门前,就有这么一条小河,它好像一条晶亮、透明的碧玉带,镶嵌在故乡的心怀里。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小河也苏醒了,金亮亮的阳光照在河面上,露出一大片红颜色来,就像美丽的少女腼腆的脸上显出的红晕一般。
那经霜的一河秋水,如碧玉磨成的明镜。
那水在潺潺地流动着,时而在水面冒出一两个小漩,每个节段都有着不同的音符,仿佛是那美妙的《二泉映月》令人如醉如痴,又像是谁在窃窃私语,透着那令人琢磨不透的神秘。
到了夏天,茅沟溪洪涨,满沟的砂石像一架庞大的风磨,搅起大团大团的漩涡。
“哗哗”欢笑的流水,翻着碎银似的浪花,注入浩浩荡荡的向阳河,奔向远方……
这些星星和明灯倒映在水中,荡漾着,闪烁着,一直伸向河底
在静静的群山中蜿蜒流动的小河充满着柔情,仿佛是仙女身上的绿色飘带。
斗折蛇行的小溪是家乡的特景之一,她蜿蜒曲折,犹如一位身着素服、身材修长的窈窕淑女,侧卧在青草地上休憩。
溪水真清,清得像天真的少女纯净的眼波,流水碧沉沉的,像是一叠厚厚的玻璃,连溪底的游鱼和碎石也历历可数。
溪水日夜流淌。它温情脉脉,像文静的妙龄少女伸开的玉臂;它又像执著的小伙百折不回地去寻觅、寻觅……
这时,晚霞染红了半边天,远望河水,像一条宽宽的金黄带子,奔腾不息。
故乡的小河日夜流淌在一片盛开野花和青草的大地上;故乡的小河岁岁年年唱着那首歌;故乡的小河朝朝望着头顶上的白云和丹顶鹤。
站在小石河的桥上,凭栏西望,小石河波光闪闪的,像一位满身珠光宝气的公主活泼而又文静地走着。
山里边有一条小河,一头蜿蜒曲折,伸向一个遥远的地方;一头曲折蜿蜒,流经一个美丽而又富有神话般色彩的小村庄。
小河的水清澈明亮,宛若九天上涌下的银河之水,村里的大人爱这河中的水,用它洗衣服、淘米,还为它开辟许多支流,用来灌溉河边的那一片绿油油的禾苗。
江面上,脚踏竹筏的渔翁吃喝着鸿鹅捕鸟;似游鱼穿梭的满载着国内外游客的游艇,更给这幅绝妙的山水画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咚”的一声,一颗小石子掉进了路旁的小河里,翻起一层层绿色的涟漪,向四周荡开去,像姑娘们穿着的皱褶的绿色的衣裙。
满天的繁星在树梢头辉映着;黑暗中,四周都是黑黯黯的树影;只有东面的一池水,在微风中把天上的星,皱作一缕缕的银波,反映出一些光辉来。
波浪在轻风的吹拂下,柔和地、温顺地一起一伏,舒缓地向前、向前……每一朵涌起的浪花顶端,都闪着耀人眼目的亮光。它们闪烁着,荡漾着,互相逗着,闹着,活泼极了,热闹极了。远远望去,恰似一尾尾金鳞的大鲤鱼正划着双鳍,摇着尾巴畅游。
放眼望去,江面上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时而聚拢,时而散开,莫非是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在嬉戏?
珠江,虽然不像长江那样浩森宽阔,奔腾澎湃;不似黄河那般激流宛转,一泻万丈;但它却正像自己的名字一般,珠光熠熠,绰约多姿。
嗬,望得远极了,茫茫的横江像飘带一般,竟如此轻柔,我真想像不出那“浪打天门石壁开’,产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势。
“哗哗”欢笑的流水,翻着碎银似的浪花,注入浩浩荡荡的向阳河,奔向远方……
那河,蜿蜒于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面世界唯一的沟通。
婉转多姿的延河,由县西北迅丽而来,绕过县城,缓缓地向南流去,孕育着这儿独特的物质财富和古老的精神文明。
延河的水是粗放的。也正是这粗放的水,在潜移默化之中把勇敢和豪爽,粗悍和泼辣,古老的精神文明和特异的'道德风尚同时融注进和她同样粗放的儿女们的血液里。
一条小溪涓涓地流着,被月儿打扮得像条银带,还闪呀闪的,也许它也感到了这夜的静态美,便无声地舞动着腰肢,跳起不歇的舞。
河面上浮荡着轻纱般的水气,沿着光滑的青石板,走下河去捧起清凉的水,会有小鱼来啄你的脚,痒痒的。
一条玉带似的溪流蜿蜒在崇山峻岭间,溪上漂着许多竹筏,筏上游客各色艳丽的太阳伞,仿佛盛开在碧水上的朵朵鲜花。
在雨水多的季节,河流涨潮会淹没整个码头,轰隆隆、哗啦啦地水声像雷声轰鸣,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河水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像脱了缓的野马一样横冲直撞,这大概就是“雅马渡”又被称为“野马渡”的原因。
小河泛起蔚蓝色的涟漪,缓缓流过古老的三角叶杨那多节的大枝权。
金鞭溪远远地从山林中奔来,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时而直脱脱地驰骋,泪泪潺潺;时而舔着崖壁静静地淌,羞羞涩涩;时而又急忙冲出一个漩涡,飞转几圈,然后向前伸出,显得那么大大方方,舒舒展展。
这条小河,有时候是笔直笔直的,一直通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它像一条长长的线,牵着一只绿色的大风筝,在水天中飘摆,摇曳。这条小河,有时候是曲曲弯弯的,一直流向很远很远的地方。它像一匹薄薄的绸,系着一个鲜艳的大彩球,在浪花间飞舞,抖动……
“呜―",一声长鸣,一支装满石料的夜航船队由南向北驶过。顿时,河面波纹起伏,月亮、灯光和星星被撕成了碎片,摇晃不止。好一会儿,河面才恢复了平静。
我家久居北京,住在安定门外,靠近古老的护城河。听老人说,这条河发源于燕山的群峰中间;多少年了,它由京西缓缓流来,从德胜门箭楼脚下,经安定门,又顺着雍和宫大佛阁背后的高高的坡势,悠悠东去。
的确,在儿时看来,星星河的夏天是最美的:绿茵茵的河面微波荡漾,河里有小草鱼、大尾巴鱼和钻沙泥鳅。它们有的在水里扭秧歌,有的在河底的泥沙里筑“地下长城”,有的在举行跳水运动会……真是千姿百态,生趣盎然。河边的垂柳柔软地垂在河面上,摆弄着河水,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孩子的脸。树上的鸣蝉是星星河最热情的朋友,它们整天为星星河歌唱。河面上偶尔还传来青蛙“咯咯咯”的叫声。这一切,在星星河的夏天里,都显得那么动人。
一次,我坐船行至香溪峡口,突然间狂风疾飒,野草劲抖,船上的烟囱里冒出的浓烟飞滚,褐红的长江如出炉的钢水从两岸对峙的峡峰中一泻而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我不禁惊诧了,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浪花翻滚,江风轻拂。矫健的渔人荡着双桨逆水直上,那富有动感的美震人心魄;
野草青翠,绿彩溢光。江畔的男孩如疾风般飞奔,那清秀的身影慑人心魂。
圆顶帐篷似的蓝天静静地躺在溪底,仿佛蓝天与碧水溶化在一起。溪边丛丛野花和一簇簇细柳都在对着天然的长镜梳妆,连一叶一瓣都映得清晰分明。碧波动荡,树影、花影也随之摇摆起来,仿佛大自然在举行盛大的舞会,一起弯腰,互相追逐,紧紧拥抱……
晚日的余辉洒落在水面上,有如万点碎金,闪闪发光。波浪在轻风中吹拂下,柔和地、温顺地一起一伏,舒缓缓地向前、向前……每一朵涌起的浪花顶端,都闪着耀人眼目的亮光。它们闪烁着,荡漾着,互相逗着,闹着,活泼极了,热闹极了。远远望去,恰似一尾尾金鳞的大鲤鱼正划着双鳍,摇着尾巴畅游。这大江之中,该有多少尾这样的鲤鱼在追逐嬉戏啊!
溪水里还映着岸边一动不动的垂柳的影子,乘凉的人们摇蒲扇的影子;再仔细看,也许还能看到对面田里稻苗的影子和土窑的影子……整个村子的景象在这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一阵微风吹过,镜子一般的水面波动起来。鱼儿成群结队地游到水面,张大嘴呼吸着新鲜空气。偶尔也有跃出水面的鱼儿,翻个身又落入水中,激起一圈圈的波纹,使水中的倒影晃成一片。那映照在波浪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随着波纹渐渐地扩大,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那些树木在水面上的倒影就像大虫子一般,一弯一曲地蠕动。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仍旧是很清晰的倒影。
江水缓缓地流着,流花你挨着我,我拥着你。没有滔天的巨浪,没有如雷的涛声。她是那样的安详、沉静,时而轻轻旋起自己的裙角,时而腾起几颗晶莹的水珠,时而悠然地打两个转儿,这才依依不舍地向东,向东,直至消失在辽阔的天际。微风拂过,平静江面立刻现出层层波纹,猛一看去,极像没有熨平的丝绸上的皱褶。江面中,蒙蒙的春雨密密地斜织着。轻轻地、细细地,闪着光,带着笑,如牛毛、似花针,在江面上织出一道巨大的帷幕。正是这道帷幕,把长江和天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本来就浩瀚的长江显得更加深邃而不可捉摸。
月上中天,银光似水,倾洒在江面上,粼粼的波纹反射出清冷的银辉,江水已失去往日的汹涌和湍急,却有着祥和的境界,这里没有大江东去的感慨,也没有逝者如斯的哀叹。这里只有劳作之余的休憩,只有人们满足的快乐。
挺拔峻峭的山岩上,几朵野花点缀在荆丛之间。一条宛如玉带的江水从山脚缓缓流过。江面上,飘着淡淡的暮色,一抹夕阳的血红从西边淌下来,滴到深黛的河面上。在轻轻的河风中,河边一片片的稻草轻轻摇曳着。这,就是夏日的青衣江畔,我故乡的青衣江畔。
开阔的运河水面上,远去的轮船拖着长长的鸣笛声,走出我的视野;眼前的岸边的大树弯着腰,脉脉地注视着流水,一阵风过,片片树叶轻轻飘落在水面,宛如一叶小舟,随波顺流缓缓驶去。
清清的河水荡漾起细碎的波光,就像五颜六色的巨幅丝绢均匀地覆在河面,被无形的大手牵引着,飘向远方,与天相接,浑然一体。
早晨河面是平静的,只有小小的水波纹。这些小小的水波纹排成队向我跑来,我也伸出手臂准备迎接它们。真可惜!眼看它们就要跑到我的脚下,却又被铁船头挡住,只在我面前绽开几朵黄色的小浪花,就转身走了。我有些失望。不过,接着前方又跑过来整齐的一排。我惊奇地发现,这次小水波的服装颜色变了,不知是谁在它们黄色的衣服上增添了金彩。我不禁抬眼,想寻找为小水波披金的是哪一位。
刚才还像个娴静的少女的青衣江转瞬之间变成了一个性情粗暴的小伙子。哗哗的水声,是在向人们证实它的存在?还是在向人显示它的威力?
徐徐的秋风中,宽阔的河面上,细浪轻皱。偶尔一只飞鸟掠过水面,调皮地用它灵巧的翅膀撩起几滴水珠,让它溅浇在水面上,化作一个个充满诗意的晕圈,随着荡漾的河水慢慢地向四周扩散开去,直至消失。小河又像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巧妙地摄下了蓝天、流云、夕照、小荫,再现了唐代白居易眼中的了那一幅“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天然画面。我仔细欣赏着这幅旖旎的风光画,渐渐地有些“沉醉不知归路”了。无意中竟蹲下身去,希望能捧起那红的水和那绿的水。把手伸入水中,却又不想再拿出来,那水真绿啊,绿得像悲翠,像珍珠,绿得不野,红得不浊。那水多红啊,红得似淡脂,似粉霞,红得不艳,红得不妖。当那红的和那绿的水融合在一起,它们显得那样温存,那样和谐,让人产生种种遐想。于是,我又想到了唐代的绝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小河是一个娴静而爱美的姑娘,你瞧她用绿萍作为自己的外套,用清水洗过的鹅卵石作为颈上的项链,用纯洁的裙子,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孕育出来的水哟,清澈得像一块明镜,掬一捧放在嘴里,甜甜的。别看她温柔,可也有怒的时候,夏天的雨来得又猛又快,使人感到措手不及,河水变得浑浊了,水位涨高了,她发怒了,用尽全身力气掀起浪花冲击石岸,溅起一块块的翡翠,把自己的恨全部倾泻出来……
海拉尔河冰雪消融,穿城而过的河水浮光耀金,恍若童话故事中的彩链河。透过晶莹碧透的河水,可以看见游鱼扭动着腰肢在水中嬉戏。有许多渔船在河上穿梭往来,撒网捕鱼,欢声笑语弥漫了整个河畔。
等到雅马渡真正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倒不知道该怎样形容和描绘它才好。它没有黄河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也没有黄河那奔腾咆哮的轰响,它像一支平缓的慢板,却不尽是柔和的低音,它有时高亢,有时低沉。站在码头向远处看,河面宽阔、平静、安详,水面没有浪花,用手摸着像柔软的缎幅一般。近处流速大,水流湍急,水面下打着一个又一个漩涡,让你感到头昏目眩;而河岸,水一会哗哗地涌了上来,漫过你的脚背,一会又无声无息地退了下去,露出细细的泥沙和光滑的卵石,这时你又会想起儿提时代的欢乐,心里充满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朝代:五代
作者:孙光宪
原文: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译文
长满蓼花的岸边,风里飘来橘袖浓浓的香,我伫立在江边远眺,楚天寥廓,江水滔滔流向东方。那一片远去的孤帆,在水天交汇处泛起一点白光。
我的目光追随着飞去的鸿雁,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思绪有如不尽的江水,随着茫茫的江涛漂荡。秋的红兰,江的碧波,一定会让他怀念深情的潇湘。
注释
⑴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蓼,红蓼,秋日开花,多生水边。橘柚:橘和柚两种果树。
⑵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⑶片帆:指孤舟。孤光:指片帆在日光照耀下的闪光。
⑷征鸿:远飞的大雁,此喻离别而去的亲人。杳杳:深远貌。
⑸兰红:即红兰,植物名,秋开红花。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催霜。”忆潇湘:比喻分别在天涯的亲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着。传说舜南巡时,其妃娥皇、女英未同行,她们深感不安,随后赶去。在洞庭湖畔时,闻舜已死,悲痛不已,溺于湘水而死。
鉴赏
孙光宪写了十九首《浣溪沙》,这首是其中较好的抒情词。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从词中描写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荆南做官时所写。描绘的是我国长江两岸深秋时节的景色,一种特定的典型环境。
首句是写主人公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表现了主人公顷刻之间由喜悦变为忧愁的神态。第三句紧承第二句,在写景上,与第二句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画图。仅看“片帆烟际”四字,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配上“闪孤光”三字,就突然改变了词句的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孤寂凄清之感,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
此词在抒情上,采用的是递增法,层层深化,愈转愈深。过片两句惜别留恋之情达到高潮。上句是写目送,下句是写心随,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确是风流千古的名词。结句似深情目送远帆时的默默祝愿。遥与“蓼岸风多橘柚香”首尾呼应,写出了潇湘美景,笔触又饱含深情。整首词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充满诗情画意,堪称佳作。
上片:
第一句:“蓼岸风多橘柚香”“蓼”:读作liǎo,是一种草本植物,能开出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蓼岸:这里指蓼花盛开江岸。在西方国家蓼花的话语是依赖,在这首东方送别诗中出现蓼花是一种奇妙的巧合,还是中西方情感的共鸣呢?这一句的意思是:长江两岸,蓼花盛开,桔柚飘香。很明显这句描写的是美妙喜人的景象,凭着经验,我们知道这里是用乐景来衬托哀情。比如我们学过的《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家出征的时候,杨柳轻揉,随风漫舞;如今返回故乡,雪花纷飞,凄清阴郁。用杨柳依依的阳春来反面衬托展示在征战过程中经受的磨难。用王夫之的话说就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第二句:“江边一望楚天长”描写了美好的景物之后,立刻转入凄苦的境界,诗人站立在江边,感受着美好的秋景,但是,仅仅一望那辽阔的“楚天”,便陷入了无限的惆怅,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亲人马上就要远行了。大家会想到刘永《雨霖铃》中的句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楚天:就是南方的天空。因为古时候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一望”二字,非常传神,突出了诗人突然而至的离愁。我们在送别亲友的时候也是这样,可能在走进站台的前一刻还有欢声笑语,而当那熟悉的背影消失于站台,一股难以抑制的惆怅便用上心头,正所谓“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第三句:“片帆烟际闪孤光”“烟际”是指云烟迷茫之处。江上的雾气和天边的云气混成迷茫的一片,而亲友的那只孤舟即将消失在那里。正如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又如第一课我们学过的刘长卿的句子:“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送别诗中常有的情感一是担心旅途遥远,友人能否安全到达,一是担心有人旅途的寂寞孤单。这里,用“烟际”来突出一个“远”字,而云烟迷茫也代表着未知的前程。用“孤光”来突出旅途的孤独。以上是词的上片。
下片:
前两句:“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者两句对仗工整,堪称佳句。“征鸿”:就是远飞的鸿雁,常用来比喻离别远去的亲人。同时,在古代,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传说鸿雁可以替人传递书信,所以“征鸿”、“鸿雁”长出现在送别诗、思乡怀人诗当中。“杳杳”是渺茫的意思,这里照应上片中的“烟际”。亲人乘船远去,诗人独立江边久久目送,可以看出感情的真挚。不仅目光随着孤舟远去,连诗人的心也随着亲人远去了:“思随流水去茫茫”。“水”象征着无穷无尽的思念与愁苦,象征阻隔,象征青春易逝,年华易老。
最后一句:“兰红波碧忆潇湘”“兰”是指兰花中开红花的一种。“忆潇湘”三个字包含着一个典故。传说,舜在南巡视察时,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没有和他同往,后来她们后悔没有陪伴着舜,于是追赶舜的行程,当她们走到洞庭湖畔时,却得到舜已经死在苍梧的消息,她们悲痛不已就投了湘水而死。湘水与潇水在湖南汇合,称为“潇湘”。“忆潇湘”常用来比喻分别在天涯的亲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着。那么这句诗的意思是:来年兰花红、江水碧的时候,我们还会互相思念。越是花好月圆、良辰美景的时刻,越是渴望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所以,兰红波碧、桔柚飘香更能引起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感情真挚动人。
作者简介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生平
《仁寿县志》第27编有孙光宪传,其中介绍了孙光宪30岁前的'有关情况。说:孙光宪祖上数代都是农民,少年时很争气,勤奋苦读。后来,少年孙光宪翻越二峨山,负笈远行,开始了为期10多年的游历和求学生活,在资州、成都等地,以文会友,结识了一些当时蜀中较为有名的文人前辈。特别在与当时在前蜀国朝廷中担任官职的牛希济、毛文锡等人交往过程中,孙光宪开始了文学创作,并在词上崭露头角。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醉入花间。他所做的一首《浣溪沙》记录了自己早年蜀中生活的一些真实:
“十五年来锦岸游,来曾何处不风流,好花长与万金酬。满眼利名浑幸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花醉红楼。”
这样的生活,孙光宪在成都大约过了15年。他在狂放颓废中自我挣扎,却无可奈何。后来,孙光宪离开蜀都,翻越秦岭,抵达秦陇,开始了他的山水游历生活。详尽领略西北秦陇风土人情之后,孙光宪放下了文人斯文与清高,在凤城东谷一带与当地的山人道士以及土匪强绅互相往来,为他后来的著述积累了丰富素材,开阔了胸襟。
公元925元(同光三年),王衍降唐,前蜀国的历史走到尽头。这一年,孙光宪正好30岁,正值一个人做事的盛年。作为一个落魄的前蜀旧吏,蜀中和陵州都没有他的舞台了,便从嘉州乘舟南行,前往江陵避乱,这一走就是40多年,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乡,直至去世。
孙光宪唐时为陵州判官,有良好的声誉。后唐时(约926年左右),避难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梁震推荐他到南平国武信王(即高季兴,858— 928,五代时荆南国的建立者)处任书记。武信王大造战舰,准备与楚国开战。孙光宪谏议:“荆南遭遇战乱割据之后,国王实行休养生息,国民才有了安宁的生活。如果又与楚国断交,一旦别的国家乘机而来,是很值得忧虑的。”武信王才终止了这个念头。
文献王(高从诲)接替王位,遇到梁震请求退休,因而都把政事委托给孙光宪。文献王一直羡慕楚王豪华奢靡,对官员说:“如果像马王(应该是指五代时楚王马殷的之子),可称大丈夫了。”孙光宪说:“天子与诸侯,按礼制应有等级差别。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只知道骄奢淫逸,僭越礼制,只求一时的快乐,不知何时危亡,又哪里值得羡慕呢?”文献王忽然醒悟了,说:“孙公的话是对的。”文献王很久一段时间一直悔恨自己的错误思想,感谢孙光宪的及时提醒。
孙光宪在南平国侍奉了三位国王,都处在幕府中,分别任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等官职,国王赠紫金鱼袋。
高继冲当国王时,宋太祖派慕容延钊等平定湖南,借道从荆州过,约定士兵从城外经过。大将李景威劝高继冲严密防备。孙光宪呵叱他说:“你是峡江的一平民罢了,怎么知道成与败!中国从周世宗以来,已有统一天下的志愿。何况宋太祖秉承天命,真主出现了!王师不是轻易能抵挡的。”因而叫高继冲去了解情况,封府库以待,将三州之地都献给宋朝廷。宋太祖嘉奖孙光宪统一的功勋,授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刺史,赏赐礼品,增加待遇。孙光宪在黄州也治理有方。
开宝元年(公元968),孙光宪被推荐为学士,未及召见即病逝。
诗词成就
孙光宪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是花间派中较有个性和成就的词人。毛泽东曾抄录他的《上行杯》:“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孙光宪素以文学自负,处荆南,怏怏不得志,认为在诸侯幕府中不能展示他的文学才能。他每次对知交说:“宁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他常吟刘禹锡诗:“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
孙光宪好博物稽古,嗜经籍,藏书数千卷,有时亲自抄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他自号葆光子。他著有《荆台集》、《橘斋集》、《玩笔佣集》、《巩湖编玩》、《北梦琐言》、《蚕书》等。孙光宪善词,蜀人编辑《花间集》,收录了他的六十余首词。十国词人,除西蜀与南唐外,其他只有荆南光宪一人而已。
孙光宪有怎样的文学思想呢?他认为对文学应该守寒素之心,无躁竞之心,才能达到最高境界。他的词既有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的华丽香艳,又比其他“花间派”词题材广阔和充实。有不少词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开拓出了新的意境。如《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鹊面弓离短韔,弯来月欲成。一只鸣髇云外,晓鸿惊。帝子枕前秋夜,霜幄冷,月华明,正三更。何处戍楼寒笛,梦残闻一声。遥想汉关万里,泪纵横。”
孙光宪的笔记《北梦琐言》一书记录了不少唐代的政坛、文坛和民间的掌故,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北梦琐言》中有一则《破天荒解》说:“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这是“破天荒”一词的最早记载。
孙光宪词以情景交融、婉约缠绵见长。代表作有《浣溪沙》、《菩萨蛮》、《虞美人》、《酒泉子》、《清平乐》、《更漏子 》、《上行杯》、《南歌子》、《应天长》等。其中《清平乐》写一青春少女因为“连理分枝鸾失伴”而产生的春恨愁思,“掩镜无语眉低,思随芳草凄凄”,写得极其哀婉,令人同情。
藏书故实
长于词学,其词大都收于《花间集》中,但在风格上与该集中的多数作品的浮艳、绮糜有所不同。藏有数千卷,多自抄写,校勘图书,老而不废。史称“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后加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致书及三万卷。”著作多佚,有《荆台集》、《巩湖编玩》、《笔佣集》、《橘摘集》等,今仅存有《北梦琐言》30卷,记载唐五代政治逸闻、社会风俗、诗文趣事等,富有史料价值。又撰有《续通历》,于太平天国初被毁。
(第一首)
红花绿叶两相痴,连理同根栖一枝,
春雨初来卿碧翠,和风过后汝融诗,
蝶来沁蕊芳香吐,蜂去馨香余味持,
感叹人间多少事,平常细小也分执。
(第二首)
沧海浮云逝水流,常闻淑女怨洲头。
红花璀璨光阴短,绿叶冰心四季留。
莫恋春辉愉弱柳,更乘江浪越轻舟。
怡香美酒飞红韵,独领风骚盛世秋。
(第三首)
红花绿叶绕山溪,紫燕蜻蜓戏水迷。
岸柳纤纤如钓线,葡藤绞绞似麻玑。
春风日丽光斑曳,醉寺云娇佛气弥。
笨女冬元眸雅醉,素幽画卷胜蓬霓。
(第四首)
玉果晶莹笑傲冬,春光荏苒渐芳丛。
从来绿叶嫌旁骛,自古红莲爱正雄。
片片云帆朝瀚海,支支唢呐向长风。
眼前花事如人事,归去且歌柱顶红。
(第五首)
春始初芽秋始藏,擎如華表自堂堂。
千年桑蓋遮先主,一畝松棚庇始皇。
常伴紅花雖寂寞,歷經風雨總軒昂。
嚴霜天氣輪迴事,便化楓霞不減香。
(第六首)
红花绿叶总相依,谁悖自然谁是欺。
何忍荒山残照里,那堪丹桂落飘时。
东风焕发百花逸,春意促成千朵奇。
虽说韶华常悔恨,偏偏不请也扶持。
(第七首)
君山处处挂险峰,晓雾蒙蒙隐劲松。
绿叶衬花花万茂,红花映叶叶千茏。
临风劲舞乾坤傲,沐雨高歌日月彤。
有我春秋添景色,无君冬夏欠姿容。
(第八首)
红粉多娇不羡仙,花丛漫步总流连。
绿萍浮水鸳鸯戏,叶柄摇风鸟雀旋。
相品观行情有属,得心重义爱无边。
益惜痴侣休辜负,彰誓昭盟共百年。
(第九首)
淡淡馨香透心扉,浓浓夏意送芬芳。
念君执手情无限,会友斟杯醉亦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