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丽的水晶灯投下淡淡的光,使整个餐厅显得优雅而静谧。柔和的萨克斯曲充溢着整个餐厅,如一股无形的烟雾在蔓延着,慢慢地慢慢地占据你的心灵,使你的心再也难以感到紧张和愤怒。XX花散发出阵阵幽香,不浓亦不妖,只是若有若无地改变着你复杂的心情,使你的心湖平静得像一面明镜,没有丝毫的涟漪。彬彬有礼的侍应生,安静的客人,不时地小声说笑,环境宁静而美好。
2、走进了这个餐厅,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
3、推开餐厅那扇沉甸甸的大门,眼前展开的是一个风格奢华的阔大空间,天花板上华丽的水晶吊灯,每个角度都折射出如梦似幻斑斓彩光。华美的欧式桌椅、小巧精致吧台,都漆成纯白色,处处散发着贵族气息。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一个白色的瓷花瓶,花瓶里粉色的玫瑰柔美地盛开,与周围的幽雅环境搭配得十分和谐。
4、典型意大利风格的餐厅,装修格调舒适宜人,环境相当不错,还有户外的露天座位提供给喜欢浪漫的客人。
5、当你走进餐厅,迎接你的又是一番古色古香的中式格调,即便你知道他家做的是西餐,你还是会感叹于环境的宜人与精致。
6、踏入餐厅,灯光是蓝色,餐具是蓝的,桌椅是蓝的,让人恍惚之间有到了爱琴海边的错觉,浪漫唯美的装修风格、充满欧洲风味的精致美食,处处洋溢着地中海风情,是情侣约会的不二之选。
7、房子是很多老上海人接触西餐的源头,也是上海最有“法兰西血统”的餐厅,布置格调浪漫幽雅,处处洋溢着法国风情。
8、一间白大理石的巨大宴会厅:红色的帷幕,发亮的嵌花地板,绿色圆柱中间放着很多桌子,白桌布上面金、银、玻璃器皿闪闪发光。高台上有一张长桌,()从大厅这一头直到那一头,约有一百尺长,其余的桌子一排排和高台成直角。两盏金碧辉煌的巨型吊灯从高高的.红色金色的天花板垂下,吊灯上的无数个毛玻璃的圆灯大放光明。在墙上还有装饰华丽的壁灯闪光耀目。
9、墙上画着淡蓝色小方块的彩色图案,围着镀金的、华丽的框子,角上刻着精致的花果,有肥胖的小爱神在上面自如飞翔。天花板上绘着金碧辉煌的藻井,围护着中间的一丛明灯——在闪光的棱柱和镀金泥灰卷叶之间点缀着好些电灯泡。地板打蜡、擦亮、发出微红的光来,四周都装着镜子——高大、明洁、车边的镜子——相互辉映,映出了不知多少人影、面容和灯架来。餐桌本身并不怎么出色,可是台布上印着饭店的名称,银器上刻着特芬纳的牌号,瓷器上有哈弗兰的厂名,小红灯罩下灯光照耀着这样的饰物,以及客人的衣服上、脸庞上反映出的墙壁的色泽,使餐桌显得仿佛很夺目。
10、夏朵位于闹中取静的华山路,法式梧桐的点缀让餐厅更显典雅,也更富有异国情调;餐厅里每一个角落都是经过精心布置的,漂亮的灯具,温暖的抱枕,让在这儿进餐的人完全不会有西餐厅的拘束感;餐厅的法式田螺和奶油蘑菇汤都做得相当入味,算是其招牌菜,也是来这里就餐的情侣们最青睐的菜肴。如果你是一个爱浪漫的女生,那么夏朵绝对是要列入你的约会List的餐厅之一。
饭店环境好的句子
1、威亨酒店坐落在繁华市中心,虽然不是星级酒店,但是装饰豪华、气派,酒店的菜肴具有异国风味,其中的巴西烤肉更是独树一帜。前来就餐的人络绎不绝,酒店门口停满了各种颜色的小汽车。
2、皇家国际饭店正位于广州金融和购物的中心地带——天河城商圈,步行3分钟即可到中信广场、市长大厦、大都会广场、天河购物城、正佳购物广场、宏城广场等百货购物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和地铁站;步行15分钟到达连结广九直通车站(广州东站);距离广州白云新机场仅40分钟的车程。
3、富丽堂皇的大厅,优雅舒适的单间包厢,身着短裙服饰的女服务员殷勤地为你倒水添茶,还有那可口的山珍海味,都显示着请客主人的身份与地位。
4、这酒店让在外的人,感受到了归家的感觉:这里有住家的可口菜肴,这里有温馨如家的环境,还有那周到齐全的全天候服务。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来这里。
5、白金五星级标准的地中海国际酒店气派超然,雄踞商业及休闲中心地带,俯瞰广州城,大家风范,舍我其谁。四百余间超豪华客房均配有最豪华的布艺、家具和设施,以浓重而不失活泼的色调、奔放且大气的布局、近似自然优美的线条,给每一位客人豪华舒适、至尊至贵的体验。
6、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是个五星级的大酒店。酒店里面吃的、住的、玩的、购物、表演什么都有,而且都非常的有意思。威尼斯人度假村是我见过的最大、最好玩、最豪华、最气派的酒店。酒店内竟然有蓝天白云、拱桥、小运河,运河上有着很多游船,划船的船夫个个都是高鼻子蓝眼睛的年轻的外国叔叔或阿姨,他们身穿色彩鲜艳漂亮的制服,唱着美妙的歌儿,此情此景让人陶醉。去澳门一定要到此住宿游玩,否则会大为遗憾的。
7、春节前,我们坐飞机从北京飞往昆明,再转机到马尔代夫的机场。我们预订的酒店离马累非常远,只好明天一早坐水上飞机过去。今天晚上只好在首都马累住一晚上。李霞导游让我们住进了一家五星级的商人酒店,酒店里非常豪华,每个桌子上竟然都有一支白色的蜡烛,蜡烛外面套上了一个玻璃罩,显得非常高雅。第二天清晨,我们在二楼吃了一顿丰盛的自助餐,离开旅馆的时候,我都有点舍不得呢!
8、酒店设计以金黄色为主色调,弥漫着浓郁的地中海风情,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装饰:法国的青铜、意大利的音乐喷泉、法国的水晶灯、国际一流水准的寝室用品、加上富丽堂皇的回廊,金箔的装饰,由内及外无不彰显皇室气派。将您带回到埃及神秘的贵族奢华尊贵的生活。
9、那里的房顶金碧辉煌,家具也很精致,不仅有高级的厕所、宽敞的电影厅还有免费的餐厅。
10、酒店拥有广州一流的豪华俱乐部、西餐厅、日本料理、粤菜、酒吧、娱乐中心、SPA、宴会厅、大型停车场和世界著名品牌精品店等一系列设施恭候各位贵宾的光临。
11、过了一个小时,飞机降落在三亚机场。这里的天气真热,大家都戴着帽子遮挡太阳。我们乘车来到喜来登酒店。酒店很大,里面设施齐全,三个泳池,健身房,还有儿童乐园。酒店的旁边是白色的沙滩。
12、广州地中海国际酒店坐落于广州最为繁华的天河路南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酒店毗邻地铁站和主要商务区,距亚洲著名的购物圈—正佳广场、宏城广场和天河城咫尺之遥。从酒店到广州东站或广交会琶洲展馆仅需10分钟,到白云机场仅需40分钟。
13、到台湾后,我们住在日月潭湖畔的酒店里,晚上,酒店里灯火辉煌,从露台往下看,是美丽的日月潭,远处的古塔隐隐约约的在山上屹立着,皎洁的月光照在深蓝色的'湖面上,银光闪闪的。湖面上很平静,微风吹起几条细细的波纹,美极了。
14、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15、中、西式餐厅、“皇家第一汤”、“海鲜自助西餐厅”荟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经典菜肴和名点,还有“西式扒房”向您介绍全市独一无二的正宗西式牛扒。精致且富含不同国家文化色彩的美味佳肴是您商务聚会或宴请宾朋的绝佳去处,令您齿颐留香。
16、皇家国际饭店凭借独有的人文素养和其婉约美丽的殷殷之情,运用国际化的管理经验,让您在能体验由浩瀚历史演绎而形成的风采焯灼的中国饮食文化,更可以享用世界高水准的管理服务。西方典雅的情调融合了中式诚挚的服务,恬淡中尽显皇家特有的风范与尊贵。
17、白云大酒店座落在汉川市繁华的商业闹市区,楼高88米,共21层,建筑面积22600余平方米,是一家集餐饮,客房,商务,会议,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现代建筑装饰风格的三星级酒店。
18、皇家国际饭店是融会国际顶尖商务酒店设计理念,装潢艺术构造于一体的四星级豪华酒店。酒店拥有豪华套房、商务套房、高级房及标准房114间。酒店客房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的典雅装饰,尤其是精致前卫的磨砂玻璃幕墙浴室,令居住其中成为美的享受,让商务劳顿烟消云散,使您尽享都市风情。
19、房间里均配有最豪华的布艺、家具和设施,以浓重而不失活泼的色调、奔放且大气的布局、近似自然优美的线条,豪华舒适、至尊至贵的体验。
20、新开张的酒店门前,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上空吊着巨大的彩色气球,气球下挂着五颜六色的飘带,上面写满了祝贺的标语。整个酒店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21、再沿着宽敞热闹的街看去,两边的房子也很有特色。新开元大酒店、香溢大酒店、浙二医院等大楼,高入云天,豪华,气派。带着古色新装的矮房店面,衬托在其中,看上去别致而经典。每当夜幕降临,路灯,广告的霓虹灯,还有店铺里射出的灯光,辉映在一起。人在其中,仿佛置身天街。
22、这时候,我感觉到有点饿了。于是走到了枫丹白鹭酒店前面。那里喷泉多,花更多。花圃里五彩缤纷的玫瑰远远就送来了扑鼻的花香。红的、黄的、大的、小的花儿挨挨挤挤的,满含着水汽的清新。喷泉喷出来的水是一朵朵更大的花,在和这些玫瑰比美呢。进入酒店,里面的布置豪华极了。
23、华灯初上,万物升平,数十间豪华的KTV包房隐没在皇家的夜色之中,这里的镜、画、光、饰、挂、摆、陈、色、间等九大娱乐空间的新概念,匠心独具、金雕玉砌、浑然天成。
24、装修装饰精典,展现殷实典雅的同时诠释欧式风尚,充分体现新巴洛克风格的生活品质,简约大气,低调奢华,使人在充满活力的空间享受乐趣,感受舒适和满足,体会幸福的价值,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
描写酒吧气氛的句子
1、那花红柳绿的酒,那嘈杂震耳的音乐,疯狂痴迷的舞步,昏暗让自己忘掉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忘记那曾经记忆深刻地往事,忘却那曾经留在心灵深处的痛......
2、灯光虽耀眼,却没有那般喧闹;音乐虽劲爆,却是如瀑布般让人畅爽;红酒虽妖媚,却是那般的诱人。温和的服务生、帅气的调酒师成了这里最美的点缀。
3、昏暗灯光,迷离眼神中的彷徨,犹如那飘忽不定的魅影,无方寸。
4、黄昏,推开木质的窗户,梧桐树沐浴在午后淡淡的阳光里,温暖的水晶灯,如一朵朵向日葵般慢慢在心中绽放,黑格子的桌布上,透明的高脚杯里盛着红色的液体,晃一晃,一圈圈涟漪散去,紫色的窗纱随风飘荡,马赛克风格的黑白的相间的墙壁,深沉而高贵。
5、我们到了那里后,开始欣赏起这些房子,凤凰古城里有许多酒吧,每家酒吧都独具匠心,各有各的特色,酒吧外的墙上都挂满了酒瓶子,这样的房子结构都十分的特别,会让来自各地的旅客念念不舍、难以忘怀。
6、和蓝分手后的第二天,蓝化了很浓的妆,衣着妖艳地出现在西区的一个酒吧。蓝坐在吧台边,一杯接一杯地喝着不知名的烈酒。吧台上一字排着十几只空酒瓶,蓝不让老板收去,固执地往胃里灌着那滚烫的液体。酒吧里回荡着电子迷离的音效,舞池中充斥着放纵的尖叫。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摆动着,旁边一个男人不怀好意地靠过来,对蓝说,小姐你好漂亮。蓝说是吗?眼神暧昧地看着那个足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
7、混杂的空气中布满着烟酒的味道,音乐开到最大,几乎要震聋人的耳朵,男女都在舞池里疯狂的扭动自己的腰肢和臀部,装扮艳丽的女子嘻嘻哈哈的混在男人堆里面玩,用轻佻的语言挑逗着那些操纵不住自己的男子。
8、强烈的鼓点,喧嚷的人群,妖娆性感的女子和年轻疯狂的男人.即便是坐在角落也充斥着酒杯的碰撞及失控的嚎笑。
9、酒吧的夜景诡谲得让人眼神迷离,那种细细地,浅浅地,滴落在盛着五光十色液体的酒杯中,慢慢的,沉下去的感觉。
10、现在是夜里十点多,喜爱夜生活的人,这个时间才是他们精彩生活的开始,今天酒吧里的人许多,在舞池中间里形形色色的妖媚少女不停的在随着震耳的的士高音乐,疯狂的晃动自己的身躯,白皙的躯体在摇曳的灯光里格外的引人注目,长长的头发在左右上下的来回摆动。霎时间暧昧的气味笼罩着整个酒吧。
11、幽暗的角落里,只有音乐的问候,默默玩弄着手中的酒杯,晶莹的液体似有微光.这间鲜有来客的酒吧,只剩下了这丝萤光。
12、去了酒吧,遇见了一些在闪烁的灯光迷离的音乐里狂乱的人群中舞动的人,一些悠然地坐在吧台前看bartender玩弄酒瓶的人,一些聒噪的落寞的兴奋的低沉的强势的无助的人。那酒瓶在左手与右手之间,乖顺地游动着,上下弹跳,温驯而矫情。
13、女孩叫丽,是大都市里一间酒吧的驻场歌手。每一夜灯红酒绿中,华丽的舞台上总飘动着一个让无数看众为之尖叫,为之疯狂的影子。她,天使一般的美丽脸庞,曼妙的身材,性感的打扮,小布兰妮的歌喉,还有无数的追捧者,自然也有数不清的鲜花和酒吧门口一辆辆等待中的高级轿车。
14、酒吧里,陌生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坐着,彼此倾诉着,歌手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缓缓地在空气里,布满。
15、深夜,我独自一人来到了酒吧,找到了一个无人的角落,静静地喝着酒,看着眼前那红男绿女们不停地狂欢着。突然觉着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或许我真的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吧。一杯一杯喝着酒,直到我眼前一片模糊,我听到了侍者在向我要钱,可是,我哪里来的钱。我知道自己或许做了一些很可笑的事情,因为周围的人都在笑。可是,我不知道是怎样离开的酒吧。再次醒来时,我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想起来,可是,浑身居然乏味无力,又再次重重的跌落在了床上。
16、绚烂灯光映照着盛满拉菲的高足杯,觥筹交错间暧昧的色调侵蚀着麻醉了的人们的心。
17、那幢涂抹着浓浓奶白色的哥特式建筑;闪烁着急促的霓虹灯光,极其优雅地调配着一杯五彩的鸡尾酒,划破天空的白鸽,调酒师轻轻地摇摆着身体,尖利地突兀破云。
18、酒吧内,一女子身着黑风衣,臂上带的是那种套臂手套,但,只带了一只,凌乱又不失美感的酒红色长发不规则的搭在肩上,眼上是浓黑色眼线,妖魅又不失灵气。一只手优雅的擎着高脚杯,递于若鲜血的红唇间,微微抿了一口,摇了摇头酒吧内灯光昏暗,无人看出他的表情,她没有再喝酒,只是把玩着酒杯。
19、我还记得那个午后,我们坐在酒吧里,对望了很久,彼此的面容在瞳孔里如何地深刻而又怎样地消散了去。人群渐渐拥进来,整个酒吧变得十分热闹。霓虹灯光照耀在她的脸上,忽明忽暗。最终,沈瑶站起身,泼了我一脸的红酒,一句话没说,离开了。
余秋雨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余秋雨的散文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以崭新的范例拓宽了当代散文的领域,蕴含着丰富人文因素,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要:余秋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散文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好评。本文拟从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出发,对其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也参阅了诸多的材料,主要先从总体上浅谈一下他散文写作风格,再从他表达的主题、语言的特色、表达的方式等方面分述,继而体会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余雨秋;语言特色;表达方式;
剧场效果;小说化特点;典雅 当代文坛,谈到散文不能不谈余秋雨。余秋雨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11次,可见其散文的魅力。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本文试就其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进行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 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主要内容
余秋雨的散文开始“提及一些重大的事情”,在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纠结而成的“沉淀物”。历史是走向未来的阶梯,忘却了历史,也就丧失了
通往未来的立足点。因此,余秋雨在90年代初这一特定的时刻,把“历史”作为自己思考的核心材料,对历史进行了一场艰辛的“反刍”,把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作为重建新文明的第一步。余秋雨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梅洁女士评论说:余先生以一个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依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借助人类文字的载体——散文,洋洋洒洒地揭示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古老、神秘的中国历史中,竟以轻扬的散文做着最深刻最潇洒的穿越。余秋雨的散文“深入浅出,把很大的问题,很深的道理,用不多的篇幅,浅近的话说出来”,这才称得上大手笔。是啊,读余秋雨的每一篇散文,仿佛看见一个历史的哲人,沉思着跋涉在大自然的山水、江河、废墟、小镇之间,我们也与这位哲人一起,品味历史,体验文化,让唐朝的烟宋朝的风,拂拂地吹过多情而脆弱的心灵。
二、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余秋雨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深深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折服,他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对历史、对文化渗透着的领悟力,也使余秋雨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而后接触到他的另几本著作,谈史谈鉴的《山居笔记》、阐述立身处世的《霜冷长河》、《行者无疆》,以及对比几大文明的《千年一叹》,还有类似回忆类的封笔之作《舍我一生》。读完后,总想写点什么,而一直未敢动笔,只怕自己的看法太浮浅,甚至落入俗套。在上节课谈到写作风格问题,于是还是想起了余秋雨,也参考了诸多对余秋雨写作风格的评论,也略加自己的一点浅见。浅谈一下余秋雨散文的写作风格问题,对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在目前文坛泥沙俱下、日益堪忧的情况下,余秋雨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开辟了散文新文风。“余秋雨将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与现代意识连接在一起,以逆向操作的方式异军突起,呈现给读者一种新的阅读文本,激发起他们新的审美趣味,”从总体来说,一方面气势磅礴,潇洒自然,一气呵成,让读者也随着他的情绪时而崇拜、向往自然,时而对历史深沉愤慨;另一方面,他一唱三叹,一步一回首,低沉的调子,悲怆的氛围,一次次让我们去思考历史、自然、人生。作为一个文化意识较强,颇具历史感的散文作家,尽管行走匆匆,却常能俯仰古今,见微知著,从尘封的史料和那平淡无奇的山水中挖掘出深厚的内涵,进而做到历史与现实相沟通,哲理与形象相交融。因此,在综述的前提下,我们现着重从他的语言特色,表达方式等几个细节略谈一下。
(一)文学语言的独创性
1.剥除装饰,显露本色
语言的外在的装饰,余秋雨在早期的学术著作中倒是时时呈现,可以说那是他挑战学术话语枯燥性的一个实验,我们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中都能看到。但是,当他一写散文反而进入了最本真的语言状态。人们读到《文化苦旅》的第一句是:“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朴素得让人眼睛一亮。为什么写学术著作讲究色彩,写散文却洗净了色彩呢?因为从学术进入散文,也就是脱去外套进入生命的自然状态,越朴素则越能彰显本色美。文字间有大量信号足以证明,余秋雨是很能雕刻文字的,可以雕刻得非常优美,但他放弃了这种雕刻,故意追求“净空无色”、“真水不香”。例如,张爱玲年轻时写的句子:“房里有金粉金纱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淋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我估计,余秋雨先生也会喜欢,但他不会这么写,觉得雕刻过度。
除了剥除色彩的装饰外,他也不喜欢“气息”的装饰。他的文字既没有名士气、简古气、园圃气,也没有桐城气、新月气、哈佛气,更不追求京味、川味、塞外味。他让所有的气味都回归内容之中,只让语言变成当代中国文化人日常的感性话语,然后再来负载不同的内容。这是一种舍弃,甚至是一种牺牲,但他手下这种无声无色的语言进入了一种无障碍状态,几乎具有了无限的发挥可能。我认为,这也是余先生自从操持文学语言之后能够纵横驰骋、无学不窥、无远弗届的原因。有的作家,则让过于有特色的语言困住了生命,只能发一种腔调、摆一种姿势了。
2.感性叙事,构筑场景
余秋雨先生的文学语言,着重于感性叙事。这与着重于抒情或议论有很大的区别,他认为叙事是文学之本,抒情和议论都应以叙事为基础,因此他希望中学里的作文教学应加强叙事训练,缩小抒情和议论的比例,并把它们沉淀在叙事之中。但是,由于抒情常常被误会成“文学性”,议论常常被误会成“深刻性”,叙事历来不被充分重视。余秋雨的文章中,几乎不见单独的抒情,偶有较长篇幅的议论,但主体部位一定是叙事。最佳的议论也都渗透在叙事之中,叙事之前的议论。只是介绍性、引入性、铺垫性的手段,为了引出叙事。 余秋雨先生敢于在语言中洗去装饰和色彩的原因。他认为语言的感性远超语言的色彩,同样,对场景的铺排胜过一切零星的装饰。
《文化苦旅》中最动人的篇章,都在于感性场景,例如《道士塔》、《阳光雪》、《沙原隐泉》、《风雨天一阁》、《牌坊》、《庙宇》、《信客》、《老屋窗口》、《腊梅》、《这里真安静》等等。连深沉的《山居笔记》中的一些篇目,如《苏东坡突围》、《千年庭院》、《抱愧山西》、《乡关何处》、《遥远的绝响》中也包含着令人难忘的感性场景。两本考察日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自不必说,最近出版的《借我一生》的感性场景就更多了,这需要另有专文研究。我认为,在常人难于构筑感性场景的地方居然构筑起了感性场景,这是余秋雨先生作品的无敌亮点。
3.非凡节奏,触摸心律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极可诵读,我听过好几位德高望重的朗诵专家诵读《文化苦旅》的录音带,都极为振奋。但是,与其他常见的朗诵文本相比,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不适合表情浓烈的排比渲染。它们隐藏着一种难度最高的口语潜质,那就是内在节奏,可以说是内心节奏。
这种内心节奏常常体现为作者喁喁私语间的心理徘徊、进退自问。如:“只要历史不倒退,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不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这是一段议论,魅力全在内心节奏。有无奈叹息,又有自我说服,然后产生联想,最后得出感叹式的领悟,这每一层都由不同的语言节奏来表明。试读几遍,即可明白。
在叙事过程中,余秋雨先生的语言节奏更是发挥到驾轻就熟的地步。一般写作教师讲得更多的是文章的详略关系、简繁关系,都没有切中要害。一篇文章,即使详略匀停、简繁得当,也可能是乏味的。其实,这一切除了内容之外,都因节奏的进度而取舍。余秋雨笔下的详略、简繁就是靠节奏来调配的,可以详至细微,也可以略如跳跃,全部受控于那个神秘的整体节奏。他写什么都好看,说什么都好听,也都与节奏的魔力有关。
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发现,余秋雨的文章每一篇一开始叙述,就进入一种择定的节奏系统,他知道推进的速度,更知道回荡旋转,即使那些难啃的段落,他也能用放慢或加快叙述速度来贴合读者的心理推进逻辑,然后再前前后后回荡几圈,在余音袅袅中了结。说他能够“深入浅出”真是说轻了,实际上他是靠节奏把广大读者“圈”进去的,读者受一种叙述节奏的诱惑,把所有的审美障碍和消化硬块都溶解了。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节奏,早已不仅仅朗诵家口中的抑扬顿挫,而是一种近似于诗作的心理气氛,只不过余秋雨先生连诗作的短程节奏也突破了,进入到了散文化的长程节奏。
(二)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引证丰富,立论高远,结构匀称,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既有博雅的文化内涵,又无一般学者文章大掉书袋的生涩,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可是却不偏激,字里行间充溢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哲思与平易朴实,那些灰黄的故纸残篇一经他的妙笔点染,浩瀚的时空中立刻充满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江山人物。这与他在散文中娴熟地利用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是分不开的。
余秋雨在一种诗意的叙述风格中,综合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笔法、故事传奇、镜头特写、典故引证等多种手法,这些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他的散文写得既好读又耐读。如他的散文都以议论文的章法来结构,一二三四,起承转合,少见散文应有的那种轻松,这是议论话语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
叙事的小说化传奇化特点。余秋雨很了解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脉络,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小说就有这样的功效。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就文学常识而言,我们都知道,散文是一种轻松、自由的问题,只要是主题需要、写作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虚构是可以的。余秋雨比较善于构建故事,他的散文里就有很多传奇色彩很强的故事,简单如《道士塔》,通篇写的就是本世纪初敦煌文物被外国人骗买的故事;复杂一点的如《风雨天一阁》、《苏东坡突围》,前篇写明清数百年间宁波一座私人藏书楼的传奇故事,后篇写苏东坡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的一段遭遇故事,都是极有味儿的小说素材。余秋雨把这些小说素材引入散文,正好达到了散文的创作意图,异曲而同工,殊途而同归。小说的要素还有细节,靠细节构筑成一幅幅人间风情画是小说家的功夫之一。余秋雨的散文中也常常有栩栩如生的描绘,多到不胜枚举,从而达到与故事一起成为他那些精辟议论的基石。当然,余秋雨主要还是沿用了传统小说的技法和观念,并将其渗透到文章中,使得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始终充满着阅读的张力,从而使读者在接受文本时不会感到精神上的疲劳。《风雨天一阁》有惊心动魄的家族秘史,《这里真安静》有神秘诡异的坟地,《柳候祠》,《江南小镇》等大部分篇目,均有墨客骚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名人和种种风流余韵和奇闻轶事,成为文本中一个个兴奋点,不断刺激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散文的剧场效果
余秋雨在创作文化散文之前是从事戏剧理论创作,对于戏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在他的文化散文中,他融会贯通地运用了戏剧效果。他也曾说:我在散文中追求的场景,会使有些段落写法上近似小说,但小说的场景是虚构的,而我的散文中的情景,则力求真实。这些话我们可以从《文化苦旅》中找到印证,如《都江堰》那久久伫立的仪态,复杂的心理情绪都可作为剧场的一个场景。还如《白发苏州》、《信客》等篇章,只要略改一下就可搬上舞台。因此,这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文章,充满了阅读张力,常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境界。
特写体裁的充分运用。特写本来是新闻界的一种体裁,用来描述当前的一个事件或场景。借用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一切特写都是当前的描述。余秋雨非常机智和聪慧,他把视角从当前拉回到古远,从突发性的新闻转向积淀性的文化,从现实人事的外部表现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心理世界。他把散文放到历史大背景下去思考,捕捉历史重要事件、人物对现代人造成共鸣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与自我感爱相结合。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风雨天一阁》《苏东坡突围》《一个王朝的背影》等中清楚地感受到。 (四)余秋雨散文作品的叙事小说化特点
余秋雨深谙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他凭借小说这种文体,使他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所接受。首先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余是一个比较善于构建故事,甚至是很多传奇色彩很浓的故事,如《莫高窟》写到乐尊;写《上海人》,思绪飘逸,引叙出徐光启的故事,进而更深意义阐述上海人文化性的构成;其次小说的要素之二是细节。余的散文中常常见到栩栩如生的描绘,靠细节构筑成优美深邃的诗情画意。
三、余秋雨散文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根深叶茂,诸多的历史文化因素,形成了诸多的居住群体,这些群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余秋雨非常关注这些群体间的差异。余秋雨关注群体文化人格这一文化态度无论对扭转散文的走向,还是健全民族人格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传统散文一向注重表现自我生活空间和精神寻觅。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出于对五、六十年代散文政治抒情取代个人抒情的反拨,对个体灵魂的张扬又进一步推向深入。特别是八十年代中后期,“新潮散文”的加盟又把散文的“向内转”推向极致,一时间,表现自我感觉、梦幻、意识流等内心体验成为散文创作的主流,散文的社会功能日趋弱化。在这种背景下,余秋雨散文对群体人格的关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使散文创作从自家小院走向了中国大地,走向了历史文化。
另一方面,中国先哲们重视集体利益,强调个体向群体高度认同。由此形成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群体价值取向和心理品行。但一直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化人格等级不明显,文痞和大师以同一种形态出现,高层文化人格被耗损,低层文化人格活跃,从而影响了高层文化人格的塑造。余秋雨对群体人格的关注和研究,对调整民族的人格结构、塑造健全而响亮的民族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新千年开始,余秋雨文化苦旅的重心转向了对世界古文明的现代形态的实地考察。《千年一叹》散文集以日记的形式,从古希腊开始,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慢慢钻研下去,记录了从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直到印度、尼泊尔的考察历程,几乎囊括了人类早慧的文明古国。文史哲全在视野里,任何一个文化巨人都不放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的、莎士比亚、狄德罗、希勒、歌德、康德、黑格尔、伏尔泰、雨果……一路对话下来,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文化洗礼,终于形成了以人类历史为价值坐标去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这一文化态度。中华文明缺乏人类整体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命题。此外,中华文明好多价值系统构成的时间太长,空间太局限,这对中国文化的全球化十分不利。所以,余秋雨这一文化态度的选择,这一评判坐标的建立,为中国同世界的国际对话搭起了一个平台。余秋雨对中西深层文化异常关注的文化情怀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在中国的散文世界里,如果没有余秋雨的作品,那它当然也是芳草繁茂,乔木挺立,但是有了余秋雨的作品之后,这就成了中国散文风景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去处、一个不可或缺的景象。
可以说,余秋雨散文的出现犹如一阵轻风,使那些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散文作品黯然失色,让广大读者不能不惊叹:散文史上真正的大家出现了。余秋雨散文早已跨越了文学而走向文化,我希望中国的政治家、教育家、经济家都来读一读余秋雨的散文。不止欣赏价值,还有更多的参考价值。无疑,余秋雨堪称大家,是因为他创造了新的文学审美形态,使散文河流改变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灵魂的张扬到整体精神的反思。
注释:
[1]余秋雨.余秋雨简要读本.莫高窟序 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212页
[2]余秋雨.余秋雨简要读本.文化苦旅序〔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年9月第2版
[4]余秋雨散文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