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孔乙己中优美句子赏析 正文

孔乙己中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5-05-10 12:53:37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受“长衫顾客”的待遇,只能和“短衣帮”一起。可是他又是“短衣帮”中惟一“穿长衫”的人,显得很特别。这种矛盾现象充分地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他贫困潦倒,地位卑下,是从长衫客中被挤出来的人,但是他不肯脱掉那件长衫,和“短衣帮”为伍,因为这件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在他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即使无情的现实已经粉碎了他进入仕途的迷梦,但是有了这件长衫,似乎在精神上还可以得到安慰,这样他既不能爬到上层,又不肯甘居下层从事劳动,说明他是一个畸形的“多余的人”。这种人是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因此,孔乙己出现时的这一句话,既照应了前文,又表明了他的独特身份,并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对展示孔乙己的一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第4段、第6段结尾句都是“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有力的渲染了哄笑的气氛,清晰的表现出人们麻木的嘴脸,强烈的透露出悲凉的意味。同时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文势跌宕有致。

3、“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孔乙己长期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养成轻视劳动者,好喝懒做的坏习惯。他的偷是出于不得已的,是偶然的。从小说看,主要还是偷书籍一类的东西,但却成了他的悲剧命运、被别人嘲笑的主要原因。对此他却另有“高论”,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他认为“窃书”比别的偷窃行为“高尚”,还高唱“君子固穷”的调子,这虽带有几分咬文嚼字的“强辩”性质,但也的确反映了他的基本看法,可见他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害之深。孔乙己的确不是“油滑之徒”,在某些方面和程度上,还是坚守“君子固穷”的.信条,仍然讲求“信义”。他对所欠的酒钱,“从来不拖欠”,“不出一月,定然还清”,这又表现了他那性格的质朴和忠厚的一面。

4、“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吗?’……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孔乙己教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时,一个是主动地攀谈,一个却不愿“理会”;一个是恳切地教,一个却觉得“讨饭一样”的人,不配教他,仅是懒懒地回答;一个是极其高兴地要用指甲蘸了酒在柜台上写出“茴”字的四种写法;一个却感到“更不耐烦”,竟“努着嘴走远”。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说明孔乙己的处境和迂腐的思想。孔乙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在成人中间,他蒙受着欺凌和侮辱;他的那一套“之乎者也”这一类东西,反而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奚落和嘲弄,他找小伙计攀谈,是他精神上空虚、寂寞的表现。而谈话的内容居然是无用的“茴”字的四种写法,说明他的知识的不切实用和思想的迂腐,小伙计对他表示看不起的态度,不仅没有使他意识到自己地位的卑下,反而“叹了一口气”,感到“惋惜”,说明他对自己卑下的地位和知识的陈腐毫无认识。

5、“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这一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四次,极其鲜明的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同时也暗示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孔乙己长久没有来,掌柜只是在中秋结账时才想起孔乙己来,想起孔乙己只是因为他还欠十九个钱。第二次,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已经惨不忍睹,可是掌柜见了孔乙己,开口便是讨账,“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次反复更显出掌柜冷酷无情。篇末两次反复,更是把掌柜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四次反复又让人想见孔乙己偷到丁举人家是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去的,结果被打折了腿,终于悲惨死去。

6、“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我”到现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一直没有再见到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切消息,以前他遭丁举人毒打之后,别人以为他“许是死了”,他竟没有死,又来买酒喝,现在从来没有人谈起孔乙己已死的事,“我”不忍断定孔乙己已经怎么样,所以用“大约”来表示自己的猜测。但是,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情况以及20多年来没有一点关于他的消息,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他的死去是无疑的,所以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同时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

呐喊读书笔记摘抄赏析1

1、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3、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4、我可是觉得在北京仿佛没有春和秋。老于北京的人说,地气北转了,这里在先是没有这么和暖。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5、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6、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7、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8、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9、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10、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呐喊读书笔记摘抄赏析2

1、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2、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3、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4、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5、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6、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7、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8、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9、然而养成池沼的音乐家却只是爱罗先珂君的一件事。他是向来主张自食其力的,常说女人可以畜牧,男人就应该种田。所以遇到很熟的友人,他便要劝诱他就在院子里种白菜;也屡次对仲密夫人劝告,劝伊养蜂,养鸡,养猪,养牛,养骆驼。后来仲密家果然有了许多小鸡,满院飞跑,啄完了铺地锦的嫩叶,大约也许就是这劝告的结果了。

10、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11、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12、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一、赏析语言

这种题的考查特点是:让生动形象的词语在句子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句子变得变幻莫测,异彩纷呈。我们看下面的中考题(只选取脱离原文也能够相对独立的试题):

1.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

这是考查句子中动词的表达作用,一个“揽”字,把整个句子激活了,拟人化了,因而使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深情。参考答案:“揽”含有一种父母将孩子拥入怀中之感,表现出“我”对庄稼的爱怜以及将要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2.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处加着重号的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浙江省衢州市中考题)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海底捞月”本身是一个寓言故事,把它活化在这个句子当中,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参考答案:“海底捞月”生动地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3.请任选一句,品味加着重号的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浙江省台州市中考题)

(1)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加着重号的两个词语,是典型的拟人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把这两个句子的意境激活了。第(1)小题用“一丝不苟”来修饰“钻”,写出了风的强劲不停。第(2)小题中的雪则“开小差”,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耐人寻味。参考答案:(1)“一丝不苟”本意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一个劲地往“我”身上吹的情形,表现了天气非常寒冷。(2)“开小差”本意是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了下雪的季节,雪还没下的情形,富有情趣。

4.④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1)点评第④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

此题的特点是考查词语的连续表达作用,解答时必须考虑到词语运用的整体连贯性的特点,而不是断断续续,那样会冲淡赏析的韵味。参考示例①:“追逐”、“一跑半天”表现寻求糖纸的兴奋不已,“不顾”、“飞速捡起”写出攒够糖纸的急不可待。这些词语表现了“我”和世香追逐希望、守望幸福的心情。示例②:加着重号的词语写出了“我”和世香走街串巷积攒糖纸的情形,表现了“我”和世香急切期盼实现希望的心情。

通过例句分析可以看出,解答赏析语言题的要领是:

1.要明确词语的双重含义及二者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词语的双重含义是指词语的本意和词语在句子中的临时意义。词语的本意一般来说容易理解,但在回答时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要弄清楚词语在句子中是如何活化转变为临时意义的,这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遵循的原则是:既要考虑词语的本意以及比喻义、引申义,又要密切结合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特殊语境和所处的位置(是修饰语还是主干语),来赏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切不可作抽象的架空分析,泛泛而谈。

2.要有一定的语感鉴别能力。语感,通俗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感受鉴别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经过不自觉地潜移默化而逐渐形成的。语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阅读面越大,理解得越深刻、透彻,语感能力就越强;反之,语感能力就越弱。中考对语言的赏析考查,也是对我们语感能力的一次检验。

3.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语言,做到术语准确,表述流利,格式完备。首先,判断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一般来说,句子生动形象,有气势,耐咀嚼,往往是个别词语灵活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如例1和例3。其次,判断词语的词性。因为词语的词性不同,其表达作用也是不同的。再次,判断词语在句子中处于何种位置。这主要是指赏析句子中的词语是处于主干位置还是修饰位置,要明确是支配作用还是修饰作用。最后强调一点,对用到的一些赏析类名词术语的使用要准确,切不可张冠李戴,赏析的词语要用引号引起来,这是大多数同学所容易忽略的。

二、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就是对句子做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和感悟。从总体上说,赏析句子比赏析语言要容易一些,因为我们可以从句子的感情、结构、意境、语言、感悟(或叫启迪)等不同的角度入手,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开放性较强。请看下面的例句(只选取脱离原文也能够相对独立的试题):

1.下面这个句子非常优美,富有韵味,请你作点赏析。(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这个句子充满诗意,所以可以从意境的角度来赏析,也可以从语言(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参考示例:初夏时节,云雀的叫声满天荡漾,田野上小麦抽穗扬花,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2.(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广东省汕头市中考题)

此题两句的特点是,语言虎虎有生气,有力量,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赏析句子最好。A句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不一般。B句很明显是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因此最好从修辞(即语言)的角度来赏析句子。参考示例:A.“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在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精神抖擞、气势非凡。B.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3.(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结合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加批注。(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

此题实际上是分析人物形象,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形式而已。批注,是一种传统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的方法,因把赏析的内容写在原文的一边,所以叫批注(如果夹在原文中叫夹注)。答案示例:(A)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精明干练。(奇人奇貌,必有奇能)(B)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连串动作,医术了得)

4.“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表面上看不是赏析句子,实际上是赏析的一种方法——感悟(启迪)赏析法。这种题不好回答,必须找出富含哲理的语句,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参考示例:(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2)“有风即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解答这种题的关键是:

1.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文章表现手法。句子生动形象,非常出彩,凭借的就是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的“乔装打扮”。我们可以从语言(这一点和上面相同)的角度切入,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句子所蕴含的哲理、意境和句子结构等不同角度切入,撮其精髓,赞其神韵,或者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用精炼深刻的语言张扬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必洋洋洒洒,面面俱到。

2.要在平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多加训练。赏析文章的句子,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只要合情合理,有自己的见解,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平时不多加训练,积累经验,到考试时只能是临时抱佛脚。

3.多阅读借鉴一些对经典篇章进行赏析的文章,搭好赏析平台。赏析句子已经进入到审美领域了,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我们刚开始接触这种题型时,往往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不会选择角度去回答,就是因为平时接触得太少的缘故。因此,我们要经常阅读一些报刊,仔细研读其中的赏析文章,特别留意对重点句子的赏析,注意进行消化和吸收,让其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此外,还有赏析语段,如今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学习‘小说家谈小说’中茅盾对《百合花》的分析方法,赏析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内容是赏析《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实际上已经接近阅读理解了,故不再作具体举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