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开荒种地的优美句子 正文

开荒种地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4-27 20:56:35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暧暧远人村,依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题】

《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去彭泽令归隐,其时四十一岁。《归园田居》大约作于归隐的次年。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陶渊明所写的大量歌颂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俗:适应世俗。动宾短语作“韵”的定语。韵:指气质,性格、情趣等。性:生性,性格。本:本来,副词。.丘山:这里指山林。○以追述往事开篇,言自己从小就厌恶世俗官场,本性喜爱大自然,体现出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尘世的罗网,指官场。官场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罗网。去:离开,指离别故园的丘山。三十年:应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熙义之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刚好过了十三年。○写诗人对以往误入仕途的深刻反省。“尘网”一词,是首句“俗”的具体化。诗人将官场斥为 “尘网”,见其憎恨之情。“三十年”,极言时间之长,加重了“误”的份量,见其追悔莫及的心情。以上为一层,写自己的本性与误落“尘网”的矛盾。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ó)归田园。 南野:一作“南亩”,泛指田野。际:间。守拙:安守愚拙的本性。拙,指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守拙”句是说自己宁愿抱守愚拙的:性归隐田园,而不愿混迹在巧弄机谋的仕途之中。○叙诗,现在终于离开仕途归耕田园,流露出无限的欣愉之情。“守拙”一词,与诗的开头两句呼应,既是对“俗”的尖锐讽与否定,又是返朴归真“爱丘山”本性的再现。以上为层,写自己归耕田园的决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住宅周围方,旁,周围。宅,住宅。○写诗人归隐后,只有微薄的产业,简陋的家室,表现了诗人淳朴的生活,淡泊而又舒畅的心境。

暧(ài)暧远人村,依依

暧暧远人村,依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本义是头顶,引申为泛指顶部。○写近听之景,以动显静。“狗吠”“鸡鸣”都衬出了田居的宁静和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以上为三层,写田园生活的情景。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户庭:门庭,门户和庭院。尘杂:尘俗杂事。虚室:虚静的'内室,陈设简单而安静的屋子。这两句说,归田以后,因无世俗杂务的纠缠,闲暇的对间就显得多了。○隐居家中,无世俗杂务烦扰,自然清静。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仕途。复:又,副词。得:能,助动词。返自然:回到大自然,指归耕田园。这两句是说,辞官归田,有如长期关在笼中的鸟兽又重返大自然一样;○用一比喻,其欣喜舒畅之情,溢于言表。“樊笼”句与前面的“

【译文】

从小没有适应世俗的习性,生性本来热爱田园和丘山。

违背本心误入仕途罗网,一别故园屈指一十三年。

笼中的鸟儿眷恋着旧林,池中的鱼儿思念着故渊。

如今在故乡山野开荒种地,安守愚拙的本性返回田园。

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简陋的茅屋盖上八九间。

远处的村庄望中隐约可见,村子里家家升起袅袅炊烟。

狗吠在深深的里巷之中,鸡鸣在宅旁的桑树之颠。

田家的门庭没有尘俗杂事,简朴的屋里多么安静清闲。

象鸟儿长期被关左樊笼里,如今又展翅飞回到大自然。

【简

本篇写诗人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简朴生活,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和归田后的喜悦安适的心情。

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诗人采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而受到感染。如诗中我们所感触到的田亩草屋,成荫的

全诗语言平易朴实,多用偶句,对仗工整,琅琅成诵,富有音乐美。

在我年少时,母亲有一块菜地,在村子南边不远的地方。那片菜地只有几分地,却被母亲侍弄的像个“聚宝盆”。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当然也是种菜的好时节。这时,母亲一有空闲的时间就往菜地里跑。初春的天气还是有点儿冷的,但是母亲好像丝毫都不怕冷。她拿着一把铁锹一锹一锹地把菜地翻了一遍,然后又用钉耙将大块的泥土打碎,再用钉耙齿来来回回的把土地整平坦。之后又把土地整成一个个精致的长方形菜畦。那些被整理过的菜畦,在阳光下泛着朴实的光芒,每一粒泥土都散发着新鲜的泥土香。

菜畦整好后,母亲就会用扁担从家里担两桶水,再拿上准备好的薄膜和菜籽往菜地里赶去。而我这个小跟班,就抱着母亲辛苦劈好的竹条子跟着母亲一起去菜地。妹妹当然也想去,但母亲怕年龄小的妹妹去了踩坏她的菜苗。所以只有我这个“老大”才有机会陪母亲去菜地。

到了菜地,母亲会把辣椒籽、茄子籽、西红柿子、南瓜籽、冬瓜籽等分别密密地撒在菜畦中,然后用小号的钉耙镂一下,洒上水。接下来就把竹条子一根一根地弯曲扎在土中形成一个拱形,再把薄膜覆盖在上面,并在薄膜的四周压上泥土。好了,那些被种下的种子有了自己的“小房子”,不用怕冷风吹了,剩下的就是偶来给它们浇水,直到菜籽长成了碧绿的菜苗。

菜苗长到可以移植时,春意已很浓了,春风像温软的手抚摸着万物。此时,母亲又要从家里担来水,然后把要移植的菜苗小心地连“姥娘土”一起挖起。紧接着,母亲会把菜苗按大概的行距、株距一棵一棵的栽培好。当然,哪种菜苗该种在哪里,怎样种才能种更多的菜,母亲是心中早有打算的。

刚栽培好的菜苗,就像一个个孤单的孩子,没有了最被挤在一起的热闹。但是它们还是可以在同一片天空下,在同一片菜地里遥遥相望的。当风儿吹过,它们微微地摇曳,像在互相打招呼,又像是在向母亲问好。

菜苗栽培好后,我会学着母亲浇水的样子给菜苗浇水,母亲会告诉我,一棵菜苗应该浇多少水。给菜苗浇过了水,我们就可以回家了。母亲说:“明天早上还要来将菜苗的根部再覆盖一层松软的泥土。”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亲说:“若不再覆盖一层泥土,浇过水的地方经太阳晒后就会裂开缝隙,这样风就会穿过缝隙伤到菜苗的根,而伤根的菜苗成活率就低。”所以第二早上,母亲一定会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去给菜苗封土。

若是风调雨顺的话,以后的`菜苗就不需要浇水了,但若天降的雨水少,就又需要从家里担水来给菜苗浇水。所以菜苗种上后,母亲还会经常抽时去菜地照看菜苗。

春天是青草疯长的季节,过了一段时间,菜地里就会不断地长出杂草。此时,母亲又要不断地铲除菜地里的青草,以免杂草争了菜苗的养分。除了给菜苗浇水和铲除菜地里的草,母亲还要给菜苗施肥、捉虫。总之,照看菜苗就像照看孩子一样辛苦,一点也偷懒不得。否则,菜苗就长势不好,肯定也难以长成能吃的新鲜蔬菜。

到了夏天,绿的辣椒挂满了枝头,在风中荡秋千;长长的豆角像翠绿的绳子,从菜架子上垂下来;红红的西红柿像灯笼,照亮了人生……此时,母亲就会从菜地采收回蔬菜,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饭菜。而且那些蔬菜绝对是上等的绿色食品,对人体没有丝毫的伤害。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似乎转眸间就到了秋天,春天种的蔬菜已经到了该收尾的时候。这时,母亲又要把已经衰老的菜棵儿铲除掉。然后就又是一轮深翻菜地,打菜畦。不过这时是不能种辣椒、茄子了,而是要种秋令菜萝卜、白菜等。

到了冬天,拔了萝卜,铲了白菜,菜地又得一番深翻细整。这时就要种冬令菜了,什么生菜、菠菜、香菜等就该“前墨登场”了。这些菜到年前就能吃了,而且能吃到春天。

我和妹妹、弟弟就是吃着母亲种的蔬菜,以及吃着父亲与母亲一起种的粮食长大的。长大后的我们开始离开家乡工作,能吃到母亲种的蔬菜的机会就少了。母亲种的蔬菜就只有父亲与母亲两个人经常吃了,母亲便减少了种菜的面积,多出的土地就种上了庄稼。可不幸的是父亲后来突然因病去世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一家人沉溺在悲痛中。我不知道母亲背着我们为父亲流了多少眼泪,只知道母亲的原本乌黑的头发白了很多,也不再侍弄那片菜地。后来,母亲把那片菜地种上了庄稼。母亲说:“你们经常在外,你爸也走了,我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菜。”我听了母亲的话默默地走开了,却早已泪流满面……

母亲经过暗无天日的煎熬,又慢慢地坚强了起来。母亲说:“我不能倒下,我还有几个孩子。”于是,母亲又把院子里留的一片没有打水泥地板的土地开垦了起来,种上了菜。那是为了我们什么时候回家时,能吃到她亲手种的菜。

前几年,弟弟在县城买了房子,决定把家里的田地承包出去,让母亲来县城住。母亲不愿意,她舍不下她和父亲曾经一起种过的土地,也舍不下家里那个大院子。可母亲年龄大了,一个人在家,我们总是不放心的。最后,母亲经不住我们姐弟四人的轮流劝说,勉强答应了进城居住。

进城后的母亲不干农活了,不种菜了,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还好我也在县城上班,能在下班后回去多陪陪母亲,劝她开心些。一天,我回去看母亲,却不见母亲在家。于是打母亲的电话,母亲说她在小区内的某个别墅院内,让我过去。听母亲的话音很高兴地样子,以为她遇到了能说到一起话的老太太了。可当我找到那家别墅时,却见母亲正在院子里种菜。原来别墅的院子里除了铺了一条通往大门口的道路,路两边都是土地,想来应该是留作种花草的。我走过去说:“妈,你这是帮谁种菜呢?”母亲笑着说:“谁也不帮,现在这里是我的菜地。”

我听的一头雾水,四下环顾才发现这栋别墅与左右两边的别墅只隔着矮矮的墙,墙上面的部分是用花式的铁栅栏隔开的。透过栅栏我看到两边的别墅院子里长满了一米多高的青蒿棵儿。就问母亲:“妈,你说清楚点,这怎么成了你的菜地?为什么这个院子里没有青蒿棵儿?”

母亲停下手里活说:“这些别墅好几年了都没卖出去,院子也没人管,就长满了青蒿棵儿。我和几个农村来的老太太一合计,就去找了物业上的管事人,说院子荒着也是荒着,长着很高的草一点儿也不好看,不如让我们把草除去种上菜,又好看又有菜吃。当然,我们承诺物业上的人可以去采摘菜。就这样,我们几个老太太就每个人得到了一个别墅院子。但物业上的人说了,他们也不来采摘菜,让我们进出一定得把别墅的大门锁上。”

我耐着性子听母亲说完,有点生气地说:“妈,不是我说您,我弟把您接到城里不是让您开荒种菜的?这么多高高的青蒿棵儿,得多难铲除?您居然都把它们铲除完了,这得有多累?这事,我弟知道不知道?”

母亲用满是泥土的手背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小心地说:“丽,你别生气,妈不是享福的命,天天闲着我心里发慌。不就是铲除青草棵儿费点力气吗?种菜又累不坏身子,再说我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还好呢。不过,你弟不知道这事,我都是趁你弟上班走了才下楼来干活的,我还不知道咋跟你弟说,到时你一定得帮妈说个话。”

我看着母亲小心翼翼说话的样子,不由地鼻子一酸,我走过去搂着母亲的肩膀露出笑容说:“好了,好了,您喜欢种菜就种吧!弟弟那我一定帮您说话。”母亲这才开心地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帮妈说话的。”

我叹了口气说:“就算您想在这种菜,您也应该让我来帮您铲除青蒿棵儿的。”母亲说:“你天天上班已经够忙的了,我不想给你加忙。”面对这样的母亲我无语了,唯有一股暖流在心中回荡……

母亲把别墅院子里的菜地侍弄得很好,各种蔬菜很快就能吃的时候,我告诉了弟弟,母亲觅了一块菜地。果然,弟弟一听就坚决反对,我劝说了好久才让弟弟同意了母亲种菜。从此,我们又能吃到母亲种的蔬菜了。而母亲每天都开心地去她的菜地,细心地侍弄那些菜棵儿。

三年后的一天,母亲告诉我说别墅的菜地,人家物业不让种菜了。说的时候,母亲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我安慰母亲说:“不种就不种了,已经种了两三年的菜,也该歇歇了。”母亲说:“不想歇着也得歇着了,人家的地人家当家,哎!要是在老家多好。”我知道母亲又想念她的土地了,于是连忙差开话题,讲一些有趣的事逗母亲开心。

本以为没了别墅的院子种菜,母亲就可以歇歇了。谁知有一天母亲对我说:“走,去看看我的菜地。”我疑惑地说:“别墅院子不是不让种菜了吗?”母亲开心地说:“不是别墅那里,走,到了你就知道了。”我好奇地随着母亲下楼,母亲领着我往小区外走去。这个小区其实位置处在县城边上,当初弟弟看上这里说是这里的空气好。小区的大门口就是通往嵖岈山风景区的西游大道,大道对面是庄稼地,那么多的庄稼净化空气,空气肯定是要比县城中心好。

到了小区门口,母亲又领着我往小区门口的右侧一拐,才走了几步,母亲用手一指说:“看,就是那里,我栽了南瓜、冬瓜、还有豆角、辣椒”。我顺着母亲的手一看,就看到路边靠近沟边的地方有好长一段种着菜苗,我叹了口气说:“妈,您这是又开荒了?这沟边上的土地又硬又缺肥,种上菜也长不好的,净费力气。我说您就不能闲会吗。这我弟知道了,又该生气呢。”

母亲拉着我走近“菜地”说:“人勤地不懒,你看人家那边开荒种的菜就很好。我就是看人家在路边开荒种菜,这才敢在这里种点菜。只是你得好好给你弟说说,别让他生气。反正地我已经整好了,菜也种上了,不让种也种上菜了。”我听了母亲的话,除了默认也不忍心责怪母亲了。

后来,我事先背着母亲劝说了弟很久,这才陪着母亲给弟说菜地的事,弟无奈地说:“妈,您想种菜您就种吧!只要您开心,但是千万不能累着自己。还好您种菜的地不用过马路那边,不然说啥都没用,我非得把菜苗拔了。”母亲听了,笑得像一朵花儿……

就这样,母亲又有了她的菜地,我称之为“袖珍菜地”。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袖珍菜地”里的菜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势大好,最后居然都结了蔬果。当我吃着母亲种的蔬菜时,我在心里感慨:“母亲说的一点也没错,真的是人勤地不懒。”

不料两年后,西游大道两边要种植风景树,路边所有开荒种菜的荒地都不允许耕种了。母亲又一次失去了她的菜地,母亲有点郁闷地说:“哎!可惜了我的菜地!”

听着母亲失落的话语,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本以为不让母亲干活是对她的孝敬,没想到失去菜地的母亲却多了叹息。细细想来,劳动着的母亲是那么的开心快乐,而失去菜地的母亲是那么的伤感,也许在母亲的心里,菜地就是那无法割舍的乡愁……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新,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喻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美丽之处。

三、教学设想

由人及情,由读到悟,对本篇课文,设想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其中作者的感情,通过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来领悟感情。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意气风发,豪情壮志,他仕途坎坷,笑看人生。他是谁呢,他就是宋代的著名词人苏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了解苏轼生平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在他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大家一起念。(出示文字)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出示苏轼图片)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我们就从《记承天寺夜游》中寻找答案,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三)、朗读课文,感受情景

学生听范读,感受朗读时的节奏,感情。

请同学起来读课文,看看大家能否感受到其中的要点。

大家齐读感受。

提问:苏轼在这个夜晚看到了哪些景象呢?

月色与竹柏影

(四)、了解背景,体会“闲”情

现在我们搞清楚了东坡所看到的景色,他看到的是“月色与竹柏影”,东坡看着这美景开始发感慨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他说的这句话我不大明白,请这个同学来帮我解释一下。

请同学翻译这几句的意思。

提问:老师仍有些不懂:“哪一夜没有月光?”下雨的晚上有么?“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这句话是不是有点逻辑问题?它是一个病句?

学生思考

明确:这句话中的月光、松柏并不是月光,竹柏,它们只是一个象征——美景的象征。(出示文字)原句=哪里没有美?只是缺少闲人罢了。这我就明白了。不过我还有点困惑:书上注释“闲人”是“清闲的人”的意思,也就是“没什么事做的人”。我找了一点资料

(出示资料)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大家看,苏东坡要养活一家老小,好象很忙啊。要开荒种地,要种黄麻桑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他怎么是个闲人了?

东坡不是闲得无聊之人,他是富有闲情雅致之人,要仔细体会这里的“闲”情。

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篇短文。不过这一次我希望大家能读的更好一点,在读出节奏之外,我们还需要读出这里的感情,读出苏轼的豪情与乐观。

学生齐读课文。

(五)、培养豁达的心境

这样的“闲”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呢?苏轼在文中有告诉我们怎样才能闲吗?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作者无意识中写下的景色会透露他的内心世界,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反映他的思乡之情,那么苏轼呢?他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现在大家思考1分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要欣赏山水,就是要心胸开阔,心无杂念

(六)、总结

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

第一句,雕刻大师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

如何才能欣赏到无处不在的美呢?苏轼告诉我们: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如何才能心闲呢?还是东坡告诉我们,要“胸中廓然无一物”。

六、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通 贬谪的悲凉

达 赏月的欣喜 闲情

乐 漫步的悠闲

观 人生的.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通文意。

2、领悟心境。

3、赏析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

2、领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竞比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计算机课件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文。播放一组月色图让大家欣赏。

导语:人们常说:“月色如画”,在摄影家、画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笔下也毫不逊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欣赏一下散文大家苏轼笔下的月色图。

二、简介作者。

请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作者的信息,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让学生摘要做笔记。

三、读熟课文。

自读课文,就难读的词或句子进行圈点,小组讨论解决,如仍有疑问则向老师提出,多媒体展示重点词句,让学生当堂巩固。然后熟读课文(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个别朗读——学生评说——再听范读——一起朗读)

四、读懂课文。

1、请学生结合注释和已学过的知识,或查阅工具书自渎理解,有疑问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请一个同学用现代语言表述文章大意。

五、读课文,欣赏月景。

1、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句话概括。

2、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多媒体展示“赏月图”)

3、这一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4、这些景物都是客观实景吗,体会“藻荇交横”的妙处。

5、讨论如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表达效果一样吗?

6、学生用诗意化的语言描述这幅月色图。

7、有感情的朗读此句,当堂背诵。

六、感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宁静淡雅、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达他此时心境的一个字。并结合文章中的词句加以品析。

2、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清闲、悠闲呢?我们来看作者是在何时何地写的这篇散文?(多媒体出示文章的写作背景)

3、他遭受冤屈而被贬谪,成了有职无权的“闲官”,按照常理,遇到这样的打击,他的心情应该如何呢?

4、但他却表现得那样的洒脱、安闲,可见其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为一代大文豪、一个大政治家,他想不想做一个闲人呢?

6、朗读最后一句话,读出感慨万千的语气,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7、一边欣赏优美的月色图,一边配乐有感情朗读全文。

8、开展背诵竞赛。

七、拓展延伸。

月亮在诗人的眼中是一个有情之物。回忆我们读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文,用下列句式进行赏析。

“我欣赏诗(文)的一句,它写出了月亮xx,表达了诗人xx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生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

3、理解作者的情感

4、文言积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聊天。那又是谁呢?他们又在谈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琴声和苏轼的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疑问向古人要答案去!

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谁了解苏轼的有关资料最多。

(请学生发言汇报了解的资料,然后展示课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尽量大声的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怎么样?(读的不大好,或者读的不错……引到录音朗读)

2、听录音朗读,对照自己的朗读找距离(引到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上来)

3、借助手头的工具、注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合作译读文章(请学生提出讨论过程中的疑问,课堂讨论,教师提出文言积累要求)

4、出示课件,提供参考译文

三、背诵

1,展示课件中,图文结合,请学生配乐朗读(四个不同的图文)

2,听录音朗读,自己试着背诵或者跟读

3,背诵

四、品味

出示课件问题:

1、文中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用文章里的词、句回答)

2、文中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样的景物特征,怎样描写的?

3、揣摩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语句是作者感叹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教师总结:

苏轼在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人认同,出狱被贬后,还能以这种豁达的心胸写下如此优美的文章,试问我们也有如此心境么?那么让我们借着音乐和美丽的景色,也来学学古人吧。

五、拓展延伸

欣赏月夜图,倾听古曲,可以学着古人,激发情思也写一个短文或者写一两句自己想对苏轼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