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跳水前的准备起跳优美句子 正文

跳水前的准备起跳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11 12:36:00

体育的好词

1、激烈 角逐 轻松 焦急 激动 洋溢 热情 沉稳 心计 豪情

2、神情 追赶 气势 稳固 情绪 镇静 灵活 精彩 竭力 呐喊

3、喜悦 狡猾 鼓劲 士气 领先 强健 高潮 紧张 踉跄 造型

4、激昂 稳步 气氛 喧哗 策划 慌张 敏捷 英姿 争夺 巧妙

5、体魄 沸腾 利落 轻盈 欢呼 稳健 矫健 干脆 顽强 活泼

6、紧追不舍 精神萎靡 勇猛顽强 一路领先 大显身手 大步流星

7、咬紧牙关 龙争虎斗 精神振奋 步伐整齐 你追我赶 旗开得胜

8、摩拳擦掌 大局已定 不可阻挡 急起直追 竭尽全力 风云莫测

9、奋力拼搏 毫不示弱 难分难解 两相配合 不顾一切 不动声色

10、灵活敏捷 大起大落 精神抖擞 大刀阔斧 你争我夺 不甘示弱

11、一瘸一拐 并驾齐驱 不分上下 信心百倍 出乎意料 英姿飒爽

12、遥遥领先 不骄不馁 两面夹击 斗志旺盛 生气勃勃 龙腾虎跃

13、不负众望 一马当先 健步如飞 风驰电掣 全力拼搏 生龙活虎

14、紧张激烈 积极准备 沉着应战 英勇无畏 大喊大叫 跃跃欲试

15、争先恐后 敢打敢拼 不可开交 风虎云龙 身轻如燕 意气风发

体育的好句

1、那条大绳被拉得紧绷绷的,可中间的小红旗却始终稳稳地停在中线上不肯移动一丝一毫。

2、她晃晃肩膀,摇摇腰肢,以一个睡美人的姿态上了只有10厘米宽的平衡木,一亮相就使观众醉倒了。

3、只见她纵身一跃,双手在鞍马背上一拍,顿时,身子凌空而起,宛如海燕冲霄,接着又斜掠下去,姿态美极了。

4、跳高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腾空跃起,像展翅飞翔的海燕,又像凌空直上的雄鹰。

5、那球有时看似轻如一片羽毛,落台后却像铁石一样下沉;有时又看似一记猛击,球落台后却又轻轻飘落,要是去接它,它又会突然弹射开去。

6、只见她向前冲了儿步,来个有力一跳,那矫健的倒立的跳水身影在空中迅速地旋转着,又快速地落入水中。

7、他迅速运球,左冲右突,攻到篮下,跃起,抬臂,压腕,“刷——”好一个干净利落的“空中开花”!

8、他越跑越快,快要接近跳高架时,突然左脚猛地一蹬,右腿同时又向上一抬,身子腾空而起,像一只矫健的飞燕轻捷地掠过了横竿。

9、第一次试跳失败了,第二次试跳又失败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投来了焦急的目光、希望的目光。

10、在喝彩声中,横竿儿升上了新的高度,伴随着这喝彩声,运动健儿又向新的更高的斜昱实恰

11、对于成绩优异的体育生来说二级证不了什么,我的体育成绩一般,二级证对于我来说是遥不可及。更没有教练所谓的天赋,只有努力的训练才能达到目标。加油吧!

12、体育你就是生命的动力,是荣光焕发的使者,是美丽,是荣誉,是勇气,更代表着进步与和平。

13、他越打越灵活,时而轻轻吊个“矮子球”,时而来个“长吊”,时而猛扣一板,我被他弄得手忙脚乱,大汗淋漓。

14、你看那女子舞起剑来静若伏虎,动若飞龙,缓若游云,疾若闪电,又稳健又潇洒。

15、小辰穿着钉子鞋在沙坑十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注视着前面高高的横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迈出坚定有力的步子飞快地向前跑去。

16、我纵身入海,经过浅绿的水层,青蓝的水层,最后是黑水层,水压像铁箍一样把我紧紧箍住,我憋得眼前飘出金星,耳朵轰鸣。

17、只见他像海象一样打着响鼻,挥臂分水前进,在水中上下左右翻滚,然后忽然又一下子沉入水底。

18、他那翻飞疾进、令人眼花缭乱的运球,出其不意、恰到好处的传球,立即组成了好几次漂亮的进攻。

19、她像闪电一样绕过一名防守队员,双手把球高高举起,向上一跃,把球准确无误地投进了篮筐。

20、他们俩今天都是第一次碰到敌手,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杀得难解难分。

21、稳住中场之后,8号队员以一记漂亮的高吊球,使伏兵城下的队友迎个正着,一射破网,扳平比分。

22、体育生的快乐很简单很单调,只要有人伴她跑一小段,再多的烦恼也抛之脑后,若你问她现在最开心的是什么,她会说,跑步很享受。哈哈哈,这就是女体育生啦。

23、他架起“当头炮”,暗伏“连环马”,用其余的子儿把住各个关口,然后出动大“车”,到对方阵地里横冲直撞。

24、“叭——”一声枪响,声裂长空,犹如江堤决口,群马狂奔,长跑健儿像冲出闸口的水流涌入渠道,渐次列为一队。

25、助跑——像刮起一阵旋风;起跳——似腾起一只雄鹰;“刷”的一声,他又跃过了那高高的横竿!

26、他的“车”、“马”、“炮”一齐出动,前轰后打,左冲右突,在30厘米见方的棋盘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杀得对方步步退守。

27、上完体育课,鼻也不塞了,气也不喘了,心也不跳了。

28、她先往后踏一步,然后正对着横竿儿冲过去,加速冲刺,一个轻快有力的起跑,身体腾空而起。

29、请不要说我体育不好,那是因为我的智商太高以至于阻碍了运动神经的发展。

30、他习惯地压了压左腿,再压了压右腿,然后弹跳几下,蓦地,他迈出轻快有力的步子,冲向跳高架。

31、他利落地跳入池水中,挥动着那有力的双臂,飞快地向前游去,在他身后扩散出一圈圈发亮的水纹。

32、她打出的球,有的几乎擦网而过,不等对方接住,已经轻轻滚在网下;有的像直线射击,落台弹起后却拐了个急弯,飞跑了。

33、那各种各样色彩的游泳衣呀,简直像鲜花开放在澄澈的江水里,开放在金色的沙滩上。

34、他按剑在手,收敛笑容,刷地亮开架势,两只眼睛像流星般一闪,眼波随着手势,精神抖擞地舞起来。

35、操场上静极了,那密密的人群仿佛是一个整体,屏住了呼吸,只有长跑运动员脚下发出“刷刷”的`声音。

36、我一直都在努力的训练,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伤病没有训练,不是我不够坚强,更不是我懦弱!是为了伤病痊愈后,更加努力的训练。如果带着伤病训练,病情只会加重,甚至是与体育无缘,之前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37、她在高低杠上飞旋腾跃,像一只高原上的百灵鸟,时而冲天飞起,在高空看够了莽原的碧色,时而又收翅跌落,翻着跟头扑向大地。

38、同学们都各自站好位置,只听到-声喊“跳”!我们一个个像下山猛虎,出海蛟龙,纵身跳入池中,搅得水花飞舞,波浪起伏。

39、我跳下河去,哎哟,水好凉,左一个右一个的漩涡像——只只怪眼,又像一个个圈套,我要往东,它偏扯着我往西。

40、身着五六色滑冰衣的人们往来穿梭,好似雄鹰展翅,流星疾驰。一个女孩子乍撒开双手,怯生生,像蹒跚学步的小天鹅。

41、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女同学的队伍中闪出短跑“健将”——王秀平,她像一只敏捷的小兔子一样赶了上来。

42、他打的球忽长忽短,忽高忽低,一会儿提拉,一会儿抽杀,令人眼花缭乱,难以招架。

43、体育课后大汗淋漓的男孩拉一下女孩的头发笑开一城桃花。

44、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足见体育的不可轻忽!

45、“砰”地一声,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场上身穿各色衣衫的运动员,“刷”地从起跑线飞出去,像一片彩云。

46、“加油!”“快跑!坚持住!”喝彩声、叫喊声连成一片,大家仿佛要通过这大声的喊叫,把自己的全部力气都传给正向着终点冲刺的运动员。

47、一位姑娘在表演花样滑冰,只见她身穿粉红色的毛衣,洁白的裙了?,舞起来,好像鲜花绽放,旋转起来,V如蝴蝶翩舞。

48、一个个都死死地攥紧绳子。脚下恨不得深深地钉进地里,眼睛瞪得滚圆,脸儿憋得通红。

49、浪头咆哮着扑打在他头上,那声音有时像大炮轰鸣,有时像森林呼啸,有时又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50、球在拍上打,球往桌上跳,乒乒乓乓非常好听,尤其是几个台子上同时开战,打出去的球有疏有密,有急有缓,那声音有鲜明的节奏,听上去像是演奏乐曲。

51、“砰”,球如流星向球门右侧飞来,守门员一个奋力鱼跃顺势倒在地上,竟把球牢牢抱在怀里。

52、银球儿如箭一般射向我左下角,我急忙一个反板削球,球儿总算挡住了。

53、只见他往上一跃,迅速转体……“好!”“又过去了!”观众的喝彩声像潮水一般涌起。

54、他向前猛跑几步,到了踏板跟前,脚使劲一蹬,身子用力一弓,同时,胳膊向后一摆,身子向前一跃,像猛虎扑食一样腾空而起,然后轻轻地落到松软的沙坑里。

55、他真是个好中锋,灵活得像条龙,带球快如风,一闪间就冲到了对方球门前。

56、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

57、嗬!好家伙,他这一跑起来,你就看不见他的腿怎样抬、怎样落,一点响声都听不见,真比鹰追兔子还快。

58、在看不到海的城市里如何浪呢,那就去体育馆吧,那里充满了人浪。

59、第3圈了,我呼吸困难,张大了嘴,鼻翼撑得难受,两眼发黑,胸口奇闷,两条腿沉得再也抬不起来了。

60、他不愧是沙场老将,横拍削球,那球像着魔一般飘忽旋转着,旋转着,一碰他的拍子就不知飞向哪里了。

61、对体育生最残酷的伤害就是,看见我们唯一训练的操场没了。雪上加霜的是,再过五个月,就是我们的体育高考了。心碎了。

62、我们像鱼儿一样在河里钻上钴下,快活地戏水,满河都是我们的欢声笑语。

63、突然,一个男同学从岸上扑通跳下去,像鱼儿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同学们都看呆了,不由地鼓起掌来。

64、他从高高的跳台上笔直地冲向水里,犹如一只从悬崖上俯冲下来的鹰。

65、两个摔跤手揪脖子抱腰板地摔将起来,他们活泼灵巧的动作,果断机智的样儿,不时博得了观众的鼓掌喝彩。

66、她转过脸,定神看着平衡木,踮了一下脚跟,突然一个急速动作,只见她一纵身,双手便在木端翻起了一个倒立,两条腿并得笔直,挺拔得像是一座陡然竖起来的石碑。

67、只见她左手将球一抛,右手握着球板一搓,不知怎么,球像耍魔术似的落在对方台板上。

68、他站在跳l架正面的助跑点上,两手叉着腰,镇静地望了望那根那么难以征服的横竿儿。

69、摔跤比赛又开始了,他像一只被激怒的雄狮猛扑过去,于是,两人重新扭在了一起。

《跳水》教案1

一、本课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第4自然段继续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段末最后两句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第5、6自然段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于是果断地用手中的枪逼迫儿子往海里跳。“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用的是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较高的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特别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兴致特别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不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朗读课文能力也较强。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2、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练习给课文分段,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跳水

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3、据学生回答,板书:谁?在哪里跳?为什么跳?怎么跳?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找到哪些答案?

2、交流汇报。

三、理解课文尝试分段

1、课件播放课文的动画片,学生欣赏故事。

2、学生欣赏后,提问:谁能用一个词形容看故事时的心情?据学生回答,板书:惊险

3、故事中最惊险的部分在哪?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惊险场景?

4、指名朗读5?D6自然段,互相评议。

5、此时的孩子站在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大家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6、故事写到这儿,就达到了高潮。

7、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什么?板书:怎么办?结果?

8、怎么办?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吗?是谁救了他?

9、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10、谁自告奋勇把这一段读一遍?学生读。评议。

11、孩子安全获救,你们的心情怎样?船上的人呢?在所有人当中,谁最高兴?为什么?

12、当儿子转危为安,作为船长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谁能告诉他呢?(指名回答)

13、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板书:经过。请男生齐读2?

14、猴子为什么会摘孩子的帽子呢?指名回答并板书:水手取乐。

15、师指板书总结: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板书:命令得救。

16、从老师的板书,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大家拿出笔来,就按这个顺序,在课文中把段落划分出来。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认真阅读,解决了心中的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分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了解故事发展过程的同时,顺利地给课文分了段。其实,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有很多,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共同探讨其它的分段方法。

第二课时

一、体会情感评价人物

1、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具体的了解,现在,老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D?D”划出描写孩子动作、表情和语言的词句,并用箭头图表示出孩子的心情变化过程。(指名上黑板画图)交流评议。

2、文中除了孩子,还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3、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还可以想什么办法救孩子?

船长真的会开枪吗?他为什么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说明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机智灵活冷静果断。

4、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仅仅两句而已,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生动。这种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二、斟词酌句指导朗读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或标点符号,用铅笔划记下来。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2、交流汇报,指导朗读。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适时出示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互相评议。

三、谈谈体会续编故事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总评: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堂课根据此目标设置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

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和谐与统一。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较完美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达到了和谐、统一。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课堂气氛活跃,发言面广,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整堂课教师设计的问题较有层次,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了水到渠成。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探索的欲望。这节课,教师准备了《跳水》的故事动画短片,供学生欣赏,设计了多个层次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故事发生的现场,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训练较为到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问题提得较为零碎,要是能进行一下整合,会显得更有条理。

《跳水》教案2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跳水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学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注意区分:气急了、气极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一艘、放肆、胳膊、海鸥、瞄准。

2、提出容易写错的字: 艘。

3、说说难理解的词语: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

复习课文分段情况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

①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②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做鬼脸,模仿人的样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

2、读句子。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

3、指导朗读。

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练习读→指导读→指名读→同桌对读。

4、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指导学生按顺序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话。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读句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

3、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

(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事态的严重。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结果怎样?

(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4、指导朗读、概括段意。

二、再读课文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帽子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都是由于取乐而联系在一起的。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孩子取乐,故事围绕着帽子展开。孩子丢开桅杆,放开绳子,走到桅杆上最高的横木,致使船长命令跳水。

三、指导造句

四、练习朗读课文

《跳水》教案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读书感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二)难点、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三)解决办法

1、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2、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3、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最佳方案。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读书:默读,有感情地朗读。

2、探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批注。

3、小组研讨。

4、班上汇报、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那可是一种惊险、刺激的体育比赛项目呀!不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相信你读了课文以后,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

(二)初读课文

1、观看视频,了解故事内容。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1)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认读。

②理解词语。

自由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交流初读印象。

①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②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

(3)质疑问难。

①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②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③有没有其它方法救孩子?

(4)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作业

1、读熟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已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二)探究课文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4)引导: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5)帮助:给学生提供图片投影片或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6)引导: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7)训练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关于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原因:

(1)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2)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引导: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1)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2)其他办法也许会有:

①甲板上铺上厚厚的棉被,让孩子跳。

②水手们手挽手,站在甲板上接着。

③求助飞机援救。

(3)分析每种办法的可行性。

让学生感悟出铺棉被既费时又不一定与孩子下落位置一致;用人接因距离太远冲击力过大也不一定安全;求助飞机则更需要时间。比较之后,学生不得不佩服船长,因为他的办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很安全。

(三)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

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

3、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指导书写生宇

(五)布置作业

1、通过上网查寻或其他方式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作者。

2、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跳水》教案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跳水》教案5

学习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猴子、孩子、水手、船长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联系的发展、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二、引导学习第四自然

1、质疑、激发辩论。

2、品读段中突出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3、积累词语:段中哪几个词最能说明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4、追索孩子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原因。

三、教师带领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导理解猴子更加放肆的原因。

2、结合词语理解,谈谈所讲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3、小结学法,抓重点词、分析事物间的联系。

四、学生自学二、三自然段

五、学习五、六自然段

1、大家一起为救孩子想办法。

2、品读五自然段,了解船长救孩子的办法。

3、说说从船长身上得到的启发。

六、总结全文、练习分析本段以及全文所讲到的事物间的联系。

七、这件事过后、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怎么说?

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说?

如果你是水手,你会怎么说?

形容跳水的声音词语

1、乒乓 [pīng pāng]

2、扑哧[pū chī]

3、扑通[pū tōng]

4、呼啦[hū lā]

5、哗哗[huā huā]

6、唰[shuā]

7、砰[pēng]

8、啪嗒[pā dā]

9、咻[xiū]

10、叮零咚隆[dīng líng dōng lóng]

拟声例句:

1.绳子断了的响声:圪崩

2.开锅煮鸡蛋的响声:圪答

3.打雷时的响声:忽笼

4. 树枝刮衣服的响声:扑拉

5.打饱嗝儿的响声:圪喽

6.砖头落地的响声:扑腾

7.锁门时的'响声:黑此

8.雨天在泥水里走路的声音:黑此

9.心脏跳动的响声:忽速

10.跳水时的响声:扑通

11.滑倒时的响声:扑差

12.清脆的笑声:圪低

13.挑东西时扁担的响声:圪支

14.摇铜铃时的响声:黑郎

15.肚子里的响声:骨骨鲁

16.煽风箱的响声:忽塌

17.陷进泥里的响声:忽初

18.往水扔砖头的响声:澎咚

19.吱水的响声:卜几

20.放气时的响声:扑此

21.大炮的响声:骨东

22.房屋倒塌的响声:忽通

23.从床上掉下来时的响声:卜登

24.水开时的响声:卜答

25.书本落地时的响声:扑此

26.铁轮马车的响声:圪当

27.树枝断裂时的响声: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