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歌《蒿里行》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作品反映了初平之年关东州群起兵讨伐董卓,便令会师之后,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不久各路人马为争夺 权势相互火并、自相残杀。军阀长期混战、造成百姓惨死、抛骨露尸于野的衰败景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并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因此,后人称之为"诗史"、"汉末实录".
14.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现存诗80多首,辞赋散文共40余篇。钟
15.曹丕代表作是《燕歌行》。此诗历来为人称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很大贡献。二是在于它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清丽、音节和谐流畅。
16.陶渊明的影响
思想人品方面:恬淡退隐,固穷守节,不屈事权贵,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人品峻洁,精神高尚,教育和影响了无数代作家。
诗歌创作方面:他是汉魏六朝最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对田园诗题材的开掘,情、景、理交融的美学旨归,自然纯真的风格,均有巨大的影响。
17.骈文又称骈俪文、骈偶文。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叫骈文。
18.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兼有刚健与柔媚之美。将咏史与抒情相结合,感情真挚。赋前有序,即《哀江南赋序》,是用四六
骈文写的,它概括了全篇大意,并说明创作此赋的动机。庾信的赋,如同其诗,善用典故,而且一般都能灵活运用。语言精美,情文并茂,自然流丽,将骈文推向高峰,达到了六朝骈文的最高水平。
19.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
(2)以抒情为主,感情真率动人。
(3)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
(4)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
20.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的是:《西洲曲》。
《西洲曲》开头写一位少女回忆梅花初落时与情人在西洲约会,于是折梅一枝遥寄江北的爱人。以下便写那少女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无尽相思。情调缠绵悱恻, 充满了隐约朦胧之美,颇有艺术感染力。并且巧妙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如本篇多次写到莲。"莲"和"怜"谐音,"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 头弄莲子",即暗指爱抚所爱的人。又以莲子的青如水比喻对爱人的感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即表示对所爱的人珍爱,以"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和热烈。运用双关语,使全诗的情调更显得优美迷人。全诗以五言四句为一段,用顶真格的修辞把上下段连接起来,如"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出门采红莲,采 莲南塘秋","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全诗迂回曲折而又首尾一贯。
1.《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3.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 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4.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5.《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 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刻画了一批
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 "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百发百中"等寓言闪耀着迷人的文学光彩,表现出较强的艺术力量。
7.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道"派生万物的表现;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和根本规律,它主宰一切。
8.《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等9篇作品。
《九章》是某一时期片断的生活记录和心情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其中的《哀郢》中记述了他流亡江南的路线,亦情亦景,忧思绵绵,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
9.《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计130篇,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 时代约3000年的历史。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以事系年,是全书的纲领;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以及个别杰出的历史人物的`传 记。列传,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门史。
10.《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创作,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所以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倡优、商贾、医卜等众多小人 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级、阶层的、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富有典型性,这些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笔下个个都
的方法。
(2)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3)强烈的抒情性
(4)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感和韵律感
11.汉赋分为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抒情小赋,内容上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放心求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表现的是对世事的厌倦和对恬淡生活的追求,如"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苟纵心物外,安知菜辱之所如?"它一扫汉大赋那种铺采
12.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最早设于秦朝。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汉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六朝时,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1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
曹操诗歌《蒿里行》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作品反映了初平之年关东州群起兵讨伐董卓,便令会师之后,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不久各路人马为争夺 权势相互火并、自相残杀。军阀长期混战、造成百姓惨死、抛骨露尸于野的衰败景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并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因此,后人称之为"诗史"、"汉末实录".
14.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现存诗80多首,辞赋散文共40余篇。钟
15.曹丕代表作是《燕歌行》。此诗历来为人称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很大贡献。二是在于它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清丽、音节和谐流畅。
16.陶渊明的影响
思想人品方面:恬淡退隐,固穷守节,不屈事权贵,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人品峻洁,精神高尚,教育和影响了无数代作家。
诗歌创作方面:他是汉魏六朝最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对田园诗题材的开掘,情、景、理交融的美学旨归,自然纯真的风格,均有巨大的影响。
17.骈文又称骈俪文、骈偶文。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叫骈文。
18.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兼有刚健与柔媚之美。将咏史与抒情相结合,感情真挚。赋前有序,即《哀江南赋序》,是用四六
骈文写的,它概括了全篇大意,并说明创作此赋的动机。庾信的赋,如同其诗,善用典故,而且一般都能灵活运用。语言精美,情文并茂,自然流丽,将骈文推向高峰,达到了六朝骈文的最高水平。
19.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
(2)以抒情为主,感情真率动人。
(3)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
(4)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
20.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的是:《西洲曲》。
《西洲曲》开头写一位少女回忆梅花初落时与情人在西洲约会,于是折梅一枝遥寄江北的爱人。以下便写那少女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无尽相思。情调缠绵悱恻, 充满了隐约朦胧之美,颇有艺术感染力。并且巧妙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如本篇多次写到莲。"莲"和"怜"谐音,"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 头弄莲子",即暗指爱抚所爱的人。又以莲子的青如水比喻对爱人的感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即表示对所爱的人珍爱,以"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和热烈。运用双关语,使全诗的情调更显得优美迷人。全诗以五言四句为一段,用顶真格的修辞把上下段连接起来,如"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出门采红莲,采 莲南塘秋","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全诗迂回曲折而又首尾一贯。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和借代 B.比喻和拟人 C.象征和拟人 D.象征和夸张
3.《前赤壁赋》继承的赋体的传统手法主要是( )
A.铺张扬厉 B.夸饰渲染 C.主客问答 D.骈俪对偶
4.老子的主张是( )
A.为国以礼 B.以民为本 C.学而优则仕 D.无为而治
5.《礼记》一书主要反映了哪家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6.使《再别康桥》诗意含蓄蕴藉的主要原因是( )
A.情景交融的意象美 B.章节整齐的建筑美
C.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D.婉转优雅的语言美
7.下列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白居易 B.刘禹锡 C.范仲淹 D.曾巩
8.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 )
A.情节 B.时代背景 C.事件 D.细节
9.《兵车行》是一首( )
A. 抒情诗 B.送别诗 C.叙事诗 D.讽喻诗
10.《陈情表》一文中属于用典的是( )
A.死当结草 B.乌鸟反哺 C.舅夺母志 D.慈父见背
11.《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所说的“守一城,悍天下”的城是指( )
A.洛阳 B.长安 C.睢阳 D.汴州
12.《答李翊书》一文中的“气”指的是( )
A.文章的语言 B.文章的结构 C.文章的内在气势 D.文章的形式
13.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
A.《阿Q正传》 B.《孔乙己》 C.《狂人
14.在《垓下之围》中,“虞兮虞兮”的悲歌是下面哪一个场景的典型情节(
A.自刎乌江 B.决战楚汉 C.东城快战 D.霸王别姬
15.下面不属于小说的特点的是( )
A.生动的人物形象 B.体现矛盾冲突
C.完整的故事情节 D.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16.唐宋八大家中,以写山水游记而著称的作家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17.《短歌行》的主旨是( )
A.抒写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感慨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喟叹功业难成,借酒浇愁 D.渴望贤才汇集,建立功业
18.王维《山居秋暝》中,流露出隐居山中之意的诗句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9.《关山月》是一首( )
A.爱情诗 B.离别诗 C.田园诗 D.爱国诗 )
20.《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的象征意义是( )
A.历史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 B.历史祖国的美好希望一再失落
C.新时期祖国像旭日喷薄而起 D.新时期年轻人献身祖国的热忱
2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抒情方法是( )
A.借举止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
22.《风波》中描写七斤:“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细节描写 D.心理描写
23.作品具有浓厚的北京味的现代作家是( )
A.沈从文 B.老舍 C.朱自清 D.冰心
24.下列作家不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是( )
A.契诃夫 B.屠格涅夫 C.欧·亨利 D.莫泊桑
25.下面不是《激流三部曲》的`是( )
A.《家》 B.《春》 C.《秋》 D.《雨》
二、填空题
2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选自__________。
27.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三十从军今白发。
2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
30.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出自南朝陈徐陵编写的__________。
31.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
3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运用了吕尚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3.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
34.遗民忍死望恢复,_________________。
3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36.无乃尔是过与?
37.有志乎古者希矣。
38.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3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0.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41.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42.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43.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44.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45.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7.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48.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
49.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50.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五、理解与分析
51.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请回答: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场面。
(2)这里表现出当时项羽怎样的心境?
(3)这里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4)写出其中包含的两个成语。
52.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请回答:
(1)这段文字驳斥司马光的什么观点?
(2)在驳论中作者又揭露了什么问题?
(3)作者引用“盘庚迁都”的历史事实来说明什么问题?
53.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镖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请回答:
(1)沙子龙把镖局改为客栈说明了什么?
(2)沙子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舞弄断魂枪说明了什么?
(3)这段文字什么地方采用了对比手法?
54.阅读《道士塔》中的一段文字: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请回答:
(1)当时的旧中国为什么“筹不出这笔运费”,是因为“中国是穷”吗?
(2)中国官员为什么没有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的那副赤肠,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生日礼品”说明了什么?
55.阅读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一段文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是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请回答:
(1)这一部分批驳的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分析出论敌论点的?
(3)作者举出论敌论点的依据有哪些?
(4)作者是怎样批驳论敌论点的?
六、诗词赏析
5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57.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件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亚洲一群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导致遥远的美洲发生一场风暴,这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60年代初发现的蝴蝶效应。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以致许多科学家都不理解,认为“违背常理”:相近的初始值代入确定的方程,结果也应相近才对,怎么能大大远离呢!其实这就是非线性:1+1不等于2。
其实,蝴蝶效应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一个女人引发了一场战争,一辆抛锚的公交车瘫痪一座城市,一个错误的数据爆发了金融危机……
那么蝴蝶效应在科学中的表现如何呢?对初始条件数值的微小变动或偏差将导致未来前景的巨大差异,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人类对蝴蝶效应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现在的研究已经涉及“自然体系”“社会体系”等复杂系统。但是这一效应内部诸多因素交相制约错综复杂,其“相应的蝴蝶效应”也是必然的。这又要求人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