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但丁神曲优美句子摘抄 正文

但丁神曲优美句子摘抄

时间:2025-04-30 14:12:10

《光芒照耀,崭新的双目开启》

(一)

众天使环绕成九个美丽的光环,紧紧地环绕着上帝,以免一些灵魂仰望他时承受不住更强烈的光芒,上帝呀,你的光芒才真正地照耀着一切。

群星隐退,太阳升起。

但丁的目光追随着贝亚德,对于他所爱的人,动用了很多诗意的语言赞美她,但是把所有的赞誉加在一起,也无法表达她今天的美丽。

无以能及的美丽,也只有创造她的人才能够欣赏到她的全部。

失败的言辞,失败的诗歌,失败的思维,在艳丽的辉煌中败退。

当强烈的阳光直射到但丁的时候,只有闭上眼睛,用回忆来完成对她的想像,灵感的火焰燃烧着对她的爱,这似乎又破坏了对她完整的描述。

对于她,从初识到今天,诗人一直在用最美丽的诗来对她歌唱,然而现在他的诗句却不能追随她的美丽了。

如同每个艺术家,在他艺术的巅峰上,只有停止在那至高处。

(二)

贝亚德告诉诗人说:“我们已经从最大的形体入于最高的天;此天乃纯粹的光;此光乃智慧的光,充满着爱;此爱乃对于真善的爱,充满着欢乐;此欢乐乃超于一切的幸福。”

如一道闪电横空出世,但丁的视觉被粉碎一般,所有的光芒已游离了他的视线,而更强烈的光芒又将其淹没,他被光芒照耀着,包裹着,在光的腹部,却看不见一切事物。

以烛的光进入,诗人的灵魂焕然一新;

烛光遇到火焰,诗人的灵魂燃放光彩;

神的爱火平静,诗人的灵魂却已升腾;

神奇之力量,它超出诗人任何时候的想像;

睁开,不再困惑的双眼,所看到的,无法描述的,无限光芒,也不再令他眩晕。

感谢上帝,崭新的双目开启,目极一切,光如一条河流,灿烂辉耀,如奇异的春天,花朵装饰两岸,如宝石镶于黄金之中,芬芳四溢,沉醉如幻,众天使动用轻盈,灵魂的双翼抖动七彩霞光,跳动旋转,无数次的欢愉成就一场浩大的气场。

女神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知道但丁内心充满了崇高的景仰,求知的欲望从瞳孔向外扩散,诗人内心感受到女神的.欢喜,他倾听她温柔的话语,她举起的杯,盛装着她的温情,她说但丁在饥渴水解以前,必须先饮此水。

净化诗人尘世的混淆,圣洁之水,化去薄雾,清澈成一汩清泉,那些炫丽的宝石,那些微笑的花朵,如他的女神贝亚德所说,都是实体的影子,之前,只是诗人所接受的恩泽还不能够成就更高的德性所造成的。

用最敏锐的动作,转身投向母亲的怀抱,用最赤城的心,投向那波流,睁开明镜的双眸,希望得到最高尚的品德。

于是,诗人看到了,一心向往的景象,天使与灵魂。

(三)

光之河流闪烁,光之海洋徜徉。

神明令诗人的眼睛看到,天堂之上所有的天使与灵魂们,为见到这一切而感动快乐,幸福的笑容灿烂如花。

高高在上的光芒,所照射之处,山山水水无不呈现大美之景,无不开放着花的美丽与芬芳。

归来的天使们,如同回归久别的故乡一样,他们朝圣着,最为神圣的。

慧眼,一切所看到的,不论从质的还是量的,都能自如地感受着她的美好,远的近的,都不能令她有分毫差距。这里,天堂,上帝主宰的地方。

永恒的光芒,无需寻找时间的开始,无需寻觅哪里是源头,玫瑰花开,层层递展,幸福的芳香,如何能数得清她的数量;赞誉春天的歌声,悠远流长。

但丁不动声色,目光不舍眨动;

数众的天使,身着白袍;

圣洁的广场,辽阔无垠。

盛大的宝座之上,闪烁着皇冕,一场浩大的婚礼即将举行,这是诗人期待着的英雄,他就是伟大的亨利,尘世中即将复兴意大利的国王。

注:享利,鲁森堡公爵亨利第七于一三0八年被选为日耳曼皇帝,于一三一二年征佛罗伦萨未胜。亨利为但丁所希望之救星,可是他在一三一三年就已早逝。

《用自己的方式爱着》

(一)

动用所有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爱的光芒令言辞无力而退于心底。

看上去整体的个人,他的内心可以分裂成无数的细微,小到分子,亿万个细胞都会在爱中破碎,弥合,再破碎,再弥合。在反反复复中,重新打磨成一颗金色的宝石,沉甸甸的放在心中,人世间任何风浪也卷不走,直到有一天,那颗金子般的心被上帝的光芒召唤才得以融化。

爱的每一分钟,需要三世的历练,爱是劫难亦是重生。

亲爱的,你听到了吗/我想写一首关于我和你的歌/那里有我们的爱恋/我想送一束关于你和我的话/说我想你了。

听一首歌,纵使无法表达爱,爱就在身边,就在心海;爱,就算两眼对视,也会思念成河。

站在爱神面前,你温柔的目光,把我送回到情窦初开的年龄,尤如萌稚的孩子,你的微笑,是我的春天;

爱,你在我身边,你是深渊,你不在我身边,深渊是你。

踏上爱的小舟,爱的海洋,无际无边,爱的天堂,光芒无限。

(二)

有时,我渴望历史的车轮倒转,一脚踏进一个王朝,左手牵着爱人的手,右手捧着《诗经》。

轻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也高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在晋陶渊明的桃花源里,在绿郁葱葱的南山下,追寻爱菊者的身影,做一个自在的逍遥人。

可是,即使田园的豆苗稀疏成珍贵的珠宝,也无法取代眼前爱人温柔的笑意。

倾听溪水的欢唱,观看莺歌燕舞。

爱人的双眸,写满柔情。

孩子在田野上奔跑,蝴蝶蹁跹的双翼变幻成七色彩虹。

春秋里的每一朵玫瑰,每一颗果实,都幻化成最美好的图腾。

一杯清酒,涌出最精美的诗句;一盏香茶,氤氲出人生最美好的况味;弹一曲高山流水,知音就在眼前。

相爱的人不曾离别,每一个太阳升起来的晨曦,都是人生最美好的开始。

逝水复还,岁月不老。

在来来往往中,做一个人间仙子。

(三)

在但丁的天堂里久久徜徉,我把那里的美想象成春天。

上帝的恩惠,光芒照耀,草抬起充满喜悦的头颅。

视线中,花瓣与蝶相会,鸳鸯戏水,每一次相逢都是最美丽的邂逅。

我的诗句,在春雨中跳动,随风而舞的杨柳,伴着谁的婀娜?

山有山的崎岖与巍峨;路有路的平坦与坎坷,那蜿蜒远行的小河。

天空中雄鹰凌空翱翔,大地上紫燕低语回旋。

层林尽染春色,桃花娇艳,泣血染千山,梨园夜送万顷芳香,银花似雪遮苍天。

用自己的方式爱着,美丽的身姿,高尚的情操,品德的圣衣笼罩着你的光环。

任由一江春水东去,仍用赤诚对爱朝拜,我的慧眼里装着爱的美好,你如迎春花般盛开,玫瑰芳香,桃花娇艳,梨花圣洁,任你万种柔情,许你千年不变。

与君携手,圣堂里的钟声,敲响爱的进行曲,情与爱,早以铸就成钢墙铁臂,羡慕他人的盛大婚宴,我心中爱的圣殿更加辉煌。

篇一:但丁神曲幽默读后感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几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偏见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的《神曲》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值得千古传诵。

篇二:但丁神曲幽默读后感

《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

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篇三:但丁神曲幽默读后感

在我将简洁地讲一讲《神曲》中人物的命运——尽管《神曲》情节实在是没什么可读性。

阿喀琉斯是希腊的大英雄,杀敌无数;特洛伊人帕里斯以妹相许,待其至,以箭射其脚踝(唯一弱点)而死。

他被发配到地狱第一层——异教徒嘛,不算意外——但名义是因“场”。

但以当今的逻辑看来,这有点不可思议:第一,阿喀琉斯怎么会如此轻信?第二,他的脚踝怎么会是唯一刀枪不入之处?第三,他怎么会落得这样一个罪名?

阿喀琉斯是半人神,其母乃诸神之一,其父乃凡人。但正因为是凡人,所以阿喀琉斯才有弱点——而这是由疏忽造成的:他幼时在冥河中沐浴,其母拽其脚于水上,于是乎,看似强大的半人神拥有了神的气概、人的弱点。他的轻信源自勇气,但他的弱点是无厘头的!这正是命运的游戏,宛如受奥斯曼帝国袭击的拜占庭帝国因一扇小城门未关而致全军覆没,千年荣光扫地。

既然人事可荒唐,神意有点怪诞也不足为奇了。我们总在做令后世啼笑皆非的事:譬如,遥想多少文人学士在历朝历代的“文化革新”中遭受迫害,难道我们能说其咎由自取吗?

但丁谓阿喀琉斯“因恋爱而中人暗算的英雄”,我想他若地下有灵,便会“惭愧惭愧”不休。不过,有趣的是,帕里斯也被罚到这一层,这正是但丁幽默之处。两人被地狱之风吹到半空中飘荡,给沾花惹草、争风吃醋的风流子以飘零冲撞之苦,是基督教会惯用的报复刑。

生前的辉煌与死后的耻辱痛苦形成的对比,其实只是我们对于人生无常的恐惧。()但丁被流放时,想必也是满心的苍凉吧。是故,地狱乃人世的一个倒影罢了。

在净界山脚,有一个叫贝拉夸的灵魂拥有独特的心境,他必须在山门前等待与其一生等长的时间才有资格受入天堂的洗礼。于是,这懒散的灵魂便特立独行起来。他一点也不着急赶路。如此豁达,本不与基督精神相符。但这种精神却无一例外的在西方与中国可以被接受——西方的游吟诗人与东方的隐士都是秉承了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被普遍接受就是因为它是一种完全的自我孤立与自我保护。无求、无畏、无为,足以使一切不幸化为平凡的崎岖,令大人物的徒劳无功黯然失色。

篇四:但丁神曲幽默读后感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作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aba,bcb,cdc,……),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stelle)一词结束。在诗中,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教皇),一只狮子(象征野心/法国国王),一只豹(象征逸乐/佛罗伦萨),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于是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雅特丽齐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洗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描写了种种形形色色,奇形怪状的神奇的景象和场景。例如《地狱》篇中,为读者展现了阴森、凄惨、恐怖的地狱氛围和对各种犯罪灵魂惩罚手段的描写:贪色者,狂风要不停的吹着他们撞击石崖;贪食者,要忍受冰冷的瓢泼大雨的洗礼;对于吝啬和挥霍无度者,则抱着大石头相互撞击;愤怒者要被淹在一条乌黑发臭的河里;而对于那些不信基督的邪教徒则不得不忍受烈火焚身的痛苦。施行暴力者要被浸在沸腾的血湖里接受惩罚。而对于欺诈罪更是列举了十种残酷刑罚。比方说,买卖官职的,诗人就让他倒栽在一个石洞里,朝上的两只脚都被点了火。读之,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心惊胆战。而《炼狱》的氛围和《地狱》不一样,整个气氛显得比较宁静、明朗,这里可以看到大海,天空也是蓝的。这些鬼魂接受的刑罚也不一样,生前犯有骄傲的,每一个背负着大石头在烈日下走,压压他们的骄气;生前犯嫉妒的,也就是红眼病的,在这里双眼就被铁丝缝起来;生前喜欢愤怒发火的,在这里笼罩在黑烟当中,要发火发不出来。然而只要他们虔诚接受惩戒,他们还有希望得到新生。再例如对魔王撒旦形象的勾勒,也展现了诗人想象力的非凡。撒旦是经常出现在西方文学里邪恶的象征,但丁把他描写成一个有着三个脑袋的庞大怪物。三个脑袋,一个红色,一个黑色,一个白色。每一边有六个手臂,手臂不断的挥动,刮起狂风,把湖水吹得都结了冰。而且他的每根汗毛就像一级阶梯,但丁和维吉尔就是踏着汗毛往下走,才进入了地狱的最低层。对撒旦形象细节刻画的栩栩如生,独出心裁,读后,撒旦的可憎面目就犹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在历经三界的路途中,借对不同人物在三界中地位的安排,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 政治,哲学等的种种观点和态度,对当代也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1、我转身去看那些灵魂,他们遭受着怪兽的袭击,雨雪冰雹不时地打在他们身上,为了减轻痛苦,他们拼命地扭动着身体,但是,痛苦永无止境。

2、最后一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黑暗中,我看到令我瞠目的景象,两队人使尽全力滚着硕大的圆形重物,面对面相互冲刺撞击。一方叫骂“你们为何不肯放弃?”另一方回击“你们为何放手丢弃?”重物撞击的疼痛,令两方发出惊人的哀嚎声。但是,无论多么痛苦与疲倦,彼此的攻击却无法停止。

3、呜呼,奴隶的意大利,痛苦的温床,你是暴风雨中失去舵手的孤舟,你不复是各省的主妇,却沉沦为娼妓!

4、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

5、我走进一座宽阔的坟场,密集的坟丘让地表起伏不平。棺材都敞开着,里面有烈焰燃烧,传来悲鸣之声。

6、走在林立的墓碑间,我想,也许有我认识的人或者曾经认识的人,正在受煎熬。

7、这水源比墨还黑,滚滚流动着。我看见水底的池沼中,许多满身污泥的灵魂,他们赤着身子,非常愤怒地相互殴打,撕咬,将彼此的身体弄得残破不堪。

8、愤怒的人永远得不到救赎,他们只能诅咒,喊叫,在无尽的深渊里咆哮、咆哮……

9、这里一直下着冷彻心扉的寒雨,巨大的冰雹,混合着刺鼻的恶臭。

10、到处泥泞混浊,在昏暗的环境中,我看到一只凶猛的怪兽,它正对着浸泡在泥塘里的灵魂们咆哮。

11、我是被一个沉重的雷声惊醒的,睁开迷蒙的睡眼,发现烟雾弥漫,往四周观看时才发觉,我已来到了地狱之谷的边缘。

12、那黑暗幽深的地方,响着不绝于耳的雷鸣般的哭声,我定神往底下望去,除了感到深不可测,完全无法看见任何景象。

13、那山谷的边缘不断传来悲凉嚎哭的声浪,山谷里则狂风大作,永不止息。

14、我惊骇地发现竟有许多的灵魂无助地在狂风中向前翻滚飘荡,有些灵魂无可避免地冲撞山壁,痛苦的惨叫和凄厉的哭声……我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