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说起语文,我们不觉提起了那“春眠不觉晓”的怡人,“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与语文的情谊,虽有千年之久,但却也是一幅幅短暂的瞬间!
汨罗江上,波涛汹涌,远远地听见了屈原对祖国的豪情却无处倾泄的悲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抱着报国无门的愤恨而仰天长叹!用入骨的文笔抨击,用感叹谱写未来的凯歌!然而在历史长河的无数一幕中,我们却只能望见汨罗江上溅起的零落水花!却也只能听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怒吼!
庐山上,云雾飘渺,只见三千尺的瀑布,从山坡上倾泻而下,从而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大自然的魅力中,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悟,这一句句千古佳句永远在庐山上环绕!
战场上,群马奔腾!踏过那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走过那污浊的泥泞!大丈夫应该“精忠报国”,在战场上留下自己的壮志豪情!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决心,但尽管有直捣黄龙府的勇气,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怀激烈,但竟也碍于那足足十二道金牌!但这战场上的史诗,史诗中的绝唱,终将有语文来承接,终会被刻记在每一个爱国志士的心里!
玉楼边,歌月满天!这里充斥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愁,也有连下十二道金牌的软弱!更有梨园弟子的荒淫,还有伶人的无耻!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在《玉树后庭花》的伴奏下丧国,才艺告诉他们帝王之运的不幸,但这一首首忧愁也却在语文中停留!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首首史诗也终被语文所传承,人们用语文点缀生活,但语文与史诗的情谊,早已跨过了千年!
第2篇
语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处处有语文,例如:我们说的话、写的文字,这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了,这都是语文的象征。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不正强调了语文的重要性?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转眼间,我一进入初中一年级的下学期了。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领到了崭新的课本,望着这些崭新的课本,我兴奋不已,巴不得一口气把它们读完。首先,我看中的是封面独特的语文课本,那里画的是一头“是牛非牛”的牛,害我看了好久才看出来。翻开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它们让我认识了几位古今中外的名人。
接着,我开始阅读“写在前面”。从中,我知道了这本语文书的大致内容。在这次旅行中,我们将追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苦难历程,聆听《黄河颂》的雄壮旋律,瞻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形象,欣赏文化艺术的奇光异彩,感受探险英雄的壮志豪情,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
“目录”两个黑黑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我拿起语文书,浏览了以便“目录”,首先我选择的是《黄河颂》这篇文章。我大声的朗读起来:“啊,朋友!黄河一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哇噻!读起来真是琅琅上口,读完后令我回味无穷。“黄河,滋润了一片黄色的大地,抚育了一个黄皮肤的民族。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提起黄河。许多中国人的眼前都会展现出一幅奔腾恣肆。浊浪滔天的画面。”……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时间夜景过去了。我回过神来,又相继阅读了许多篇文章。
从这次的阅读语文书后,让我受益匪浅。
第3篇
对于语文的喜爱,我是素来就的的,甚至已不知从何开始,但我知道,我已深深地被他吸引,沉迷于此,其感就如蜂儿处于漫野群芳之中,鱼儿遨游于连天大海,马儿驰于广袤草原一般。学语文时的美妙,是语言所不能充分来描述的……我,爱语文。
我爱语文,爱他的“远古”经典——《诗经》。那传诵了千年的“文学黄金”,显现着中华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人民群众的辉煌成就。诗中优美至极的词句,不正是作者穿越时空所寄来的悠悠之情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缠绵的相思,凄美的画面,恍惚间发现自己已在西湖杨柳边,隔着薄雾,看那诗人若离若现的眼神。试问,此般情景,怎能不让陶醉于其中呢?
我爱语文,爱他的“博大精深”——《楚辞》。是屈原造就了《楚辞》,也是《楚辞》成就了屈原。“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如此傲视天下的的诗句,却正抒发了屈原渴望以己之力,改变天下,拯救苍生的心愿,也算为他的壮志未遂画上了一个并不完整的句号,但他还是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但其崇高的精神,实为我之学习榜样,奋斗目标。
我爱语文,爱他的“缠绵凄凄”——《红楼梦》。正所谓“红楼梦中梦难醒,千古绝唱唱到今”,此话不假,《红楼梦》不愧为四大名着之冠,它担的起。在那个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小小女儿国中,笑和泪、爱和怨、酒和诗,交织成一个个或使人嗟叹,或令人悸动的故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语文也许就是如此,具有《诗经》般的深奥,《楚辞》般的“浪漫”,以及《红楼梦》般的回味无穷。或许就在那个时候我认识到了语文的魅力,我深深地爱上了他——语文。
第4篇
曾经几时,我还是那个只喜欢托尔斯泰,只喜欢雨果的女孩,对于书架上厚厚的红楼水浒,孔孟圣儒从未翻看。我喜欢文学,但只爱外国作家深邃的思想,在开学第一堂课时也竟然把“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语文就是口头和笔头的结合。”这样的观点说出口。可见我对于语文是甚不了解的。但柳柳和她的语文课改变了我。
快两个月的语文课,我怎能不记得自己的听记本上越来越充实的点点语丝?我也记得随笔本中老师写“贴博啊!”这一类令我自豪的评语。还想起美文摘抄终于得两个“优星”可免去一次作业时心情的无比舒爽……柳老师的语文,是有魔力的吧?没有见过如此“真实”的老师,没有见过如此真实的语文。
或许,语文就是一种态度,对生活中美的态度。如同艺术,但比艺术更直接地表达了美,又和它一样,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两个月的经典语文,让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让我懂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也当然流连于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伤。当然,翻看我的经典本时,那一个个古风犹存的汉字,如同神话中仓颉一笔一画刻在兽骨和石板上的文字一样,挥之不去。
还记得爸爸买来《说文解字》时,那竖排繁体字搞得我头晕眼花,看不懂,也不会查。然而后来,我从检字表一点点找起,竟然找到了我的姓的繁体!但我不明白那“杨”下面小小的“二四五上”是什么意思。我慢慢地摸索,终于明白“二四五”是指245页,“上”指的是第245页的上半页!“杨”在这里!我发现新大陆似的喊着:“蒲柳也,可做大车?,从木,戚声……”那一份新奇和兴奋,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语文就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惊喜。相信,语文和我,将会一直相伴下去!
第5篇
醉,是对生活的解脱;醉,是忧愁的结束;醉,是忘我的爱戴;醉,是对人性的冲击。到底什么是醉?醉是已酒浇愁;醉是把酒当歌。
而陶醉,却是心灵的沉浸,思绪的放飞……。
多变的字,让人好奇;简洁的词,让人感觉清爽;优美的句,让人心醉;动人的文章,让人思绪万千;才气横溢的诗词,让人耳目一新……
我最爱的,还是那些才气从横的诗词。
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无名的烦恼仿佛决堤之江袭来,当世间万物都沉静时,当几声蟋蟀叫声击破雨夜的宁静时,听,仔仔细细地听……
这雨飘洒着从天而降,飘到树枝上,落到房顶上,顺着房檐,融入泥土,一滴一滴的,好美!这雨缠绵,被晚风吹的飞飞扬扬,加上几声蟋蟀叫声,形成一首和谐的“夜空进行曲”,感觉虽然单调。时而舒缓,时而急速,仿佛与大自然结为一体。
再一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每当无聊的情感仿佛滔滔不绝的江水奔来,冲击着我的思绪,当世界一切都归与寂寞时,想,天马行空地飞翔……
静静的夜,深蓝色的夜空,犹如柔软的天鹅绒,神秘,温柔。空中镶着一轮明月,四周的繁星像珍珠一般撒在玉盘里,听着那动听的蟋蟀交响乐,看着天上的繁星互相倾诉,脑海里,牛郎和织女正低头丝语着……
在诗中,李白的潇洒自如,王维的自然超脱,杜甫的悲天悯人……如此的种种,诗人们各自独特的品德,令人悠然神往。读好诗,能超越时空,与诗人们神游,好不乐乎!
看一个好字,使人苍劲有力;读一句句子,使人神请气爽;读一篇美文,使人心胸开阔;读一首
语文,我为你疯狂!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而自豪!
语文,我陶醉于你!
第6篇
语文是一首诗,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诗,是一首婉转曲折的叙事诗……语文,是美妙的,其中的每一个句子,都如一个个跳跃的精灵,都如一个飞翔的天使……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
语文是一幅画,是一幅生动写实的油画,语文的文字,总是那么有魔力,足以把一切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细致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语文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简单的几笔,玄妙的写意,一切竟在其中,看似云里雾里,其实玄妙尽在其中,徘徊在语文这幅画中,感到清新而自然。
语文是一幅歌,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听这这首歌曲,我们心旷神怡;语文是一首婉转悲伤的歌曲,我们听着这首歌曲,我们深受感染,语文,是一首歌曲,快乐的唱响云淡风轻的日子……
语文的春天是这样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语文的夏天是这样的:“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语文的秋天是这样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语文的冬天是这样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末路清愁常衮衮,残冬急景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语文是生活,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语文。
生活是语文,语文中的每一电都渗透到生活。
语文,是明亮的,美丽的,灿烂的。
语文从你身边轻轻走过,当从你身边轻轻走过的时候你已经会感悟美好,学会生活……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发现阅读。
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它要
对学生进行发现阅读训练,既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以教师的指导、点拨为辅,双边活动热烈。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它要求教师全面占有材料,精心备课,指导、点拨要有步骤,有层次,力争达到少而精。发现阅读教学方式一般适用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文质优美、情感丰富的一类课文的教学。
【平台展示】
下面请看根据此创意而设计的《邓稼先》的主要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①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②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③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发现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写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辉煌的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3.教师: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学生发现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 齐读三、四小节。
b、 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
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可以用课文原句)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
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
《古典新义》
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
(说了就做。)函寄传单
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
带队xxx身先士卒!
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
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
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
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3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