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2、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3、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4、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複如是;入于众生
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5、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6、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7、时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8、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9、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10、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11、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
12、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
13、菩萨,如众生所作,知其因缘,知其心行,知其乐欲而说法者也。贪欲多者说不净,嗔恚多者说大慈;愚痴多者,教勤观察一切法;三毒俱多者,令成就胜知法门;乐生死者,说三苦;著诸有者说空寂;懈怠者,说大精进,怀我慢者说平等;谄曲多者说菩萨心,心质直而乐寂静者,广为成就。
14、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绍隆佛种。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15、菩萨为大施主,一切财物,等施众生而无悔。不望果报,不求名譬,不求生胜处,不求利养,但欲救护一切众生,欲摄取饶益众生,欲学诸佛本行,欲受持诸佛本行,欲显现诸佛本行;欲使一切,离苦得乐。
16、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7、佛言:夫为道者,犹如水中之木,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贪腐,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乱,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若乐闻法而不厌足者,悟不可思议法。
18、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19、乐法真实利, 不爱受诸欲。思惟所闻法, 远离取着行。
20、以不贪着我, 及以于我所。是诸佛子等, 远离诸怖畏。
21、若无我相,则无增减。
22、欲生一切德,欲问一切法, 欲断一切疑,专求善知识。
23、若有闻此法,而兴誓愿心, 当知如是人,已获广大利。
24、一切诸报皆业生起,一切诸果皆从因生。
25、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静,如是寂灭,如是空,如是无相,如是无愿,如是无染,如是无量,如是广大。
26、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生命,则成就诸佛心愿。
27、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28、心者,譬如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生。若人心行,普知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也。何则,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也。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29、如船师常以大船,于河流之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如此无休息。菩萨亦以波罗蜜船,在生死流中,不厌生死,不取涅槃,不住中流,欲使众生达彼岸而无休息,无量劫间,常精进修行,教化众生。
30、本经宗趣,以明法界缘起,理事因果,不思议为宗;以真俗圆融、悲智兼修,契入一真法界为趣。
31、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
32、菩萨妙法树,生于直心地,信种慈悲根,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五度为繁密, 定叶神通华,一切智为果,最上力为茑,垂阴覆三界。
33、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得一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34、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35、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36、念菩萨不可坏故生欢喜,念如来教化众生故生欢喜,念能令众生得利益故生欢喜,念入一切如来智方便故生欢喜。
37、智起佛境界 ,非念离心道。非蕴界处门, 智知意不及。
38、 无生亦无灭, 性净恒寂然。离垢聪慧人, 彼智所行处。 自性本空寂, 无二亦无尽。广大忍,精进不退转,光明照世间。
39、何人忆念佛,及佛诸功德,此人定远离,恶趣痛苦怖。如虚空遍布,如水中影像,为利益众生,诸佛时现身。
4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1、佛境甚深难可测,普示众生令得入。其心乐小著有者,不能通达佛所悟。若有净信坚固心,常得亲近善知识,一切诸佛与其力,此乃能入如来智。
42、菩提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为偿多劫愿,浩荡赴前程。
43、“如人生已,则有二天恒相随逐
44、勤首菩萨偈云,如钻燧取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至灭,懈怠者亦然。
45、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如明镜,照出万象世界。
46、「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消除罪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忏悔,用礼拜八十八佛洪名求忏悔的方法,每天礼忏,每天拜佛,依凭诸佛的本誓愿力,灭除我们宿世的罪障。
47、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烟布。
48、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49、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50、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华严经》法句--一
1.作佛所作,净佛所净。
2.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3.入如来智,无有障碍。
4.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5.善知于时常行法施,开悟一切名为智者。
6.于一切法心无动念,得智慧明灭诸痴暗。
7.应知一切心识如幻,应知世间诸行如梦。
8.行如来行,住如来道。
9.于诸众生,恒起大悲。
10.求一切智,净诸心海。
11.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12.普为诸世间,修行菩萨行。
13.普应群生心,庄严诸愿海。
14.发起大悲心,勤求无上觉。
15.如地不倾动,如水普饶益。
16.但愿益众生,以此庄严心。
17.恒以深净心,供养于诸佛。
18.心常寂静,知足少事。
19.心如灵空,无所分别。
20.以深净心,入菩提舍。
21.立志如大山,积德若深海。
《华严经》法句--二
1.正念观察,调伏己情。
2.慈济悲无倦,喜法舍烦恼。
3.于法得自在,以道化群生。
4.不取为实,不着为净。
5.永离诸相,心无所住。
6.大慈无碍,大悲究竟。
7.为欲利世间,专意求菩提。
8.住一切世界,心无所著。
9.知身从缘起,究竟无所著。
10.不住诸相,永断分别
11.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12.无我心调柔,能得如来道。
13.若计有我人,则为入险道。
14.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15.若无我相,则无增减。
16.于诸世间心如虚空,无所染着。
17.断世渴爱常求佛智,离欲境界得法喜乐。
18.所作众善为众生,悉以智慧而回向。
19.见佛闻法勤修行,如饮甘露心欢喜。
20.专念于佛法,未尝有散动;而以悲愿心,方便行于世。
21.远离一切虚妄想着,如是究竟到于彼岸。
《华严经》法句--三
1.不生染着,永断世间贪爱烦恼,修清净行利益众生。
2.愿一切众生一心向佛,常遇无量清净福田。
3.究竟清净,无诸渴爱,身行永息,心善解脱。
4.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着。
5.分别取向不见佛,毕竟离着乃能见。
6.我当于一切众生犹如慈母,生长一切善根大愿。
7.不染世间一切诸味,常勤修习一切佛法。
8.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
9.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
10.菩萨离迷倒,心净常相续。
11.若得亲近善知识,则能修习广大善。
12.于佛境界起信心,得佛灌顶心无着。
13.如实观法,出生妙慧。
14.入佛种性,到于彼岸。
《经典》法句--四
1.善自护念,广度有情。--《六祖坛经》
2.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六祖坛经》
3.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六祖坛经》
4.菩萨于一切有情,起同体大悲。--《大集大虚空藏所问经》
5.心如平地,离于高下。--《大集大虚空藏所问经》
6.无为无染常解脱。--《大集大虚空藏所问经》
7.心缘定静。--《文殊师利菩萨授记经》
8.专习闲静。--《文殊师利菩萨授记经》
9.既离见闻,则为法性。--《文殊师利菩萨授记经》
10.入平等观,无怨亲想;
常以爱眼,视诸众生。--《梁皇宝忏》菩萨回向法
11.知一切法空,于诸怨亲同以善化。--《梁皇宝忏》解冤释结
12.身心寂不动,以求无上道。--《大乘妙法莲华经》叙品
13.愿一切众生,速达心本永灭罪根。--《占察善恶业报经》
14.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家优美禅语句子
1.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3.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4.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5.有时候闭上眼睛、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
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7.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币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源自:《梵网经》
8.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9.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10.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1.辗转在谁的年华谁的天涯。
12.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3.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4.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5.佛说:前世,你是我亲手种下的一株碗莲,别的莲都开了,只有你,直到枯萎,也没能把你清丽的容颜展现在我眼前。
16.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7.声声的“阿弥陀佛”,是我真诚的祝福,愿你永远快乐和健康;句句的“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是我对你无限的祝愿,愿你具有文殊菩萨的智慧;念念的“观世音菩萨”,是我对你最诚挚祈祷,我最爱的佛友,愿你中秋节平安快乐,吉祥如意!
佛家优美禅语句子
1.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3.我们口头上说利益眾生,眾生得不到真实利益,必须自己真正有修持,才能帮助眾生。所以在自己没有成就以前,自度比度他重要;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利益眾生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
4.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5.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6.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8.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9.声声佛号传祝福,句句咒音达情意;朵朵莲花缀莲台,首首梵呗除烦恼;盏盏心灯照暗夜,把把红炬遣无明;愿你福慧双增!愿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10.祝你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去无虑;中有健康;左逢缘;右逢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上可升官;下可发财;内积千金;外行好运;常行布施;兼济天下;内外法财;悉皆盈满;业障尽除;早证菩提。
11.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3.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选自《青杏儿》
14.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5.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源自:《分别善恶报应经》
16.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8.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19.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
佛家优美禅语句子
1.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有的东西不过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的东西等到理解了,又为时已晚。大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的情况下选择行动,因而感到迷惘和困惑。——村上春树
3.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完颜寿《朝中措》
4.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5.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6.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7.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8.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9.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0.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11.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12.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3.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14.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6.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17.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8.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9.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0.立志如大山,种德若深海。——《华严经》
21.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