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2、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3、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4、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5、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8、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10、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11、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12、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13、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
14、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15、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1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18、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19、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刘彻《秋风辞》
2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2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2、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23、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24、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25、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6、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7、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8、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29、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30、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李密《淮阳感秋》
31、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33、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34、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5、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36、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7、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38、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39、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40、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41、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42、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4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44、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4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46、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47、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48、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49、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5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51、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52、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53、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54、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苏秀道中》
55、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56、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57、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林逋《咏秋江》
5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9、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60、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
6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62、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6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64、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65、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6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6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
68、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69、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70、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71、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
72、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73、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74、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7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6、、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7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8、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宋·刘翰《立秋日》
79、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80、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一、失落的凤凰城
在太原市政府的旅游规划中,打算兴建一座新城,恢复一座旧城。这里说的旧城即是指古太原县城。
我手头的一份
我知道湘西有个“凤凰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他的《边城》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真没有想到自己身边竟也有一座凤凰古城,多年来却不知不觉,真是憾事。
金秋之际,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前去寻访这座曾经的“凤凰城”。
古太原县城位于晋源区,距市中心仅18公里,骑车也就半个多钟头的工夫。老城的东门紧邻新晋祠路,是新修的牌楼样式,已经不复古貌了。进门直走可达西门。西门外即是龙山,属于绵延逶迤的西山山脉,绿意层叠,风景优美,远观近眺,赏心悦目,故西门称作“赏翠门”。古城的南门已不复存在了,只遗留下一截厚实而斑驳的黄土夯筑的旧墙,作为历史的记忆,很不起眼地蜷缩在路边;倒是与之遥遥相对的北门已经修葺一新,门头上方镌刻着“德化”二字,寓“以德化民”之义。出北门,有古城营村,据说即是古晋阳城的中心。村内学校中有一塔,名阿育王塔。
四道门,分别连接了东西、南北两条交叉成十字的长街,商铺民居以及大小的各式庙宇就整齐有序的铺展在长街的两侧。
我们骑车游走在十字长街,一方面惊叹于古太原县城竟能有如此宏大的规模,远非邻近的几座古城如榆次、祁县、太谷等可比,一方面又惋惜这座县城古貌十之八九已经是踪迹难寻了,除了几截残墙、几座老庙和几处深宅旧院还牵扯着几缕记忆,能够让人依稀触摸到这座老城的沧桑外,几乎所有的见闻感受都与它既往的历史变得遥远而隔膜了。
这样有名无实的'古城,即使历史再悠久,真的有修复的必要吗?
据龙天寺一位姓关的师傅讲,曾有中央的有关领导就古城修复的规划来此考察,最后留下一句话:价值不大。轻描淡写的四个字,就使得几个亿的计划投资打了水漂,古城的修复计划也就此搁浅了。
依我看,古太原县城的修复也确实是价值不大。名义上是恢复古城旧貌,实质上是新建一座古城,这也属于造假的一种吧?所不同的,这样的造假却是打着保护继承文化遗产的名义,听起来堂而皇之,又有谁知道这只“文化葫芦”里到底装着啥药呢!不修也罢。
与其虚假的活在现实世界里,倒不如真实的活在历史记忆中。
我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我衷心的希望太原古城能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但如果是以这么一种文化造假的方式重生的话,我倒宁愿这只凤凰永远地失落在历史的传说和记忆里。
寂寞地飞翔在传说的天空中,也远远强过僵死在现实的繁华里。
老城有知,想必也会这样选择吧。
二、龙天庙里学问多
龙天庙位于县城南关。虽规模不大,形制朴素,但其历史渊源却极其深厚。
龙天庙亦称刘王庙。然而关于庙的主人究竟是谁,倒是有着多种说法。据多方考证,庙中祭祀的刘王,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以“圣智温良”“贤圣仁孝”著称的汉文帝刘恒。
刘恒是中国历代400余位帝王中难得的贤明帝君,他本是刘邦次子,在未继大统前在晋阳任代王一十七载,其长子刘启(即汉景帝)就出生于晋阳,十岁时随父至长安。刘恒父子统治时期,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治世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在晋阳任代王时,重视农业,轻徭薄赋,谨慎节俭,与民同息,把太原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成为当时有名的天府之地。入继大统之后,“专务以德化民”,终于开辟了一代清平盛世。晋阳百姓感念刘恒的仁德,立庙祀之,称“代王庙”或“汉文帝庙”。
晋地为刘恒建庙一事,史载甚明。清道光《太原县志·帝王》中载:“汉文帝讳恒,高祖中子,太后薄氏出。初立为代王,都晋阳……%故晋人立祀之。”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中注曰:“惠帝尊高祖(刘邦)庙为太祖庙,景帝尊文帝(刘恒)庙为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凡祖宗庙在郡国者六十八。”
但为何不直呼“刘王庙”而称“龙天庙”呢?原来,到了汉元帝时期,朝廷因郡国所立的祖宗庙甚多,财政开支甚众,遂“罢祖宗庙在郡国者”。然而在民间却感念文帝的仁德贤良,不忍毁庙,于是就出现了改头换面的“龙天庙”,庙名真意即为“真龙天子庙”。
就这样,龙天庙就在晋阳大地代代相传。晋阳城毁400余年后,明代复建太原县城,人们依然在县城南关建起了这座龙天庙。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史迹湮没,人们反倒对庙中所祭者是谁不甚明了了。
我们来到庙里时,正是薄暮初起时分,空旷的院子里阒无人声,显得有些清冷寂寞。出来一位师傅,手中一束燃着的艾草,飘散着淡淡的药香。师傅关姓,旗人,喜四处漫游,见闻颇广。他饶有兴致的向我们谈到龙天庙的“三大怪”:
第一怪,中国的庙宇,非僧即道,非道即儒,而龙天庙却是不僧不道不儒,而是一种民俗的体现;
第二怪,就常规庙宇布局看,一般正门左右有钟鼓楼,所谓晨钟暮鼓,而这里却以磬代钟,讲究钟磬齐鸣。寄寓着希望大汉王朝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祝愿;
第三怪,中国传统的宗庙建筑,方位上多为坐北朝南,而这里却是坐南朝北,庙的正前方直对北面的德化门,人们以此来表达对“专务以德化民”的汉文帝刘恒的崇敬和纪念。
依我看来,如若理解了历史,理解了人们对仁德明君的感念之情,这三怪倒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奇怪的事了。
唐代诗人许浑《途经秦始皇墓》诗云:
龙盘虎踞树层层,
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
路人唯拜汉文陵。
始皇墓与汉文陵,一样的青山秋草,但是路人们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暴君终被唾弃,仁君永受礼敬,历史的评判最是严正无私。
龙天庙的存在应该就是做好的佐证了。
三、冷清的文庙
古太原县城里的庙宇,除了城南的龙天庙,还有太山寺、文庙等。据说城西还有一座属于藏传佛教的寺院,院中有白塔一座,这里我们没有去看。
太山寺位于县城东北角。西城外有太山,太山之上有太山寺,亦名龙泉寺,是为大太山寺。而城内的太山寺与之遥相呼应,称为小太山寺。寺内的建筑、雕塑并无特别处,倒是有个五方文殊殿蛮有点意思。殿中供奉着与五台山五个台顶相同的五尊文殊菩萨像,象征着五台山的五个台顶。这为因各种原因不能去五个台分别拜谒文殊菩萨的外地僧人和信众提供了一个变通的朝台方式,故称作“小朝台”。
像我们这样来此一游,轻轻松松地,也算是完成了一次朝台之旅,想想都觉得有趣。
县城里最值一去的应该是靠近县城中央的文庙。文庙即孔庙,夫子庙,是我国历史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有时,文庙也作为当地的学校来使用。文庙的布局,在全国基本一致。
这座文庙坐北朝南,包括照壁、棂星门、泮池泮桥以及前后大殿、东西廊庑、崇圣祠等。
先要进棂星门。何谓棂星门?原来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
过棂星门,即为呈半圆状的泮池和泮池桥。“泮”是古代的学校。考中秀才称为“入泮”,意即进入孔学之门。在官本位的时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代表着读书入仕的“入泮”成了文人们梦寐以求的路径,俗谚云:“一过泮池桥,功名利禄来。”
泮池桥变成了升官桥,富贵桥,名利桥,这恐怕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也始料未及的吧。
过了泮池桥就进入大成殿和其他建筑。殿前两株古柏,高大挺拔,
和我们在龙天寺遇到的一样,整个文庙大院里看不见人,静悄悄的。一路过去,前殿后殿,以及两侧的廊庑都是高门深锁,透过门缝窥视里面,空空洞洞的大殿里廊庑内凝固着的昏暗的光线,就像已经在梦中沉睡了几个世纪似的。弥满一院的寂寞冷清,湖水般漫上来,把我们渐渐浸没……
山西好风光作文1
我的家乡在山西太原,那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地方。
我们家乡富有丰富的人文地理,不管是食物、名胜古迹,还有几个世界文化遗产,如:平遥古城、五台山等等。我以我的家乡为傲!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因为我们家人口比较多,过年的时候都非常热闹。腊八节过后,我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我们老家有一段谚语:“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由于我们是北方人特别喜欢吃饺子。除夕的下午,一大家子人就为年夜饭忙活起来了。先把面活好再醒上。这样的面吃起来才筋道。妈妈和奶奶动作都非常娴熟,擀面皮、包馅儿、捏得紧紧得,动作连贯如一,包出来的饺子精美、饱满,好似一个工艺品,让人都舍不得吃。我在旁边看得手痒痒,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妈妈才让我动手。我按图索骥,学着妈妈的动作:把馅放在面皮里,把边捏得紧紧的。
啊哈!我人生中自己动手包的第一个饺子出炉啦!不过就是外型比较难看,瘪瘪的。我不但没有灰心,一个个做,但还是始终如一。我放弃了,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去吧!我的家乡也有很多美食。过油肉、火锅、定襄蒸肉、五寨猪黑肉炖粉、羊杂烩等等。看着都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杏花村汾酒是中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味美无穷,;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容、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每次我都要吃得撑了,才罢休。
山西风情需要慢慢领略,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欣赏美景,品尝美食!
山西好风光作文2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 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便是为了突出山西,尤其是其省会太原的秀美。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
现在,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轻纺、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和建材工业具有相当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简称国际煤炭展览会)从2007年起,每年定期在太原举行。山西国际面食节、晋商文化艺术周等文化活动也定期在太原举行。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
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好地方。
山西好风光作文3
我的家乡在山西,那里风光秀丽,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应县木塔、五台山、悬空寺、九龙壁、晋祠公园,这些都是山西非常有名的地方。悬空寺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还记得上次去的时候,我发现悬空寺是建在悬崖峭壁上的,而且整座寺庙仅仅是靠几根柱子支撑着,特别陡,我从悬空寺下来以后,腿还一直不停地发抖!
我印象第二深的地方是晋祠公园,我去的时候,正好是春天,那里柳絮飞舞,犹如一片片雪花,非常美丽。公园里的草地上有几朵蒲公英盛开着,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蒲公英!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吹了朵最大的蒲公英,蒲公英便随风飘散,十分有趣!啊,山西真美丽!
山西好风光作文4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乡是难以忘怀的,当然我也不例外。它即使不是很奢华,它即使环境不向其他城市一样优良,但是我们无论离开家乡多久,都不会忘记。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呢?你的家乡在哪里呢?你爱自己的家乡吗?家乡的什么是你最牵挂的?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吧!
先看看丹凤公园吧:听,听那嘀咕着的鸟儿诉说闲谈宁静的景象,听那叮咚着的水珠落入溪水中。清脆悦耳的声音让人无比陶醉。听那大山用雄厚的声音把它那不凡的人生讲诉着,听那流水带着欢乐愉悦的奔流声一直走下去,是它养育了生命,是它让生命受到滋养;再听听看呀!那美妙嘹亮的歌声在山间中回荡,是她,是她,快看,快看啊!她站在溪水岸边的石头上,唱着美妙的歌,山,用它雄厚的声音伴乐,水,用清脆的叮咚声演奏。清晨的日光愈来愈烈,从溪水中折射出五彩的光,溪水中的荷花开的那么灿烂。“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美景衬着骄阳,如一幅水天相接的山水画一样。
在来看看朝阳阁吧:他坐落于寿阳县城东关外,日出即照,故名。朝阳阁初建于明正德十二年,清代三度重修。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20XX年修复。长期以来,我们把朝阳阁当作寿阳的象征并赋予许多美好的神话,是传说中老寿星宴请众神仙的宝地,现被今人视为象征寿阳历史精粹、人文标志和精神家园的“文化图腾”。
“人说山西好风光。”这句话不错吧?当然,我的家乡还远远不止这些景物。还有许多特产,让我来挑几个重点给你们讲讲吧!
寿阳豆腐干制作历史悠久,豆腐作坊遍及乡村集镇,寿阳豆腐干用当地产优质大豆制成,由于土质和气候适宜,寿阳大豆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且品种多,产量高,豆种纯正优良。用传统工艺精制的豆腐干,低糖、微咸,口感细腻,味感清香,具有高蛋白质脂肪,高维生素低胆固醇等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寿阳豆腐干广泛用于饭店、家庭、旅游、军需等多方面。“寿阳豆腐干”是寿阳特色产品,多年来受到消费者赞誉。
听了我给你们的介绍,你们绝得怎样?这么好的地方岂有不来之理?我免费给你们当导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