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读书笔记简短优美句子李白 正文

读书笔记简短优美句子李白

时间:2025-05-05 03:35:29

《李白》读后感1

李白小时候就展现出了他的才能,他青年的时候开始跟他爸爸李客学剑。李客教他的剑法他很快就学会了,后来他爸爸还把祖传的削铁如泥的宝剑。过了不久,他去拜赵蕤为师。有一次,赵蕤拿着他的最好的琴让李白来弾。李白很会弹琴,但是他喝醉了,弹不出曲子来。于是他拿起笔,写了一首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师父虽然没有听到李白弹琴的样子,但得到了李白做的一首诗,心里很高兴。

李白跟师父赵蕤告别后,去游山玩水。在游山玩水的时候李白结交了许多的朋友,也写了许多的诗。有一次他到酒馆里喝酒,有五个人欺负一个少女,李白看见了去大声地骂了几句,那五个人都轻蔑地笑他,实际上那个少女已经被他们买了,但是他们还想打李白。好在李白学了一身好剑术,最后他把五个人都打死了,但是他自己也中了一剑,而且还是毒箭,李白因此差一点丢掉了性命。李白这种打抱不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白他很喜欢喝酒,因为他不喝酒的话,他就写不出诗。有一次,因为身上没有钱喝不到酒,夜里就在床上发愁,一首诗都想不出来。第二天,有一个酒店老板请他喝酒,他很快就喝醉了,写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从此这个酒店名声大作,很多人千里迢迢赶过来看这首诗,并饮酒。

李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诗人,他不仅可以写出很美的诗句,还有一身好剑术,他是我们的榜样。

《李白》读后感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谁写的吗?他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所作。今天,我读了一篇《李白》的故事,知道了许多李白小时候的趣事。

李白小时候是一个性情活波、好动,经常坐不住的人。有一天,他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铁杵用力地来回磨。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这个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针。”李白说:“铁杵磨成针,那得磨到什么时候啊?”老婆婆回答到:“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总有一天会摸成针的。”李白一听,恍然大悟,这和读书不是一样的吗。只要天天认真地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总有一天会把天下的好书读完的。他对这几天来自己的行动扪心自省,他决定要加倍努力学习,再也不偷偷跑掉了。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终于使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

现在,正是我们读书的好时光,要像李白一样具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这样,才能终成大器。

《李白》读后感3

李白是一位大诗人,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句,最近我读了李白的故事,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李白小时候学习很不用功,他看见别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亲看他学习不好还要出去玩,就不让他出去玩,让他在家里学习。李白在父亲的督促下,就去读书了。但是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觉得枯燥无味。他趁父亲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边,看见鱼儿很活泼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他想:它们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读那么多的书,一点自由都没有。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问老奶奶: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这么粗的铁杵呢?老奶奶就说:我这是在磨绣花针呢!李白说:老奶奶!你可真会哄小孩!老奶奶说:你可别看这个铁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会被我磨成绣花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读书,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代文章大师的!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李白成了一个大诗人,人们都叫他诗仙。

李白的诗流传到现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李白》读后感4

这是一本由一系列李白的小故事串成的小书。

李白小时候很淘气不好读书。一天他在河边看见一位要把铁杵磨成针的老奶奶,李白很不解,就问老奶奶为什么要这么做,奶奶只说了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让李白受益终身。从此,李白用功学习,当小伙伴去玩耍时他在奋笔疾书。

《道观求学》,李白为了专心读书,甚至还搬到了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李白与明月》,李白傍着月亮读书习武,直至鸡鸣拂晓。经过不懈努力,李白终于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大诗人。坚持就是他成功的必经之路。

对于坚持,我自己也是有亲身体验的。记得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跳绳,可我总跳不好。但老师没有批评我,反而鼓励我说不要灰心,只要你天天练、坚持练、努力练,总会练好的。这句话也让我受益终身。从那一天起,我做任何事想放弃时,总会想起体育老师说的那句话,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慢慢地,我跳绳越来越好。从笨拙的一分钟五十下,到流畅的一分钟一百多下,我流下了无数的汗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校运动会上,我获得了一年级男子组冠军。这再一次证明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读完这本书,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坚持和百分之一的天才”,这是那些伟人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个想要成为不平庸的孩子的座右铭。

铁杵磨成针,李白一生的坚持,也将成为我一生的坚持。

《李白》读后感5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的一部作品,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触。李白和杜甫是我们都知道的诗人,郭沫若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作家,那么作家眼中的诗人们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每一朝代几乎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汉赋、魏晋小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诗歌最胜,李杜又是唐朝诗人中无法超越的双峰,为人赞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捧为诗圣,史上研究分析李白杜甫诗文的文章专著是数不胜数。

手中这本《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1971年就写成的作品,除了一些短诗词,此书可称为是他的封笔之作,而且此书是在郭沫若的两个儿子郭民英、郭世英相继自杀后著成的。人在痛苦时会作情感转移,或寄请于工作,或寄情山水,或寄情与文字,或寄情烟花柳巷,或寄情故纸堆,或寄情政治对于文人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寄请于文字古籍学术,当年鲁迅就曾抄古碑排解苦闷彷徨,沈从文解放后研究古代服饰放弃文学创作远离政治。

这本《李白与杜甫》却有别于郭沫若的那些听命文学、口号文学、政治论文,仿佛回复了他早期的部分张扬与反叛的个性,隐含着痛苦的倾诉与反思。

有一种痛苦叫丧子之痛, 有一种解脱叫寄情古籍。我想这本书也许就是郭沫若寄情于李白杜甫的诗歌和古文献来转移丧子之痛的'产物。这本书既是诗论又是史论还是诗人传记,再夹杂一些个人感情寓意在里面,所以此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广受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白》读后感6

书是一位无声而优秀的老师,默默地通过各种故事告诉看书人许多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传递给天底下的人;让人们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进步起来;书是知识的源泉,让人们成为有知识的好人。

近段时间,我看见了一篇文章,叫《李白的“光荣”使命》。主要内容是:玉皇大帝让李白重返人间,振兴文坛,于是,雄心勃发的李白投胎到了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博士。他在娘胎里受尽折磨,白天听唐诗宋词、世界名曲,晚上也不让他休息,结果李白没生就得了头疼病。

三岁时,李白被迫学英语,可学得很快,于是父母又报了许多兴趣班。李白这一个小天才被父母折腾得快残废了,学了东忘了西,智力下降,还不得不受父母、老师的骂。李白好不容易上了中学,又被坏同学带去泡网吧、玩游戏,李白沉沦了,忘了自己是谁给了他的任务。

李白到了而立之年,却成了啃老一族,拍破脑袋也想不起自己那重要的任务了。

一天晚上,玉皇大帝对李白进行了一番点化,于是,李白喝了酒,打算留千古名篇。第二天,李白上了天堂,对玉皇大帝说:“那一种环境,天才都变蠢材了!”

“唉!”两人同时叹了口气。

读完后,我也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虽然现在的科技很发达,家庭也都算富裕,但是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花了许多钱给孩子去上补习班、早教班或兴趣班,这样

下来,却让孩子有了厌学的心,真的是天才也会变蠢材啊!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李白》读后感7

读《老婆婆的绣花针之李白》有感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市第七小学六年级六年级(五)班李瑗瑗李白从小是个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铁杆,要磨成绣花针。李白从中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不再贪玩。

李白是一位大诗人。他曾经用美妙的诗句,来描绘了这世界的神奇与美妙,人情的冷暖。可他小时,只不过和我们一样是一位贪玩的普通小孩。

我,现在也是个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常常没有独立坚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没有养成坚持到底的习惯。我要像老婆婆那样坚持不懈。去年暑假学游泳时,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坚持学完。不能像从前那样游不到25米就灰心。应该坚持每次多游一点,总有一天会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样每天都积累。今天开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关知识的课外书以增长知识。从前,我认为书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现在我认为,书和知识虽是无穷无尽的,但只要自已一点点地积累,总会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

我还要像李白那样知错就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把以前贪玩的我的那一页撕去,贴上一张崭新的我。

《李白》读后感8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我来谈谈我看到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媚权贵,不涉足于官场之人,一个高洁,一个孤傲的李白。命令高力士拖鞋,让杨运忠为其磨墨,除了他,谁还可以这样?不肯屈服于人,心直口快,面对不平敢于出手相助,这注定了他的一生与官场无缘。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短故事

我看到的,是一个洒脱,放荡不羁的人,一个仗剑走天涯,一个浊酒行千里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自命不凡,孤芳自赏。难道他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吗?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他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政治抱负。他之所以不去追求,是因为他洁身自好,不想同流合污,想过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生活。

唐朝兴起的科举制成就了李白的名气,但自古的封建官僚扼杀了李白的未来。这样一个放荡不羁,一个豪情壮志的人,就是古代思想的牺牲品。不过,李白终究是成功了,他名字会超过所有的帝王,永载史册。

这就是我读到的李白。

诗仙李白读后感怎么写(1)

1300年,李白诞生于山西的文水县,5岁开始读书识字,到10岁时已经读遍诸子百家的著作,记忆力超常。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从老婆婆磨针中启发到读书好比磨针,看似又苦又累,但坚持不懈,总会有成。

10岁时就能出口成诗:《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15岁独自到大匡山拜高僧空灵为师,读书习武,游山玩水。

18岁拜隐士赵蕤为师,学到了文章以外的学问。

20岁出游成都想当官,碰壁后回到大匡山再苦读了三年书。

24岁游峨眉山从陈子昂的诗中体会“雅兴”‘风骨’,在三峡到湖北再到江西的路上,写下了《望庐山瀑布》,沿着长江到了江苏,李白病倒了,写下了《静夜思》。

李白27岁在湖北安陆成家,在送好友孟浩然时写下了《送孟浩然之文陵》。

李白30岁到长安求功名,定居终南山,失意而回。写下了《行路难》和《蜀道难》。

34岁李白到太原和好友相聚,写下了《将进酒》。

50岁李白南下宣城怀念故人,写下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被友情感动写下了《贈汪伦》。

58岁李白流放在古夜郎,天下大赦返回江陵,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李白的成就,告诉我小时候读书很重要,而且要坚持不懈,今年我已经11岁了,除了吃就是玩,读书写作要爷爷催促。

李白的成就,也告诉我,要多拜老师,多交好朋友,多到大自然去,多经历波折,才能有所成就。

我记下了李白流传千古的几首名诗的标题和背景,我要把它们熟背,去体会李白的伟大!让1千多年前的李白永远活在我的心间。

我会永远记住李白和老婆婆磨針的故事,李白戏弄权臣高力士的故事。我也会永远记住李白的爱国心和重感情。

李白,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诗仙李白读后感怎么写(2)

近几天,我转了好几家书店才买到了一本书名字叫《诗仙李白》的书。这本书讲述了李白一生中发生的事情,让我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李白从小刻苦学习,不仅能作诗而且会武功。

李白出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李白出生的那天,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了他们家的后院,而与此同时,在后院的李白的父亲李客也看见有一个亮闪闪的东西掉了下来,李客还没有回过神来,屋子里就响起了婴儿啼哭的声音。因为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所以李客给他起名叫李白,字太白。

李白的座右铭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视金钱为粪土,友谊为千金。他一生中认识了很多和他一样的豪杰。如:孟浩然、杜甫等等。

李白疾恶如仇,经常打抱不平。在少年时期中,他带着一位书童,浪迹天涯。几年来把从家里带来的几万两银子施舍完了。他虽然被唐玄宗罢了官,可是依然关心天下百姓。

他曾经让杨国忠帮他磨墨,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他61岁时还决心要上战场做一名勇敢的士兵,讨伐“安史”。可是路中因为生病而没有实现。

我觉得李白是一个文武双全,重视友谊,豪爽开朗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但是他因为喝酒喝的太多,才早逝。否则,他还能写下很多不朽的诗篇。

诗仙李白读后感怎么写(3)

这几天在家拜读伟大诗人“诗仙”李白的诗作,心中颇有感触焉。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他在诗坛上是诗坛泰斗般的地位,诗歌出盛唐,盛唐出李白,一句话,他是诗坛上的老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存在。所以他的`名字和他那些鬼斧神工般的诗歌一起万世流传,永垂不朽!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李白非常崇拜。记得读小学时学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那时很小,对诗中包含的思乡之情根本无法理解,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爱读。后来陆陆续续学了他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等,终于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到了上中学又开始学他的诗,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我在上学,我就无法避免地读到他的诗,这时才感觉到原来他的诗那么重要,但说实话,不知是年龄问题还是缺少生活感受,我不是很能体会他的诗歌中所蕴藏的情感和精髓。

现在自己长大了,参加工作十来年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尝过了,人情世故也稍微懂点了。这时我再来读李白的诗,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边读他的诗,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立体丰满起来,不再是遥不可及、模糊的影子。他的不平凡曲折坎坷的一生,满腹才华、满腔热情、满腔抱负却始终无法得到施展,得不到重用而郁闷惆怅、愤懑难平的心情始终相伴一生,让他只能借酒销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我读到《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时,我眼前浮现出诗人拔剑四顾,心里无比茫然,不知自己今后的路在何方,连自己最爱的美酒都没有兴趣了,这时我的心中一酸,眼中差点涌出泪花,我心痛啊!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得不到重用,只能惆怅地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开始了十多年的四处漂泊的生活,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想寻找一个门路,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理想,而始终不得。诗人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惆怅。发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感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白头发,是谁让我满头白发?是愁绪啊!是愁白了头啊!

纵观李白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是愁苦的一生。原因何在呢?他自身也有原因,因为他太狂放不羁,太单纯,太直率,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察言观色,不懂得溜须拍马。这是他的性格问题。性格决定命运!要是他世故一点,圆滑一点,可能他还是前途无量的!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他生不逢时!他生在唐玄宗晚期,朝政最腐败的时候。君王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色中不可自拔,宠信奸臣,任用奸相李林甫。朝野黑暗,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要是他生活在现代,凭他这样惊世骇俗的才华,会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也许会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为我们中国人、中国文人争光,那该多好啊!

李白读后感1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叫《李白》。

如果大家能被几首唐诗,里面肯定有李白写的诗。在我眼里,李白又是个朋友满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饮酒、作诗、交朋友中度过的。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别人。

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诗豪,写的诗十分有名。他和杜甫被称为大李杜。他通常作诗的时候喜欢喝酒,写出来的诗栩栩如生,所以人们喜欢他写的诗。

这本书中《思亲还家》这个小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李白思念家乡了想回家。他为了回家,连自己的官都不要了。看出了李白喜欢家乡,我也是和李白一样。

李白读后感2

在我眼里,李白是个很聪明的人。他10岁就会背四书五经;别人要背一天的文章他一小时就会背了。可他却很贪玩。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在用一根很粗的铁棒磨绣花针,在老奶奶的点化下,他领悟到了“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道理。从此,他就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代诗仙。

在我眼里,李白是个剑客。他出生在胡地,父亲是个商人,在经商途中经常会遇到强盗,所以从小父亲就教他练剑,以后又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好剑术。后来,郭子仪因打抱不平被关进大牢时,李白仗义将他救了出来。

在我眼里,李白又是个朋友满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饮酒、作诗、交朋友中度过的。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别人。

李白的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一生。李白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还给我们留下了他那传奇的故事。

李白读后感3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白读后感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谁写的吗?他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所作。今天,我读了一篇《李白》的故事,知道了许多李白小时候的趣事。

李白小时候是一个性情活波、好动,经常坐不住的人。有一天,他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铁杵用力地来回磨。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这个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针。”李白说:“铁杵磨成针,那得磨到什么时候啊?”老婆婆回答到:“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总有一天会摸成针的。”李白一听,恍然大悟,这和读书不是一样的吗。只要天天认真地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总有一天会把天下的好书读完的。他对这几天来自己的行动扪心自省,他决定要加倍努力学习,再也不偷偷跑掉了。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终于使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

现在,正是我们读书的好时光,要像李白一样具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这样,才能终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