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荷叶母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小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选段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选段中找出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
烦闷→()→()→()→()
4.本文由莲叶护花想到了母亲护“我”,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
阅读答案
1.母爱。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不适意→不宁→欣慰→感动
4.答案略,符合要求即可。
【教材原文】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细细品味】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菡萏(),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环境: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红莲: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选自2004年3月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第二辑)
【创新总评】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这篇优美的散文为我们做出了回答: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
的确,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知识拓展]
冰心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省长乐县。从小喜欢读书识字,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小说,这为她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918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这一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创作。1919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用“冰心”笔名。1923年,第一本诗集《繁星》出版,它是中国小诗最初之作,也是影响最大之作。同年又出版第一个散文小说集《超人》,第二个诗集《春水》。在美国留学期间,写了二十九篇通讯集《寄小读者》。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以“男士”为笔名,写了一组以妇女为题材的散文,结集为《关于女人》。1946年赴日,1951年回国后,一面热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面继续从事创作。先后出版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除创作外,还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
早期的冰心受出身和家庭的教养及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把“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在“爱”的思想指导下,其作品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人类爱。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但题材较狭隘,时代气息不够强烈。建国后,冰心散文创作呈现了新的思想风貌,歌颂劳动人民,歌颂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祖国,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印度之行》、《樱花颂》等。在风格上既保持了过去委婉含蓄,清新优美的特点又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呈现出明朗欢快的基调。
1999年冰心在北京逝世,度过了99个美丽的春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赏析文中优美的句子,掌握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母爱,学会感动。
教学重点: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两个场景导入。(2分钟)
1、 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我只知道那是九月份的某个晚上,这一天我值班。下了晚自修后,我来到女生宿舍三楼查寝。走廊上,一位母亲向生活指导老师借了吹风机,慌忙唤了女儿过去,就站在那个饮水机旁,吹风机的声音隆隆响起,那位母亲慢慢抚摸着女儿柔顺的长发,直到熄灯还不舍得离去。
2、 九月正是甲型流感风行之时,因此,桐乡市各所学校都不准闲杂人等进入校区。我们学校自然也是如此,于是,每日下班回家之时总能看见许多的家长在门口张望,期盼着自己孩子的身影。一日,我像往常一样上班,门口依旧有一大堆的家长,趁着门卫不注意,一位母亲健步如飞,逃脱了门卫的“魔掌”,直往宿舍的方向飞奔去。
教师小结: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能看出什么?——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心与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荷叶母亲》。
一、 听读课文,做回评委(7分钟)
1、正字正音:并蒂(dì)花瑞菡萏(hàndàn)敧(qī)斜慈怜荫蔽(yīn)
2、学生评价朗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3、教师点评朗读。
二、齐读课文,寻找感动(4分钟)
问题1:文中的我感动于哪一个画面?(具体一些)主要是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明确:一片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集中在6—7自然段。
问题2:读一读,为这一幅画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明确:【设想:荷叶遮、盖莲图】,荷叶护莲图。
四.研究探讨,深入课文
探讨(一):(6分钟)
1、荷叶护莲图,说说用“护”字的.好处。
明确:体现了荷叶勇敢慈怜。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叶人格化,与题目照应,将荷叶与母亲联系起来,体现了浓浓的母爱。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谈谈对“勇敢慈怜”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现结合文本区理解勇敢慈怜体现在那些方面;结合生活谈谈他们对自己母亲的观察和理解,把课堂内容延伸向课外。(结合那条地震中的短信)
探讨(二):(6分钟)
1、荷叶的“勇敢慈怜”让我的心情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早上起来是浓阴的天)——仍不适意——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被深深的感动了
2、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解释一下)那么冰心写风雨写荷叶的目的是什么?
3、最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深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赏析此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荷叶
借物喻人母爱无边
我——红莲借景抒情心中的雨点——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
五.拓展延伸(8分钟)
冰心通过借物抒情来进行写作的作品还有许多,接下来我们就欣赏她的一首诗歌。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母亲)
2、作者借助(纸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面,可以委婉地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小结:借物抒情是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上,这样,情感就有了个载体,可以使文章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要能负载人的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尝试一下?
六、吐露心声(5分钟)
1、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六内容总结与情感总结(2分钟)
母亲,一个温暖的名字;
温暖了你的手,你的脚,还有你的心。
母亲,一个坚强的名字;
她柔弱的背可以背起你,也可以扛得起高楼大厦。
母亲,一个爱的名字;
爱里有笑容,有哭泣,有辛酸,有喜悦……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你
——她爱的孩子!
七.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