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散文。全文以灯为线索,写了父亲做灯、我提灯过年、我送灯祭奠父亲,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地怀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3、过程与方法:
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词、句、段进行研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灯吗?都喜欢什么样的灯?
师: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都是一盏不寻常的灯所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预设:有些疑难字、词可能小组合作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应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解决疑难时注意纠正:
称心如意的称读chn,不读chng
揣与惴的区分。
罐、穗、墩、脊的`书写。)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灯祭含义。
1、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2、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缅怀。)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题目灯祭有什么样的理解?(指名说)
师:对,作者围绕灯分别描写了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抒发了作者不同的心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作者清幽、隽永、伤感的文字,一起来深入感悟。
二、自读感悟。
1.提出中心问题: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灯的描写,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我对父亲的爱,找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深入感悟、品读,说出你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生1:我从总要称心如意这两个词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尽自己的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
生2:我从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看出父亲送我的灯是多么重要,在我的心中父亲的灯是那么光明美好。
生3:通过对除夕夜游的描写,我感受到作者心满意足、得意、快乐的心情。
师: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呢?
生3: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心满意足。
师:别人会怎么夸?我心里怎么想?
师小结: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心理描写,详细的描述了提灯过年的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细节描写的作用,我们在写
2.第四、五、六自然段。
生:我觉得父亲是一个慈祥、幽默的人。
师:为什么?
生:我从笑吟吟看出父亲对孩子除夕游玩晚归得到了满足而感到高兴,父亲很理解孩子的心情。
师:为什么说父亲幽默呢?
生:父亲说孩子真顾家呀父亲对孩子晚归不直接批评,而是开了个玩笑。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3.第七自然段。
生:我从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看出我对父亲的爱,因为我认为父亲送的灯是最美的。
师:请你来读一读。
4.第八自然段。
这段是一个排比句式,一句比一句更深入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有盼头、有声有色、妖娆迷人体现出作者对过年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幸福、有趣。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情感。
师:你怎样理解妖娆迷人?
生:因为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过年的日子丰富多彩、有趣,使我很向往。
师:请你带着感受读一读。(生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己体会读。指名学生读。
5.第九自然段。
生1:父亲去世的时候接他回来呀。写出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后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生2:我从多想这个词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师: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6.第十自然段。
生:从没想到我迎来了送给我的那盏灯
我感受到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伤难过之情。
7.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生: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师指名读。
8.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积累你认为最感人的词语或句子。
2.阅读冰心的《小桔灯》。
由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谈自己所喜欢的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有关词语,为理解文章打基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内容
回忆上节课内容,带学生进入情境,并使学生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感悟文中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的能力。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间相互补充,深入理解文本,感受父女之间的浓浓爱意。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愫。
深化文章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
每逢过年父亲都用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
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将死的光芒总是灿烂夺目的。
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
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年一过去后,新衣服就脱下来了,灯也收了,院子里黑漆漆的,那时候我就会望着窗外的.雪花发怔,心想:原来一年之中只有几天好日子啊。人为了那几天充满光明的好日子,就要整整辛苦一年。唉。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啊?
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和福气了。
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叙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干粮也蒸完了,各种吃食采买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回家过节。所以,不管我身在西安、北京还是哈尔滨,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朝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我们就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
“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
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他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父亲的房子上落着雪,周围都是雪,还有树,有时从树林深处传来鸟鸣。太阳极端明亮。
我们一边召唤着父亲回家过年一边离开墓地。因为母亲住在姐姐家,所以我们都到姐姐家来了。我们都喜欢姐姐家的孩子小虎,他刚过周岁,已经会走路了,非常漂亮。
一进门母亲就抱着小虎从里屋出来了。我点着小虎的脑门说:“把你姥爷领回来过年了。”
小虎乐了,他一乐大家也乐了。
当夜小虎哭个不休。该到睡觉的时辰了,他就是不睡。母亲关了灯,千般万般地哄,他却仍然嘹亮地哭着。直到天亮时,他才稍稍老实起来。
姐夫说:“可能咱爸跟到这儿来了,夜里稀罕小虎了。”
说得跟真事似的,我们都信了。
父亲没有看过他的外孙,而他生前又是极端喜欢孩子的。我们从墓地回来,纷纷到了姐姐家,他怎么会路过女儿的家门而不入呢?而他一进门就看见了小虎,当然更舍不得离开了。
母亲决定把父亲送到弟弟家去。
早饭后,母亲穿戴好后推起自行车,对父亲说:“孩子也稀罕过了,跟我到儿子家去过年吧。”
母亲哄孩子一般地说:“慢慢跟着走,街上热闹,可别东看西看的,把你丢了,我可就不管了。”
我心想:这回母亲要把父亲丢了,一定是丢到街上的酒馆了。
母亲把父亲送走的当夜小虎果然睡了个安稳觉。第二天早晨起来他把屋子挨个走了一遍,咕噜着一双黑莹莹的眼睛东看西看的,仿佛在找什么,小虎是不是在想:姥爷到哪儿去了?
初三过后,父亲要被送回去了。我愿意请他回来,而永远不希望送他回去。天那么冷,他又有风湿病,一个人朝回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
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
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
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中感情充沛句子的品析,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3)重难点分析:
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抓住文章的线索,理顺脉络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父子亲情的故事及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解读课题
(一)由灯入题(出示课件)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二)解读课题(出示课件)灯祭
“祭”,祭奠。
“灯祭”,用灯祭奠过世的.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灯祭情景。
本文以“灯祭”为题,直接点出文章主题,作者是祭奠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要求: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出示课件)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全班交流并总结,梳理结构层次: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
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第二部分(9—14)“我”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表达我的怀念。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二)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快乐的情感
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以真情贯穿整个单元。我们就走进这盏灯,体会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
(出示课件)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是一盏不寻常的灯。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那盏灯哪里不寻常?
预设一:父亲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地年年做灯。
(一)(出示课件)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
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
(二)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的描写做灯的过程。
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
预设二:提灯过年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出示课件)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
围绕以上段落学生自己勾画,标注,小组讨论: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的爱。
1、(出示课件)“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
2、(出示课件)“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就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引导学生理解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一个小姑娘在父爱的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她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
3、(出示课件)“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教师引导父亲见我吧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的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
4、(出示课件)“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教师引导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
5、(出示课件)“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教师引导本句运用对比手法,更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
6、充分展开以后,再齐读中心段
教师小结: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会很快乐美满幸福。生活在艰苦,过年也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出示课件)
二、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悲伤的情感
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一)(出示课件)填空
因为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
(二)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怀念的?
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三)回归课题,给父亲送一盏灯,来祭奠自己的父亲,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三、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
(一)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二)文章线索
明线:灯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强调母爱的力量,可事实上呀,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就像鸟儿起飞的两只翅膀一样,对我们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其实,父亲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包容着我们。有时候,父爱真的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的,
(一)(出示课件)
1、面对生活的艰辛,父子俩相依为命……
2、如果说父爱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那应该还有对我们心甘情愿的纵容吧……
3、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那你是否依然记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觉?是否依然记起老爸背上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惬意的感觉……找到了吗?
(二)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父爱深情呢?愿意把它讲给大家听听吗?
(三)总结升华: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浓浓的父爱。现在我们应该感受得到,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洋溢在外,但却一样深厚宽广如海洋。如果说母爱是山涧的小溪,是那样的绵长而具体,那么父爱就一定是小溪所缠绕的那座高山,是那样的厚重而坚实。父爱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直到真正长大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之后,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挚的心。我相信,你们读懂自己的父亲,不会太晚!
五、拓展延伸
(一)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不灭的家族》、《遥渡相思》《重温草莓》等。
(二)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的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比如包书皮、扎风筝、做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