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谪仙人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谪仙人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4-30 09:22:53

相传,对联起源于秦朝,古代的时候称作“桃符”,为避邪所用,有给“灶王爷”的,“土地爷”的……还有好多好多呢!下面是写李白的经典对联,欢迎参考阅读!

李白对联戏秀才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初春,大诗人李白因安史之乱辅助永王李璘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县),途经南浦县(今重庆万州区)。时值州县官为一友人赋诗送别,遂请李白作序,李白遂在万州作了短暂停留。

一日,李白在西山与诗友们饮酒赋诗,一名叫胡木的秀才自恃学识渊博,想难倒李白,遂走到李白面前说:“久闻先生才华横溢,在下有一上联,请先生玉成。”说完,提笔在桌上写道: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胡木这句上联是三个当时的县名组成,并都是附近的几个县。梁山即今重庆梁平县,大竹即今重庆大竹县,淋水即今四川邻水县。李白看了看,提笔写下: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众人一看,拍案叫绝。原来不但对仗工整,还夸奖、祝愿了南浦人一番。长寿即今重庆长寿县,丰都即今重庆丰都县,丰都被称为鬼门关,迷信的说法,传说人死后都要到鬼门关丰都报到。直到今天,不少当地的青年都拿李白这对联给自己提劲、吹牛:说李白都称赞咱们长寿,死算个球!

胡木无话可说,眼睛贼溜溜直打转,看到墙上挂有一幅画,画上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神仙,环抱一只打酒坛,睡在半山腰,酒顺着坛口往下流。李白素好酒,时年又已59岁,眉头一皱,胡木写道: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环抱酒坛枕山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看了看肥胖如猪的胡木,写道:月加半是个胖,月加长是个胀,胡秀才挺起大肚当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众人一看胡木那模样,不禁捧腹大笑。胡木受了嘲笑,非常恼怒,但是自己先理亏于人,只好自认倒霉。

李白对联退敌兵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大唐经过“安史之乱”国力有所减弱。唐朝周边小国想借此扩充地盘。高丽国就是其中之一。高丽王为了了解唐朝内有无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大臣,就请人写下一副对联到大唐下战表探虚实。

高丽使臣携战表对联来到都城长安,见到玄宗呈上对联。上联写: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横批是“单戈不战”。玄宗见此联内含挑衅与杀机,十分气恼,与文武众大臣商量对策。

身为翰林院供奉的李白觉得有为国效力的机会了,就叫人取来文房四宝当殿写下下联: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横批是“合手必拿。”对得工整义愤填膺,高丽国使臣带此联回国,高丽王见此唐朝虽经战乱但不乏人才,犯边的念头打消了。

集李白对联

桂子落秋月

荷花羞玉颜

绿竹入幽径

仙桃正发花

赵北京蜨园

闲吟步竹石

长醉歌芳菲

心悬万里外

兴在一杯中

秀句满江国

芳声腾海隅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浣溪石上窥明月

向日楼中吹落梅

死生一度人皆有

意气相倾山可移

有关李白对联赏析

1、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

此联为1930年3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来采石游览,参观广济寺时所题。系集李白诗句而成。上联出自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下联出自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一生爱好诗酒,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各地名山胜水,无不流连。广济寺位于太白楼之西,始创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香火极盛。此联题于此处,无论从李白诗意,还是结合当地景致,都十分贴切。

2、蓬莱文章建安骨

青莲居士谪仙人

此联为采石太白楼后李白祠正厅两侧木柱上所镌刻楹联,亦系集李白诗句而成。上联出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本意是称赞汉代文章和建安诗人的作品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富有遒劲之风。下联出自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谪仙人”本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戏称,意为李白天才绝世,非人世之人,当是贬谪凡间的仙人。李白对此称呼十分满意,多次在诗中自称“谪仙”。此联不仅巧妙地集李白诗句而不露痕迹,更妙在称誉李白之诗仙风采与绝世文才。后人读此联,便宛然可见李太白之潇洒风神。

3、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

此联为采石太白楼主楼一楼两旁抱柱上所镌的金字楹联,原系清代吴鼒撰,后由安徽省著名书法家葛介屏重书。谢宣城指南齐诗人谢朓,是齐梁诗人的杰出代表。曾任宣城太守,后人因称其为“谢宣城”。其五言诗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等深受李白推崇,故清人王士祯《论诗绝句》有云:“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韩荆州为唐朝的荆州长史韩朝宗,有声望,喜欢识拔后进。凡是得到他赏识的文士,都能一鸣惊人,声名鹊起。李白曾写过《与韩荆州书》,有“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之句,希望能得到他的褒奖。此联上联以问句起笔,感慨谢朓能得到李白的推崇,下联则遗憾韩朝宗不能慧眼识人才,不肯提携李白,致使李白那样的高士,竟不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一问一叹,写尽诗人一生的坎坷,令人读后,油然而生悲凉伤感之情。

4、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此联为姚兴泶所撰。上下联均出自杜甫诗句。上联“世人皆欲杀”出自《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李白晚年因接受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的邀请,加入其幕府,并为其写过一些歌功颂德的诗歌。后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长流夜郎。当时的处境是“世人皆欲杀”,只有杜甫这样的老友“独怜才”,可见二人相知之深,友谊之厚。下联出自《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依然故我;醉时纵然天子相呼,犹不肯上船,可见其狂士之态。此联借用杜甫诗句,并加上“狂”、“醉”二字,活脱脱勾画出李白那种我行我素、纵情诗酒的狂放与豪侠之气。

5、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

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古。

此联为当涂县青山李白墓园中太白祠楹联,为赵朴初先生手书。四句均为李白诗句,惟最后一句因平仄要求改动一字。“扬波喷云雷”出自李白《古风?其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出自《江上吟》,原句为“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此处为字数统一,删去前面修饰性的两个字。“举杯邀明月”则出自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垂辉映千古”出自《古风?其一》,原句为“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此联集李白四句诗,生动地表现了李白诗歌“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气势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其辉映千秋的巨大影响,可谓生动贴切,匠心独运。

6、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原、汉曼卿、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地空阔。试凭栏远眺,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苎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这副长联共118字,是太白楼楹联中最长的一副,为黄琴士所撰。黄氏为泾县人,曾主讲翠螺书院。

此联上联说李白生平既曾有侍奉玄宗于金銮殿的显赫,又有被远谪夜郎的酸辛,但他生性磊落豁达,何尝对个人得失耿耿于怀?什么“仙”呀、“狂”呀、“文章身价”呀,都难以概括真实的他。数千年间,只有他能集战国时屈原的忠愤、汉代东方朔的狂傲、晋代陶渊明的旷达于一身。下联则由回忆李白转入自己在太白楼所见的景致与感怀。登临绝壁临江、千古一秀的采石矶,俯视脚下浩荡东流的长江水,顿时觉得江天浩渺,天地空阔。在此处凭栏远眺,怎么能无诗,怎么能无酒,又怎么能无李太白那样的高谈阔论,一抒胸中怀抱?在此高楼上就该盘桓个四五日,不仅仅要饱览牛渚明月、白苎浮云、青山烟雨,更要缅怀李太白之绝世才情与坎坷身世。

全联之妙就在于有历史,有现实;有景物,有情感。情景交融,胸襟开阔;诗情画意,快人快语,通过排比夸张,将眼前景与胸中情结合起来,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7、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

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

此联为太白楼二层“李白纪念堂”横匾两侧楹联,系赵朴初先生自撰自书。上下联中各嵌进李白诗一句。上联中“炉火照天地”出自《秋浦歌十七首》其八:“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联中“鼻息吹虹霓”出自《古风其二十四》,原诗为讽刺斗鸡之徒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斗鸡者趾高气扬,吹出的气息都能冲上天,使路边的行人胆战心惊,可见其小人得志之态。这里赵朴老说,在此登临,心中不由想起李白描写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句,仿佛看到被炉火映红的冶炼工人的脸庞,争看钢花飞溅的壮观;而翠螺山因为有太白楼在,也沾染了李白的傲气傲骨,又怎怕那些得意小人的不可一世。全联巧妙地嵌入李白诗句,表达自己对一代诗仙的崇敬、怀念与向往,堪称佳作。

8、击楫几登临,看白纻环来生成画稿;

推窗一凭眺,问青莲在否同放诗杯。

此联为清代彭玉麟所撰。彭氏字雪琴,湖南衡阳人。早年追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谥刚直。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时任兵部右侍郎,捐俸重建太白楼。他十分喜爱采石山水,每年巡阅,必来此游览。

上联是楹联通常写法,即由景入手,说自己几度浮舟过此登临,只见白纻山等众山环绕长江矗立,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宛然一幅天生的水墨山水画卷;下联转景入情,写自己在此登楼推窗,凭栏远眺,不由问苍天:“李太白尚在否”?如能与他一起对酒当歌,畅抒怀抱,该是何等赏心乐事啊。只可惜斯楼依旧,江流亦千古,而斯人已难觅仙踪,想起他往日诗酒风流,怎不令人感怀惆怅。

9、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倚山枕渚;

奇才诗酒老,忆记取当年犯放,动地惊天。

此联为蒋偕夫人宋美龄游览采石矶时所题。上联说自己置身于背倚翠螺山、头枕牛渚矶的太白楼上,见到山青水秀,胜迹如画,千万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河山;下联转入评论李白,说他一生奇才出众,又独好诗酒,曾写过多少惊天动地的诗歌文章,却生性狷狂,不谙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幸晚年惨遭长流夜郎,这教训可值得记取啊。蒋氏是政治人物,深谙权谋之道,他除了以“奇才诗酒老”称誉李白外,更看到了李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这一点,也是和历来其他文人所见不同的。但太白楼既是东南名胜,李白又是这样一位飘然若仙的天才,触景生情,又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任何人想起白居易写李白墓的诗句:“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都难免要为李白的绝世才情,多舛遭遇而同声一叹,蒋氏又何能例外?

10、公昔去长沙,笛吹黄鹤楼中,梅花默然;

我今望秋月,帆挂翠螺上下,枫叶纷纷。

此联上下联均化用李白诗句,但意思十分贴切。上联出自《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原诗为:“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写的是李白在黄鹤楼中听笛时所触发的愁思。这里作者在联首用了一个“公”字,表示那是发生在李白身上的往事。下联出自《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本来诗意是李白秋夜在牛渚江面上泊舟,想起东晋袁宏在此吟诵自己所作的咏史诗,恰巧被谢尚听到,十分赏识,从此声名日著的故事,不禁触景生情,感怀自己空有满腹才情,可惜却无人欣赏,致使平生抱负不能实现而生发的惆怅。这里作者加了一个“我”字,表示自己追寻诗仙足迹,浮舟翠螺山下,来到太白楼,登舟望秋月,重新见到了李白当年见到的枫叶纷纷景致。风景既然如故,想来情怀亦如太白当年。“梅花默然”与“枫叶纷纷”都无语,但它们所触发的人的情感却如丝如缕,胜过千言万语。上下联虽均出自李白诗意,但意境上一古一今,一诗仙一自己,既有对李白风采的怀想,又有自己和李白的`心灵相通,用在太白楼,可谓意味深长。

11、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此联上下联说的均是李白平生最为人拍手称道叫绝的地方,可谓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如果说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高峰的话,那么,李白无疑就是站在这座高峰之顶的巨人。所以,用“诗中无敌”来赞誉李白,是毫不为过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只要有美酒,他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人们只要想到酒,就自然会想起李白,“太白遗风”亦因之名布千古。所以,用“酒里称仙”来形容李白也是历来大家的共识。正因为李白一生诗酒风流,作者才有“才气公然笼一代”之评。下联说,李白当年得到唐玄宗赏识,待诏翰林院。一次乘醉在金銮殿上,曾让高力士为其脱靴。晚年又曾身披宫锦袍,自金陵往牛渚玩月,与崔宗之等人在舟中饮酒畅谈,旁若无人。此等风采,何等令人向往,故作者说他“狂名直欲占千秋”。值得一提的是,“力士脱靴”虽然只是传说,未必可靠,但历来文人心知肚明,却宁愿信其有,就是因为代表了不向权贵低头的铮铮铁骨,大快人心,酣畅淋漓。正因为这样,李白之“狂”,非狂妄之气,乃是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傲骨,也是千秋万代人们所推崇的崇高品格。

12、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

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

此联上联写出了太白楼“风月江天贮一楼”的气势与风光。江水回旋,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倚靠在太白楼上的栏杆处,依旧能见到皎洁的明月,沐浴到轻柔的微风。下联说,采石矶作为六朝京畿天然屏障,目睹了多少六朝的成败兴衰。瞻仰着太白楼中陈列的李白的锦袍遗像,仿佛又看到了风神潇洒的李太白在世。这种风采,历久弥新,可与日月争辉,能使山河增色。“翠嶂高楼”上的“月朗风清”,连接着的是李白的“锦袍遗像”所带来的“天长地久”。江山代谢,人世浮沉,庶民尘土,帝王亦尘土,惟有李白这样的诗仙才能不朽。此联之妙,全在于从李太白、太白楼,联想到了历史的沧桑兴替,令人读后不胜感慨。

13、莫上层峦,睹江水狂澜,洒不尽英雄涕泪;

聊倾蚁酒,听秋林落叶,感从来才子飘零。

上联说千万不要登上高山,因为登高望远,看到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淘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让英雄人物也禁不住要洒下涕泪。下联说,在太白楼上,百无聊赖,倾满蚁酒,听着秋风中飘落的树叶,不由感慨自古才子亦如这秋叶般飘零。英雄涕泪,才子飘零,从来都让人心动。更何况自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又有多少英雄才子,怀才不遇,郁郁终生。在那种个人命运完全掌握在帝王等权贵人物手中的年代里,帝王的赏识,就是士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唯一渠道。得则高歌,失即万事皆休。宇宙无穷,人生有限,个人是多么渺小。在太白楼上登高望远,有多少人借李白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千古英雄千古泪,由来才子自飘零,明月楼高,江湖日远,对酒凭栏,同声一叹。身世如浮萍,飘忽不定,这就是那个年代有傲骨的读书人的命运。所以,无论是英雄,还是才子,需要的都是知己的赏识。而那种知遇之恩,却可遇而不可求,又岂是个人所能决定的?“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就难免。

14、去日苦难留,须臾六十四年,觉浮生仕真若梦,游真若梦;

高风洵寡偶,上下三千余载,问何人诗可称仙,酒可称仙?

此联上联说时光飞逝,转眼间六十四年就过去了。回首往事,只觉得仕途真的如梦,交游亦如梦。总之是浮生若梦,恍如隔世。下联说李白高风亮节,难有匹敌。三千多年间,又有何人能象他那样,被人称为诗仙、酒仙?上联是慨叹,纵使多才如李白,亦只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的一个石子,终究难以挽留住逝去的时光。所以才会有“仕真若梦,游真若梦”之感慨。但伟人终究是伟人,他的生命虽然难以再现,但诗仙、酒仙的风采却会长流人间,不会因为他肉体的消失而消失。所以,下联转而又说,从这一点讲,“诗可称仙,酒可称仙”的李白便可以没有什么遗憾。毕竟,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象他那样千载留名呢?李白生前就已被人称为“天上谪仙人”,非寻常凡夫俗子可比。身后更是推崇者无数,能够集“诗仙”、“酒仙”称呼于一身,的确是几千年间难得一见的奇才。此联之妙,在于将李白短短一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虽不免有“生命如花,转眼凋零”的遗憾,但更有一份看破人生浮沉得失之后的旷达。

15、酒家何处?杨柳依垂,每当月白风清,胜地也应招子美;

潭水依然,桃花无恙,到此心旷神怡,前身或许是汪伦。

此联上联先以问句起头,因为李白生平最爱美酒,所以作者上来就问:“何处有酒家?”每当月白风清的夜晚,杨柳依依垂拂的时候,对着如此良辰美景,总不由想到,应当招来李白的好友杜甫,让诗仙、诗圣一起品酒、赏月、吟诗、畅谈,才不失为一桩赏心乐事。下联写道,桃花潭的潭水依旧象李白游览时那样清澈,桃花也依旧妩媚动人,自己到此只觉得心旷神怡,仿佛神游数百年,穿越了时空隧道,与李白在一起。或许自己的前身就是那个在桃花潭畔踏歌为李白送行的泾县汪伦吧。此联把美酒、良辰、风物、胜景,与人物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曾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杜甫,还是李白笔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汪伦,都是李白的好友,都曾与李白一起留下一段让后人神往的佳话。这里,作者也禁不住神思遐想,自己也是李白的异代知音,或许前身还就是李白的同时代人,也曾追随李白左右,也曾与李白把酒畅话,醉歌抒怀呢。

16、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

此联上联说李白遭谗,起因是《清平调三章》中“借问汉宫何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中以赵飞燕比杨玉环。本来李白此诗是赞美杨妃美貌如花,娇俏动人,只有汉宫中的赵飞燕可比。传说高力士却故意在杨玉环面前挑拨说:“以飞燕比妃子,是贱之甚矣。”杨妃于是十分生气,遂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玄宗想以官职授李白,也为宫中所悍而止。后来李白在朝廷就呆不下去,玄宗终于“赐金放还”,李白就结束了不到两年的待诏翰林生活,他的第一次从政也就此宣告失败。所以上联说,李白怀有千古之才,但也正是因为他有才,谗言遂因之而起,致使李白这位“千古才人”怀抱着“千古遗恨”。下联转说自己登上百尺高的太白楼,眼前所见是一楼风景,一楼诗词。如果除去上下联前面四个字,“千古才人千古恨,一楼风景一楼诗”同样是一幅妙对。

17、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此联上联“把酒问青天”出自宋苏轼词《西江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为把酒问苍天,世间已无觅高力士这样的谗毁小人的踪影,而人们对李太白的怀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可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自有公道。下联“登舟望秋月”出自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意为象谢尚那样能够识别人才的高风亮节,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赞赏。大家每当读到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诗,都要想起这位谢将军的旷怀。正象一位诗人写的那样:“有的人死了,可是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却死了。”象谢尚那样的人,纵然肉体已化作尘土,人们却依然时时记着他;而象高力士这样的人,死后又有谁会追念他呢?“爱屋及乌”,人们因为喜爱李白,所以连带着对他所推崇的谢尚也加以怀念,而对以谗言中伤他的高力士却十分厌恶。这一正一反的强烈对比,反映了人们对李白的热爱之情与追思之深,可谓道出许多人的心声。

18、大江淘尽英雄,山经百战楼仍在;

诗卷长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此联上联上来就说,千百年来,被这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带去的英雄有多少啊,正应了罗贯中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采石之险甲江南”,作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翠螺山见证了多少险恶的战争,至今依然矗立在江畔;太白楼饱览了多少朝代兴衰的往事,依旧在蒙蒙的江南烟雨中勾起人们那份绵绵不尽的怀思。下联说,斯楼虽在,斯人已往,而他的诗卷却长留天地间。千载后重来,楼中依旧可见后人拜祭时奉上的美酒。因为大家知道,李白一生就爱好诗酒,所以来拜祭他,别的可以没有,却不可无诗,不可无酒。表面上是说酒不空,实际上是说,人民对李白的怀念经历了千秋万载,也不会消除磨灭。此联只有短短的26字,却以“山”对“人”,以“酒”对“楼”,以“英雄”对“天地”,处处可见对仗之工。江山千古,江流千古,楼亦千古,诗亦千古,人亦千古。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篇一:李白的有名诗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篇二:李白的有名诗句

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狂傲不羁的句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最符合金庸设定: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李白的有名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孤独的感受: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最古惑的句子:

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摧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有意境的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最悲凉一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最萧索的

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有意境的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最有气魄的: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最色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

最血腥的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最有骨气得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无奈得一句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最坚强的

人生达命岂暇愁, 且饮美酒登高楼

最无实意的:

噫吁唏。

最沉郁的诗句: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最白居易风格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气魄最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最煽情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拽的: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最浪漫深情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最清纯的: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最幽怨的: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最苍凉大气的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最豪气干云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无奈的诗句

宾友日疏散,玉尊亦已空。

最财大气粗的一句:

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有杀气的: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篇三:李白的有名诗句

李白的著名诗句(经典中的经典)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请暂且放下一些琐事,让我们同天上谪仙人——李白,共醉一场绝美不似人间的酒宴。李白的有名诗句。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叶(唐朝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今哈萨克境内),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卒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岁。大约五岁那年,李白随父迁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览群书,很快学会了写诗

作文。那时,苏 为益州长史,对李白的才华相当讶异,他说:「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学,可比相如」。大约二十五岁,李白开始漫游蜀中的名胜古迹,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别四川,沿长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说自己年轻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又曾在今湖北安陆住过相当长的时间,所谓「酒隐安陆」,在此期间,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处游览饮宴,更「学剑来山东」,寓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会徂徕山,酣饮纵酒,号竹溪六逸。可见其生活的一斑。李白的这段漫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他的许多诗都已充份显示他的艺术才华。天宝初年,他应召八京,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玄宗对他很重视,让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诏诰。后来李白被高力士所谗,玄宗赐金让其还山,浮游四方,与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队伍,想协助他平乱,从来,肃宗忌之,杀李璘,李白因「从逆」被补,理当杀头,由于得到朝中大将郭子仪的营救,才免除死罪,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遇赦而还,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漫游。这次漫游历时三年多,地点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相传他醉欲捞水中之月,因溺死。

3.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园序:本文选自李太白集,虽名为序,但与序跋不同,应属杂记类古文。李白的散文虽然不多,但往往独辟蹊径,颇具特色。春夜宴桃李园序写的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宴酒咏诗的寻常场景,但李白却下笔不凡,于诗情画意中别见一番豪迈之气。

文章开篇,既不写春,也不点宴,而是宕开一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两句整饰工丽的骈文,抒写天地之博大,光阴之永恒。「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如梦之人生,面对着永恒的时空,不禁感叹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李白的有名诗句。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两句,将人们从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园纵情欢娱的场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揽月,赏花咏诗,高谈畅饮之际,更当如惠连、康乐一般述志写情,一泄胸中奇才壮采。全文明快欢畅之音转为泪扬奔放。「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诗人们任兴所趋,尽情地诉说自己生命的美丽、信心和渴望。充满了对自我豪迈的肯定。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措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长相思:

『长相思』,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题意取自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这首诗描写思妇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深沉含蓄,韵律参差错落,艺术上很有创造性。同时,又采用典型景物的烘托、渲染,很好地表达了思妇的离别之苦。

【关山月】为乐府鼓角横吹十五曲之一,多写离别的感伤,李白此诗沿用乐府古题,反映战士们戍守边疆、思念家乡的心情。气象雄浑,令人赞赏。

赠孟浩然;孟浩然(六八九——七四O),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是盛唐著名诗人。隐居当地鹿门山,在四十岁时才出游京师,很受当时上层人物的赞誉,但终未出仕。这首诗赞扬孟浩然不愿仕宦、醉酒隐居、风流儒雅的个性和生活。从中二联看,本诗当是在孟浩浩然离开长安归襄阳后所作。

《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旧题。齐梁以来,诗人多以此题描写蜀道的艰险。李白此诗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同类作品。它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线,抓住沿途各处的景色特点来展示蜀道之难和山势的高危;用泼墨山水式的笔力,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山川的壮丽;以丰富的想象,将神话、传说与现实融为一体。诗人还设想,万一有人据除险守关,便会为非作歹,从中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全诗句式长短错落,音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堪为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代表作。

《清平调》是唐代大曲名。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花,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命写了这三首诗。诗的'内容是歌咏名花与美人。第一首赞颂贵妃美如仙女。第二首写贵妃胜过巫山神女和赵飞燕。第三首说名花与美人为君王带来了愉悦。全诗构思精巧,写得清丽自然,咏花咏人,难分难辨,表现出诗人极高的描绘能力。

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均写于天宝三载(七四四)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天宝元年(七四二),李白满怀豪情来到长安。唐玄宗叫他供奉翰林,诗人得到的不过是御用文人的待遇,宏大的理想和热切的期望都化为泡影。诗人又受才言离间,被迫离开长安。

独坐敬亭山: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风景幽美秀丽,山上旧有敬亭,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吟咏处。此诗写得平淡如水,若秋云行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态度。

早发白帝城:干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流夜郎,行至 州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回到江陵。本诗就是途中所作。诗中抒写了他遇赦后欣喜的心情。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东。

4.轶事:

皇帝「御床赐宴」

李白初到长安时,是十分荣耀的。据说,他面见皇帝那天,玄宗降辇步行迎接他的到来。一见面,玄宗就说:「你没有官职,而我竟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见你一定是个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在交谈中,玄宗见李白对答如流,写的诗篇绚丽多彩,人又长得仪表非凡,甚为高兴。他让李白坐在七宝御床上,设宴款待他,这叫做「御床赐宴」。由于有一碗汤太烫了,玄宗还亲自拿起汤匙,为他调凉点,这叫做「御手调羹」。

宠奴才脱靴

李自不仅看不惯宫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顾谋求个人私利的权贵,甚至连皇帝及其身边受宠的「红人」都不放在眼里。时间一长,有些人便制造谣言,在皇上面前大讲李白的坏话。其中说李白坏话最多的两个人,是高力士和杨贵妃。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朝中的许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马屁才爬上来的。然而,李白却十分鄙视他。有一天,皇上想让李白写些东西,正赶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内侍们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宫中。李白坐下来,伸出脚,对高力士说:「脱靴!」由于玄宗在场,高力

士只好耐着性子给他脱了。这件事可把高力士气坏了。因此,他伺机要对李白进行报复。有一天,他见杨贵妃正在兴冲冲地吟唱李白写的《清平调词》,她唱到「可怜飞燕倚新装」这句时,高力士乘机在一旁煽动说:「这李白真是胆大包天,他竟敢在词中将你比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那赵飞燕虽然才貌出众,但后来由于作风放荡,被皇帝废黜了。李白的这种比喻,显然是别有用心的!」这样一来,杨贵妃也恨起李白了。从此以后,他们串通起来,经常在玄宗面前说李白如何如何不好。玄宗也慢慢对李白冷淡了。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深知,长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他上书皇帝,请求离去。玄宗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送了他一些钱,就把他打发了。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着走出了长安。

5.评价: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歌颂中国的壮美河山等等。正如一位诗歌史专家所说: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没有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像李白那样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艺术上,他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从而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李白的诗歌成就对唐代及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中国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诗人。他的诗歌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篇四:李白的有名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2、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李白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恋人!天生我材必有情,女友离去还复来! ——李白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 ——李白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 《秋浦歌》

6、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7、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

8、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李白 《长相思二首之一》

9、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 《将进酒》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将进酒》

1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13、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 《行路难》

1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15、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 《月下独酌其二》

1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将进酒》

17、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李白

18、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李白

19、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

2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21、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李白

22、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李白

23、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李白

24、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 《行路难》

2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 《清平调》

2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 《将进酒》

27、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催心肝。 ——李白 《长相思》

2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李白 《月下独酌》

2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30、为君唤雪梅花开,握手一笑三千年。 ——李白

3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32、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李白(闪点情话网) 《流夜郎赠辛判官》

3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 《蜀道难》

3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 《关山月》

35、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李白

3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37、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李白 《关山月》

3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39、九曲黄河万里浪,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

40、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李白

41、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4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3、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 《长干行》

44、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秋风词》

45、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

46、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李白

47、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李白

48、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李白 《秋风词》

49、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

50、通俗易懂的作品往往文采平平 ——李白

51、【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李白 《秋浦歌》

5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53、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

54、天地者,万物之连旅;光阴者,万代之过客。 ——李白

5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 《长干行》

5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7、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李白

58、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 《赠孟浩然》

59、“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 ——李白 《把酒问月》

60、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李白 《江上望皖公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吟”这种歌行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内容,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三、教学创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择了合作朗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为让学生“缘景明情”,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和庄周梦蝶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比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积极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出示图片:双星伴月)

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形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李白)

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面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

【出示课件】金木双星伴明月 李杜两峰耀唐诗

如果李白面对这奇景,他一定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出示课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谪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酒仙”

“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诗仙”

(二)初读会意

(引导)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传达诗人生命的节奏。两个要求,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思考诗歌的三段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1、学生朗读全诗

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读,全班齐读两个地方,一处是“裂缺霹雳,丘峦崩摧……仙之人兮列如麻”,一处是最后两句“安能”。剩下的句子我想请一位同学读。

2、老师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需要调整的句子。

明确: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一种诗歌体裁,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古体诗,篇幅、句式和格律没有严格的限制,很适合抒发起伏跌宕的感情。

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是楚辞体,朗读要舒缓,要引导学生读好“兮”字,体会骚体诗的特色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好情感,为后文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做铺垫。

3、诗歌的三段内容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明确:

①“梦游天姥”概括了第1、2段的内容,写梦中游历天姥山。第1段是梦游之因。第2段是梦游之旅。

②“留别”概括了第3段的内容,这是向东鲁的各位朋友道别的诗,也是作者抒发“梦游之感”。

(板书:梦游之因

梦游之旅

梦游之感)

(三)品读入境

(引导)诗歌,是诗人的生命酿造的美酒。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怎样去品出浪漫之酒的滋味呢?当代作家陈世旭曾这样说:“从世俗到灵魂,只隔着一层薄得看不见的门。李白在里面经营意境,偶尔取出一些,就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1、积累知识,习得方法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其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

例如“双星伴月”就是一个美妙的意境:双星与月相依相伴,描绘了亲睦祥和的画面;人们给它取名“双星伴月”又融入了观众赞叹神往之情“意”,两者相融就构成神奇美妙的世界,这就是意境。

李白在他灵魂的世界里给我们经营了怎样的画面?不同的画面中又融入了什么情感?

2、明确要求,学生品读

请同座合作,找出你们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

【出示课件】运用了 ? 的手法(或词语)

描绘了 ? 的画面

融入了 ? 的情感

3、交流小结,点评提升

明确:

①第1段“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对比,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②第2段“月夜入山”通过镜湖、明月、剡溪渌水等意象描绘了清幽宁静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轻松惬意之情。可重点赏析“飞”“送”等词语。

③第2段“日游天姥”通过“海日”“天鸡”“奇花”“异石”等意象描绘了壮美而至迷离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感。“”

④第2段“夜游天姥”描绘的画面变化多姿,由惊心动魄而神奇飘渺而雄伟壮观。

⑤第3段“洞天仙境”描绘了辉煌灿烂、融洽祥和的意境。

小结: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令人目不暇接,诗人想象丰富而瑰奇,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胆而出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正彰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四)研读悟情

(一)比较探究

李白之梦让我想到了庄子之梦,从梦中意境与醒后感慨两个角度比较庄梦与李梦有何异同?

【出示课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明确:

1、梦中意境不同——同为浪漫之梦,但庄蝶互融,李白却处于梦之外②③

李梦意境更丰富多变,雄奇瑰丽;庄梦则轻快闲适、自由恬静。

庄梦庄子与梦中蝴蝶融为一体,蝶中有庄,庄中有蝶,物我相融,万物与我为一。

李梦中,李白不是仙人,仙人里没有李白,李白只是光辉灿烂、融洽和乐的仙境的旁观者。“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探究一:李白梦游仙境,却又不能栩栩然仙人也,是什么羁绊住了他?

现实,他遭到权贵排挤的愤懑难以排遣,所以只能在梦中憧憬。梦之所以憧憬得如此美丽,就是因为李白深怀着对现实的不满。不能改变现实,就只有飘入梦幻之所。梦成为他摆脱现实的避难所,成为他人生追求的理想国。梦越是美,就越能衬出现实之丑恶。

2、醒后感慨——梦醒之后,庄子依然恍然如梦,陶然于蝴蝶自由飞舞的意境;而李白梦醒时分,对朋友抒发了复杂的感慨。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生无常的伤感

②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寻访名山,逃避现实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

李白有儒家的积极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归自然之情。在现实的惆怅中,他终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选择了骑鹿远游,娱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怅。

探究二:你觉得李白是真想骑鹿远游、别君去兮永不还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且”,暂且远游,并不想放弃自己的壮志。实际是含蓄透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愿侍奉权贵,表达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成为全诗的诗眼,照亮了全诗,让所有的意象熠熠生辉。它喊出了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个性的愿望,成为全诗的最强音,甚至在《唐之韵》这样来评价李白: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二)知人论世

我们来看看这个超级巨人的人生经历:

【出示课件】李白生平,帮助学生理解李白思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五)小结励志

李白在失望之中希望,在失落之中追求,在困厄之中超越。“太白的诗写在天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既然现实是灰暗的,就在心灵的天空飞翔。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块圣地,安放自己的灵魂;我们需要时刻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五、教学反思

一堂语文课,也应有意境。语文课的意境应该是教学细节与师生情感互动共同融合形成的世界。我着意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本节课的意境之美:

1、诗意之境。本课的诗意,在于导语的优美、朗读的抑扬。在导语设计上,我切合生活实际,就3月27日在本地出现的罕见的“双星伴月”的天文奇观引入李白,显得活泼而富有趣味;对李白的才华及文章写作背景简介,我引用李白诗句、运用整句,使得语言精炼而富有感染力,给课堂营造了优美的氛围。

2、文化之境。我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入诗文导入,并讲古代诗文和当代散文等经典名句名段融入课堂,增添了课堂的厚重感,使得李白诗歌的魅力得到拓展,得到延伸,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起了良好的熏陶作用。

3、思想之境。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此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行恰当地点评,在点评中引导、挖掘、补充、纠正。这是课堂生成的环节,最需要老师的教学智慧。在合作交流的环节里,课堂里冒出了思想的火花,就第2段的意境到底是“激越”还是“飘渺”进行了探讨,我力争在点评上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成为课堂的亮点。

当然,课堂在“品读入境”这一部分还显得不够充分,使得课堂留下了空白,不过这正好可以激发学生去反复地领悟诗歌,感受诗歌之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