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3、玉不磨砻难作器,人非问学岂成贤。——薛瑄《薛文清公集·示胜子》
4、问事弥多,而见弥博。——王充《论衡·书解》
5、我的努力
6、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7、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8、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9、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郑燮《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10、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1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有学问的应当注意经验,以经验擅长的应当注重学问所教的方法。——培根
1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4、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措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礼记·中庸》
15、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16、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18、见识得多,经历得多,和研究得多,是学问的三大柱石。——迪斯列里
1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0、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21、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培根
22、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4、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汤浩》
25、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2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2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28、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2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30、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培根
3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32、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33、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陆机
34、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35、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易·乾》
3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37、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38、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39、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40、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41、好名特为学问之累。——俞文豹《叶剑录·外集》
4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3、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阿伯拉尔
44、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刘向《说苑·建本》
45、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46、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4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4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50、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隋书》()
5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52、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5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54、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五种遗规》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周书》卷二五《李贤列传》
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庸言》
学莫大于博,行莫过乎约。
——[唐]马总《意林·附编·袁准飞书》
学则乐。君子无处非学,故无处非乐。
——[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学以专而精,以久而成。
——《黄兴集·在湖南政见欢迎会上的.演讲》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
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儒效篇》
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宋]张载《正蒙·中正篇》
炫耀广博见识或渊博学问的人,是既没有见识也没有学问的人。
——(美)海明威
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多而学易成。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
——[宋]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诗
须作出生死学问,莫作趋时学问。
——弘一大师《寒笳集》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道也。
——[清]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二
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明史》卷一九二《杨慎列传》
欲知则问,欲能则学。
——《尸子·处道》
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像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
——(意大利)康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宋]朱熹《朱子文集·答陈师德》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与友人论学书》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汉]黄石公《素书·求人之志》
博览多闻,学问习熟。
——[东汉]王充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强记不如善悟。
3、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4、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5、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6、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7、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8、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9、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10、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11、万川归海海不盈。
12、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13、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4、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1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6、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1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18、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19、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20、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21、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22、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23、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
24、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25、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26、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27、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28、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2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0、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31、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32、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33、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34、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35、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36、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37、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38、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3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40、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41、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42、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3、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44、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45、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46、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47、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48、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49、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
50、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51、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5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53、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54、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55、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56、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57、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58、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59、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60、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61、温故而知新。
62、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6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64、一窍通,百窍通。
65、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6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7、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68、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69、尽信书,莫如无书。
70、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