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3、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6、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11、甘苦自得。
1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4、好谈己长只是浅。
1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7、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9、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20、侍亲以得欢为本。
21、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3、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2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28、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36、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3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0、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4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4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4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4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4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4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5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5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5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6、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57、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5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59、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6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61、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62、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6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6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65、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一、傅雷家书中名言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众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地去争取。
〈三〉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四〉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五〉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畏,真正的解脱。
〈七〉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八〉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
〈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一〉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岂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十五〉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十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十九〉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进经验,苏联的要学,别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也要学。(50年代怀有如此“反动”的思想,相当不易)
〈二十一〉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二十三〉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地称过。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二十五〉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而吃亏,一个道理。
〈二十七〉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二十八〉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三十〉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三十一〉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
〈三十二〉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部的感情深入。
〈三十三〉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三十四〉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须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
〈三十五〉事情主观上故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需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
〈三十六〉经历一次折磨,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这样才不冤枉。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三十七〉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些有名的演奏家也犯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
二、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纵使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据统计20多年间它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本书由工学院李仲阳博士、刘忠博士以及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陈子轩推荐)本书为书信体。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
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曾国藩
3、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曾国藩
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曾国藩
5、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
6、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曾国藩
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曾国藩
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曾国藩
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曾国藩
1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曾国藩
11、甘苦自得。—— 曾国藩
1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曾国藩
1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曾国藩
14、好谈己长只是浅。—— 曾国藩
1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曾国藩
1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曾国藩
17、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曾国藩
18、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
19、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曾国藩
20、侍亲以得欢为本。—— 曾国藩
21、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曾国藩
2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曾国藩
23、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曾国藩
2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曾国藩
2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2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曾国藩
28、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曾国藩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曾国藩
3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曾国藩
3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曾国藩
3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曾国藩
3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曾国藩
3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曾国藩
3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曾国藩
36、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曾国藩
3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曾国藩
3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曾国藩
3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曾国藩
40、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曾国藩
4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曾国藩
4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曾国藩
4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曾国藩
4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曾国藩
4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曾国藩
4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曾国藩
4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曾国藩
4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曾国藩
4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曾国藩
5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曾国藩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曾国藩
5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曾国藩
5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曾国藩
5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曾国藩
5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曾国藩
56、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曾国藩
57、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曾国藩
5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曾国藩
59、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曾国藩
6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曾国藩
61、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曾国藩
62、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国藩
6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曾国藩
6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曾国藩
65、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曾国藩
66、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曾国藩
67、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曾国藩
68、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曾国藩
69、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曾国藩
70、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曾国藩
71、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曾国藩
72、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曾国藩
73、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曾国藩
74、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曾国藩
75、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曾国藩
76、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曾国藩
77、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曾国藩
78、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曾国藩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曾国藩
80、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曾国藩
81、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曾国藩
82、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曾国藩
83、人伦明,则礼乐兴。—— 曾国藩
84、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曾国藩
85、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曾国藩
86、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曾国藩
87、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曾国藩
88、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曾国藩
89、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曾国藩
90、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曾国藩
91、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曾国藩
92、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曾国藩
93、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曾国藩
94、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曾国藩
95、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曾国藩
96、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曾国藩
97、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曾国藩
98、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曾国藩
99、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曾国藩
100、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