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善于进账的名言警句 正文

善于进账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5-04-29 15:07:56

1) 备战高考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在紧张的备战中自己乱了自己的阵脚。

2) 有平常心才容易使自己的生活学习休息有正常的节奏和规律,才不至于产生焦虑失眠等负面心理状态,才能够吃得香睡得着,才可能有旺盛的精力继续自己艰苦的备战高考的学习。

3) 一些教师一些家长乃至于一些同学对高考仍然像十多年二十多年前那样去渲染气氛,似乎就此一博,非此不可,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血腥拼杀。

4) 这样做是错误的,现在的高考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由当年的选拔少数甚至极少数人转变为淘汰少数人了;读本科已经不是绝大多数的最终学历了,相当多的人都至少还要读硕士,专业的选择也不象过去那么一考定终身;一些人分数不满意专业不理想还不去读书,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

5) 高考对一个人心理素质心理流量的考查由于是严酷的,自然更加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平常心。

6) 首先应该是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能够按照考满分的标准来为难自己。高考命题已经三十年了,命题技术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必要怀着侥幸心理产生万一试题简单万一碰上了做过的题而考满分的错误想法。十二年的积累,自己应该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可能一下子成为满分得主。要从实际出发拟订符合自己情况的奋斗目标,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掉不降就是胜利。

7) 平时的.学习备战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名次。名次在一个班一所学校,没有多大的参考背景,毕竟就是几十个最多上千个,而高考一个省为录取单位,动辄就是几十万个。也不要过分为分数去伤脑筋,每一次的模拟考试学校的月考周考乃至于堂练,由于试题难度的不稳定,时难时易的情况常常发生,分数的起落也是自然的。不在乎名次不在乎分数,但是应该关注自己复习备战中的收获,不时清算盘点自己学习的进账情况,看看又明白了些什么,又清晰了些什么,又能够快速准确的做出些什么……这些内容的回顾反思,远远比名次分数来得实际实在。

8) 少关注一些小道消息或者别人的情况。一些人总把周围的同学当作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时时用眼睛盯住别人,看别人在用什么

我们应卑曲的承受一切命运的安排?当然不!那不过是宿命论。但凡还有挽回局势的一丝希望,我们都应该奋斗下去!——题记

“ I sturggle for i am poor””喜欢这句话,源自于内在的力量。对我来说《我贫穷我奋斗》不单单是一本书,更是一本带给我希望和力量的哲学书。

对哲学的初步认识来自于上高中的姐姐,听他说起哲学家们有多伟大,有多聪明,充满了向往。但是对我来说,我似乎并不人爱哲学,对其也不过是想要学其精华,为我所用。

等到我上高中,哲学就这样计划似的进入了我的生活。无时不刻,对他不算迷恋的想要了解更多,于是乎除了政治书上的知识,我更渴望拥有更多。

《我贫穷我奋斗》是干爹给我的一本书,起初听到是哲学有关的,有一丝兴奋。但是,我更多的是害怕,因为,我怕看不懂,也因为,除了政治书上的知识,我不怎么喜欢接受哲学。更多的是迷恋写诗写小说和一些凄美的文章。

烦碌的学习过后,似乎想起了这本被我遗忘的书,也许因为内心的愧疚,我把他找了出来,开始细细的翻看。没有了恐惧,只是以平静的心想要弥补对他的错过。饭后香茗,带着花香的茶包围着思绪,进入书本的世界里。

‘契而不舍的追求你的目标’也许不仅仅是指工作,学习,还有的是爱我所爱,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赋予哲理,也许追你所得并不是最美好的,但是,能够不以别人鄙夷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爱好,不停地追求,也许希望会为你带上光环。

要想追求就不能只停留在昨天的时光和即将消失的今天。有人说:明天的太阳是最新的。无疑,这是一句哲理,拿破仑希尔终其一生为这本书奋斗,他说:一个人的心态是否积极主动,对他能否成功的影响,远比天赋和才能来得重要多了。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只有积极认真,努力的人,才能不虚此生。不置可否,我的观点不全面,也许有偏差,但是,我想写的只是我对他的感觉,其他的,一概没有。

与其说是逐鹿财富,还不如说是人生的‘导航图’。育蝶扬花,就像苏兹伯格他用一首赞美诗写的那样:带引我,仁慈的灯光……让你常在我的脚旁,我并不想看到远方的风景,只要一步就好了。‘一步就好’如此赋予哲理的

践末逐本,事必躬亲,方能开花结果。哲理总是出现在经历失败的成功者之上。都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以面对困难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向自己挑战。也许我们有太多的‘荒谬’的梦想,但是,只要亲自动手,许许多多的机会,足以使其功成名就或是一蹶不振。挑战恐惧,只要去做,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很多人却因为害怕放弃了,就像当初的我,可是真切的感受到,却觉得是遗憾。

奇正互变,善于反思,对工作的人来说,公司里的进账每天要多,要用灵活的思维使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对学习的人来说,同样的理解方法,客观地看问题,实际行动去证实心中的设想,运用反向思维,求证。也许你获得的不仅仅只有成功的喜悦,还有过程中的刺激。但是对于爱好写作的人,一瞬间的灵感特别值得留意,灵感来自内心深处,要走向成功,必须要有很大的勇气,走进别开生面的境界,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很惊奇,或者很精彩纷呈。

社会总是带给我们很多出其不意,也许美好,也许悲伤,风尘扰攘之中,绝对没有好步伐。交际寝暄之内,绝对没有好人品。圣贤取人,宁可拘泥也不随便,宁可磊磊落落也不马马虎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谨慎显得绝对重要。

古罗马诗人何瑞斯写道: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能快乐,因为他能把今天,称之为自己的一天;他在今天里能感到安全,能够说:不管明天会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人们也许总是幻想着天边一座奇妙的玫瑰园,却忘了欣赏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人就是这样,人性真的很可怜,悲哀。

每个诗人哲学家会有他最喜欢的东西,一如一首诗,一如一幅画,一如一首曲子。无论怎样,我想大家都记得威廉''奥斯勒爵士桌上的诗:

向黎明致敬

看着这一天!

因为他就是生命,生命中的生命。

在他短短的时间里,

有你存在的所有变化与现实:

生长的福泽,

行动的荣耀,

成就的辉煌。

因为昨天不过是一场梦,

而明天只是一个幻影,

但是活在很好的今天,

却能使每一个昨天都是一个快乐的梦,

每一个明天都是有希望的幻景。

所以,好好的看待这一刻吧,

这就是你对黎明的敬礼。

写了这么多,我想告诉自己,甚至是觉得有意义学习的人,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世界,彼岸花开,‘贫穷’,不过是众多坎坷中的一道大山,用你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玫瑰园,那就是幸福的殿堂!

【例文一】

提起周恩来,我们的心中顿时充满了无比的敬仰和无比的自豪,他是受世人崇敬的好总理,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偶像。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和膜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八大精神,从思想领域证明了伟人的伟大。我们无法用更多的笔墨去描写他的光辉形象,只有摘取其中四个以表述一代伟人的崇高精神。

精神之一、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为了追求真理,虽几经反复,但毫不气馁。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从爱国到倾向革命到信仰共产主义并为之奋斗,体现了他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的执着精神。一旦信念确立,便坚信不疑,矢志不渝,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精神之二、刻苦好学精神。周恩来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投身革命后虽肩负重任,但一刻也不放松学习,无论是革命战备的戎马岁月,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繁忙时期,他都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哪怕是在飞机上、火车上,也是手不释卷。为中华之崛起、腾飞。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

精神之三、甘当公仆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毕生的追求,一生节俭,高风亮节。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 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国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

精神之四、无私奉献精神 。周恩来死后,联合国降半旗(不是联合国旗降半,而是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国旗全降半旗)。其中有一些国家的领袖不高兴了,说:“为什么不给我们国家死去的领袖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谁做的到的,我也给降半旗。” 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周恩来一心为公,淡泊名利。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服务而死”,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他一生最好评价。1972年,身患癌症的他仍抱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古稀之年,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常常连续工作几个昼夜,累了只能扶着椅子歇歇,生怕“一坐下就会睡着”!1976年,弥留之际的他从昏迷中醒来,便对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呢?快去照顾其他同志要紧,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他投身革命的大半个世纪里,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祖国,唯独没有自己。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永远不灭的明灯,指引着我们不断的进步,让我们再次向伟大的周总理致敬。

【例文二】

1976年1月,联合国总部“破例”给已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降半旗。那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3个,但却有130个国家的党、政领导人发来

显然,对周恩来的认可超越了政见、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意识形态……早已不仅仅是“外交家”三个字所能够承载的。

今天的人们并不确切地知道,总理去世后的传奇是如何成就的;围绕这位中国总理的去世,联合国究竟讨论了什么……但联合国大会至少在两点上达成共识:一是这个领导人为本国人民和全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二是他身后没有留下遗产。这两点,周恩来当之无愧。

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恩来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公仆”。

对于这个世界,周恩来留下的典故也非常多,关于杜勒斯的拒绝握手的故事,在万隆会议的睿智,至今在非洲偏远的部落依然有人能发出“周恩来”三字的汉语发音……至少,他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被视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可能选择之一,也成为中国对于国际关系最大的贡献。

至于他的遗产,今天这也已经不是秘密。

据1976年总理去世后,负责整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的人回忆,周恩来的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结余存款所得的利息,别无进账。而支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日用开支以及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等。

据统计,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是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共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约占两人总收入的1/4。其中的主导思想是自己拿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所以说,两位老人非常俭朴。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去世时所留给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