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学习和记成语的名言 正文

关于学习和记成语的名言

时间:2025-05-01 18:25:14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因为学习,才有荀况的“学不可以已”,才有刘向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因为学习,才有顾宪武的“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才有鲁迅的“倘有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下面是关于学习的成语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

1. 不愧下学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2.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3. 品学兼优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4.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5.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6.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7. 不学无术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8. 才疏学浅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9.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10. 调嘴学舌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11. 笃实好学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12.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13. 笃学不倦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14. 笃学好古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15.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16.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17.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18.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19. 好学不倦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20.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21. 家学渊源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22.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3.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24.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25.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26. 困而学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27.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28. 末学肤受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29.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30.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31. 学浅才疏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32. 学究天人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33.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34. 牙牙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3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36.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37.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38.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39.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40. 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41. 学步邯郸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42.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3.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44.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45.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46. 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47.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48. 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49. 不愧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50. 不学无识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51. 才学兼优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52. 长材茂学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53. 虫鱼之学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54. 村学究语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55. 独学寡闻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56. 笃志好学 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57. 高才大学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58. 高才绝学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59. 高斋学士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60. 孤学坠绪 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61. 宏儒硕学 指学问渊博的人

62. 敏而好学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63. 贫不学俭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64. 青藜学士 指博学之士。

65. 青钱学士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66. 曲学阿世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67. 曲学诐行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68. 诠才末学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69. 上当学乖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

70. 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71. 通才硕学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72. 通儒硕学 犹言通儒达士。

73. 晚生后学 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74. 枉辔学步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75. 文江学海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76. 文人学士 泛指文人、文士。

77. 文宗学府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78.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79. 效颦学步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80. 新学小生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81. 学非所用 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82. 学富才高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83. 学海无涯 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84. 学如穿井 穿:凿通。

85. 学识渊博 指学识深而且广

86. 学疏才浅 同“学浅才疏”。

87.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88. 学无常师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89. 一家之学 自成一家的学派。

90. 以学愈愚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91. 鹦鹉学舌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幺说,他也跟着怎幺说。

92. 鹦鹉学语 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93. 用非所学 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94. 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95. 敩学相长 谓教与学相互促进。

9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97. 钝学累功 〖解释〗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98. 力学不倦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99. 力学笃行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100. 宿学旧儒 〖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101. 学如登山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2.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3.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4.活到老学到老。—— 谚语

5.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6.重复是学习之母。 —— 狄慈根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8.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9.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 歌德

1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

11.师以质疑,友以

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

13.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 汤斌

1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子

15.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陆佃

16.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袁牧

17.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 蒙田

18.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郭沫若

1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20.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李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