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二十八名,这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十二册语文应当掌握的内容。但是也有差异性,在这册教材中学生掌握最好的是一些基础性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积累的
二、复习内容
1、 汉语拼音
2、 汉字
认识所学的带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掌握常用的几种查字典的方法,正确使用工具书。
3、 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 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5、 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
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7、写作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
三、复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多音字、形近字,能按要求写出反义词、近义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理解古诗、词、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辨析形近字并组词,掌握多音字,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掌握常见句型,能进行句式变换;会修改病句;会用常用标点符号。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之情;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大胆发表自已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能写书信及其他常见的应用文。
四、复习重点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五、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六、复习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教给学生复习方法,防止简单粗暴,机械重复。
2、认真备好复习课,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精炼,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努力探究。
3、及时查漏补缺,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于学困生要重点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做到乐学。
4、改变测试方法,把书面试卷与朗读、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全面考核学生的语文能能力,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5、将阅读与作文纳入复习重点,坚持反复训练,不断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七、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复习期末考试成绩位于全教委同年级前三名,及格率达98%,平均分达75分以上。
八、复习方法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3、分类性复习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有如下阐述: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应该把《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作为出发点及归宿,以苏教版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十二册课本为主要内容,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复习时,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其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与培养;要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及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要处理好学与考的关系。坚决摒弃单一、机械的题海战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复习要点
(一)汉语拼音(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
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复习这部分具体要求有: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能具体区分声母、韵母;
2、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3、认识隔音符号、声调符号;并掌握“ü”的.拼写规则;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能运用音序排列,学会音序查字法;
5、复习“一”、“不”的变调,复习“啊”的变声;
6、认识儿化音;
(二)识字、写字(一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
识字时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其中蕴含着多种能力与智力的培养,复习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要求有:
1、巩固已认识的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做到会读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特别是十二册的生字词要熟练掌握;
2、了解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汉字知识。特别时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等,可以参考《十二册语文参考书》后面的附录P310~316;
3、能比较熟练第用音序、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了解数笔画查字法;
4、能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词义;
5、能用钢笔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学过的汉字,行款整齐;
6、复习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繁简字等;(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是一个难点,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三)词语(积累分散在早读课中,或平时,复习指导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积累是多么重要,而词语的积累则是基础的基础。那么词语的复习要做到:
1、理解、掌握学过的词语,具有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对学过的词语大部分会用;
2、近义词,指导学生会做“用字组词,并填空”的题目;
3、补充成语、成语归类;
4、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体意思;
5、能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6、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7、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词语的搭配,以形成良好的预感,掌握规范的语言;
8、词语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作一指导。
(四)句子(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一句一句的话才连成了篇,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习作,我们在句子复习时,应注意:
1、初步认识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并列、选择等简单复句,会使用关联词语;
2、能修改常见类型的病句、病段;
3、根据表达的需要,会变换句型,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第一人称陈述和第三人称转述的互换,把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4、认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并能模仿运用;
5、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表达力求完整;
6、仿写句子。
(五)阅读(复习结合练习进行,安排五课时)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前面字词、句的复习都是为此作准备的。具体要求是: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问题句子要完整;
2、引导学生作答“谈体会”一类的题目;
3、复习叙述的方法和写作的顺序,引导学生如何排列句序;
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体会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能就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课内要求背诵的段落必须熟练掌握,重点段落要会默写;课内重点片断要在每个知识点上多下点工夫;
6、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的好处;
7、阅读说明性的文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特别是说明方法的掌握;
8、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情节,说出自己的西化、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9、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0、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注意书名号的使用方法;特别强调“提示语”中标点的使用;
11、《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即便没有读,也要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以备考试。
(六)口语交际(复习结合练习进行,安排两课时)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对每个社会个体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口语交际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在复习中,要做到:
1、梳理十一、十二册的口语交际内容;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听;引导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倾听,以保证顺利完成试卷当中的语文听力题目;
3、复习时,参考《试题精粹》中“口语交际”的内容,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七)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厚积才能薄发。在小学阶段,积累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古诗词,更是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要求:
1、《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古诗必须熟练掌握,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其中名句要会默写,会运用;
3、掌握常见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并能适当运用;
4、掌握不同方面的名人名言,特别是关于读书的、惜时的、友情的等;
(八)综合性学习(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体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机密结合。其具体要求是: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州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九)习作(复习结合练笔,共六课时)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在复习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注意:
1、以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作为复习的重点;
3、处理好“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这三个问题:“为什么写”即写作目的,要引导学生用笔来说自己想说的话;“写什么”要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习作;“怎样写”即写作的方法,复习时应侧重于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的培养。
一、西晋文学家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充分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
1.运用题记,总括中心。题记可以拉近话题与内容之间的距离,表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独到看法,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可引用经典诗词
2.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这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如朱自清的《背影》。
3.设置悬念,引起下文。设置悬念,或用设问、疑问破题,引起叙述或议论。
4.描写环境,渲染氛围。描写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如《变色龙》开头的环境描写。
5.言语入手,先声夺人。开篇先用语言或心理活动等起笔,然后再写人物及事件。
二、结尾同样重要。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顺序发展,自然收束。不论采用哪种文体写作,在将内容表达完之后,就应该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
2.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能让阅卷老师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3.总结点题,深化中心。在文章结束时,运用简洁的语言,将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大部分文章都用这种方式。
4.抒情议论,引起共鸣。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阅卷老师情感的波澜,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鲁迅的《故乡》。
5.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结尾时,就全文内容提出问题,一般运用反问句或疑问句,引人深思。
真题再现
请以“只是因为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题解读
2014年南京中考作文题目是“只是因为(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任选其一写作。看到这个题目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审题。
首先,作文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这样同学们的`思路可以更开放。另外,题目中“只是因为”四个字其实暗含乾坤,“只是”强调了“那本书/那条路 /那个人”的唯一性和重要性,所以同学们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另外,“那本/那条/那个”提示我们不要写成“几本/几条/几个”。其次,以“只是因为那本书”为例,同学们可能面对题目打不开思路。那么我们在构思时就可以在脑海中为题目作补充工作。例如:我们可以思考只是因为那本书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出现了什么情况。这样就可以将思路打开,化难为易。
二、构思。
1.那本书:近几年中考作文经常紧密围绕着“书”来命题,的确,中学生对于书本应该是最熟悉的了。这里再一次写到书,首先要注意所写的书格调要高,最好是名著。另外要着重写书对自己成长、进步的积极影响,切忌写成内容简介。
2.那条路:这个题目看似抽象但首先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其一,“那条路”可以是我十分熟悉或偶然发现的一条真实的路,在某次经过它时带给了我触动;其二,“那条路”可以是我某段时间以来的心路历程,这段心路历程使我产生了怎样的转变或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3.那个人:为了避免写这个题目时以身边人物为素材,落入语言过于平淡、内容没有新意的俗套,可以将视角落在古人身上,写古人的经历或事迹对自己的教育意义。例如写屈原的爱国精神或陶渊明不慕名利的品格对自己心灵的洗涤。
满分作文
只是因为那本书
书桌上的台灯闪着微醺的灯光,照亮了桌上静静躺着的书。底色纯净的封面,交织着高贵的深蓝与单纯的浅蓝——一片遥远的夜空。群星明灭,夜幕下, 一个小男孩,戴着一顶圣诞帽,翘首仰望天空。他昂着脑袋,帽尖圆圆的小球触及他的后背。他不知,小小的身影,将体验一场生死之旅。这一切,都源自那本感人至深的“小书”——《天蓝色的彼岸》。
小男孩哈里因为一场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他在天国排队,等着去天蓝色的彼岸。然而,他还在挂念着爸爸、妈妈、姐姐、老师和同学们,还有一堆他 没有写完的作业。他不知道如何去向这些人吐露心声。一个叫阿瑟的幽灵帮助了他。阿瑟带哈里偷偷溜回人间,向亲人告别,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意……
不止一次被这本书感动。它让我思考:拥有的一切,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我们该如何在属于自己的时候,将拥有化为永恒呢?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享受着季节更替、星际交汇、明月清辉……甚至细微到一阵花香、一股柔风……生活中不乏享受,但是,更不乏爱。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爱的包围中,暖暖的爱多得都要溢出来。我们是否想过,在时间夺去自己亲人的青春、年华与生命时,一切会变得怎样?就像哈里离亲 人而去,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哈里,我们爱你”。然而,哈里不存在了,生活还在;亲人不存在了,你还在。生与死,从来由不得我们抵抗,只有在逝者还在时 好好珍惜,才能稍稍缓解失去的痛苦。
因为这本书,我忽然也变得“小气”起来,不再浪费亲情,开始用心,去珍藏生活中或明显、或潜藏的爱。坐在小书桌前,抚摸着光滑的书面,怔怔望着封面中的小哈里,就有一股感动碾过心头。书桌干干净净,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木头的清香。桌面古色古香的纹理,被擦拭得光彩照人。旁边白瓷的水杯,盛着半杯温水。窗台上绽放的小花,默默倾吐着幽芳。这样的阅读氛围,不能不让人沉醉。而我知道,这都是妈妈用心整理的。书架旁贴着一张张心形小标签,上面写着的,都是些“看书久了要休息”“起来活动活动吧”之类的温馨提示。我望着这些心形纸,正如望着妈妈温柔的心。
因为这本书,我接受了一次生死启蒙;因为生命有书,一切的爱与美好,都有了存在的印记……
名师点评
小作者选择“只是因为那本书”显然想强调阅读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文章之高下既在所选之书,更在于书对人的影响。小作者选了一本小众的书《天蓝色的彼岸》,强调了书对自己在生死启蒙、亲情体悟方面的影响。行文流畅自然,内容丰富细腻。
文章开头用书中的环境描写引出标题中的“那本书”,同时为文章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文题练习
请以“________牵动我的情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是道半命题作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散文。牵动“我”的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可以是举世瞩目的巴西世界杯,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可以是一件精美的物什……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单一的情思,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综合的感受。
从语言的运用来看,关键是要以情感人。这就需要在语言表达上多下一点功夫。具体来说,一要做到叙述含情。这就要求所写的内容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要使读者从叙述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情愫。二要做到描写融情。就是要将情感融入描述的文字之中。比如景物描写,就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而是要做到情与 景的水乳交融,让一切“景语”变为“情语”。三要做到议论显情。恰切精粹的议论往往能画龙点睛,以一当十,它可以用在段首,可以用在段中,可以用在段末, 使文章意蕴丰厚,情感浓郁。但是,那种像贴标签一样生硬地粘贴上去的抒情议论是不可取的。
大学
一、选择题
(一)难易度:易
1、以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荀子》
2、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b )
A、《楚辞》 B、《诗经》 C、《古诗源》 D、《古诗十九首》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 b )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下列哪个思想家的话( d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6、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b )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荀子
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c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8、《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 d )
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不绝
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的情景
C、描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
D、反喻自己的怨恨无穷无尽
9、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d )
A、班固 B、茅盾 C、巴金 D、鲁迅
10、《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 )
A、国风 B、大雅 C、颂 D、小雅
11、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d )
A、清新淡雅 B、豪放飘逸 C、深婉华美 D、沉郁顿挫
12、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 ( c )
A、柳永 B、李清照 C、苏轼 D、辛弃疾
1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a )
A、杜甫 B、白居易 C、辛弃疾 D、韩愈
1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c )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春秋》
15、 李商隐《无题》中推已而及对方的一联是( d )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6、 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想表达( d )
A、 自然界的广博 B、 造物者的万能
C、 消极无为的心态 D、 积极旷达的心境
17、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的基调是 ( b )
A、热情奔放 B、沉郁坚强
C、凄凉悲伤 a D、清新秀丽
18、《山居秋暝》的主要抒情手法是 ( )
A、借景抒情 B、借典故抒情
C、借事抒情 D、直抒胸臆
19、 下列句子中,与“峰峦如聚,波涛如怒”采用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b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海水向岸上献殷勤,波浪的声音是那么亲热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20、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 c )
A、 柳永 B、 李清照 C、 苏轼 D、 辛弃疾
21、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战国策》
22、“忽如一夜春风起,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出自岑参的( a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天山雪歌》
23、下列诗词,作者为古代女作家李清照的是( b )
A、《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声声慢》(寻寻觅觅)
C、《望海潮》(东南形胜)
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4、《石头记》是( c )的原名。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25、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 b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26、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诗集是( a )
A、《女神》 B、《红烛》 C、《死水》 D、《北方》
27、《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 c )
A、华山 B、、嵩山 C、、泰山 D、 恒山
28、《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 d )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9、下列“居士”中的女作家是( c )
A.六一居士 B.东坡居士
C.易安居士 D.香山居士
30、小说《林家铺子》的作者是( d )
A、鲁迅 B、巴金
C、老舍 D、茅盾
(二)难易度:中等
1、《西洲曲》是一首 ( c )
A.汉乐府 B.北朝乐府 C.南朝乐府 D.唐乐府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出自( b )
A、《归园田居》 B、《移居》 C、《饮酒》 D、《种豆南山下》
3、盛唐山水诗人中能与王维齐名的是( a )
A、孟浩然 B、李白 C、杜牧 D、谢灵运
4、王维是唐代著名的( a )
A.田园山水诗人 B.边塞诗人
C.现实主义诗人 D.浪漫主义诗人
5、高适是唐代著名的( b ) )
A.田园山水诗人 B.边塞诗人 C.现实主义诗人 D.浪漫主义诗人
6、下列人物都属于“唐宋八大家”,其中不属于宋代的是( c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 柳宗元 D.曾巩
7、找出下列比兴句( a )
A、“淇则有岸,濕则有泮”。 B、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下列思想家同属儒家学派的是( a )
A、孔子和荀子 B、孟子和庄子 C、墨子和老子 D、李斯和庄子
9、下列孔子的语录,内容没有涉及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有( d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 c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 B、不同的时期 C、音乐的性质 D、篇幅的长短
11、“兼爱”是( b )
A、孔子的中心思想 B、墨子的中心思想
C、孟子的中心思想 D、庄子的中心思想
12、《诗经》所收之诗,大致产生于( b )。
A、西周初年至战国 B、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C、 春秋至战国 D、 整个周代
13、下列哪首王维的诗歌体现的是初冬的幽美景色( b )
A、《江汉临泛》 B、《山中》 C、《鹿柴》 D、《渭城曲》
1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下列不属于陶渊明的作品的是( a )
A、《十五从军征》 B、《移居》 C、《饮酒》 D、《桃花源记》
16、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d )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17、《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面人物是(c )
A、张巡,张籍,雷万春 B、李翰,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18、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 )
A、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d
19、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着力抒写的思想情绪是(b )
A、情场失意 B、羁旅行役之苦 C、故国之思 D、伤春惜时
20、易安居士是作家( d )的号。( )
A、李煜 B、李景 C、辛弃疾 D、李清照
21、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的诗人是(b )
A、杜甫 B、黄庭坚 C、陆游 D、刘禹锡
22、王维《山居秋暝》中,流露出隐居山中之意的诗句是( d)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3、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d )
A、 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 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C、 故国宫殿,令人牵挂 D、 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24、《归园田居》诗句中,具有比喻意义的是 ( b)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5、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 d )
A、父亲 B、哥哥 C、儿子 D、弟弟
26、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a )
A、王维 B、孟浩然 C、李白 D、杜甫
27、唐代诗人中有“诗仙、诗圣、诗佛、诗雄”美称的诗人依次是( d )
A、王维 岑参 李白 杜甫 B、岑参 王维 杜甫 李白
C、杜甫 李白 岑参 王维 D、李白 杜甫 王维 岑参
28、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离别后”中,“玉箸”是指(c )
A、玉做的筷子 B、白色的筷子
C、比喻思妇的眼泪 D、人名
29、下面诗句中未用典故的一句是( c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C、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b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31、《雨巷》这首诗创造了一个“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其作者是(c)
A、 鲁迅 B、 郭沫若 C、 戴望舒 D、 老舍
32、下列作家,生活在北宋的是( d )
A、 辛弃疾 B、 姜夔 C、 陆游 D、 苏轼
33、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1921年出版了新诗集《女神》的诗人是(b)
A、 闻一多 B、 郭沫若 C、 胡适 D、 艾青
34、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 c )家之理。
A、儒 B、佛 C、道 D、法
35、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c )国作家。
A、英 B、法 C、美 D、俄
36、《红楼梦》中对探春的判词是( a )
A、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B、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C、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D、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37、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 ( b)
A.《谏逐客书》 B.《李将军列传》
C.《段太蔚逸事状》 D.《张中丞传后叙》
38、杜甫《兵车行》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两句的抒情方式是( d )
A、借景抒情 B、借典故抒情
C、直抒胸臆 D、借叙事抒情
39、婴宁性格转化的轨迹是( a )
A、笑辄不辍-----矢不复笑-----伏尸痛哭
B、笑辄不辍-----矢不复笑-----笑须有时
C、笑辄不辍-----惩罚淫徒-----矢不复笑
D、笑辄不辍----隐蔽于笑----惩恶葬母
40、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 ( c )
A、屈原 B、陶渊明
C、谢灵运 D、王维
41、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用以渲染愁情的景物依次是 ( a )
A、气候—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B、晚风—气候—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C、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晚风—气候
D、气候—晚风—黄花—过雁—梧桐细雨
4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大肆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c )
A、批评秦王劳民伤财,声色误国
B、渲染秦国强大富足,无所不有
C、投其所好,以便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
D、阐发重物轻人不可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43、《兵车行》中反映当时社会反常心理的诗句是( b )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B、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C、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D、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44、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用来作喻的景物是( d
A、春花秋月 B、东风明月
C、雕栏玉砌 D、一江春水
45、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用以渲染愁情的景物属于( c )
A、严冬景物 B、暮春景物
C、残秋景物 D、初秋景物
46、林海音《金鲤鱼的百裥裙》所叙说的故事发生在( b )
A、明末清初 B、清末民初
C、抗战时期 D、建国初期
47、下列诗句、词句中"君"为作者自指的是( b )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D、乃敢与君绝
48、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b )
A、郭沫若 B、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49、探春对大观园的管理进行改革,其中最有创意的措施是:(d )
A、每日早晨都到小花厅会齐办事
B、临寝之先,带上夜人到各处巡查一次
C、免去部分重叠的开支
D、将大观园承包给各位老妈管理
50、从探春判词可知,贾探春的结局是(c )。
A、流放 B、投水 C、远嫁 D、上吊
51、《红楼梦》前80回原定名为( b )
A、情僧录 B、石头记 C、风月宝鉴 D、红楼梦
52、《长恨歌》的诗歌体裁属( c )
A、七言律诗B、七言近体C、七言歌行D、七言绝句
53、下列称呼不是指称白居易的是( b )
A、香山居士B、醉吟先生C、白乐天D、白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