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夫之饺子,风俗美食。
面馅包合,世代传袭。
遇佳节兮煮其庆,逢亲朋兮筵其祥。
尊贵同结,情浓浓感之深;
贤雅齐集,意切切情之长。
经千年之岁月,由来已久;
传几代之家邦,民族俗常。
典籍史传,尽数考据。
自盘古开天地,来女娲补苍天。
搏土造人,咬线固耳。
演化吃饺,冬至必食。
又闻长沙太守,医圣仲景,
告老乡途,行医问药。
南阳搭棚,置羊肉与药材;
面皮裹馅,煮祛寒娇耳汤。
布施救疾,遂呼饺耳。
于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贫富。
上至贤达,橱沸月牙片片;
下至黎庶,盘中银角洋洋。
唐称牢丸,元呼角儿,
明叫粉角,清唤扁食。
言说详道,吟清风之明月;
举樽对酌,歌流水之高山。
春节宵夜,合家团圆。
初一饺子,初二面条,
初三合子,围锅旋转。
惟执著乃通途,采乾坤之风物。
一悟一化,既乃大造。
遍尝美食,惟饺誉扬。
食之香口,嚼之恋乡。
以麦粉为原料,主菜肉以食材。
形似偃月,中馅肉团。
又若元宝,摺密边玄。
民间佳肴,节庆首选。
逢喜庆而必食,薄皮鲜馅;
遇佳节而当餐,佐以蒜醋。
玉盘热暄,诱人垂涎。
荤素兼备,鱼肉海鲜。
香菜饺﹑莲藕饺,翡翠一般;
黄瓜饺、青鱼饺,碧玉如琏。
或有藏金于中,号之曰财源滚滚;
或与举家同食,谓之曰团团圆圆。
馅有不同,各具滋味之妙哉;
形有别样,南北各有承传焉。
尝一口齿颊留香,品一只思念无限。
呜呼!
饺子味美,历史悠久。
中华美食,寰宇余香。
******
(二)
有才何须多开口,
万般滋味肚中藏。
有缘伴君三杯酒,
相逢一笑齿留香。
******
(三)
大年初一,鞭炮未停。
门外春联副副,庭中短信声声。
合家围于饭桌之旁,
箸衔水饺,目视银屏。
热乎哉温馨许许,喜乎哉意趣融融。
欢声笑语,其乐无穷。
际遇新春,神州欢庆;
国人重节,尤甚日常。
节前采购,里外繁忙。
新春伊始,游子归乡。
煮水饺欢度节日,享天伦满嘴含香。
情浓浓尽敬孝之心,意切切显亲情之长。
水饺风俗,由来已久。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
厨下磁炉,煮沸月牙片片;
盘中银角,吃出喜气洋洋。
滴滴调料,淡淡清汤。
几盘水饺,饱满热肠。
面皮包揽百菜,热锅烹饪五香。
下至黎庶,上至帝王,
经历千年岁月,传承几代家邦。
以至流传至今,期盼佳节呈祥。
******
(四)
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
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
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
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
有才何须多开口, 万般滋味肚中藏。 有缘伴君三杯酒, 相逢一笑齿留香。
俗客常笑撑船肚, 知己方知腹中珍。 牢骚太盛难容物, 我辈岂是蓬蒿人。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举筷入口皆思念、同衬此时意。
莫道离别愁几许、一饺此中揽。来年早归喜几多、吃饺话团圆。
【赞美饺子的诗】
不论你已经走过多少春秋,
不论你身上有多少褶皱,
我永远不会觉得你已经苍老。
素洁的`外表下
是你浓郁芬芳的内心。
沉沉浮浮中,
不变的是对家的想念
扁食捏似月牙弯----------------- 清代蒲松龄
时元旦,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宛署染记·民风土俗》载
好受不如躺着,好吃不过饺子------北方民谣
【饺子诗】
春日当头微风吹
闲时想起水饺味
独自一人独自包
韭馅香味满屋绕
耳边音乐何其妙
边包边听乐悠悠
想起老母爱吃饺
饺熟不忘供故人
正当回味无穷时
忽感身边少两人
不知何年与何月
举家同乐吃饺子
附此小诗共感怀
如与家人同乐时
莫忘珍惜好时光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9、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