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破例一文联想到的名言 正文

破例一文联想到的名言

时间:2025-04-29 14:42:12

“曲静听心2010.11.6.16:52:40你是老师么?/给我过一点诗的诀窍/听听你的意见/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期待斧正……”

重阅以上网聊记录,便知新网友曲静听心是个爱弄诗词的,在短短四分钟内向我恳求五次。倘不是开玩笑,委实令人感动。我敢说,除了冷血动物外,凡人都会伸出援手。敝人直覚着不管自己如何孬,不管有无“诀窍”,也不会无动于中或故作谦虚地推诿,想装洋蒜偷点懒很难。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昨天,即当年的我就是如今的他,对同行的倍感同情。所以勇气来了,便不揣当“二道贩子”了。人道“苏州打货杭州卖,不赚钱的买卖就不来”。今天我就是赔本也要来——现买现“卖”的了。

歌剧《刘三姐》唱道:“要吃鲜鱼先撒网,要打猛虎上高山”。说实话,我这个爱弄诗词的不知碰多少壁,撞多少墙,受多少冷眼、挨多少“枪毙”啊!你的心血,人家当觅菜水。但不能怨天怨地,只怨自己不争气。你误入花丛,擅闯禁地。货郎摇鼓——嘣咚嘣咚(不懂不懂)格律、声韵哪行?一没网二又不会打枪,那断断吃不到山珍海味的撒!近年来有人见我在《红袖添香》网上发了些东西,误认为敝人行,要我这呀那的,不然拒看绝网。什么你“保守”,“个人冒进”,把我亲爱的老同学都都得罪了一大桌。其实我也不大懂,那些玩艺是以梅岭雪、楚留光、断桥听兰等为首的老师们前拉后推拖入《红袖》大门的。俗话说:盛情难却,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当“老师”。不瞒你说,我的“诀窍”就是搬我专用权威的“高师傅”——工具书出马。照着葫芦好划瓢,来!让我们共同学着划吧。

一、抄录王力先生七律诗谱

平起式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注符号:

⊙=可平可仄。

平声类=阴平、阳平字。(亦曰上平声、下平声)

仄声类=上声、去声字、(旧读入声字)。

二、抄录七律诗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亚运圣火

潮流圣火耀苍穹一炬贯穿南北中

万马腾欢歌盛世群雄汇集醉琼宫

仁人志士着奇彩南国明珠展国风

日月摇扶风雪破高秋又见满山红

四、直感直说

以上是曲静听心的诗《亚运圣火》(下称《亚》诗)。文意不錯,以圣火这一小导具的传递,讴歌第16届亚运盛会前夕我国全民齐心办体育,精神火炬(种)的传播与照亮。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感而发。这属平起式七律诗,用一东平韵,对的。格律大多不错,但跟王力先生七律诗谱一对照,便不难发现三处稍有小小出律。如:“贯”、“南”、“着”,平仄未分。一般人觉着小菜一碟没什么,非也非也!若是网站投稿,编辑先生会脑壳-摆,稿子一退,你便休息了。內容么,他一般不修改、不打工,好则留,孬则退。叫动口不动手,文责自负。诗的质量高低好坏是个软指标,好比人心里有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靠感觉罢了。出律么,属明伤、硬伤,一票便否决了。哪怕错一个字音,也会挨先生几板子。別笑,这是我的家常便饭。我非常乐意挨打,打是情骂是爱么。倘一旦不打,大抵没戏。则是:“呜呼!我命休矣”。哈哈哈……

那么,我们怎样才做到不出律呢?莫急,有招,学四声。这里,敝人尚拙——笨法子,也许是“诀窍”罢,不妨吐露如下:背分辨四声的口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记分辨四声特征表:

平声平直舒徐音慢,哀而安,中平调“—”长言。

上声和软压抑腔低,历而举,升调“/”短言。

去声清越劲远腔高,去而远,降调“V”重言。

入声短促急切调刚,急而促,短调“\”疾言。

古体诗词是高雅的东东,但要想写好它不可忘记还有个“低”字,如必须要从“低”年级的课程上学起,必须要从“低”级的基础知识入手——死记硬背四声十八韵,熟读多练韵呀谱的,平呀仄的。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必须学好国标普通话,方言不可以的。先是自我革命,然后家庭革命,我和家人禁止方言在家里流通。莫怕人笑你“弯管子”、“陕西的驴子做马叫”什么的,要厚着脸皮横着心肠推销普通话。只有普通话说的差不多,才能与第一步接轨。否则,纵然四声口诀背得滚瓜烂熟,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又否则,诗里南腔北调、南辕北辙、发表便南柯一梦了。硬要方言入诗也可以,除非你是伟人,那是特事特办,叫破例。小老百姓只有守格才是唯一生路了。

第三步,搬“高师傅”——查《诗韵新编》一书,一个字一个音地对照,慢是肯定的,但慢工出细活。古体诗词对初学其实不是写,是填,是爬格子。不通格律寸步难爬哟!

从《亚》诗来看,作者与我同病相怜——文思或想象力完全被格律所绑架,只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了。于是乎,顾彼失此,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不自主、不自由、受压迫似的。当然言不由衷,事(诗)与愿违的了。技术的缺失大大地干扰或窒息了艺术作品的灵气(光)。这是有点麻烦,既然爱,还怕啥?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世上没有学不会的。生活里往往门槛便是档次,是素质。越难的越有人爱,物以稀为贵,对不对?

做人先苦后甜,做文章欲扬先抑,做学问当然是有低才有高撒,这便是辩证法。所以,敝人长期坚持从写诗的ABC学起才行。

《亚》诗何以“绑架”?如:“仁人志士”欠准,应主写运动员。全诗只短短八句,用类似微创针管对准焦点为妙。贪多嚼不烂,面面俱到一面不到;“日月摇扶风雪破”意不明;“高秋又见满山红”,有寓意,火是光明的象征,它反义是黑暗,但“高秋”无对比,“满山”似乎力量小了,情感没扬起来,古人云“诗言志”,按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说“‘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虽然如此,但干巴巴地说教谁也奈不何、接受不了、读者一旦死也不瞄,那伟大的眼球经济便破产了。故有人理解为说“诗言情”,未尚不可,还是要抒情啊!这诗照那样改动会大了。为了看菜吃饭,就体裁衣,尊重原作。我想不如写亚运会。“仁人志士”一句,建议换:“体育健将比身手”,“日月摇扶风雪破”,建议换:“纪录频更新手出”,“高秋又见满山红”,建议换:“亚洲喜见架长虹”。像这个样子就事论事地稍稍动哈,比原作差不多,反正请你定夺。

是的,唐诗、宋词、元曲,乃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三大奇葩,过去曾有好长时期不让平(贫)民沾边,连《王力诗词格律》书也禁售。改革了才解放了诗词。一才有类似《红袖添香》这些大大小小的网站雨后春笋般地发现、力挺、抬举了。小平(贫)头百姓才得以享其待遇、受此殊荣的了。如你便轻而易举地发表在了全球人都能看的网上了,甚至于感动了我这个小“杂家”了。真的要感谢互联网和网站他们的。

什么叫诗?简言之:是笑口或伤口流出泪或血。套用一句名言“当夜莺唱歌的时候,总把针刺自己的胸膛”。是的,古体诗词是对生活感悟的荟萃,是思想情感压缩的.精华。她短小精悍,寓意深长,耐人回味联想。在抒情上,有其它文学体裁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水要流淌,火要燃烧,人要倾诉、渲泄。一般说来,生活中往往大多性格內向、不善言辞、羞于表达的人为了寻找思想感情的出口,哪怕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不可救药、势不可挡地要闯入诗词写作的圣殿,成功与否在所不惜,生死存亡也懒得管。这缺点又成为优点的特质几乎天生成全了诗词创作;对生活有大彻大悟者,则造就成了诗人词人。故称作家为人民或时代的代言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便是这个理。退而言之,为个人代言好的,在对个体生命尊重的多元文化的当下,也不失为百花园中之蓓蕾,当有一席之地。也许有人说,我爱弄诗词只想记录点自己的喜怒哀乐,心路历程,只想玩玩。那么,何妨就让我们一起记它个明白,玩出个明堂来?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能运动得好么?

五、买两位“高师傅”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吐露点“诀窍”,建议爱弄诗词的诸君不妨买两位“高师傅”——工具书:

1.《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出版;

2.《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大可不必在网上下载,那大多错误百出,谬种流传会免误人子弟又害自己。还注意!万勿买“水货”(盗版)。那个别小厂偷印的,粗制滥造,无校对,尽错白字。贪小便宜,吃大亏划不来。俗话说得好:“照着葫芦好划瓢”,但葫芦买错了,不管你怎样用心划,总是划的歪瓢、破瓢、“水货”瓢,那就掉得大!有了这两位“高师傅”,“诀窍”便基本上已掌握了,恭喜你——写诗词不求人。

顺吿亲爱的曲静听心网友(如你是女性则作废形容词):我们如把格律声韵解决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仅此“戏”不见得就出彩的,留下自我欣赏倒可以。如欲发表在有品位、有格调、有编辑的、正规化的刋物或网站上,恕直言,《亚》诗如加点儿工,添点儿诗味的话,则锦上添花,大功告成了。呵,我们麻布洗脸——粗(初)见面。竟如此率言无忌,够失礼的。但是源自于你的QQ留言“一辈子诚心待人,却不一定要有回报”,请理(谅)解。呵呵,我非常欣赏这点,并愿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倘若我们真的诚心十真情,做人定会成功,何愁做诗不成乎?望与你(诸君)共勉励同进步,更望看到你(诸君)佳作!

顺此,向诸位爱弄诗词的、我过去没及时回信的亲朋好友们致歉,并请容敝人借我的《红袖》宝地一角一并作答。谢谢!

2010年11月16日于鄂西深山急就

篇一:学会尊严

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了关于尊严的三个故事,从国家的尊严到个人的尊严,让我感受到尊严的无处不在。是啊!人人都有尊严,无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践。守护自己的尊严,就是守护自己的生命!

我就遇到一位守护自己尊严的老人。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妈妈带我去她的公司玩乒乓球。妈妈的公司离姥姥家很远,坐265路公交车要十多站才能到。这个265路不仅人多,而且开的特快,妈妈曾经形容265路为“林中飞鼠”可见它有多快多险!上了车,我赶紧找了一个靠近座位扶手的地方站好。在车还没开的空隙,我环顾了一下我的周围,发现一位老人站在我的身旁,他看上去很老,满脸的皱纹,能有70多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出门真不容易,尤其是坐265路。嗯?他怎么站着?怎么没人给他让座呢?我在心里犯着嘀咕。于是我看了看他扶手的座位,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她紧闭双眼脑袋斜靠在车窗上,整个一幅没看见的样子。在女士的前面坐的是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目不斜视的望着窗外。现在人怎么这样?难道真没看见?唉,可怜我们这一老一小了!车飞速的开着,坐着的人依旧心安理德的坐着,车已经开出十多站了,好累啊!到鲁美站时,这对年轻人终于下车了,老人看着空空的座位依旧站着。这时,旁边一人说道,老人家你怎么不坐?老人气愤地说:“这真是个座啊!这个座我坐不起!我这一把老骨头还站的起!”老人虽老,却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我现在深深的

篇二:学会尊严

有的人,视尊严如性命;有的人,视尊严如人生的财富,有的人……不管如何,如果这一秒你不知珍惜,那么下一秒它便会与你失之交臂。

一次,我独自到公园游玩,公园里热闹的气氛深深吸引了我,正当我欲痛痛快快地玩一玩时,却听到了一阵争执声。我好奇地跟着人流循声而去,原来是一位负责打扫公园的环卫工人与一个年轻女孩起了争执。后来,我从两人的争执声与众人的议论声中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早晨,这个女孩到公园晨跑。跑了一会儿,也许是累了,女孩从她带的包里拿出了一瓶矿泉水,喝了几口,连瓶盖都没拧就随手丢在地上,水洒了一地。结果这位环卫工人看到了,就劝说这个女孩把瓶子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但是这女孩觉得这样做会令自己很没面子,不肯去做,她说:“打扫公园是你们的事,要扫你怎么不去扫啊!”环卫工人其实也是好心,因为游客高峰期就要到了,她怕人们看到认为反正公园也脏了,就肆无忌惮地乱丢垃圾。她让这个女孩扔垃圾是为了让游客知道,公园是不能乱丢垃圾的。年轻女孩可不干,就骂环卫工人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本来倒也没什么,但是环卫工人听到这句话时,她觉得她的尊严受到了侮辱。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个女孩却认为环卫工人是在多管闲事。大家纷纷说这个女孩不对,怎么能这么瞧不起环卫工人。环卫工人也是人,他们为了整座城市的清洁而努力工作,没有了这些环卫工人,我们的城市将会一团糟。女孩默默地低下了头,捡起矿泉水瓶放进垃圾桶里,飞快地走开了。只留下人们还在议论纷纷。

有了尊严,人们才会对你肃然起敬;失去了尊严,或许你什么都不是。

篇三:学会尊严

在《感动童心的108个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而书中,分别有两篇文章叫做《穷人的自尊》和《差生也有自尊》,这两篇文章都告诉了我们,要学会尊敬别人。

《穷人的自尊》,讲的一位向来都不送礼者拒之门外的老师,收了女学生父亲送来的几个鸡蛋,还破例留父女俩去吃饺子。因为老师认为,如果不收下穷人送来的几个鸡蛋,就会伤了他们的自尊,认为别人瞧不起他们。

的'确,无论什么人,都有自尊的权利,自尊不会因为贫穷而有所减少,相反,穷人的自尊心会更强,他们对别人的轻视尤为敏感,就像故事中的老师,因为年幼时受到过别人的轻视,因而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爱心和热情去温暖自己的学生,不然他们稚嫩的心灵在残酷的现实中受到一点点的伤害。

《差生也有自尊》这篇文章中,阿刚是一个落后生,班主任李老师说“有的同学像牛一样笨”,全班同学就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阿刚,别人昨天就做完的作业,他却要今天才能做完。但是有一天,阿刚迟到了,他是因为去买一本杂志才会迟到的,而杂志上,就有自己的文章——《差生也有尊严》。作文

当这篇文章我读到一半时,我就恨不得站出来,和这个尖酸刻薄的李老师理论理论,但是文章的结尾比我的愤怒更有效,也更强烈的表现出同学们自己的尊严,不但对故事中的李老师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对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关爱身边有困难的同学,也许他正在奋斗,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成长。

诗,是一座金碧灿烂的仓库,里面有发掘不完的宝藏;诗,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等着我们去探索,你最喜欢的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1

“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明朝于谦的诗作,诗名是《石灰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这首诗因将石灰石拟人化而衍生出人生的道理,不仅深深的吸引我,还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

在阅读这首诗的同时,我彷佛同诗人于谦一起在深山中寻幽访胜,探寻山中之宝,于是我们来到更深的山林中,开采出石灰石,经过大火的燃烧变成石灰,这洁白的粉粒将遗留在人间。石灰不害怕被粉身碎骨磨成粉状的个性,正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最佳写照。

这首诗充分描绘出于谦忠良的个性,藉由石灰石燃烧的过程,当作人们遭受各种挫折的历练一样,引申为人必须要挑战自我的极限且勇于在困难中有所突破、成就,最后造福人群,这种烈火见真金的精神是最令我敬佩的。

这首诗运用独特的拟人手法描写石灰石,简短的七言绝句却刻画出深远的意义,于谦在十二岁时能撰写出这篇千古佳作真是令人啧啧称奇、感佩万分。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古诗——朱熹的《春日》。

对这首诗的喜爱,从我开始学它的时候就有了。其实比起古诗,我更偏爱词,因为它的不固定字数,自由的格式,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这首《春日》却打破了我的偏爱,破例称为我的最爱。以前学它时,就觉得它写得很美,写出了我心中春的样子,也羡慕作者的自由,羡慕他能随心所欲地去找寻春天。学完后,又进一步了解了它的意境,我不禁在脑海里想象出这样的画面:朱熹独自一人,一边在泗水边慢慢地走着,一边望着那些五彩缤纷的野花和翩翩起舞的蝴蝶。那一定是春姑娘休息的家园了,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前些日子,在第三季诗词大会上,我听到了立群老师对这首诗的讲解,原来它还有更深层的意思。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首写景诗,写了春天的景色。但其实,这是一首很会“装”的哲理诗。从“泗水滨”这三个字就可以看出端倪,它其实是写了朱熹在泗水边上寻找孔子留下的思想,找到后来发现耳目一新。这才发现,儒家思想是那么的万紫千红。唉,我真是被它的“颜值”骗了这么多年。

但是这深层的意思,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喜欢了朱熹和它的这首诗。朱熹是一个大学者,他一定很推崇儒家思想,对知识也有着孜孜不倦探索的精神,也勤于思考,所以他才能发现儒家思想的“万紫千红”,也会感慨儒家思想不管如何却“总是春”。

这样一首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诗,怎能让我不喜欢呢?读到它,总让我感觉有一种力量灌入我的身体,让我向着知识的高山攀登。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3

诗,是古代文化的旗帜,;诗,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李商隐的'《无题》。

《无题》这首诗表达了男女之间刻苦铭心的相思之情。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尤其成名。那时,李商隐正值壮年。他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由于他才华出众,考上了状元。被皇帝接见,从此又开启了崭新的人生。当时京都有一个有钱人家看中了李商隐的才华,要把女儿嫁给他。那家人家的女孩长得肤白貌美,李商隐也长得十分俊俏,两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李商隐不仅考取了功名,又抱的美人归,真是人生得意之时!可是,就在这时,李商隐因为种种原因,被迫贬官。新婚燕尔的两人只能被迫分离。就在李商隐贬官期间,妻子因过度思念而得了不治之症,去世了。当李商隐回来时,他早已见不到妻子,非常伤心,难过。这首诗就是思念妻子而写。后人常用“春草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比作无私奉献的老师。

记得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发现郝老师讲课时的声音不对劲,很沙哑。郝老师经常咳嗽,偶尔含几颗润喉糖。我想,郝老师一定是感冒了,郝老师咳嗽这么严重,还带病给我们上课,我突然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说的就是郝老师。

古往今来,有很多优秀的古诗,熠熠生辉。让我们一起去诗海拾贝,去细细品味吧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4

在我读过的古诗词中,我喜欢的是汉乐府的《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告诉我们,光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合理的利用时间让自己有所作为。记得那时候我刚上三年级,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很墨迹,拖拖拉拉,为了治我这个坏毛病,妈妈用了很多方法给我制定了很多规矩,虽然有了一些改观,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那样让我的坏毛病彻底改掉。

在一次观看古诗词大会中,我了解到了这首古诗。它的前四句话意思是,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剔透的露珠等待着阳光的沐浴,春天把美好的希望洒满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常常害怕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变黄衰败百草也凋零。千万条河流奔腾不息地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返回向西流?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整一首咏叹人生之歌,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了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的“恐”字更表现出人们对于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当我听完整首诗的意思后,我不禁联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面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

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拿时间当空气,任它从我身旁悄悄溜走,白白浪费真是太可惜了,真是太不应该了。每当我想要偷懒磨叽时候,我都要心里默念这首《长歌行》来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把时间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留遗憾给自己的将来。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认为李清照这首诗十分深入人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在李清照心中,是何等的感慨啊!那种气势,在天地之间,让鬼神都不敢冒犯。她是一个女子呀!怎能有这样的想法!“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项羽这个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时有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许多人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生死之决。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于英雄的称号,无愧于人民给予的厚望,以死相报。“不肯”这个词,可谓此诗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它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更不是“不去”。这一个“不肯”表达了一种“士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让人赞不绝口!

这首诗的起调十分高亢,又鲜明地指出了人生共同的价值观念。那就是——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要有爱国激情,但并不用溢于言表。当时,南宋的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逃命。他们宁愿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联想到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修整一番再继续出战。项羽自己觉得没有脸面见人民百姓,便回身苦战,杀死敌人数百,然后自杀。诗人讽刺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为,借古讽今,正气凛然。整首诗仅仅二十个字,就连用了三个典故,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不可思议!

李清照创造这首诗的背景也很独特。据书中记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赵宋王朝仓皇地向南方逃去。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了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却没有守职地指挥战乱,而是悄悄地逃跑了。叛乱结束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非常羞愧,虽然并没有与他争吵,但昔日的和睦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用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到乌江时,他们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她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听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变得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诗——《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