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和黄鹤楼相关的名言 正文

和黄鹤楼相关的名言

时间:2025-05-17 23:27:26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有关送别的.名言1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骆宾王《易水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有关送别的名言2

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2、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

3、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陆苍培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

5、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韦庄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7、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王维

8、系情外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吴承恩

9、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

10、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黄庭坚

11、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3、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

14、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15、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辛弃疾

有关送别的名言3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骆宾王《易水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描写四季花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

①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②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