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读书小报数学的内容和名言 正文

读书小报数学的内容和名言

时间:2025-05-06 08:17:36

1、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苏轼

2、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朱熹

3、读完一本好书,人会感到自己更坚强、更聪明、更正直。 苏德拉勃卡伦

4、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张月楼

5、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7、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明)唐寅

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宋)郑耕老

9、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对联集锦》

10、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程颢

11、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对联集锦》

12、不愿学习的人,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荷塞。马蒂

13、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吴玉章

14、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了空气一样,无法生活。 科洛廖夫

15、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宋诗纪要》

16、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17、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宋)黄庭坚

18、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 张潮

1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元)许名奎

2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21、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唯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 华罗庚

22、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唐)李欣

23、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对联集锦》

2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25、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清)王永彬

26、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 孟德斯鸠

27、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神童诗劝学》

28、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袁牧

29、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对联集锦》

30、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对联集锦》

31、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清)朱用

32、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读书的好处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我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读书的名人故事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日常读书的方法

1、读书不二法

专心致志,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书,这本书不读完,决不读第二本书。清朝著名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著名学者梁实秋曾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2、波浪渐进法

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过一段时间再读,原来读来无味的地方可能就读出感觉来了。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罗宾森提出一种sq3r读书法,强调循序渐进,英语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代表“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学习阶段。一部《红楼梦》,少年读来,只看到“爱在缠绵中,情的悱恻里”。老年读来,便能读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自己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也有些人一读书就就犯困,精力不能集中,那就分段来读,一般人在半小时之内注意力最集中,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半小时,大约每次可以读一万多字左右。

3、比较品读法

一次读几本书,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不怕不识书,就怕书比书”。写《魏书》的史学家夏侯谌自视甚高,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不大服气,便找来细读再三,这才知道《三国志》确比自己的《魏书》好,当即烧掉自己的书稿。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的:“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比较品读可以是横向的,不知道《丑陋的`中国人》怎么样?对比《丑陋的日本人》就会读出奥妙;也可以纵向比较,读不懂奥巴*,可以读一读罗斯福,就恍然大悟。搞研究或做论文时,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大受裨益。

4.垂直阅读法

看书一目十行,不是从左向右来读,而是从上往下看,像下楼梯一样。文学家高尔基就是这样。因为有些书含金量太少,只须浏览;有些书包罗万象,无法精读,比如《四库全书》,平均一天读3万字,也要用72年,才能读完。几乎无人能够精读;有些书不知优劣,则应先速览而后决定是否需要精读。更快的方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文章梗概、主要事件或中心论点,剪除枝叶,补叙、背景、引文等内容,跳过去不读。垂直阅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用于读一般小说或快速浏览资料都相当不错。

5、字斟句酌法

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干,极少水份,句句精髓,大段速读,难免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加以思考。孔子就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也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散文大家秦牧,读书先是“鲸吞”大体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吃草“

反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我的体会是:用眼睛来读书者只有眼见,用心去读书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的方法适合特别读经典。比如读《论语》、《道德经》、《沉思录》等等,嚼得愈久,愈有滋味。还可以用于加深理解书中的核心内容和精彩片断。

6、精华提炼法

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我国三十年代涌现的一大批学术大师都是这样:“不动笔墨不看书”。每阅读一本书,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并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历史学家吴晗,特别擅长于做读书卡片。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张卡片上。读了几十年书,做了几十万张卡片。语言学家王力就说:“看一本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可以说你是没有好好看。”美学大家朱光潜特别推崇写读书笔记:“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我的体会是,“读破书万卷,真传一句话”。读一本书,真能够提炼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

7、高山仰止法

以欣赏的眼光去读书。读出美味,读出乐趣。正如宋代诗人尤袤所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的体会,越浮躁的人,越是目空一切,越深沉的人,越是对真理怀有敬畏之心。读一本高尚的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士对话,你的态度越虔诚,你的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最适合读宗教与哲学与军事经典,如《圣经》、《易经》、《孙子兵法》。

8、居高临下法

站高一层,像老师审查学生作业一样去读书。我认识的几位编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法读哪些热门“畅销书”。确实,如果被那些“乱花迷人眼”的书“雷倒”,不加批判地去接受,就会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思想被别人用襟带牵着走。”经常对读过的文章审视可以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我的体会:一本书,以粉丝的姿态去“仰读”,和以批判的态度去“俯读”。感觉大不相同。我在读德鲁克的时候,先用高山仰止法去拜读,然后用居高临下法去审读,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发现了大师存在的问题。要做到赏析结合,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才能让读书人的水准高过书的水准。

9、多维研读法

从多个角度去读一本书,比如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读,也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去读,还可以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读。读来意境会大不相同。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数学家华罗庚则发明了“猜读法”,从猜谜的角度去读书。看了书名后先闭目静思,猜想书中的结构与内容,然后再读。如果作者写的和自己猜的一样,他就可以速读。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还培养了他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10、求医问药法

汉代经学家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求医问药法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因病求医,对症下药。 作家王蒙就有体会:有“躁郁症”要读《老子》。我体会:“读书破万卷”,这个“破”字,功夫不是下在将书读“破”上,而是要破解问题。用药当用良药。《孙子兵法》云:“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取法其下,则得其下下。千万不能吃错了药。读一本坏书或庸书,就等于和一位庸人或坏人对话。 如何做一个善问者?经济学家张五常的做法是问三个问题:a、“是什么”(what?);b、“怎样办”(how?);c、“为什么”(why?)。如果这三问之后还有疑问,那我再补充一条:“扪心自问”,往往会一通百通。

11、营养搭配法

读书如进食,少读书则营养不足,从全世界每年人均读书看:以色列约64 本;俄罗斯约55 本;美国约50 本;而中国约是 5 本。显然总是就少。另一方面,有许多人只读一类书,知识偏食,也会营养不良。理论工作者,读点文学书,文艺工作者,读点哲学书,成年人读点童话,《哈里波特》,同时吃法也有不同,培根讲“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我经常与企业家接触,发现他们走得不高不远,一定读书太浅;走得又高又远,一定读书不浅。预知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看一个人阅读的书目,绝对比看手相星相更准确。

12、病毒预防法

不读书的人,往往死于精神饥渴;乱读书的人,大半死于思想中毒。有一些书,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可以理解人性,但容易中毒,有些书成分复杂,正如林语堂所言:“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比如读希特勒《我的奋斗》,对二战历史一无所知,像一张白纸,很可能读来先入为主,成了纳粹的信徒。最好能够先读下邱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戴高乐《战争回忆录》,读书如交友,带着疑问去切磋。什么人交什么朋友,多交益友、诤友、挚友,少交损友、佞友、恶友。伟人与常人的差别也许就在一本书。

13、同频共振法

读书与交友都是讲缘分的,所谓一见倾心。有些书虽然好,我们读了没有感觉,那就是无缘,勉强

去读,那是在在糟蹋自己,更是糟蹋书。交友求知音,读书求会心。正如钱钟书所说:“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也许要在百年后、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在时空的彼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读书人的初级境界,是品味读书之苦,如战国时苏秦 “头悬梁,锥刺股”;这种“苦学”。比较适合考学、考研、考托福;读书人的中级境界,是品味读书之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的上乘境界,是品味读书之乐,读得欣喜若狂,读得泪流满面,读得茅塞顿开。我自己深有体会:阅读者,悦读也。

【数学小报图片:数学家梅文鼎】

在中国数学史上,著述最多的数学家是梅文鼎(1683~1721年)。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他自动喜爱天文学、数学。自29岁起,数十年学问与年俱进,是十七八世纪之交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在历学方面,深究中国古代70余家历法,而后与西历会通;在数学方面,先习筹算、笔算、三角、对数,而后发挥少广、方程及勾股诸术,集其大成,自成一家。

梅文鼎的著述,据他所著的《勿庵历算书目》所载,共88种,达二百余卷,其中已刊者33种计70卷。在这些历算书中,数学著作占了三分之二,包括了初等数学的各个分支。他的孙子梅毂成,自幼跟他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1712年23岁时入宫学习数学和天文,次年任蒙养斋汇编官,主编《数理精蕴》。

1761年,梅毂成把其祖父的著作编成《梅氏丛书辑要》,共收33种计60卷,附梅毂成自己所著二卷,其中数学书40卷。象这样祖孙三代大有作为的数学家之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可以与之媲美的只有是差不多同时代的瑞士伯努里家族。

【数学小报图片:数学家名言】

1、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高斯

2、假设我继承可观的财产,我在数学上可能没有多少价值了。——拉格朗日

3、数学是个性适于处理任何种类的抽象概念的工具,在这个领域中它的`力量是没有限度的。由于这个原因,一本关于新兴物理的书,只要不是纯粹描述实验的,实质上就必然是数学书。

4、在领悟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咱们去探索解决。——华罗庚

5、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

6、假设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

7、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正因咱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达尔文

8、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

9、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超多的问题,它就充满着性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10、假设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高斯

11、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克隆内克

12、在奥林匹斯山上统治著的上帝,乃是永恒的数……——雅可比

13、也许我能够并非不适当地要求获得数学上亚当这一称号,正因我坚信数学理性创造物由我命名(已流行通用)比起同时代其它数学家加在一齐还要多……——西尔维斯特

14、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