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德的
1、草率的婚姻少美满。莎士比亚
2 、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苏联
3、美是善良和诚挚之母。苏霍姆林斯基
4 、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库申
5 、心灵之美,最美。柯克
6 、头衔是个美化大师。布尔沃利顿
7 、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莱克
8 、没有永久的美。狄德罗
9、懿行美德远胜于貌美。富兰克林
1 0 、美色不常驻。苏格拉底
1 1、美是善的象征。米盖尔杜夫海纳
1 2、爱美就是要求光明。雨果
1 3、勇而谦慎,是为美德。芬隆
1 4、谦逊是美德的色彩。提奥格尼斯
1 5、幸福不可能十全十美。贺拉斯
1 6、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孟德斯鸠
1 7、功遂身谢,名由实美。张九龄
1 8、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
1 9、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艾迪生
2 0、要创造出真正的美必须具备巨匠的技艺。约德莱顿
2 1、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要幸福得多。爱默生
2 2、假如认为美就是善,那是多么离奇的幻想啊!托尔斯泰
2 3、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卢梭
2 4、在任何大自然中都无法认得美的人,这正表示其人心中有缺陷。德国
2 5、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高尔基
2 6、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王尔德
2 7、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马埃利奥特
2 8、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
关于美德的名言2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2 、仁者寿。――《论语雍也》
3、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6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8 、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 0 、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1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 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 5、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 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 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2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 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2 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2 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 6、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 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2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 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 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关于美德的名言3
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8、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
12、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13、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1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2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27、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8、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3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3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关于美德的名言4
明志:
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0.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节: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12.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13.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8.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1.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信:
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4.轻诺必寡信。——《老子》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8.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关于美德的名言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2、忍小忿而存大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小忿:小的忿怒。大信:大的信用。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3、英雄无用武之地。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后来人们进一步引申其意,常用来比喻空有才智和本领却无处发挥。
4、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前事:前面的事情,指隋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吾属:我们。师:此指反面教员,引为鉴戒的意思。进两句大意是:前面这件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经常想想它以警策自己。贞观二年六月,唐太宗对他的侍臣们说:我看了《隋炀帝集》,觉得隋炀帝知识渊博,深奥通达,他本想做尧舜一样的君主,而认为桀纣是暴虐无道的,为什么他的结局竟与他的希望相反昵?魏征听了说:隋炀帝自恃才智过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他虽口诵尧舜之言却在重蹈桀纣的覆辙,他自己不知道又听不进意见,以至于倾覆亡国。太宗听了,深有感慨地说:“——。”隋炀帝口是身非,言行不一,终于国破身亡,足可警戒后世。唐太宗以隋炀帝作自己的反面教员,警策自己,终于成为一代英主。
5、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清慎:清正持重。犯而不挍:语见《论语·泰伯》,意思是有人冒犯也不报复。挍,报复。这两句大意是:(娄师德为人)宽恕仁厚,清正持重。(即使别人)冒犯了他也从不报复。娄师德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同平章事),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风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很有点瞧不起他,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燕: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非常感动。——是作者评价娄师德的话。
6、信者,人君之大宝也。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面从后言,古人所戒。意思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这是古人最忌讳的'。
7、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这两句大意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听信片面的意见,就会愚昧糊涂。此名句是魏征劝告君王纳谏的著名格言,东王符《潜夫论·明暗》就曾说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概括成“——”,词句简洁精警,发人深省。两句从“明”、“暗”两种不同效果,说明应“兼听”,不能“偏信”。只有兼听,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而偏听偏信很可能会上当受骗。尤其是对于不同意见,更应认真听取,这样才能免于失误。可用以劝诫人们特别是领导应广泛听取意见,克服片面性。
8、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来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据各人的长处来使用。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到人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唐太宗能成为一代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与他的开明的人才观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无关系。
9、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钱币。这两句大意是:厚厚的钱币,甜甜的美言,这是人所应当畏惧警惕的东西啊!社会生活中,当权在位的人常常会遇到甘言和厚币。对此,廉清奉公的人自会清醒地辨别甘言的企图与厚币的来路,采取正确的对策;而贪赃枉法的人则会欣然接受,来者不拒。“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沈佳期《钓竿篇》),殊不知厚搭搭的人民币,甜蜜蜜的奉承话正是别有用心者投下的“劳饵”,见利忘义,利夸智昏的人只贪图芳香的鱼饵,不见捕鱼的竹器,结果是自寻网罗,被人捕捉。因此,——的古训,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0、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1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骄奢:骄傲奢侈。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会产生骄奢,疏忽会导致祸乱。富贵虽然不一定产生骄奢,而骄奢则必然产生于富贵,因为富贵给骄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条件,这是富贵者不可不警惕的。疏忽大意,漫不经心,往往会对灾祸的苗头视而不见,使其由小而大,最终导致灾祸发生,这是必须警惕的。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富贵时要特别注意戒骄奢,处事要时刻注意戒疏忽。
1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3、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是:抚恤部下士卒重在真挚诚恳,克敌制胜的计谋贵在越诡诈越好。诚挚和诡诈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看来,在征战中人必须兼而有之,从而组成了矛盾统一的二重性格。作为统兵大将尤应如此,因为只有对士卒真挚诚恳,才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无往而不胜。对敌人则应不厌诈伪,使敌人不知我之虚实,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从而获得良机,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可见“诚”、“诈”二道,为将者必须兼而有之。这几句讲用兵要决,说明对敌人、对部下应采用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第略。
1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15、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臻(zhēn真):到达。誉:称赞,名誉。这几句大意是:常常听到别人说你的过失,过失就会日益减少而福气就会来到;常常听到别人对你的称赞,声誉就会日益受到损害而灾祸就会降临。这几句是很符合辩证法的格言。闻其过则过改而福至,闻其誉则过生而祸临。我们千万要多听逆耳的忠告,而不要被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可引用作为警戒。当然,这里的“祸”、“福”应理解为人事而不是指天命。
16、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世族;世家太族。用法:执法。不及:不触到。是以:目而。济务:解决事态。这几句大意是:举荐人才不出世家大族,执行法律不触及权贵,因而方略不能解决事态,奸邪没有得到惩处。晋朝世族大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门阀制度森严,国家法律不敢触及贵族,奸邪之辈也不能得到惩办。这几句表现出了晋朝世族政权的腐朽,可以用于批判世族权贵把持政权,无法无天的社会现象。
17、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18、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19、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1、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司马迁
2、圣人不贵尺之璧,而贵寸之阴。——刘安
3、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柴静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
6、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
7、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孟郊
8、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鸠摩罗什
9、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周立波
1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11、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魏征
12、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鸠摩罗什
13、付出才会杰出;为别人创造价值,别人才愿意和你交往。——陈安之
14、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15、有天地之大,故觉万物之小。有万物之小,故觉天地之大。——葛洪
16、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17、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
18、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马云
19、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魏征
20、人生就像高压锅。压力太大的时候自己就熟了。——周立波
21、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22、在未来人们不仅仅关注力量和力气,他们更注重于智慧,善良,责任。——马云
23、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树华亦为异。——范晔
2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
2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
27、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理想变为现实。——周扬
28、务必使四方夷狄不敢小视中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刘彻
29、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30、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31、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
32、别再自己摸索,问路才不会迷路。——陈安之
33、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司马迁
34、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35、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
36、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说“好”,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马云
37、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魏征
38、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吕不韦
39、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
40、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柴静
41、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孟郊
4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3、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葛洪
44、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
45、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冯梦龙
46、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47、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范晔
48、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李贺
49、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周扬
50、我们坚信,今天不易,明天更难,但未来终将美好。——马云
51、官怠于有成,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懒惰。——韩婴
52、君子之升腾也,则推贤而散禄;庸人之得志也,则矜贵而忽士。——葛洪
53、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鸠摩罗什
54、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鸠摩罗什
55、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鸠摩罗什
56、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葛洪
57、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韩婴
58、这么多年我们的使命没变,还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
59、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60、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柳宗元
6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62、天道有常,无往不复!易曰:时有否泰,用有行藏,一时之制可反为用,一时之吉可反为凶。——张良
63、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64、深山必有路,绝处总逢生。——孟郊
65、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吕不韦
66、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
67、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
6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69、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刘安
70、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曰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
71、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三毛
72、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孟郊
73、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74、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誊而喜者,佞之媒也。——王通
75、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
76、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鸠摩罗什
77、谨身事一言,愈于终身之诵。——韩婴
78、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79、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范晔
80、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