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死守教条的名言 正文

关于死守教条的名言

时间:2025-05-10 22:38:01

关于坚守诚信的名言【1】

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2.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3.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4.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5.一点一滴培育诚信,一生一世成就事业。

6.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8.一点一滴培育诚信,生命一世成就事业。

9.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敬轩

10.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

1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12.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3.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14.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15.诚信是无形资产;诚信是无字招牌;诚信是无言口碑;诚信是无声广告。

16.商不在巨,讲诚则兴;店不在大,守信则名。

17.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

18.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19.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关于坚守诚信的名言【2】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名片;诚信是立足市场的基石;诚信是人一生的身份证。

3.诚信,不但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更体现出礼貌的力量。

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6.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又是商业成功的秘诀,谁能信守不渝,就能够成功。——德莱塞

7.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8.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

9.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陶觉

10.正直是为人最良之品性,且为处世之最良法,与人交接,一以正直为本旨。正直二字,实为信用之基。——管绿荫

1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12.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3.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14.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15.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16.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17.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8.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19.诚信就是从我做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

20.诚信就是成功,失信就是失败。

关于坚守诚信的名言【3】

1.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2.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3.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4.没有一种罪恶比虚伪和背义更可耻了。——培根

5.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6.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罗斯福

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选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8.诚,人之筋骨;信,人之血肉;二者合一,乃立人之本也!

9.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10.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2.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李大钊

13.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14.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重。

15.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

16.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斯宾诺莎

17.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18.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9.“言”行一致,事业才有“成”;“人”要大写,九鼎换一“言”。

20.把诚信带在身边,你的笑容灿烂每一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专己守残:固执己见,抱残守缺。指囿于派系、门户之成见而不能通权达变。

2、固执己见: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3、冥顽不灵: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4、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5、倔头倔脑:形容说话、态度固执生硬的样子。

6、拘挛之见:拘挛:拘束,拘泥。形容狭隘而固执的见识。

7、粘皮着骨: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8、随方就圆: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9、固不可彻:固:固执;彻:透彻,明白。非常固执,无法说服。

10、屡教不改: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11、桀骜难驯:谓凶悍倔强,难以驯服。

12、深闭固拒:形容坚决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13、不进油盐:形容人十分固执。

14、一个心眼:指专心一意。比喻很固执已见,不知变通。也比喻同某人思想很一致。

15、桀骜不驯:性情强势暴躁不驯顺。

16、硁硁之愚: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17、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18、撞倒南墙:比喻态度生硬,行动固执,不知变通。

19、扞格不通:固执成见,不能变通。

20、硁硁之信:固执的信念。

21、执而不化: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22、泥古不化: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23、死心塌地: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24、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25、顽固不化: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26、迂腐腾腾:迂腐:言行谨慎不敢超越旧规。形容固执保守,不通世故。

27、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28、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29、认死扣儿:坚定地认为,固执己见。

30、死心眼儿:固执而不知变通。也指专一不变。

31、直情径行: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32、牛心古怪:指脾气固执、倔强。

33、执迷不悟: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34、刚褊自用:褊:器量狭小。独断固执,自以为是。

35、牢不可拔:牢:牢固。异常坚固,不能攻破。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

36、禀性难移:本性难以改变。

37、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38、固守成规: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39、本性难移: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40、刻船求剑: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41、孤行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42、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43、硁硁之见: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44、守经达权: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45、牢不可破:牢:牢固。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46、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47、孤行己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48、坐地自划:就地不动,自定范围。比喻固执一端,排斥其他。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

我们的创新作文1

可事实上,像这样学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多半没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只会死守教条,毫无应变能力。经济体制一改革,“铁饭碗”被打破,他们就成批成批地失业了,只能再学习,寻找再就业的机会。究其根源,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是学生、家长的观念陈旧,从未考虑创新的价值,认为只要死读课本就够了。事实上,中国现代150年来,正是这一思想作祟,才逐渐落后于西方。第二,教育体制的陈旧,过去一味强调应试教育,大大扼杀学生的创新机会,以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社会的要求。第三,是整个社会环境的价值导向有偏差。认为好学生就是“高分”,一味追求片面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正因为这些,国家也看到教育的问题,大胆而及时地改革,“减负”出台,创新教育的推行,都反映出社会对中学生新的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首要的就是要富有创造性,要培养创新精神。事物的更新,历史的推进都离不开创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带来鲜活的动力,能扫除迂腐的陈见,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课本是基础,扎实的课堂学习是孕育创新的摇篮。有了一些知识和思维方法,我们才能去思考去创造。每年,全国都有数千件发明出自中学生之手,这正是他们创造的结晶,且不论其自身的价值,这种创新意识正是社会大力提倡的。20世纪初,热血沸腾的中国青年发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吹响时代进步的号角。我们处在2l世纪之初,应继承这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在以后工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创新,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发展的灵魂。我们要抓住时代给我们的'机遇,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自主地去创造,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尝试,都会让我们

我们的创新作文2

我想要一个有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环境。但是,现在的环境可不是这样:天经常是阴沉沉、雾蒙蒙的,空气很污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我们家周围就弥漫着汽车排出的废气和粉尘。

然而,科技和创新还是可以改变这种情况的。比如,电动汽车已经出现了,它不需要烧汽油,不会有废气排放,充电也比较快了。估计等我长大后,大家都开电动汽车了,这样既省了钱,又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就可以使空气变得清新,经常看到蓝天白云了。再比如轻轨和地铁,也是用电来驱动的,在我们的城市已经普遍使用了,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也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还有高铁,它可以让我们不用自己开车、不用坐飞机,快速地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去旅行。我经常和爸爸妈妈去成都玩,以前是他们自己开车的,要开四个多小时呢!现在成渝高铁刚刚通车,听说从重庆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成都,真是太快了!而且高铁坐起来和坐飞机一样很舒适,我真想马上去坐一次啊。 刚才说的这些交通工具都是用电力驱动的,而现在的发电厂很多是用燃烧煤炭来发电的,也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粉尘,那么,怎么才能环保地把能源生产出来呢?有很多种办法,比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这样,很多空气污染问题就可以解决掉了。

有了清洁能源,电动汽车、轻轨、地铁和高铁等电动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废气和粉尘就会越来越少,科技和创新会让我们的周围环境变得更好。

我们的创新作文3

李可染说过,“踩着前人的脚印,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人还是事,都要有所创新,才能有所发展。

创新来源于生活。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鲁班,上山砍柴不小心被一种页面边缘锯齿状的植物叶子划伤,而且伤口很深,结合工作中的

创新不分年龄。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本是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永不满足,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在他60岁,70岁,80岁画风仍不断改变。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他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创新改变了生活。大陆首富马云,在美国见识了互联网后,便下定决心从事互联网创业,当时他的朋友都向他泼冷水,因为“这玩意太先进,中国人不会买账的”。但他坚信自己的创新方向,创办了“中国黄页”,是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到了今天有了网络买卖,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因为有了创新,我们可以和莱特兄弟一起翱翔蓝天;因为有了创新,我们可以与列文虎克一起拜访微生物世界;因为有了创新,我们可以和爱迪生在明亮的电灯下侃侃而谈······

大量实例证明,创新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促进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创新就是好好学习,继承前人的成果,留心观察,勇于实践,以便突破前人。创新像一把金色的钥匙,它能帮我们打开神奇的未知之门,让我们不断地成长、进步。

我们的创新作文4

今天,我阅读了三条有关创新的名人

这三句名言分别是:“踩着前人的脚印,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这是李可染写的;“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这句话是歌德写的;“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这句话是莎士比亚写的。这三句话很朴实,但却给我深深的启迪。

三句名言都告诉我们只有在别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推陈出新,发现与别人的不同才能让我们逐渐的成长强大起来。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这三句话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再好不过了。例如: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一让写作文,有些小伙伴们就私下里商量找个例文读读吧,或者有些小伙伴干脆背一篇应付老师。这种想法怎么会写好作文呢?虽然有句俗语“天下文章一大抄”,但小伙伴们不要忘了下面还有一句“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看你会抄不会抄”蕴含着我们需要把平时的读书积累,重新创造性的利用,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好作文。这个在写作文的方法正好印证了第一句“踩着前人的脚印,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只有自己努力创新,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语文学习上可以这样,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同样也需要创造性的学习。在数学课的学习中老师只是讲通常题型的一般做法,但有些题却很灵活,需要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才能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创新能改变我们的学习方法,创新能让我们成长为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创新更让我们一步步取得成功。推陈出新是我们创新的诀窍,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