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杜牧的《阿房宫赋》是考试重点,文章文辞华美,想象丰富,气势宏伟,既有激情,又蕴深意,令人感动,发人深思,堪称“文人之赋”。作为老师,要怎么教这节课呢?
杜牧《阿房宫赋》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3、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明确: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①重点词语。
明确:“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来的帛,又通“慢”,“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按“回”,《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它的本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曲折、迂迎”“回转、返回”(“碧水东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要仔细分辨。
“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
“妃嫔媵嫱”——“嫔”(pí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í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
“辇来于秦”——“辇(niǎn)”,本义是手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
“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掌握的实词,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尽量、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要仔细分辨。
②疑难语句。
明确:“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诗句)。这很有道理,但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镣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四、研习第一段
1、补充解释。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③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
④盘盘焉 焉:……的样子。
⑤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
⑥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
⑦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⑧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⑨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2、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②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雄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③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五、分析第二段
1、补充解释。
①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②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③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④为秦宫人 为:成为。
⑤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⑥雷霆乍惊 乍:突然。
⑦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⑨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⑩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2、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
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②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③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牧的华美的语言,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文章才有望增华。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这优美的语言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
二、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
这两段难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
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
“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这些词语,文言中常用,课本中均有注释,要牢牢记住。其中“锱铢”、“庾”要注意写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为九州的记载。“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族”,作“灭族”解,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严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多;“纷奢”合用,指豪华、奢侈。“念”顾念。按“念”,《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思念”,引申为“念头、想法”、“惦念顾念”等,这两句是紧承上句具体说明。
“南亩”——即“田亩”。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
“架梁之椽(chu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
“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形容乐声嘈杂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哀”,哀叹、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4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人,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
二、赏读第三段
1、补充注释。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②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③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⑤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⑥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⑦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2、分析第3段的内容和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共分三层。
①“用之如泥少”以上为第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②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③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一炬”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四、赏读第四段
1、补充注释。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③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④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⑤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2、分析内容。
①“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②“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第一、二、四个“后人”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第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④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欣赏文章的结构
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是叙事,第二部分(3、4段)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言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工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2、文章的第3、4能否对调?为什么?
明确:两段之间不对对调。第3段感慨是由第1、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3、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
六、比较阅读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明确: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七、课堂小结
读一篇好文章,总是唇齿留香,《阿房宫赋》就这种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好文不厌百回读,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警句吧,在议
初中名言警句1
1、我努力,我坚持,我一定能成功。
2、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3、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在于最后一道。
4、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
5、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6、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敛。
7、人生可贵几次搏?此时不搏什么时候搏?
8、学习与坐禅相似,须有一颗恒心。
9、只要努力,只要拼搏,悬崖上的草莓不是风景,而是我们心中的甜蜜。
10、梦想只要能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
11、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12、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3、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4、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15、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初中名言警句2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言必信,行必果。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0、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9、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2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4、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6、成功不是回首,不是寄望,而是把握现在。
2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9、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
3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4、种子最后是果实;努力最后是成功;放弃最后是失败。
35、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3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8、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在于自己的努力。就算没有人为你鼓掌,至少我还能够自己欣赏自己。
4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0、衔远山,吞长江。
5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5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6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6、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7、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2、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7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5、黑暗吞噬不了光明的心灵,困难阻挡不了坚毅的人生。
7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7、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7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9、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8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3、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8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87、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8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9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9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9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9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9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9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9、人要像梅花一样,只要凌寒傲霜,积极向上,才能开出美丽而芳香的花。
10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0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0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1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1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1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1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1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8、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11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120、多行不义,必自毙。
12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3、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1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5、业精于勤,荒于嬉。
126、拼,困难向我们低头;再拼,成功向我们招手。
12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9、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130、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的人!
1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2、前车覆,后车戒。
1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3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3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8、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39、彩虹,在大雨后出现;腊梅,在风雪中吐蕊;雄鹰,在险峰上空盘旋;人,在困境中弥坚。
14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4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4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14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4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4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4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4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49、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5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5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5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5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5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5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60、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6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6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6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4、失败,是成功蝉蜕下的虚壳;成功,是失败破裂后的彩蝶。
165、做人,最重要就是即要了解昨天的“我”,又要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
166、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珍惜眼前时,再创更高峰!
167、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16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6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7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72、山河在,不愁草木不生;壮志在,不愁事业不成!
17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7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5、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17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7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1、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182、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8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86、智慧只是天才的配料,勤奋才是天才的本身。
187、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
18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立志勉励】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5) 自我反省,做自己的老师。
(6)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7) 成功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有心人会在困境中找出路,而无心的人只会在众多的机会中找借口。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 所谓的成功并不需要你比所有的人都强,你只需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或同行,就足够能显示你的价值。
(10) 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
(11) 赢家总有一个计划,输家总有一个借口。
(12) 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肯定失败。
(1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 修正自己吧,不要企图修正别人。
(15)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
(16) 每个人都要长大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长大。
(17)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8)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0)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21) 以善为本,以德为准,享乐是一种空洞,快乐喜悦是一种深刻。
(22) 学会舍才有所得。
(2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5) 要想壮志凌云,就须脚踏实地。
(26) 行动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2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8)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9) 朝着心中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在为他让路。
(30)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31)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3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4)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35) 不要把成功想得太遥远,有时候,它离我们很近,只是由于我们的疏忽而与它失之交臂。
(36) 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肯下苦功,并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37)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38) 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退缩,因为退缩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才是上策。
(39) 尊严来自实力,实力来自拼搏!
(40) 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怀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勇往直前,那么胜利将不会离我们太远。
(41)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42) 雄鹰可以飞得晚,但一定要飞得高。
(43) 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44) 时间是宝贵的,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成功。
(45) 人生需要时时提醒,责任需要时时敲打。
(4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勤奋好学】
(1) 业精于勤,荒于嬉。
(2)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珍视友情】
(1)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3)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4) 赤诚招来飞鸿落;深情激得玉石开。
(5)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7)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
(8)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9) 不知其人,视其友。
(10) 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11) 朋友,以义合者。
(1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3) 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
(14)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5)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16)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17) 人生交结在终始,莫以开沉中路分。
(18)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9) 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
(20)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4)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25) 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
(26)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27) 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28) 对谁都是朋友,实际上对谁都不是朋友。
(29) 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
(30)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31)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32)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
(33)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
(3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为人处世】
(1)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言必信,行必果。
(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9)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0)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警戒辩证】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3)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6)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 前车覆,后车戒。
(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2)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5)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