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公考用的名言警句 正文

公考用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5-05-12 06:17:28

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2、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0、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2、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2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4、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

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2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释:导致天下太平安宁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养。

26、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怪、反对。

27、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2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释: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

29、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三国·曹植)

释:慈祥的父亲也不能爱护没有好处的儿子,仁义的国君也不能白养着没有用处的大臣。

1、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2、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方法破土而出。

3、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4、不要抱怨,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这种状况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

5、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6、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坚持多久。

7、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8、爱情是以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

9、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10、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恭敬,一种尊重,一分理解,一分虔诚,是对友人最宝贵的馈赠。

11、骄傲的人往往高估了他所拥有的一切。

12、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13、一个人如果明白他想要什么并有坚强的信念,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步。

14、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15、真正的'爱情是一种精神的爱,它不怕时间的考验,两个追求思想及心灵的沟通,即使在逆境中,仍能令人积极向上,并由心底感受到幸福。

16、艰苦岁月总难长久,坚毅的人总会出头。

17、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

18、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19、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0、闪电从不打在相同的地方,人不该被相同的方式伤害两次。

21、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22、上有天,下有地,中间站着你自己,做一天人,尽一天人事儿。

23、摔倒了爬起来就好。

24、虽然过去不能改变,未来可以。

25、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26、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

27、只要你确信自己正确就去做。做了有人说不好,不做还是有人说不好,不要逃避批判。

28、做事成功的要诀就如同钥匙开锁的道理一样,如果你不能准确对号,那么一定无法打开成功之门。

29、想的多一定没做的多有效,然而不想便做一定没什么效果。

30、幸福就像香水,洒给别人也一定会感染自己。

31、学会下一次进步,是做大自己的有效法则。因此千万不要让自己睡在已有的成功温床上。

32、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总能找得出借口。

33、有能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34、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37、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3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遇者千虑,必有一得。

40、每个人都有遇到顺境和逆境,不要为暂时的荣耀沾沾自喜,也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悲观失望,人生可以是喜剧,也可以是悲剧,导演就是你自己。

41、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42、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43、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44、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5、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46、人世间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尽力补救,无法改变的就坦然接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47、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

48、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49、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50、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 1 )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 2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

( 3 )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 4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 5 )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 6 )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 7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 8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王充《论衡·书解篇》

( 9 )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新论下》

( 10 )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 11 )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 12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 13 )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 14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15 )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 16 )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 17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 18 ) 人生照例是一场值得一搏的争衡,然而它的奖品是拼斗。——拉尔夫·詹

( 19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 20 )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弗洛伊德

( 21 )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 22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 23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 24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 25 ) 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

( 26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 27 ) 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 28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

( 29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树烈

( 30 )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

( 31 )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 32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 33 ) 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

( 34 )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 35 ) 但立直标,终无屈影。

( 36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37 )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 38 )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39 )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 40 ) 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 41 )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 42 ) 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 43 ) 大臣法,小臣廉。

( 44 )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 45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 46 )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 47 )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 48 )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

( 49 )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 50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 51 )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

( 52 )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黄宗羲《原君》

( 53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泛论训》

( 54 )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 55 )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 56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 57 )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 58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 59 )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 60 )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偃虹堤记》

( 61 )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周敦颐《拙赋》

( 62 )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 63 )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 64 )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 65 )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苏辙《新论中》

( 66 )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王维《赠房卢氏琯》

( 67 )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王符《潜夫论·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