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鱼我所欲也》
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六、《出师表》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七、《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富贵不能够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7、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物会以类聚,人是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2、既是来之,则也安之。——《论语·季氏》
13、高山是仰止,景行则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4、路漫漫其则修远兮,吾将上下是而求索。——《屈原·离骚》
1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不登高山,则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也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蚍蜉撼之大树,可笑是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2、如切是如磋,如琢则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9、工欲善其事,则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0、山高之月小,水落则石出。——苏试《后赤壁赋》
4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2、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李商隐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李商隐《无题》
5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6、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7、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8、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8、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0、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3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2、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3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3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3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4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4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4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5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2、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5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5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5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5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58、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5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6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6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6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