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屈原爱国名言意思 正文

屈原爱国名言意思

时间:2025-05-18 17:15:4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原意是说: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出处

【原文】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字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河南淅川)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出处】屈原《离骚》97句

【引义】到达目的的路虽然模糊不清,但我要不失时机探索而行。

朝发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赏析解读

【四库全书】版本“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原意解读

弈之

对于在屈原《离骚》中的这第97句诗,已经成为很多人用以自励的千古名句了。之前流行的解释为:“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愚却以为,这已经不是此句在原诗中的本来意思了,它只是一些不识古文、没有诗词修养的后人在未看懂全诗时仅对这一句的一种望词生义、自行发挥的理解而已。虽然很豪气,很给力,很能启发人的上进之心,但却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显得苍白、单调、教条。而且听来会令人感觉到有一股“但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冰冷邪气暗暗袭来。若把本句放回到原诗中,与前后文一起贯通理解,不作断章取义、语录式的随意发挥,便可接触到屈原要向后人表达的完美的艺术内涵,见到一个丰满生动、合情合理的艺术形象。其得益将远远大于仅把它当做一句标语口号来叫喊,也可除去先前解释上的暴戾、固执之气。

9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原诗)【四库全书】版本

从句子的文言文结构可知:曼曼:不清楚,模糊;其:代指前面提到的“路”;修远:修长,狭窄。

97.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

(可参考原文第178、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是否应该译为:路狭窄险阻多兮,人先过车后行。)

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是:黄昏已临,想到神殿过夜,但天色昏暗,要慢慢走,以便找到那条到达神殿的窄小山路。屈原在这里要上下求索出来的是那条路,那条在昏暗中显得模糊不清的能到达神殿的窄小山路,而不是有人虚构出来的什么“真理”!下面是本句所在诗段的译文及其文表解读。

五律·屈原叩天(六)

驾凤迎风上,捧兰献阙前。

孤身追落日,深夜叫开天。

宫卫倚门望,哲王恋枕眠。

乌云忽聚散,暴雨下涟涟。

第三章《再试》92至129。 经过反思,更觉得唯有推行美政,皇朝才有出路,于是再求进。

(8)叩天门。92至107。16行。

分为“白天行状”、“入夜休息”、“将雨赶路” 等三小节。第三小节最后一行总结。

92.和衣跪下发誓兮,我坚持推行美政。 决心坚定。<白天行状> 6行

93.驾凤凰骑白龙兮,我乘风飞天行。 交代交通工具和行进方式“飞”。比喻:急迫。

94.朝从苍梧启程兮,夕到昆仑仙境。 苍梧、昆仑山。强调高远艰难;

95.想找灵殿投宿兮,日速落夜将临。 灵殿、黄昏。点出投宿地,强调天时已晚;

96.我叫羲和缓鞭兮,向日落处慢进。 缓鞭、慢进。强调小心翼翼。

97.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 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

98.放马咸池饮水兮,拴马扶桑树旁。 日落前到达灵殿后饮马歇马。<入夜休息> 4行

99.折桑枝赶日去兮,且放松躺一躺。 太阳完全落山后安然睡下。

100.月神在前开路兮,风神随后跟班。 夜深后突然刮起大风。

101.鸾鸟凤凰惊叫兮,雷神提醒带雨伞。 雷声隆隆,鸾凤不安,就要下暴雨了。

102.我令凤鸟飞腾兮,夜行趁天开。急忙起身赶路,希望下雨前到达天宫。<将雨赶路> 6行

103.大风呼呼旋转兮,卷乌云漫涌来。 此时天上乌云随大风聚集。

104.云团忽聚忽散兮,翻滚变幻色彩。 乌云翻滚,暴雨将至。

105.呼守卫开天门兮,他倚门不理睬。 终于赶到天门前,但叫门不开。

106.雨茫茫天尽蔽兮,抱幽兰直发呆。 立时大雨滂沱,天路尽闭。屈原怀抱着那束要献给天帝的兰花呆立雨中。用一束兰花比喻“美政”,与第92句的“中正”遥相呼应。

107.慨叹世间混浊兮,美丽被妒掩盖。 (总结)因见不到天帝而深深感叹。

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导语:文字是最具有力量的一种武器,而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8、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9、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10、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11、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

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1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17、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8、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2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24、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5、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26、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

27、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28、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29、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30、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1、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3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3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3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3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3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38、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

3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1、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4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4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44、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45、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46、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47、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48、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49、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50、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51、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52、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5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54、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55、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56、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57、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58、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59、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

60、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61、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62、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6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6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6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6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

67、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68、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69、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7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关于爱国的名言屈原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7,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8,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9,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1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1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12,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1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

17,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18,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19,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20,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21,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2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23,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2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25,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2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28,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29,魂兮归来! (招魂)

30,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招魂)

32,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扩展阅读】

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1]。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