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农村的人常发现:农民们对于刚出土的禾苗总会碾压一番,开始人们不理解,这样对于刚长出来的禾苗来说不是太残忍了吗?后来,有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没有任何烦恼和挫折,生下来就被百般呵护,不经受挫折,不经历磨难,那么又怎能会成才?其实,可以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磨难,可以使人变得坚强,勇敢。司马迁因遭人陷害而惨遭宫刑,但这身体上的痛苦并未使他放弃理想,他要完成他的使命!于是,他勇敢面对磨难,终于“著成史记照尘寰”,他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成为一代伟人。
磨难,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变得睿智。公元前47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回国后,勾践一心要一雪前耻,于是他卧薪尝胆,矢志不渝,养精蓄锐,终于一举攻下吴国,创造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的神话。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在亡夫磨难中激发出了巧集《金石录》,泪洒《漱玉词》,开创了北宋诗坛的婉约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也足以证明:磨难是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发,教人警醒,激人超越。
磨难,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催化剂。司马迁曾深有感触的说过:“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作《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我们甚至还可以将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而作《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因此,自古雄才多磨难,只有当你战胜了磨难,你才会发现,你正站在山的顶端,以王者的姿态去俯瞰山脚下那些正在攀爬或已经放弃的人们。“吹尽黄沙始到金”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所以,让我们勇敢面对眼前的磨难吧!要知道,美好的明天近在眼前!
挫折是人人都会遇到的,能否妥善应对它,是对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人生的道路大多坎坷不平,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是人之常情。我们常把这些称为挫折。在社会心理学中,挫折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障碍和干扰,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心理状态。挫折由客观事物引起,但挫折本身却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个体的重要动机受阻碍时,挫折感大,而小的动机不能实现时则不以为然。
同样一种失败,由于追求和期望的不同,产生的挫折感就不同。例如两个青年同时考大学,一个要求不高,另一个则希望上名牌大学。他们最终都考取了一般大学。那么一个喜气洋洋,另一个就可能深感失望。挫折对人有利有弊。它能激发动机,促使人人从逆境中奋起,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失败是成功之母”。当然,挫折也给人忧虑、痛苦、长期受挫或遭受重大打击,还易使人精神崩溃。由于个性和生活经验不同,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一向以勇武闻名。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壮士,身材魁梧,头戴白色绢帽,外穿耀眼的红色麻布盛装,内穿棉衣做的衣服;帽上坠着红色的丝穗,脚穿一双崭新的白色缎鞋,身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剑囊。这个威武的大汉走到宾卑聚面前,大声呵斥他,还朝他脸上吐唾沫。
宾卑聚勃然大怒,一下子醒过来了,却发现是个梦。尽管这样,他依然非常气愤,一夜没有睡。
第二天天一亮,宾卑聚就把他的朋友都请来,向他们讲述了前一天晚上所做的梦。然后他对朋友说:“我自幼崇尚勇敢,六十年来从没受过任何欺凌侮辱。可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受到如此的侮辱,心里怎么能咽下这口气?我一定要找到那个敢于在梦中骂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假若在三天之内找到他,我
就要报仇雪耻;如果在三天之内找不到他我也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每天一早,宾卑聚就带着他的朋友们,站在行人过往频繁的交通要道上,寻找跟梦中打扮、长相一样的人。可是,三天过去了,他们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如梦中一般打扮的壮士。宾卑聚气馁地回到家中,感到很绝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拔出剑自刎了。
仅凭梦中的一点不快便耿耿于怀,甚至含恨自尽、自暴自弃,是多么愚蠢啊!这虽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因为挫折而无法解开心理疙瘩,耿耿于怀,而影响正常生活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时大有人在的。
实际上,挫折对每个人都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家里亲人重病,自己却远在他乡,无法及时赶回;重病缠身,无论药物的功效如何好,总要一段时间才能康复。这些都是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挫折的形成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个体生理上的缺陷,智力、才能、知识、文化等的差距,多种需要的冲突,如色盲者难实现学习或绘画的志愿;体弱多病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家庭与事业矛盾的苦恼,等等。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造成的挫折最大,伤害最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家族矛盾,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饮恨而死;有才华的人因受嫉妒而遭排斥打击等等……不胜枚举。
面对同一种打击,有的人坚定不移,有的人颓废沮丧。这种“挫折容受力”的差异,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有关联。“挫折容受力”还与个人的性格有关。心胸开阔、性格外向的人,对挫折能泰然处之,并能以积极的外部活动转移受压抑的心情;性情忧郁、内向的人,对事物过分敏感,爱自寻烦恼,挫折承受能力自然脆弱。个人的生活经验、健康状态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挫折容受力”。鲁迅曾说过:“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这应该成为我们遇到挫折时的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真苦恼。”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整无缺的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我们知道:人类的丰收成果、辉煌业绩、伟大事业,往住要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才能取得。你有过痛苦的'经历么?对痛苦有何认识?请以“痛苦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或记事,或议沦或抒情.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范文:自古英雄多磨难】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体现了痛苦的价值。
海蚌因为身子里的珍珠而痛苦,可是,如果没有这种痛苦,海蚌又怎么能孕育出美丽的珍珠呢?人生,如果不经历一番痛苦的征程,双怎么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
司马迁,是家喻户晓的史学家,为中国的历史学创造了宝贵的财富。我们知道,他曾经受过莫大的痛苦——被处宫刑。这对一个男人而言,实在是极端的耻辱。一般人即使有生存下来的勇气,也往往因为遭到的打击过大了而失去斗志,从此颓废下去。但是,这样一种痛苦,没有使司马迁失去斗志,反而让他更加无所畏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更加能忍受痛苦,终于写成了使他名垂千古的著作《史记》。
《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也像司马迁一样,在人生斗志最激昂的时候,遭到了沉痛的打击——身体多处肌肉萎缩,到最后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够自由活动了。但是,他也同样没有被巨大的痛苦打倒,依然继续奋斗,终于在科研中取得巨大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两个人的伟大成就,都是在经历了人生最巨大的痛苦后,才取得的。为什么呢?
我认为,痛苦虽然可能让人遭受莫大的打击,甚至让人一
珍珠,让海蚌痛苦;而痛苦,也正像海蚌里的珍珠——具有很高的价值。丘吉尔,二战时的英国首相,曾经说过,他总希望遭受苦难,因为,他深知,苦难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磨难,怎样造就英雄?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苦难的价值,并把它转化为我们的财富。因为,缺乏痛苦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伟大的事业的;而没有痛苦的人生则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