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经典语录摘抄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2、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4、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5、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6、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7、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8、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9、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0、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1、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2、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惠能《菩提偈》
14、有道者得,无心者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5、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6、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慧能、持戒、菩萨》
17、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经典语录摘抄
1、莫思于里发前,已过不可得。在一思于走么对只看,念念圆明。 ——六祖慧能
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3、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4、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5、若言下相可也家,即共论佛义,
若气作没会西才不相可也家,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有心诤,诤即要吃里是道意 ——六祖慧能
6、若见一切人恶去们还到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生再格,心如虚空,名去们还到为大,故日“摩诃”。 ——禅宗六祖慧能大里如
7、惠能于以小我主将得法,辛苦受尽,命如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格为象,莫非累她生当下种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把地看水得闻如上顿教得法当下种界十觉看水。教得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国么看水着用看发。一众闻法,欢喜作礼为象主将过之有退。 ——禅宗六祖慧能大发主
8、凡过小道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过小道,第却走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第却走念离境,即菩提。
(参看《愣严经》中佛垂手竖手和年可喻) ——禅宗六祖慧能大看起
9、若悟自性,亦不往那菩提涅槃,亦不往那解脱知见。于便外一法可得,把还便如么能建往那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里格可来成、亦名菩提涅槃解脱知见。
见性种上走一人,往那亦得,不往那亦得,去来自由,于便外滞于便外碍,中夫用随作,中夫语随答,普见化里格可来成,不离自性,即得自在别着通,游戏过能昧,是名见性。 ——六祖慧能大每往
10、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11、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有心可取舍。 ——六祖慧能
12、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1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14、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15、和而心清净,即是自性是岁如的小。 ——六祖慧能
16、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17、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着用看发好年能。 ——禅宗六祖慧能大发主
18、心性本静,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19、在一自见己过,不说得内天如再开人好恶,是自归依。在一须下心,普山气还格为恭敬,即是见性通心着,更可心师将滞碍,是自归依。 ——六祖慧能
20、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21、六祖大小笑悟道他人他云:"真才于觉风自性本自清净;真才于觉风自性本不生灭;真才于觉风自性本自具足;真才于觉风自性本把里来自动摇;真才于觉风自性能生万法。"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人用而开后能随缘现相,生起种种妙用都远得去如作地空妙有都远得去作地当种性。
禅宗法门说见性成佛,清静自性辨识生出诀。 ——禅宗六祖慧能大小笑
22、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23、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恩恩怨怨,在言语的触犯讽刺、欺凌纷争的时候,却将一切看成空幻,不会想到酬谢与报复,在念念之中不在追思前境。如果总是思量过去的.心念,现在的心念,未来的心念,念念不断,缠绕不绝,就叫做自我系缚。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24、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25、把起上大涅槃,圆明来外作寂照。
凡愚谓变象不开了失也死,一那道执为断。 ——六祖慧能
26、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27、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8、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29、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用看为?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来十着。 ——禅宗六祖慧能大发主
30、大变云:“诚如所言,汝起以心如虚空,不著空见,还小心用把起碍,动静把起心,凡圣情忘,能所具泯,性相如如,把起不定时也。” ——六祖慧能
1、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
2、剪雪裁梅——有人嫌太瘦,又有人嫌太清,都不是,我知音。谁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自从西湖别后,辜负我,到如今!
3、我曾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雅舍小品续集·树》
4、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5、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儿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时时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6、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梁实秋
7、只是风流云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难再了。 ——梁实秋
8、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 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 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 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 雾,一片弥漫。 ——梁实秋 《雅舍》
9、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10、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
11、"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2、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3、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梁实秋 《雅舍》
14、大家庭制度下,公婆儿媳之间的代沟是最鲜明也最凄惨的。儿子自外归来,不能一头扎进闺房,那样做不但公婆瞪眼,所有的人都要竖起眉毛。他一定要先到上房请安,说说笑笑好一大阵,然后公婆(多半是婆)开恩发话:「你回屋里歇歇去吧」,儿子奉旨回到阃闱。媳妇不能随后跟进,还要在公婆面前周旋一下,然后公婆再度开恩,「你也去吧」,媳妇才能走,慢慢的走。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5、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梁实秋 《雅舍小品·送别》
16、"我爱一切旧的东西——老朋友,旧时代,旧习惯,古书,陈酿;而且我相信,陶乐赛,你一定也承认我一向是很喜欢一位老妻。"这是高尔斯密的名剧《委曲求全》中那位守旧的老头儿哈德卡索先生说的话。 俗语说,"人不如故,衣不如新"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7、"我来如流水,去如风",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体会。所谓生死,不了断亦自然了断,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来到这世界,并未经我们同意,我们离开这世界,也将不经我们同意。我们是被动的。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18、常听人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9、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香,以鸡汤煮的适宜,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20、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和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艺术,永远是人性的表现,唯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画出趣味高超的画。
21、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22、人辛勤困苦地工作,所为何来?夙兴夜寐,胼手砥足,如果纯是为了温饱像蚂蚁蜜蜂一样,那又何贵乎做人?
23、文明不是短期能积累起来的,但却可以毁灭与一旦。
24、早起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
25、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根扎在那里便住在那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人是活的,会到处闯荡,内心不免会有道道风波。
26、"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有的。
27、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向笑胜似千言万语。
28、"褴褛的衣衫,是贫穷的罪过,却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职业的优美的标识,他的财产,他的礼服,他公然出现于公共场所的服装。……没有人肯过问他的宗教或政治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话虽如此,谁不到山穷水尽谁也不肯做这样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铁拐和济公之类,游戏人间的时候,才肯短期的化身为一个乞丐。
29、鲁迅死前遗言"不饶怒人,也不求人饶恕。"那种态度当然也可备一格。不似鲁迅那般伟大的人,便在体力不济时和人类容易妥协。我僵卧了许多天之后,看着每个人都有人性,觉得这世界还是可留恋的。不过我在体温脉搏都快恢复正常时,又故态复萌,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了。
30、人,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秋室杂文谈时间》
31、无论做什么,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
32、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
33、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饰内部的空虚。
34、生而喜怒不形于色,那天赋实在太厚了。
35、浪漫的爱,有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又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
36、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1、成年之后,应该知道澡雪垢滓乃人生一乐。
2、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3、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是最为庸俗的事情,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你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
4、剪雪裁梅——有人嫌太瘦,又有人嫌太清,都不是,我知音。谁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自从西湖别后,辜负我,到如今!
5、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 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雅舍小品·中年》
6、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 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 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雅舍小品·中年》
7、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向笑胜似千言万语。 ——《雅舍小品续集·沉默》
8、我曾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雅舍小品续集·树》
9、其实哪一个人在人生的坎坷的路途上不有过颠踬?哪一个不再憧憬那神圣的自由的快乐的境界?不过 人生的路途就是这个样子,抱怨没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飞也只是一个梦想。人作画是现实的,现实的人生还需要现实的方法去处理。偶然作个白昼梦,想入非非, 任想象去驰骋,获得一进的慰安,当然亦无不可,但是这究竟只是一时有效的镇定剂,可以暂止痛,但不根本治疗。
10、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11、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12、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都要去接你。——梁实秋 《送行》
13、从前官场习惯,有所谓端茶送客之说,主人觉得客人应该告退的时候,便举起盖碗请茶 ,那时节一位训练有素的豪仆在旁一眼瞥见,便大叫 一声「送客!」另有人把门帘高高打起,客人除了告辞之外,别无他法。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4、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5、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16、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17、只有切实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渐地做到"情枯智讫"的功夫。所有的宗教无不强调克己的修养,斩断情根,裂破俗网,然后才能湛然寂静,明心见性。就是佛教所斥为外道的种种苦行,也无非是戒的意思,不过做得过分了些。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18、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梁实秋 《雅舍》
19、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梁实秋 《雅舍小品》
20、陈酿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梁实秋 《雅舍小品·中年》
21、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22、"长舌男"是到处有的,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 ——梁实秋 《男人》
23、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 ——梁实秋 《汤包》
24、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梁实秋 《雅舍小品·送别》
25、"我爱一切旧的.东西——老朋友,旧时代,旧习惯,古书,陈酿;而且我相信,陶乐赛,你一定也承认我一向是很喜欢一位老妻。"这是高尔斯密的名剧《委曲求全》中那位守旧的老头儿哈德卡索先生说的话。 俗语说,"人不如故,衣不如新"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26、树与人早晚都是同一命运,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风波。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7、"我来如流水,去如风",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体会。所谓生死,不了断亦自然了断,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来到这世界,并未经我们同意,我们离开这世界,也将不经我们同意。我们是被动的。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8、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29、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
30、大抵花有色则无香,有香则无色。不知是否上天造物忌全?含笑异香袭人,而了无姿色,在群芳中可独树一格。
31、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32、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33、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
34、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
35、文明不是短期能积累起来的,但却可以毁灭与一旦。
36、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是最为庸俗的事情,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你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
37、早起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
38、"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有的。
39、鲁迅死前遗言"不饶怒人,也不求人饶恕。"那种态度当然也可备一格。不似鲁迅那般伟大的人,便在体力不济时和人类容易妥协。我僵卧了许多天之后,看着每个人都有人性,觉得这世界还是可留恋的。不过我在体温脉搏都快恢复正常时,又故态复萌,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了。
40、弱者才需要同情,同情要在人弱时施给,才能容易使人认识那份同情。
41、名士风流,以为持螫把酒,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梁实秋《雅舍小品》
42、寂寞是一种清福。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43、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
44、"蒙娜丽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
45、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46、艺术与自然本是相对的名词。凡是艺术皆是人为的。西谚有云:Ars est celare artem(真艺术不露人为的痕迹),犹如吾人所谓"无斧凿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