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激励自己的名言。
2、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3、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4、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5、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野心是使人勤奋的原因,节制使人枯萎)
6、热爱你所拥有的。——列夫·托尔斯泰
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只想现在的事。(现在有成就,以后才能更辉煌)
8、把问题看宽广些,没有解决不了的事。(真理路广,人欲路窄;当然不要超越时代去想现在任何人都解决不了的事)
9、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先有根茎,再有枝叶,尔后花实,好好劳动,不要想太多,那样只会使人胆小、懒惰,因为不实践,甚至不接触社会,难道你是野人?)
10、忍耐和信仰
11、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12、智慧之泉必须畅饮才能使人清醒。(引自新英语教材,那些头痛英语的哥么大概没看吧,提醒一下大家)
13、生活的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激励名言《激励自己的名言》。
14、不要怕,不要悔(虽然只有六个字,但是常看常新)
15、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16、守业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1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18、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子兵法》(武经典籍中仅次于《孙子兵法》)
19、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0、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1、学习的关键——重复
22、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蹩脚的工人总是说工具不好)
23、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尔
24、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潘(挽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人,我的偶像)
25、好奇者,知识之门
26、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康德(这个哲学家让人眉开眼笑)
27、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28、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
29、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戴尔·卡耐基
30、“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31、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罗夫·华多·爱默生
32、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籽;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艺人不会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马丁·路德金
33、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泉源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34、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35、当一个青年人站起来面对这个大莽汉——这个世界——并勇敢地抓住他的胡须时,常会吃惊地发现,胡须脱落在他手上,原来它只是系上去吓唬胆怯的冒险者的。——罗夫·华多·爱默生
36、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的德性。——温斯顿·丘吉尔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
笑对生活的作文1
来到学校,坐在座位上,检查组长带着一脸阴笑,向我走来,我一猜,准没好事。
幸亏昨晚刻苦奋斗了两个小时,写完了作业。要不然我就倒霉了。
正当我为自己没有偷懒感到庆幸时,组长的阴声贯穿我的耳膜,吓得我一身冷汗。
小燕,这两道题怎么没有写?
我一看,坚定的说了声;不会!
可组长不依不饶的问;真的吗?
看来隐瞒是不行的的了。那怎么办呢?此时,我一下子想起了那句
组长一看,怔了一下,说道:看在你诚恳的面子上,下不为例。
呀 ,原来微笑居然有着作用。要知道,原来一道题没写,组长就会让我的名字上黑名单。幸甚幸甚,再接再厉。我在心里给自己加油。
下课了,我拿着水壶到楼道值勤,当我洒水正撒的开心时,不小心撒到一个人的胳膊上,呀,怎么办,对,微笑,我又一脸的微笑,对他说了声对不起,心想对方得说我两句,也在情理之中,可对方看到我对他道歉,说了句:没事。
课堂上,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让我们做,我一看题愣了,看着似懂非懂的样子,慢慢解,可解了半天,却没有一点思绪,看着别的同学都让老师判完了,自己心中又是一个干着急,这可怎么办呢?
对,微笑,我试着让自己微笑,让自己放松,慢慢地发现一些线索,顺着线索,我成功的的解了起来。
那一天,我不禁微笑了三次,而且明白了微笑的作用:微笑能让矛盾化为和解,让不开心的事灰飞烟灭。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吧!让生活更加美好。
朋友,愿你在生活中微笑对待每一天。也许,你会发现,微笑的作用其实还是很大的!
笑对生活的.作文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微笑面对生活。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生活中,谁会没有坎坎坷坷?你又何必因为一点小小的障碍而不走路呢?这种例子举不胜举。譬如陈平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母光耀门庭,不是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矛盾,面对一再羞辱忍无可忍,离家出走,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有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授徒授课,后来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挫折面对困境,你只要以积极的进取的心态,最后就可以笑到最后。名人是这样,生活中平凡的人也是这样。去年我爷爷突发脑溢血,虽经全力抢救保住了生命,但说话走路都不方便,开始需要几个人搀扶,到推着轮椅扶着墙,一点一点的锻炼,现在已经能自己上下楼了。不被困难所击倒,能勇敢的笑对生活,生活将还你微笑。
让我们以坦然的心,高昂的情绪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吧,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快乐的生活在等着你。
泰国商人施利华,是商界上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一年后,他东山再起。
笑对生活的作文3
笑,有多少种解释呢?
推开虚掩的门,用笑容面对生活。话是这么说吧,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笑也许是宽容,是嘲讽,是赞赏,隐形的翅膀里有一句歌声: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做不到,做不到释然,做不到用虚伪的笑敷衍他人独自在角落舔舐伤口。笑对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一种期盼,也是对尘世的一种失望。学会看淡这世间风云吗?不,我学不会。我看到的一切,想去争取,想去掠夺,却终究无法得到。我站得很高很高,俯视下面的动静,却悄然的如断线纸鸢摔下,比别人更惨。我分明比别人还要努力,为何无果?我苦笑。我也许做不到假清高,做不到对成绩什么的不重视。我无能,用双手辛辛苦苦的编织的梦一次次破灭,我踩着碎了一地的玻璃心去触摸远处的那一缕少得可怜的光明。呵,这一切的一切,谁会懂得呢?
笑对生活?我,做不到。
承认自己很懦弱,会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在拼命努力之后还是无好果子吃。不是想努力有努力就会如愿。生活,也许是鞭策未来的工具吧。和一个比自己“厉害”的人走在一块,总会觉得自己很低很低,被人践踏于脚下。诉说一番后却得不到真心的劝慰,别人轻轻松松考到重点中学,而我呢?在一两分的差距中悄然离开高手的圈子。我败了,败得一滩死血。我,不是强者。每一次在胜利的边缘徘徊时却又被拦腰砍断。最初的痛楚在心底留下不可弥补的疤痕。是谁?在高台上面带笑容仰望蓝天?是谁?又在黑暗的角落里反复舔舐伤口。
笑对生活,我没有别人的毅力,我是个失败者,但不是永远失败,总有曙光会照耀在我的头上,曾经踩在我头上的人,会摔得更惨!
笑对生活的作文4
泰国商人施利华,是商界上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一年后,他东山再起。
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如果人在生活中,连起码的微笑也没有,那他会幸福吗?如果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用微笑像阳光,给大地带来温暖;微笑像雨露,滋润着大地。微笑拥有和爱心一样的魔力,可以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可以使走入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可以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还可以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俗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永远微笑的人是快乐的,永远微笑的面孔是年轻的!微笑犹如阳光挥洒大地的盎然;清风抚摸树林的温暖;夕阳燃烧天空的炽热;浪花冲刷礁石的激情。
幸福的诠释是微笑;快乐的意义是微笑;温暖的真谛是微笑;挫折的鼓励是微笑;坚强的象征仍然是微笑。阳光雨露,鸟语花香,对于每个人都公平给予;欢乐喜悦,烦恼忧伤,却属于每一个人私有。生命总是美丽的,不是苦恼太多,只是我们不懂生活;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们不懂把握。面对生活,不论是失意,还是挫折;不论是阴云密布,还是困难重重,我要选择微笑。微笑面对你。
让我们以坦然的心,高昂的情绪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吧,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快乐的生活在等着你。
写作是申论
一、抓观点,立场坚定不跑偏
1.基本要求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考生对于社会问题的立场和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文章分数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在考试中,要做到观点“明确”、“正确”。
“明确”是指观点应置于最显要、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总论点应体现在标题中,便于考官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而分论点最好出现在其所在段落的首句位置,形成“段旨句”便于阅卷人快速把握文章的逻辑脉络。
“正确”是指观点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精神。作为选拔公务员的考试科目,申论写作体现出强烈的政策导向性,要求考生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这种政策精神,也往往包含在题干和材料中。考生要吃透这些精神,据此来提炼自己的论点。
2.常犯错误
由于对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理论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不到位,对给定资料主旨的把握不到位,不少考生掉进了“观点错误”的陷阱。
举例:2009年国考,给定资料谈到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要求考生结合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如果考生写道:“提高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则是不正确的。它违背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主要精神,也违背了命题人在给定资料中阐述的`观点。从中央精神来看,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绝非“提高粮食价格”;从命题人的观点来看,给定资料里明确谈到政府有信心维护粮食价格的稳定,正是暗示考生政府不会提高粮价。
二、抓标题,开门见山不晦涩
1.基本要求
标题是文章观点的外化,要做到“简洁”、“直接”。
“简洁”是指标题要以短为美,在完整、清晰地表达文章论点的前提下,语言尽可能凝练。如2013年国考
“直接”是指标题要清晰、完整、有力地传递和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要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在表达方式上,要学会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写法。如2010年国考作文(省级)要求考生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写一篇文章,标题可拟为“海洋要保护也要开发”,就能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核心观点。
2.常犯错误
由于文字表达能力有限,不少考生总是担心自己不能把观点写清楚,故而抱着“少一字不如多一字”的心态,将标题写得又臭又长,晦涩难懂。
例如,关于“农村文化失根”的作文,如果考生以《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促进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为标题,就显得晦涩难懂,又臭又长。考官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出它和“失根”之间的联系,且有跑题之嫌。若改成《繁荣农村文化,破解失根难题》,就做到了“简洁”和“直接”。
三、抓结构,完整清晰不混乱
1.基本要求
如果说文章如人,那么结构就如人的骨架,离开了骨架的支撑,再伟大的灵魂也终究无处安放,足见结构之于文章的重要性。结构要求主要是“完整”、“清晰”。
“完整”是指文章要具备“头”、“身”、“尾”等基本要素。对人来说,“头”承载着灵魂、凝聚着思想、代表着个人的形象;对文章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文章的“头”就是开头,要快速切入主题,迅速引出观点,给阅卷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身”是人的躯干,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占据了文章的绝大部分篇幅,在写法上,或记叙或说明、或描述或议论、或评论或对策,非常灵活。“尾”是人的双脚,是文章的立足之所、落脚之处,要能回扣观点,使全文完美收官。只有具备了“头”、“身”、“尾”这三要素,文章方可算作完整。
“清晰”是指逻辑严谨、条理清楚。宏观地讲,结构清晰就是既要做到“头是头、身是身、尾是尾”,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同时,还要做到“头”、“身”、“尾”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这就要求考生恰当地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微观地讲,由于“身”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往往由3至4个自然段落构成,此时这些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考生要认真考虑、重点关注的。或并列,或转折,或因果,或递进,要体现出层次感。
2.常犯错误
主要错误是“混乱”,缺乏统一、清晰的逻辑主线,忽而言东、忽而言西、忽而又言东,让阅卷人难以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2008年国考作文(省级),要求考生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并对人与自然关系上存在的某种错误倾向予以阐述和澄清。
这篇作文应遵循“先驳后立,以立为主”的思路和结构。第一部分(即首段)应描述人与自然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引出“人与自然应该是什么关系”这个主题。第二部分(即第二段)应为驳论段,先立靶子,概述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某种错误倾向,然后再予以批驳。第三部分应为立论部分,从正面阐述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该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酌情写两至三段。第四部分为结尾(即尾段),总结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就如何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但不少考生因审题不细致,忽视了题干关于驳论的特殊要求。文章写了一半,才发现需要写驳论,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生生地立论中夹杂了一个驳论段,形成了“立论——立论突然中断改为驳论——驳论结束继续立论”的结构,逻辑混乱,让阅卷人很难把握。
四、抓内容,紧扣实际不空谈
1.基本要求
对一个人来说,只有灵魂和骨架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血有肉。文章的血肉,即文章的具体内容,它既可以表现为论证,又可以表现为论据,其基本要求包括“实”和“新”两个方面。
实,即结合实际,忌空谈清议。考生首先要结合给定资料,给定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的基本国情、时事热点、经典案例,它们构成了考生写作时可以参考、可以使用的素材。此外,考生还“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应结合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来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既要做到专心研读圣贤书,更要做到两耳细闻窗外事,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否则会犯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错误。
新,即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增强服务意识,服务人民群众”的文章,那么考生结合杨善洲同志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来展开,就会显得非常鲜活,富有时代感。如果要求写一篇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文章,那么考生结合中央“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来写,就做到了与时俱进,接地气、有生气。
2.常犯错误
不少考生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漠不关心,对时事充耳不闻,不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在考试时,很难结合实际,很难写出干货,致使文章内容空洞,阅卷人读起来也是味同嚼蜡。
例如,2013年国考作文(市地级),谈到了中华文化面临着美式文化入侵、英语热汉语冷等突出问题,要求考生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文章。在题干中,还特别明确要求: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显然,按照题干要求,考生应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见、所闻,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而在日常生活中,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素材随处可见。如,在语言方面,英语热、汉语冷;在节日方面,洋节日火爆、传统节日遇冷;在餐饮上,洋快餐高歌猛进、中式快餐举步维艰;在电影上,好莱坞大片横扫院线如卷席、国产电影相形见绌生存难。考生如果能结合这些生活实际,谈谈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如何从自身做起,学习、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则很容易取得高分。
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全然不顾题干要求,舍弃生活中的具体感受,相反,大谈“实施文化强民惠民工程”、“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实施传统文化创新再造工程”等宏观对策,这些对策原本不错,但被考生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方式,用在了错误的文章中,就变成了空谈对策。
五、抓文字,高端大气不三俗
1.基本要求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语言文字就是文章的衣裳,其基本要求是“规范”、“生动”,如此方显高端大气。
“规范”即要求考生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要符合汉语语法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语言要连贯、搭配要得当,这是文章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
“生动”即要求文字优美,恰当使用
2.常犯错误
不少考生疏于阅读和写作,文字组织能力偏低,连基本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有的考生还大量使用口语化、网络化词汇,使文章显得很“三俗”。
如,有位考生写了篇关于农民工问题的习作,首段写道:“农民工对市民来说太重要啦,市民们要好好想想,如果没有农民工,谁给我们送早餐?谁给我们送报纸?谁给我们倒垃圾?谁给我们盖房子?所以,我敢打赌,没有农民工,市民也活不下去”,如此写法,口语化色彩过重,流于俗气。
规范的写法应该是“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两者对比,高下立见。
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作本是一门艺术,需要悟性和灵性。但作为标准化考试,申论写作又在艺术之上,增添了更多技术的色彩。换言之,申论写作绝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科学训练、反复改进,就一定能够突破瓶颈,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