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4、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5、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剩
6、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7、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8、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9、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
10、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1、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12、、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13、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14、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15、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祖国建设新成就
1、香港,澳门的回归
2、近几年来航天事业的发展,神州飞船的陆续升空,载人航
天技术的日趋成熟.
3、经济,军事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4、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等。
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在2000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得的优异成绩.
爱国名言
1、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3、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5、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过
6、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俄)巴甫洛夫
7、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8、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法)大仲马
9、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
10、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
——(法)拿破仑
11、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法)拿破仑
12、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匈》裴多菲
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蕴寓着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
回眸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我们的祖先曾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大开放迎来大发展,四大发明曾一度是我们的自豪。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思想僵化。中国脱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东方巨人,你怎么了?东方巨人,你为什么不怒吼?//“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辉煌的前景向我们走来。“抗美援朝报国仇,万隆会议结朋友。大庆石油奏凯歌,两弹一星显身手。”自力更生,内强国力;五项原则,外接友邻。新中国以不屈的自尊,独立自主,攻破坚冰。以崭新的姿态,和平共处,走向世界。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在联合国庄严升起。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上下而求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理智。十年内乱后,党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在总设计师的领导下,“改革东风送残冬,对外开放春意浓。”经济特区、沿海明珠;863计划、一国两制;留学热潮、冰雪长城。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谱新篇:浦东崛起,港澳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舟”号遨游太空;上海举行APEC会议,中国经济顺利入世。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巨龙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强大。
历史给我们以启迪: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未来给我们以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祖国永驻我心,我心属于祖国。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祖国在我心中
同学们,少年朋友们:
你们好!
我们的祖国地域广大。有巍峨峻拔的高原,并且修造了与天空最近的铁路,有长年保卫祖国的长城,一起一伏,一直延伸到天边,有水平如镜的西湖,它美丽的景象,悠久的历史,让很多人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这锦绣山河,是龙的故土,是民族的摇篮,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方块字;从最早的用竹子写字到现在用铅笔、圆珠笔、毛笔、钢笔…写字;从最早的用手抓吃饭到现在用筷子来吃饭;从最早……
光荣的历史,已经过去了,美好的未来由我们来掌握。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来相传,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的回答。
生命属于我们,我们要更好得使用它,决不能白白糟蹋它。我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垠的价值。我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的.举手发言。作业要讲究“精”字,不要乱七八糟。看电视要选择地看,不要什么都看。看课外书要讲究“三余”,比如可以在下雨天看书……看的时候,要多动脑筋,要把书看懂,遇到好的词句,要把他记在脑子里。我要使自己的生命过得有意义。生命在于付出,在于给予,在于为别人着想。在学校里,为老师着想老师辛辛苦苦地为我们备课,因此,弄得口干舌噪,我们应该上课认真的听,积极举手,让老师少费一点劲;为同学着想,如果同学有什么困难,我会主动的去帮忙,解决困难;为班级着想,我不会为班级扣分,应该要为班级争分;为学校着想,我不会乱扔垃圾,不会破坏公物,为学校争光.在家里,为父母着想,我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做坏事,让爸爸妈妈安心;为邻居着想,如果邻居有困难,我会主动的去帮忙。
有志者,事竟成。少年强,中国强。同学们,我们是中华少年,我们有责任使祖国强大,我们会刻苦学习,让祖国强大起来。亲爱的祖国,放心吧!中华少年正向您走来。
祖国在我心中的诗歌
祖国,祖国,在我心中飞荡
祖国,祖国,在我心中飘扬,
祖国,祖国,在我眼中翱翔,
祖国,祖国,在我梦中早已飞黄腾达!
我们可爱的中国,在孩子眼里好似一朵太阳花,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全国人民心中似为母亲。
母亲啊,母亲,
你用自己的身体,哺育了我们,
你用自己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
你用自己宽大的胸怀包容着我们......
我们伟大的“母亲”,有人把你比喻成海,因为您的胸怀能容纳一切;
有人把你比喻成烛,因为你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还有人把你比喻成阳光,因为你温暖身心,给人力量......
我认为,用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母亲都不过分,
但是我更喜欢把祖国母亲比做绵绵细雨,
因为那是一种执着、默默无声的,不计回报的付出,那是一种温情,一种关怀。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那就请你用最甜美的声音告诉你的“母亲”你有多么爱她。
如果你是一个成人,那就请你用最朴实的行动去告诉她,你的爱意!
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观沧海》
10. 张闻天的"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1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授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5.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16.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7. 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8.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9.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黄巢《题菊花》
20. 斯大林的"只有伟大的目的方能产生伟大的毅力。"
2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2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23. 壮志饥餐胡虏血,笑谈渴饮匈奴血。宋·岳飞《满江红》
24. 不好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5.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26.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王安石《孤桐》
2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8.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9.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0.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1.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32. “只有伟大的目的方能产生伟大的.毅力。”――斯大林
3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34. 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5.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6.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8.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9.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40.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班超
41.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2.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面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4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欧风美雨浸染,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眼光远大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商品和资本的力量,张謇也自然地随着时代起舞。
张謇,江苏南通海门人。他长期在科举和客幕之间流连,科举屡败,这让他“名心益冷”。中法战争后,张謇便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想法,而且认为“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1894年,42岁的张謇才在恩科会试中被点了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任职不久,张謇便陷入党争。
1894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力主抵抗。这时,父亲去世,因回家守制,他匆匆离开了京城。1895年2月,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准许日本人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张謇痛心痰首:“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夏天,他为湖广总督张之洞起草奏章,提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的主张。8月,张之洞授意他筹办纱厂,12月,张之洞正式委任张謇“总理通海一带商务”。
筹办纱厂期间,1898年闰三月,丁忧期满,张誊回翰林院销假。此时,帝后两党激战方酣。政海翻云覆雨,仕途险恶,张謇只留两月,便匆匆南返,跳出了政治漩涡。
张謇为纱厂定名为“大生”。纱厂起初确定为纯粹的商办,拟招商股60万两,但一年只招得三四万两。为了筹款,张謇奔走各地,心力交瘁。无奈之下,将大生纱厂改为官商合办,接受将张之洞用官款购买的美国纱机作价50万两入股,但商人担心官股专权舞弊,不愿参与。后盛宣怀和张謇均分官机,作价25万两,官股只是“按年取息,不问盈亏”,纱厂变为“绅领商办”,商人这才接受。1899年5月,大生纱厂建成纺纱,但经费却依然不足,只能采取“尽花纺纱,卖纱收花”的方法艰难周转。幸运的是当年棉纱市场不错,大生纱厂才柳暗花明,当年便赢利20万两白银。
大生纱厂成功后,张謇没有停止脚步。他办厂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张謇的长久设想,是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利用盈利创办新厂,扩大再生产,最后形成多业共行的大生集团,然后,以实业为基础,发展各项事业,建设一个区域的理想社会。
张謇为运输物料,设立了大生轮船公司;为建立纱厂原料基地,建立了通海垦牧公司;为了制造纺织机器和农具,开办了资生铁冶厂;为办理浚河、筑路、造桥,建立泽生水利公司。他利用纱厂产生的棉籽,创办了广生油厂;利用油厂的下脚油脂,建了大隆皂厂;利用纱厂产生的“飞花”和当地的稻草、芦苇,办起大昌纸厂。他还利用当地小麦,筹建了大兴机器磨面厂,面粉供食用,淀粉做浆纱原科;依靠当地蚕茧,建立了阜生蚕桑染织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打仗,民族工商业进入黄金时期,张謇的事业也在这时达到了顶峰。1917年,单大生纱厂的盈利就达76万两白银,1919年又赚了263万两白银,张謇先成为了东南实业界的巨人!
张謇重实业,更重教育。甲午战后,张謇认定“今求国强,当先教育”,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1902年,他自筹资金创办通州师范,作为“兴学之本”。传统办学旨在造就官吏,张謇设学则为培养广大的劳动者。他说:“只须努力于学业,将来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皆为健全之国民。”为塑造健全国民,他设课既重国学,又重自然科学技术。
针对旧教育“空言无用”的缺陷,张謇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教育与社会相结合。他为师范、医校、纺校、农校都建立了附属的实习基地。“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是张謇办学的`原则。为治南方水患,他创办河海工程学校。为发展当地蚕桑业,他设立蚕桑讲习所。为改良当地棉种,农校应时而立。纱厂需要纺织人才,设立纺校。随着医院的建立,急需新式医生,又设医校。商业管理人才短缺,就设商船学校。为培养铁路管理人才,创建铁路学校。为充实南通市民文化生活,办起伶工学校。
张謇又大办慈善和社会事业。他创办济良所,收容不良妇女与娼妓,创建育婴堂,收养弃婴,建造养老院,收容孤寡老人,创办残废院,为残障提供衣食,创办栖流所,收养乞丐,创办贫民工厂,招收贫民为徒工。他还创办更俗剧场,除旧布新,移风易俗;建南通博物苑,供人观习植物与馆藏文物;建南通图书馆,张謇“捐其所有图书五之四”;办六大公园,办医院等等。
筹办大生之前,南通城内人口不过4万,没有任何工业,只有零星的手工业,人们按农业社会的节奏过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大生纱厂的出现打破了南通的千年沉寂,新企业、新事业不断出现。南通在张謇手中变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张謇每餐不过一荤一素一汤。他常说:“该用者,为大众用者,虽千万不足惜;自用者,消耗者,一文钱也须考虑,也需节省。”张謇每年的收入,大都用在了不能生利的公共事业上面。
张謇一生为事业生,为事业死。他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爱国情怀与济世情怀。1926年7月,张謇逝世。入殓时,衣服就是用大生纱厂织的布做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说明他看到了清末衰微、落后的现实,但他把“振兴实业”的希望寄托在士大夫身上,这是有局限性的。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过程十分艰辛,不仅没有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就是商人也对他缺乏信任,只是袖手旁观,不愿意参股。
C.张謇设想建立的理想社会,产业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裕,而且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教育,社会风气良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D.张謇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缔造了一个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产业群。这个产业群的特点是全部利用当地资源,产业之间构成循环。
E.张謇一生因创办实业获得了万贯家财,但他对自家的消费非常苛刻,而对大众事业的投入却毫不吝惜,以致耗去了全部收入。
(2)张謇为什么会放弃仕途走上实业道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张謇办学与传统办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为什么说张謇一生充满着爱国情怀与济世情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答案:
(1)选C给3分,选A给2分,选D给1分。(B.“没有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错,大生纱厂有官股。商人不是对他缺乏信任,而是对官股,后来商人参了股。D.“全部”不确切,轮船公司、铁厂是否利用当地资源,无明确说明。E.“耗去了全部收入”不准确,应是“大都用在”。)
(2)①思想受到欧风美雨的浸染,认识到了商品与资本的力量。②艰辛的科举之路,让他彻底厌倦功名。③屈辱的《马关条约》让他站出来抵御经济侵略。④政海翻云覆雨,仕途险恶,让他避而远之。(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认识不同:传统办学只是瞄准国内,张謇则具有世界眼光。②目标不同:传统办学旨在造就官吏,张謇为培养广大的劳动者。③课程不同:传统办学只重国学,张謇还重自然科学技术。④原则不同:传统办学脱离实际与社会,张謇理论与实际、社会相结合。(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力主抵抗,是爱国。②张謇办实业是为了实业救国,为通州民生计。③张謇办教育是为了教育救国,也为塑造健全国民。④张謇办慈善是为了贫苦大众,是济世。(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