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1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吴瑭《医医病书》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程钟龄
3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32、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3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褚澄《褚氏遗书》
3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3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3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吴尚先《理渝骈文》
3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3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4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4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4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45、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4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4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4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50、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53、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5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55、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
56、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
57、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58、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59、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朱震亨《局方发挥》
6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19.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2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2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23.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2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5.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26.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27.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28.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29.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30.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31.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3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33.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34.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35.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6.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7.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8.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9.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0.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3.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45.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46.(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47.(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4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9.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50.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51.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52.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5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4.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55.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5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7.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58.(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59.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60.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医德
1、兢兢业业,廉洁行医,清清白白,热诚做人,争当德高医精之良医。——陈兆芳
2、从事医药研究的人,一定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纸上错一笔无干大雅,医理上错一着人命攸关。——亨尔
3、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佚名
4、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孙思邈
5、金钱名利淡如水,医德医道大于天;个人利益抛一旁,患者病情在心间。——佚名
6、我的愿望就是学生超过我。如果学生始终停留在老师的水平上,那就是教育的失败。——谈家桢
7、面对面问诊,心连心开方。——夏克良
8、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佚名
9、贪人财害人命,无德无术任你焚香也无益;忠于责勤于职,清正廉洁见佛不拜又何妨。——佚名
10、廉洁行医,为党为民为病患;德艺双馨,利己利人利苍生。——张月
11、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佚名
12、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望父成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时珍
13、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应该是一个好的木匠、铁匠、缝纫和理发匠。——白求恩
1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收人红包,你的一切祷告统统无效。——佚名
15、廉洁行医,为党为民为病患;德艺双馨,利人利己利苍生。——张月
16、学习启迪心智,学习净化思想,学习陶冶情操,学习升华境界。——佚名
17、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裴一中
18、红包就是(犹如)肿瘤,手术之前不切除就会癌变。——佚名
19、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周华康
20、医院之本,救死扶伤;医生之本,德术并举。——夏克良
21、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佚名
22、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行医不守医德是堕落的开端。——佚名
23、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24、莲,因洁而尊;医,因廉而正。——于建华
25、一个医生,不是为自己的.名誉工作,他的价值,远比那五花八门的名誉更神圣、更金贵棗驱除瘟疫,用欢乐代替痛苦。——张海迪
26、塘中偏有自洁莲,一尘不染;世上本无后悔药,三思而行。——王晓春
27、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希波克拉底
28、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张杲
29、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
30、诚信行医,恪守职业道德,不以医谋私,不侵害患者的利益。——刘玲
31、医生,应该献身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白求恩
32、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习近平
33、诚实是为人的行为支撑,守信是立业的道德基石,正直是行事的品质核心,廉洁是从医的行为准绳。——佚名
34、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孙思邈
35、医生不能光用药物来治病。在病人最痛苦的时候,医生一定要出现在他的面前。——白求恩
36、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傅培彬
37、每一个白衣天使的背后,都会有一条医德医风铺就起来的道路。——佚名
38、医者,仁心仁术好医德,廉洁自律,自爱守人格。——石珉
39、行医莫做分心事,救人还需有心人。——刘荣丽
40、我最喜欢人家称我傅医生,这使我特别感觉到我对人民健康所负的责任。——傅连章
41、合理地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尽早地帮助他恢复健康。——佚名
42、黄牛虽老,余力犹存,霜染鬓华,壮心愈迫。——张香桐
43、廉洁行医两袖清风昭后世,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今生。——刘克震
44、为人民服务应视名利淡如水,与健康同行须知事业重于山。——江墩明
45、两袖清风,悬壶济世,平易近人,医人医心,仁心仁术。——佚名
46、做人一身正气,为医一尘不染。——于建华
47、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做人以品为重,做官以廉为先。——佚名
48、救人一命,上帝为你加一分;收一红包,神灵给你减一寿。——佚名
49、一个医生就是为病人活着的,如果医生不为伤病员工作,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白求恩
50、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镜花缘》
51、廉洁行医始能一身正气,为民服务堪称人间天使。——张兆春
52、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徐春甫
53、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佚名
54、从医须心系千家忧与乐;诊治应胸怀百姓暖和寒。——刘克震
55、我常想,人在遇到危难时,别人问一声都是好的;有人病了,给他一碗白开水,人家心里也是暖烘烘的。——朱伯儒
56、医者仁心,医德为先。——董林森
57、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贾冬梅
58、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柯棣华
59、工作哪能停,心跳不停,工作就不能停。——李月华
60、医生的无知会给病人带来灾难。一个医生,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那是失职和羞耻,也是医生最大的痛苦。——周礼荣
61、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孙思邈
62、反腐倡廉牢记服务宗旨,科技兴院发扬奉献精神。——郭金龙
63、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回春录序》
64、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段王海
65、病人已经够痛苦的了,作为医生,如果言语不亲切和蔼,不和颜悦色,那就是给病人心头加上又一痛苦。——科歇尔
66、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巩元
67、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徐大春
68、贪污就像网络病毒,腐败就像流氓软件,保护医院信息安全人人有责。——佚名
69、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贾冬
70、清正廉明,扬医者风范;妙手回春,治百姓疾苦。——佚名
71、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行廉廉洁洁医。——佚名
72、我是没有财产的,我所有的一切只是健康、勇气和我的工作。——巴斯德
73、医生掌握的是病人的生命,要以济世救人为主旨,尽自己所能及的技术,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痛苦,是医生的天职。——赵炳南
74、坚持原则,以法服人;掌权为公,以廉服人;身体力行,以德服人;苦口婆心,以理服人;心系群众,以爱服人。——佚名
75、良医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能够把病人治好;一种是知道自己治不好,而把病人推荐给其他医生。——佚名
76、自己的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林巧稚
77、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格言联璧》
78、走医者仁心之路,倡清正廉洁之风。——丁靖
79、我要象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国家,贡献给人民!——林巧稚
80、薪薄薪厚皆为百姓血汗,位卑位尊同是人间天使。——佚名
81、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82、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周恩来
83、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学好医术,毕业生后到农村去,为广大群众治病,这就是我学医的最终目的。——邵小利
84、对抢救伤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白求恩
85、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身败名裂。——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