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人不能偷钱的名言 正文

人不能偷钱的名言

时间:2025-05-07 21:10:48

关于诚实议论文作文1

诚实是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实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实是一道劲歌,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题记

在我记忆深处有一件事情让我终身难忘。

那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出去玩,走到了一条早市,有的在卖水果,有的在卖衣服,有的在卖木雕,还有的在卖小饰品……

突然我眼前一亮,拉着妈妈来到了卖气球的地方,我(可怜巴巴地恳求妈妈,一脸乞求的表情)“妈咪,给买一个气球好吗?”

妈妈:(无动于衷)非常坚决地说:“不行,你不是小孩了,你都10岁了,还想气球,别人听了肯定都笑话你!”正当我垂头丧气准备离去时,来了一个老外,身后跟着几个蓝眼睛的女孩。

女孩们指了指卖气球的老伯手上五颜六色的气球,那个老外便用一口流利的外国话说了些什么,卖气球的老伯听见了,明白了老外的心思,便递给老外三个漂亮的气球,老外把三个气球递给那三个女孩,并拍拍她们的头,又对老伯说了一大堆外国语,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老伯只说要3元。老外也不理解,俩人牛头不对马嘴的乱打了几个手势,好像一对哑剧演员在演戏。突然老外拿出一沓人民币让老伯拿。

一个年青小伙子大叫道:“拿100元!拿100元,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了!”我白子这个年青人一眼,想:“老伯会听这个见钱开眼的人话吗?这时,老伯取了里面的五元,又递给老外2元,老伯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只拿我该拿的。”周围掌声雷动,我不由地对老伯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在这个10岁的暑假里,这件事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诚实。

关于诚实议论文作文2

老子曾说过:“轻诺必寡信。”《论语》里说过:“民无信不立。”这些都是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告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能骗人。可下面的一件事让我真正的懂得了做诚实的人。

那一年,我六岁,还在读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我那时看见什么好玩就想要什么。一天,我在学校门口小卖部里的一个玩具给吸引住了。因此,我下定决心,要买到一个。中午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我想买一个玩具,可以给我钱吗?”妈妈一口否定地说:“买什么玩具,读书不好好读,还想买玩具。不行!”虽然妈妈说不行,可是我还没有放弃。就当我正在想办法的时候,不知道我搭错了哪根筋,想到了偷钱买玩具!趁妈妈一天下楼打麻将的时候,我就开始行动了。轻手轻脚地走向存钱罐,打开存钱罐的盖子,拿出1元钱,把东西完好无损的放好来。学校里打铃了,我就下去把钥匙给妈妈,就跑去小卖部买东西。买完了还在学校给同学炫耀我买了这个。不知那一天,妈妈数我们存钱罐里的钱。我的心“怦怦”“怦怦”地跳着,想要妈妈多数1元钱,可是事实有这么好吗?妈妈数到最后还是数对了,少了1元钱。心里想:哎,这下死定了!没找到妈妈却和蔼可亲的对我说:“儿子,你是不是拿了存钱罐里的钱?”我一口否定的说:“没有!”妈妈带着疑惑的`语气说:“真的吗?”我心里又想:该不该和妈妈说,说出来妈妈肯定会打我的,但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啊!“那——好吧!实话告诉你吧!我确实拿了1元钱出去。”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说:“拿去做什么了?”我说:“去买上次我说的那个玩具了。”妈妈从口袋里掏出1元钱来,放到我的手里,我满脸疑惑的问妈妈:“为什么要给我1元钱?”妈妈说:“因为你向我坦白了你拿了钱,这1元钱是奖励你诚实的!”我高兴地蹦了起来。

因为上面的一件事,我就真正的懂得了诚实是什么感觉,也从来没有投过票了。这又让我想起了《礼记》中: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大家也一定要诚实守信哦!

关于诚实议论文作文3

诚信,可以使人很好的立足于社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诚信,可以树立信誉。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可以获得成功。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诚信是金,但比金子耀眼:诚信是火,但比火种温暖;诚信是风,但比风儿柔和。诚信教给人们做人之本,教给人们人生的智慧!

关于诚实议论文作文4

我慢慢翻阅书桌上的那一本书,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最让我受益的,是教会了我诚实,这本书就是——《走进陶行知》。

《诚实无欺》这个篇章主要叙述了陶行知讲关于诚实的故事《斧头和樱桃树的故事》和小诗《平老静还金镯》。掩卷沉思:我明白了诚实对人十分重要,诚实能让事情变简单,诚实能得到别人的原谅,诚实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有一次,我铅笔没墨水了,就去吸墨,我们家的狗狗小白也跟来了。我正准备把瓶子放进盒子里,突然,倾斜的瓶子中流出了墨汁,源源不断,有一部分流到了地上,原来瓶盖没盖好。怎么办呢?妈妈看见了,肯定要骂我的。要不我就说是小白弄?不行,如果我说小白弄的,小白肯定惨了,投案自首吧!于是,我低着头,来到了房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但妈妈并没骂我,只是让我把那里拖干净,还夸我诚实哩!

这就是诚实的好处,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的宽容。如果不诚实,就会像《牧童和狼》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样: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他几次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闻声赶来,可没有什么狼。村民气愤地下了山。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大喊:“狼来了!狼在吃羊啦!”可却没有一个人上来。

这就是不守诚信的后果。不守诚信的人,就像一个大骗子,到处骗人,到最后还是自食其果。

诚信的重要性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越来越明显,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做人的根本,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别人的信任,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别人的宽容。如果每个人都失去了诚信,社会将会变得混乱。我们的生活之所以美好,因为有很多人都讲诚信。

诚实对人那么重要,就让我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让社会变得更美,更和谐。

关于诚实议论文作文5

人有许多的美德,有许多宝贵的品质;善良,勤劳,仁义,谦虚……但诚实是其中最纯净的。诚实是人心灵纯洁的折光,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它是生命中的黄金。

诚实就是以诚待人。

唐太宗时期,有人向他献策以清除那些善于谄媚的臣子,唐太宗问他:“可那谁是善于谄媚的人呢?”道:“您可以考验他们,假装生气来试探他们,那些坚持真理而不屈服您生气的人,就是正直的大臣;而那些看到您生气惧怕您的威声,依顺您的旨意,就是谄媚的大臣。”唐太宗听完他的话说:“国君好比水源,大臣好比水流,水源要是浑浊,要水流清澈,那是不可能的。国君自己作假,怎么能要求大臣们正直呢?我相信用真诚之心能治理一天下,所以不愿意像以前的帝王那样用狡诈的手段对待臣下,你的法子虽然很好,可惜我不能用。“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以诚治天下的主张,映射唐太宗的德与仁。才得以出现盛世的局面,也可以看出诚实的重要性。

诚实就是实话实说。

列宁小时候就是一个实话实说的孩子。俄国伟大的的革命家列宁小时候玩耍是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他的母亲却指责他的姐姐,列宁勇敢的站出来承认了错误,可见,想有所作为的人从小就要有诚实的品质,并且必须要具备具备这种品质。

诚实就是实事求是。

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发给国内每一个孩子一粒花种,说种出最美丽的花的人就是未来的国王。到了评选的当天,只有一个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的孩子被选中了。原来孩子们的花种都已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其实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为了选出最诚实的孩子。既然未来的国王都需要非常诚实,由此看来诚实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三则事例,诠释了诚实的小部分含义,诚实也是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敢,诚实,这个高贵的品质,应该成为我们永久的伴侣。

岁月的烟云随着时间的变迁再一次引入我的视线。伴随着我度过每一天,熬过每一年。岁月的转移风蚀不了我思念的情怀,日月的轮回更加深了我内心的愧疚。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把二月里的剪刀,把我侵蚀的千沟万壑;又是一把夏花之剑,剪出一幅美丽的浮雕,镶嵌在我磨难过的心灵深处,记录着我的心语征程,矗起一座用时空塑造起来的丰碑。然而,人的六十岁似乎就是一个驿站,它把记忆沉甸甸地堆积在一起,就像我看到的丹霞地貌一样千姿百态。由近到远或由远而近都是那样有序地排列着,它的质地的每一层都清晰可见,正是每一层的炫耀才堆积起丹霞地貌的五彩斑斓。人世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人生就是这样。不论你幸福也好,不幸也罢,都有自己光耀的一面。因为自信,我们才去不懈地努力;因为自强,我们才不停地充实自己。但总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走,无怨无悔。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小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苦难,不懂得什么是泪水,不记得自己父亲的音容笑貌,也就不知道父爱是什么,只到了懵懂之后,才知道爱是什么。后来,读了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才知道母亲为什么说鱼头好吃,鸡头也好吃,每次把鱼头鸡头自己啃着吃,而把肉让给了我。才知道爱的真谛,不只是挂在嘴唇间的一声问侯,而是在每一件小事上的体贴。她是有温度的,只有体验了,才知道她的深厚与博大。文章不长却刻骨铭心,让我久久不能释放。

记得小时候,到了腊月,单位上总要屠宰一些牛羊猪之类的牲畜,母亲就托人在十三连自然沟屠宰场买一些牲畜的下水、羊头、牛头之类的东西。拿回来后,在房子外面支个火炉,把火炉烧得通红,用两根铁棍支在上面,烧去头上的杂毛。大冬天的,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在外面待久了,前面暖和,后背凉,脸烤的冒汗,脚冻得不停地踱,腿冻得发抖。当牛头烧的黑乎乎后,用棍子敲打硬壳后再烧,一直烧的皮表层发焦,然后再拿到房子里。房子里顿时被一股烧焦的毛臭味弥漫着。便打开门窗,让寒气冲淡浓浓的焦毛臭味。但新的异味接踵而来。牛头在家里一般还要经过三道工序才能进入到卤肉程序。先是把整个牛头放在火炉上,小火慢烧。烧透,烧的再结壳,再用重器敲去硬壳,再刮干净;再烤,再一次烤的皮要发焦。第三次基本上就是用烧红的铁棍烧角角落落,等凉却后用刀刮去表面焦糊,刮得黄油油的皮面发亮流油,放在一个大盆里浸泡一个小时后,用刀把皮刮的白生生的。这样反复几次后,用清水洗净,放在大锅里,煮到水开,翻滚二次,打去浮沫。煮约半小时后,捞出牛头。换上清水,加上香料,再放到锅里卤。香飘一排房子,就有带孩子到家串门阿姨大妈,手里拿着针线活,围着炕沿嘻嘻哈哈说东道西的。等着肉熟后,就撕一块让小孩吃。

猪头肉的做法有所不同,把煮熟的猪头肉分切开,一层一层摞在一起,用纱布包好,再用大石块压上,等到凉透后,切刀拼盘,既好看又好吃。母亲百年后,我曾经试图做过压猪头肉,可,永远没有那个味。

当我读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才知道母爱也是那样坦荡,那样不易言表,深沉地让我去感受爱的无私,‘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绝句时而在耳边咋起,久久萦绕,撵也撵不走。知道每一顿饭来之不易,吃饭时,我不在盘里乱扒菜吃,即使在困难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从不挑肥拣瘦,因为没有条件让我挑肥拣瘦,能吃饱就是幸福。

现在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面对早已过世的父母都会有一种内疚感,总觉得自己的父母吃了一辈子的苦,没有享受到一天的福。总因忠孝不能两全,因忠,而没有很好的尽孝而惭愧。总觉得欠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当一年的`节点时都有一种藏在心灵深处的怀念,总会在梦里出现她们的音容笑貌,总会有一份沉重的思念在牵挂,总会有一种紧迫感去看望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总会在这一刻追思我们的哀思,送一束鲜花,盛一盘红透的苹果,斟一杯老酒,捯一块可口的猪头肉,深深地鞠一躬,静静地聆听着随风而去的呼叫声和滴滴答答心跳的颤音。所有的爱就在这一刻凝固了,厚重的情感犹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泪水夺眶而涌,永恒的怀念,血脉相成的渊源传承着我们内心深处的爱,与你同行。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人有着相同的幸福,然而不幸的人却有着各自的不幸。我不知道三岁失去家父的痛苦是什么味道,生活却深刻地告诉我:童年就是在挣扎中挺过来的。居住在县城的我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本应该有良好的教育的。可我不曾享受过。唯独好的一点,家对门就是一家露天电影院,每天晚上放电影,乘检票不备溜进去或是提前溜到影院里藏起来等到里面有人了再出来。所以,年纪小的我就看了不少的电影。出门走不了百米是新华书店,八岁上的学,就常到哪里熬时间,看了不少的连环画,也有在地摊上花二分钱看一本的。玩性太大,也没有帮助母亲做点事,母亲为了拉扯我们兄弟两人,当过临时工,做过小生意,最拿手的就是做面食,在县城北门哪儿支了一口锅,一张案板,一把刀,正真的手工面,有绿面、有黄面、臊子面,人工擀的筋道,有时也做炒凉粉。但因生意不好,人也太累,就不做了。后来,就改成买蒸馍,自己要到市场买麦粒,回到家,用簸箕簸干净,除去里面的瘪粒子和土坷垃,用水淘洗二遍,晾干。再到邻居家,在石磨上去磨成粉,用细箩筛三遍,面粉就成了。在自家的厨房里支了一口大锅。晚上,发上面,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起床,揉面坨馍。馍馍上笼时,放点姜黄,蒸好后点上红色点,早餐前趁热拎个篮子到市场卖,一天可以卖二篮子。即使这样,到我上学年龄时还是让我上学了,而我弟弟就没有我幸运,到了年龄没有入学。那个时候我机灵,经常捡一些破烂卖钱。捡来的破铜烂铁、牙膏皮、骨头、废纸凡是能换成钱的东西都捡,得来的钱,都买小人书看了。有一次阴天,肚子也饿了,在县城北门有一个买卤牛肉的,卤的特别好吃,买的人也多,我就溜到跟前,看着黄灿灿香喷喷的牛肉动心了。可我没有钱,手却伸了出去,结果被抓了个现行,被恨恨地被踢了几脚,回家乘母亲不在悄悄地偷了家里面的五角钱,还给了人家。偷钱的事后来被母亲发现了,以为是弟弟偷的,把弟弟打了一顿,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偷家里的东西了。那个时候,不知道母亲的不易和艰辛,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孩子。

母亲识字不多,手很巧,一年四季忙于左右邻舍,名气很大。母亲的针线活做得炉火纯青。母亲生来就是做针线活的人,在老家的时候自学成才的。那会儿,家中四口人,光靠买是买不起的,别说经济条件不许可,就是想买也得有地方去买,只能是自己扯回来布,比划着比划着,剪刀就下去了。母亲的针角特别细,做的样式也好。谁家媳妇要生孩子必请她,做了夏天的,做冬天的,不做个三四套不是做。谁家老人过世了也请她去做老衣。她带上二三个姐妹半个时辰就赶出来了。时间长了,连队幼儿园里好多孩子都穿着母亲做的衣服,即使后来条件好了,孩子少了,衣服的样式多了,母亲也从来没有闲着。母亲最拿手的活是做鞋子。母亲做鞋子是非常讲究的,她把平时做衣的碎布头留在一起,到了夏天,活不多时,找邻居家的案板,打好多的被壳,布是碎的,每涮一层浆糊她都仔细地拼对,刷出来的被壳平整耐用。母亲的活做得特别的细,针脚小,一针落着一针,大小一致,布局均匀,给人做的鞋子比买的鞋子要耐穿的多。我们兄弟俩都是穿着母亲做的鞋子长大的。母亲从制作被壳时,就非常地仔细,尽管都是就布,但到了母亲手里都成了宝贝,选料也很精细,凡是衣背上的基本不用,她说汗渍把布的斜纹都腐蚀了,经不起穿在脚上与地摩擦。被壳贴好后,她不在太阳底下毒晒,而是用上午十一点前和下午五点以后的阳光,基本是用干热风凉干的。鞋底比一般人要厚,纳鞋底时针脚密密匝匝的,像一件艺术品一样让其他女人赞叹不已。她纳鞋底的速度快,一双鞋底也就二天时间。按说我应该穿新鞋子的,母亲却不易,总是把一双鞋子,大的穿了小的穿,真的露出大拇指也是先修补一下,也是一个夏天过去了。腾出时间都是为别人家的孩子做衣做鞋,像我这般年纪的人在一个单位基本上都穿过我母亲做过的鞋子。母亲到了花甲之年,做针线活就少了。却垂青于编织,先是找来各色的用于纸箱包装的塑料带,编织各式各样的菜篮子,编的多自己用不完,东家送,西家给。有一段时间,迷于编墙围、台布等室内装饰,她一看就会,一编就成,而且还有自己的创新,不限于现有的图案,而是自己创新,把在老家学的剪纸艺术结合起来,逢年过节总有人来讨要窗花,母亲有来比应。巧手如歌,生活里多了母亲如诗的回忆,才显生活的美丽,母亲的伟大。母亲走了近三十年了。送她的那天正好是鬼节,下着大雪,每一粒粒雪重重地打在痛苦的脸上,流淌着无尽的思念,我能听到母亲在漫天雪花里的呼唤,她那音容笑貌永远烙在我的心田。天地一色白茫茫,操持一生艰幸路。如雨思情哭故人,深深一躬释胸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凡是要成大器的都得经历一番磨练,生活中没有捷径可走的。因为一切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不是不报,而是时间不到。在苦难中崛起,在不幸中锤炼,练就一身堂堂做人的神手,正是母亲一生潜默移化的教训,是千金买不来的。

母亲走了近三十年了,我也过了花甲之年,但初心不变,再斟一杯故乡酒,献给母亲。你是我永远的思念。

每个人有一个心脏,装着岁月。两个心房,一个装着快乐,一个装着苦难。

——题记

岁月的烟云随着时间的转移变迁,渐渐地淡出了我的视眼,它似乎像一个妖魔一样,紧随着我度过每一天,熬过每一年,却又像一把二月里的剪刀,把我侵蚀得千沟万壑,它似乎又是一幅美丽的浮雕,镶嵌在我磨难过的心灵深处,矗立着一座用时空塑造起来的丰碑在默默地祈祷着。然而,人的六十岁似乎就是一个驿站,它把记忆沉甸甸地堆积在一起,就像我看到的丹霞地貌一样如此多娇,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都是那样有序地排列着,它的每一层都清晰可见它的质地,正是每一层炫耀的堆积,才使得丹霞地貌五彩斑斓。人世间有许多像似的地方,人生就是这样,不论你幸福也好不幸也罢,都有自己光耀的一面,因为自信,我们才去不懈地努力,因为自强,我们才不停地充实自己,但总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走,无怨无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小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苦难,不懂得什么是泪水,不记得自己父亲的音容笑貌,也就不知道父爱是什么,只到了懂事之后,才知道关爱是什么,后来,读了些书才知道,母亲为什么说鱼头好吃,鸡头也好吃,每次把鱼头鸡头自己啃着吃,而把肉让给了我。文章不长却刻骨铭心,让我久久不能释放。到了腊月,单位上总要屠宰一些牛羊猪之类的牲畜,母亲就托人在十三连自然沟屠宰场买一些牲畜的下水,羊头,牛头之类的东西,拿回来后,自己把火炉烧的旺旺的,用两根铁棍支在上面,烤去毛,大冬天的,房子里烧的一股毛焦臭味,开着门开着窗,一般地要烤三次,先是一股脑地把毛烧焦,刮干净,再烤,再一次烤得皮要发焦,第三次基本上就是用烧红的铁棍烤烙角角落落,等凉却后用刀刮去焦糊的,刮去黄油油的`皮面,放在一个大盆里浸泡一个小时后,用刀子把皮刮得白生生的,这样反复几次后,用清水洗净,放在大锅里,加上香料煮,香飘一排房子,就有带孩子到家串门阿姨大妈,手里拿着针线活,围着炕沿嘻嘻哈哈说东道西的,等着肉熟后,就撕一块让小孩吃。猪头肉的做法有所不同,把煮熟的猪头肉分切开,一层一层摞在一起,用纱布包好,再用大石块压上,等到凉透后,刀切用餐,非常好吃。母亲走后,我曾经试图做过压猪头肉,可永远没有那个味。当我读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才知道父爱的那样坦荡,那样不易言表,深沉地让我去感受爱的无私,“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绝句时而在耳边咋起,久久萦绕,撵也撵不走。知道每一顿饭来之不易,吃饭时,我不在盘里乱扒菜吃,即使在困难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从不挑肥拣瘦,因为没有条件让我挑肥拣瘦,能吃饱就是幸福。

现在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面对早已过世的父母都会有一种内疚感,总觉得自己的父母吃了一辈子的苦,没有享受到一天的福,总因忠孝不能两全,因忠而没有很好的尽孝而惭愧,总觉得欠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当一年的节点时,都有一种藏在心灵深处的怀念,总会在梦里出现她们的音容笑貌,总会有一份沉重的思念在牵挂,总会有一种紧迫感要去看望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总会在这一刻追思我们的哀思,送一束鲜花,盛一盘红透的苹果,斟一杯老酒,捯一块可口的猪头肉,深深地鞠一躬,静静地聆听着随风而去的呼叫声和滴滴答答心跳的颤音,所有的爱就在这一刻凝固了,厚重的情感犹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泪水夺眶而涌,永恒的怀念,血脉相成的渊源,传承着我们内心深处的爱,与你同行。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人有着相同的幸福,然而,不幸的人却有着各自的不幸。我不知道三岁失去家父的痛苦是什么味道,生活却深刻地告诉我:童年就是在挣扎中挺过来的。居住在县城的我,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本应该有良好的教育的,可我不曾享受过,唯独好的一点,家对门就是电影院,每天晚上放电影,乘检票不备溜进去,或是提前溜到影院里藏起来,等到里面有人了再出来,所以,年纪小的我就看了不少的电影,出门走不了百米是新华书店,八岁上的学,就常到哪里熬时间,看了不少的连环画,也有在地摊上花二分钱看一本的,玩性太大,也没有帮助母亲做点事,母亲为了拉扯我们兄弟两人,当过临时工,做过小生意,最拿手的就是做面食,在县城北门哪儿支了一口锅,一张案板,一把刀,真正的手工面,有绿面、有黄面、臊子面,人工擀的筋道,有时也做炒凉粉,但因生意不好,人也太累,就不做了,后来就改成买蒸馍,自己要到市场买麦粒,回到家,用簸箕簸干净,除去里面的瘪粒子和土坷垃,用水淘洗一遍,晾干,再到邻居家,在石磨上去磨成粉,用细箩筛三遍,面粉就成了,在自家的厨房里支了一口大锅,晚上,发上面,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起床,揉面坨馍,馍馍上笼时,放点姜黄,蒸好后点上红色点,早餐前趁热拎个篮子到市场卖,一天可以卖两篮子。即使这样,到我上学时还是让我上学了,而我弟弟就没有我幸运,到了年龄没有入学,那个时候我听话,经常捡一些破烂卖钱,捡来的破铜烂铁、牙膏皮、骨头、废纸凡是能换成钱的东西都捡,得来的钱,都买书看了。又一次阴天,肚子也饿了,在县城北门有一个卖卤牛肉的,卤的特别好吃,买的人也多,我就溜到跟前,看着黄灿灿香喷喷的牛肉动心了,可我没有钱,手却伸了出去,结果被抓了个现行,被狠狠地被踢了几脚,回家趁母亲不在,悄悄地偷了家里面的五角钱,还给了人家。偷钱的事后来被母亲发现了,以为是弟弟偷的,把弟弟打了一顿,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偷家里的东西了。那个时候不知道母亲的不易和艰辛,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幸福与不幸是相对的,人们的境况不一样,社会背景不一样,结论也就不一样,幸福与不幸都需要人们用心去经营,幸福的人如不与时俱进也会不幸,不幸的人如果坚持不懈,也就有改变自己的机会,有钱人在喊幸福不易,不幸的人也在喊幸福不易,只是层次不一,质地不一,但做人的追求是一样的,有愿意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当婚姻被利益左右时,什么是幸福?真的要找到爱情吗?物欲横流,真为情而献身,似乎就是童话里的吉卜赛姑娘,幸福是明码标价的,人民币才是婚姻的润滑剂。

不论幸福或不幸,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孝敬父母,有谁会忘记初衷呢?人们在改变命运的历程中,都想用自己淘来的第一桶金,为父母买一样父母喜欢的东西,每年春节,几十亿中国人口的大流动,都是本着辛苦一年,回家好好看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雨思情哭故人,深深一躬释胸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凡是要成大器的,都得经历一番磨练,生活中没有捷径可走的,因为,一切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不是不报,而是时间不到,在苦难中崛起,在不幸中锤炼,练就一身堂堂做人的神手,站在风头浪尖,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