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历史上的皇帝,所谓“亢龙有悔”,就是当太上皇的境界。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一个。乾隆活到八十几岁,最后把皇位交 给他儿子嘉床 ,结果也很惨。唐明皇用错了人,用李林甫当宰相。乾隆用了一个最得意的人,叫和珅(不是和坤,一般人都把珅弄错了,当成乾坤的坤)。和珅很坏,他贪赃枉法是历史上有名的。乾隆一死,嘉庆先把和珅抄家,抄出他家的财富,比皇帝宫里的财富还要大、还要多,可见他贪腐多厉害。乾隆知道不知道呢?绝对知道。有人就对乾隆讲,和珅那么坏,为什么还要用他?乾隆说:你知不知道,你们总要留个人陪我玩玩嘛!这句话讲绝啦!将来各位做了大臣,一定要在皇帝身边弄一个小人。因为皇帝也有些上不了台面的私生活,只有这种人才能去替他办。他如果找包公,那还了得!如果皇帝听说西门町有部黄色的影片上演,想弄来看看,包公一定跪下谏诤:“臣期期不敢奉诏”,那多没趣!如果告诉和珅,那他会做得比皇帝想象的还要周到,包君满意!你说皇帝怎么会不喜欢他?因为在位的人有时候会很苦,所以乾隆才说,你们总要留个人陪我玩玩嘛!意思是说:你们不要都讲他,我知道他坏,可是你们都太好了,那怎么陪我玩呢?和珅这种人,在历史上叫做弄臣。
唐明皇逃难到四川的路上,骑在马上,在蒙蒙细雨中,听到马铃铛的声音,那种凄凉味道,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慈禧太后逃难,虚云老和尚跟在后边,看到慈禧太后饿得那个样子,内侍去民间弄些红薯给她吃,慈禧太后见到红薯便口水直流,真是一毛钱也不值,什么皇太后不皇太后!人都是一样。当年唐明皇幸蜀,骑在马上自己在叹气,怎么会弄成这么个样子!当时高力士跟在旁边(高力士是个忠臣,是一个很好的宦官。大家不要被小说家骗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这是小事。)听到了,说:“皇上,这还不是怨你自己。”唐明皇问怎么说?高力士说:“谁叫你用李林甫做宰相呢?”唐明皇在马上一叹说:“李林甫这个小子,我晓得他会搞成这个样子的。”高力士说:“皇上,你也知道他坏?”唐明皇说:“怎么不知道呢!”高力士说:“他坏,为什么还要用他?”唐明皇说:“哎呀!这你就不懂了。现在再找一个像李林甫那样坏的还找不到呢!”一句话说明了人才难求呀!我们看历史不懂,很多人看历史都不懂,人才最难,天下就是合意的人才难找。等于一个人喝好茶一样,个个都会泡茶,泡得呷着舒服的很少。所以我不是不知道他坏,但是现在再找一个像李林甫那样的人才还没有呢!说到这里我们想到清朝有一位名士叫郑板桥,也是一位才子、一位高人。有一首诗写得很好,他说:
南内凄清西内荒,淡云秋树满宫墙。
由来百代名天子,不肯将身作上皇。
郑板桥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因为他看到乾隆当了太上皇,他有所感慨。第一,感慨乾隆很了不起,能够在自己老的时候,把皇位交 下来给儿子。第二,他又为乾隆担心,当了太上皇那种味道。虽然皇帝还是自己的儿子,但是权位交 了以后,想喝口台湾的冻顶乌龙,几个月都喝不到。当皇帝的时候,要什么不到二十分钟就来了。为什么?情况不同了。是皇帝儿子不对吗?不是,中间捣乱的都是左右的人!所以说“南内凄清西内荒,淡云秋树满宫墙”。这里可以看到郑板桥的文学境界,“淡云秋树”,淡云是一个人失势后那种冷漠凄凉的情况;秋树是秋天的树,叶子落光了,连一片叶子都没有,唯有淡淡的枝影,那种冷漠、无助……你们没有看过皇宫大内,至少到日本京都可以走走看看。那么大一堵宫墙,一个人坐在那里,那比当和尚还可怜,真的是比和尚还要和尚,一个鬼影子都看不见。“淡云秋树满宫墙”,就是讲权位交 了以后那种凄凉。这种境界对修道的人来说倒是很好,因为修道就是享受凄凉。如果是修禅的人,正好打坐闭关,刚好得其所哉!可以普通人做不到。下面一转:“由来百代名天子”——自古以来高明的.皇帝,“不肯将身作上皇”——宁可死在位子上。历史上有些当皇帝的,不肯把权位交 出来,到死了以后,尸体臭了,蛆虫乱爬,尸腐水流,抬不出去的也很多。因为儿子们在争权夺位,抢当皇帝,常常把皇帝的尸体,任由蛆虫啮食,可见权位抢夺的可怕。不但皇帝如此,当董事长、大老板的也是一样。
在台湾有一位华侨很有钱,年纪也大了,一个朋友跟他说:先生,你的年龄那么大了,钱也那么多了,也应该休息休息了,还那么辛苦做什么?他说:就是因为我年龄大了,所以更要努力赚钱,不然我死了便不能再赚了。我那朋友只有苦笑。这也算是一种哲学。但他死后也是落得老婆儿子争财产、打官司,老人的后事却无人管。这种情形,我们就看到很多。老子死了,儿子不管,兄弟们只顾争财产、打官司。那些大老板们有很多不能放手的理由,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等到眼睛一闭,你放不放呢?不放也得放!但也有到那个时候再说!我眼睛没有闭以前,就是不放。所以“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作上皇”,就是这个道理。他不愿意“亢龙有悔”,因为作了太上皇,“贵而无位”,没得位置可坐!“高而无民”,下面没有人跟你跑龙套,那种情形也是很惨的。
不过中国从前的皇帝,也真有些是为人民办事,而不顾自己的。所以皇帝自称孤家寡人,那真是孤家寡人。我常常说,就有机会我也绝不当皇帝!不要说当皇帝,连平常人年纪大了,也是孤家寡人一个。你想,两个老朋友正在那里说笑话,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都可以说,但是你的后生晚辈年轻人一过来,你什么也不敢说了,不得不傲岸端庄,装出一副非常道貌的样子。这样年轻人自然也不敢靠拢来了,结果没有人跟你讲话,那真是孤家寡人了,尤其是读儒家书方方正正的老朋友们,奉劝各位以后要常跟年轻人跑跑,说说笑笑。不要将来变成孤家寡人的时候,大家看到了只向你敬礼,大家都敬而远之,永远不跟你亲近,那种味道才是:“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这是补充“亢龙有悔”的道理。
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2、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3、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5、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6、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8、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9、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0、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11、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4、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1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1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0、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2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27、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28、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30、君子以作事谋始。
3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3、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迹,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34、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3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6、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7、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3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40、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1、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4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44、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45、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7、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48、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49、君子以懿文德。
50、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5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52、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53、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5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5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56、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57、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58、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59、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1、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3、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5、人之所助者,信也。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9、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1、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1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4、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5、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16、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17、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18、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19、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0、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2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22、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4、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27、一阴一阳之谓道。
28、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9、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30、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3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3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3、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34、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5、《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6、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8、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9、潜龙勿用。
40、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41、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42、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43、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
4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4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46、天地闭,贤人隐。
47、蒙以养正,圣功也。
48、君子以果行育德。
49、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50、君子以作事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