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教子名言500句 正文

教子名言500句

时间:2025-04-30 12:05:22

4、“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大意是“按别人的经验介绍去游泳,没有不被水淹没的。”

5、反问句,可译成“那会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能做到这样的吗?”

6、本文的中心句是“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六、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至少5条,并以其中一条为主,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孟母教子勤学

自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选自刘向《列女传》)

⑴ 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② 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③ 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④ 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

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孟母说理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以刀断其织”来比喻“学习”。

B、孟母教诲孟子的主要道理是学习要取得成就,必须要有恒心,坚持不懈。

C、孟母的话语里也流露出其轻视劳动者的思想,是应该批判的。

D、孟子能听从教诲、知错就改,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所在。

〖参考答案〗

⑴ 男则堕于修德(“堕”通“惰”,懈怠)

⑵ ① 君子勤学以树立名声,好问以增加学识。

② 因此平素居家才可以安宁稳妥,外出才可以不招致祸患。

③ 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

④ 朝夕勤学不懈怠,师从子思学习。

⑶ A、D

(孟母说理主要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把“学习知识”和“纺线织布”进行类比,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本段的主旨句应为“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赞颂孟子之母深明大义,善于教子。)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扩写课文第一段,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不少于400字。

2、仿句练习。

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然站立着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语有“人非生而知之者”,而“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你觉得可信吗?请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由聪慧过人到泯然众人,这个悲剧主要是由其父的愚昧、庸碌、贪利造成的。假如方仲永生活在当今时代,其父是一名教师,其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而仲永自己又表现出主动学习的愿望,那么他的发展前景如何?请展开想象,以“新世纪的方仲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人物形象鲜明。

二、活动课设计

1、课外搜集(图书馆、因特网)少年天才(古今中外均可)的

2、有人主张儿童时代以玩为主,兼学别样,因为太重的学习压力,童真童趣会变味;也有人主张,儿童时代正是打基础的大好时光,好比一张画,底色灰暗,什么美丽的图形也枉然。你如何看这个问题?可在班内组织一次辩论会,

辩题:儿童时代应以玩为主(正方);

儿童时代应以学为主(反方)。

三、开放探究

下面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请仔细阅读,谈谈两段文字的主旨。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庸,不免于下流矣!

(选自《诸葛亮集》)

提示:这两段文字分别出自诸葛亮给儿子和外甥的信。《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须从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

《伤仲永》的“伤”从何来

《伤仲永》以“伤”嵌题,直抒胸

一、寓“伤”于叙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选登】(一)

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中华文化的美丽容颜,它犹如一束束光芒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今天让我带领大家走进经典故事, 感受国学的魅力。

我想大家都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吧。但是《山海经》说: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 女娲,她 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猪,初四创造了羊,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 忽然她灵机一动:“ 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和自己一样的,多没意思呀!”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 ,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呀,揉呀,揉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开口就喊:“妈妈 !” 于是,女蜗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 人” 。你听,多有趣呀!

春秋时期的郯(t án )子,父母年老体衰,而且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不辞辛苦,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来到深山,混入鹿群。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首孝悌,次谨信。”郯子鹿乳奉亲,让我懂得了做人首先应该孝顺父母。

汉朝时,有个少年叫匡衡,非常喜爱读书。可是家里穷,白天须干活挣钱,天黑时又没有灯光照明。匡衡心疼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求知若渴的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着小洞中透过的微弱的光线,他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勤奋好学的匡衡成为了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并出任汉元帝的宰相。“凿壁偷光”,让我明白了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唐诗、宋词、神话故事;《论语》、《三字经》、《水浒传》;成语、谚语、歇后语;………中国古籍,车载斗量。 被人们传承咏唱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弘扬国学、传诵经典”! 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高雅却不脱俗的国学经典吧!让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手中得以传承,得以发扬光大!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选登】(二)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被会被新潮的网络用语吸引,而忘记去品味诗书的妙趣,而"国学小名士"却唤起了我们对经典的探寻,对美德的传承!

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我最欣赏沂蒙老区的谢奕辰,她是一个不去计较成败的人,不会因失败而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

当一个人真正沉醉在诗赋的'世界里,就达到"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忘记是比赛,忘记要获胜,只是几位学士在交流心得 ,吐露真情。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暂时抛下琐事,试着体味浩瀚无声,这逃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必不是赏心乐事。

诗词,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把他们像晶石一样封存起来,而是学习传承。古代有凿壁借光的好学,闻鸡起舞的勤奋,悬梁刺股的决心……。而这些精神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欠缺的,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传承中华国学,不仅要懂国学,还要行国学,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掌握和熟悉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处。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中可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说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就要"由外而内,由内而外"。所谓由外而内,是说将国学中的抽象的道理,具体方法记在心里,是知识得到丰 富; 所谓由内而外, 便是将从国学中学到的道理、 方法融入进生活中, 使人格得到升华。要把"学"记在脑子里,把"国"记在心里。

国学小学士们向我们践行了真正的中华国学,掉在地上的废纸,仅有的美味龙虾,陌生人向你借钱,捡或不捡,让或不让,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刹那的决定,如果你选择了是,礼仪的萌芽就会从你心中种下 ,久而久之便成习惯。

礼貌是一种习惯,他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礼貌是一种精神,它体现着人们的风貌。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选登】(三)

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锻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敬老、孝老活动,即,要

一是创设诵读氛围,增强吸引力。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经典上墙,以经典

二是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我们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只求背诵,可作一般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坚持每日一读,学玩一体,寓教于乐。如,北关示范小学自编的《习惯伴我成长》,注重国学经典教育与师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对自己、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任元汉小学自编的《孝道》一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本教材,学校被县政府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就是通过晨读让学生熟记理解,使学生内化为遵守校规校纪,诚心做事,诚实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古典诗词编成易学易唱的儿童歌谣、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习和践行经典。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长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选登】(四)

国学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的高尚学术;是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所汇聚而成的文化瑰宝。大到治国安邦,小到智慧启迪。让我们一起来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读有所悟,学有所得。让我们一起来领悟国学的魅力吧!

——题记

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让我感悟颇多。吐谷浑的国王阿柴身染重病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给自己的大儿子让他将其折断,大儿子不费吹灰之力轻松的将箭折断了,接着他又让大儿子将剩下的箭全部折断,大儿子这次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儿子们终是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后,他们团结一心,致使吐谷浑王国日渐强大起来。

即使自己是一颗星星,也应明白一星独亮不算壮观,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块石头,也应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伟,高耸入云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游船,也应明白一船入画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最壮丽。一滴水微不足道,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风中便会吹落远方,可汇聚成沙漠却绵延万里;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难有大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奇迹。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正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进海里。”这句话同样简短的揭示了一个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团结是什么?我认为团结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协力;团结就是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的众志成城;团结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同甘共苦。团结是五指紧握的拳头,是细线拧成的一股麻绳,是最美的音符弹奏出最动人的旋律。这就是这则典故所带给我的启发。

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长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间的默契;团结,有的时候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艺,但它一定需要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通过这则典故所延伸得来的心得。

国学如海,团结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邃。国学如山,团结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国学如歌,团结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悟其深理,学有所得。

1、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一个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2、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3、诗一个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毕竟更健全更可靠。

4、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5、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6、唯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一个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诚和热情,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

7、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8、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9、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10、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11、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

12、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13、假如经常能有些少许进步,就不要灰心,不管进步得多么少。

14、一个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

15、送君十里终须一别,一个人生不是都要靠隐忍来撑过去吗?

16、青年一个人最容易给一个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镜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心音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

17、老是蒙着自己,不正视现实,不正视自己的病根,而拖泥带水,不晴不雨地糊下去,只有给你精神上更大的害处。该拿出勇气来,彻底清算一下。

18、是非自有公论,日子久了自然会黑白分明!

19、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秤过。

20、一个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21、一切做一个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

22、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不知不觉间忘形的。

23、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一个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2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25、既然生活在金钱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

26、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27、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

28、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一个人有益。

29、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30、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钉子方始回头;聪明一个人看见别一个人吃亏就学了乖。

31、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一个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32、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

33、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一个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一个人,更要抑制一些。

34、一个人对一个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35、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36、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37、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一个人生一个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做耳边风。

38、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39、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40、对客气的一个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一个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一个人要立直。

41、自己先要锻炼得坚强,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下拖,才有剩余的精力对朋友们喊“加油加油”!

42、对于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

43、年纪大的一个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44、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坚持真理原是一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

45、一个人越有名,不骄傲别一个人也会有骄傲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

46、一个人的一生,总是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一个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47、我劝你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主要是常常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发掘自己的毛病,寻找毛病的根源,然后想法对症下药,或者向别的师友讨教。烦恼只有打扰你的学习,反而把你的技巧拉下来。

48、一个人不一定付了代价有报酬,可是不付代价的报酬是永远不会有的。即使有,也是不可靠的。

49、经历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这样才不冤枉。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一个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50、读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重头来过,犯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