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4000亿富翁的名言 正文

4000亿富翁的名言

时间:2025-05-06 11:28:43

《金刚经》的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下面是美国富豪与《金刚经》的故事,欢迎借鉴阅读。

4000多年前的一部古老经书《金刚经》,对于大部分华人来说,几乎是视而不见,但却被一位美国学者郑重其事的熟读、宣扬,而且应用在自己的事业上,成为一个家财亿万的大富豪。他的事迹,通过自传的出版,受到欧美各界的注意。

可是,当你想进一步去了解这个人时,你会大表惊奇地发现:原来他曾是美国一所大学的高材生,而且还在印度的藏人地区修行长达20年,得到过西藏佛学的最高学位“格西”(等于博士学位),能够达致这么高果位的人,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与多次考试,西藏人都很少毕业,何况是一个来自异地的美国人。

在介绍作者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金刚经》。佛教的经群非常惊人,部头大外,内容的奥义也非常吸引人。在芸芸众群中,《金刚经》应该被看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本经的不同凡响,是佛在成书前的500年说法,过后才由弟子记录下来。因此,本书的开首一句就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充分表现出印度人口耳相传的讲学风格。当时听讲的人更多达1250人。

本书作者罗区格西(Geshe Roach)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在校时成绩优异,得过美国总统学术大奖,也曾获麦肯耐学术奖。1974年,是他一生的重要转捩点,不幸的事故一再发生,先是他母亲的突然去世,下来是父亲和兄弟一起病故。如此接踵而至的人生变化,使他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后来他到印度的达南沙拉学习佛学,进的是大名鼎鼎的色拉寺,在那里学习梵文、藏文、俄文,可是,在色拉寺的最大收获是:他发觉到从印度传入的《金刚经》。尤其是当他了解到蒙古人对《金刚经》的崇仰之情,因此通过上师的'指导,对这本书落力研究。在他看来,《金刚经》不但深含人生智慧,还是生意成功的一部秘典。

他对《金刚经》的理解,主要是在“空观”一点上,他的最高与最大的体验是:一件事物的好坏,全是你个人的观感,是问题或新的契机,要学会专注凝神来加以认识,化危机为转机。

但他又是如何从一个出家人,在一夜之间变成商业巨人,并且是企业界奇才?那其实是受到他上师的鼓励,后者要他在经典之外学会“入世”。据说,在刚刚入行时,美国的金刚钻石业是掌握在犹太人之手。

但一切起头难,他是从学徒做起。本书对因果观和缘起缘灭有很多独特的看法和经验。罗区格西不只是一名成功商人。他也在美国成立“亚洲经典机构”,还是“亚洲经典输入电脑计划”的负责人。

当和尚遇到钻石时,和尚不但没有脚底抹油“速速离”,反而是向亮晶晶的大把钻石走了过去,了解它、拥抱它,从中赚取可观的利润。

拓展阅读:《金刚经》精义

《金刚经》为《大般若经》的精华,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多字,但是已经涵括修行要旨,体现了真空妙有的佛法中道思想。现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金刚经》的宗趣

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第一、离一切相;第二、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就是要有空慧(真空的智慧),就是性空无我。修一切善就是要有大悲心,包括五戒十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无量心、四摄六度。由性空生智慧,由缘起修善业,这就是悲智双运的菩萨行。

(一)离一切相

《华严经·如来出现品》(实叉难陀译本)中说:“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真如,但是众生受妄想执著的缠缚而体证不到。妄想是第六意识的妄想,指因种种分别而生起的种种颠倒;执著是第七末那识,包括人我执、法我执,由人我执就生烦恼障,由法我执生所知障。必须以般若空慧,也叫金刚宝剑,才能斩断妄想执著。

金刚的特性有三个字:第一、坚,金刚是很坚固的,不坏不灭;第二、利,很锋利;第三、明,金刚是透明体。所以金刚具足坚固、锋利、透明的特性。坚固就能不坏不灭,代表实相般若;利代表正智(正确的智慧),智由定生,叫观照般若,指能够观照一切;明就代表名言,以名言说教,也代表文字般若。

所以金刚就是般若的形容,形容般若能够斩断妄想执著,就是智慧。般若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由文字了解以后至观照,由观照而证实相,就可以离一切相。

《金刚经》讲的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我相就是执著有个我,我能够度众生,执著有个我体。人相,这个人是代表其他比比皆是的人,有种种差别,那个人是我所度的,执著差别。众生相,众生就很多,有能度的我,有所度的众生,属能所执,能度的执著,所度的执著。寿者相,就是以上“我、人、众生”都是真实不虚、相续不断的,有个实体,也包括执著长远的寿命,执著上帝常在等等。

法相,法相代表常有执,一切法常常都存在,永远都不坏。非法相,一切法现在存在,消灭了就没有了,还有人、一切物质都是这样。法相就是常见论,非法相就是断灭论。般若就可以消除众生的四相,也可以消除诸法的法相、非法相。

(二)修一切善

修一切善,就是从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到四摄六度。六度中特别以施为首,就是妙有,由妙有生大悲,不舍众生,不离众生,所以《金刚经》既明真空又明妙有。

以上就是关于《金刚经》的宗趣。

二、般若就在生活中显示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具体就体现在第一段里,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就体现了六度的修行。

[经文]“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一,著衣持钵。穿起衣,拿起钵,形象很好,端庄肃静安祥的形象,表示持戒精严。这代表持戒度。

第二,城中乞食。众生以饮食供养佛,而佛以法味布施众生,这就代表第一度,布施度。彼以财施,我以法施,广行布施,使众生都能够有见佛闻法,广种福田的机会。这就是修布施度。

第三,次第乞已。比丘乞食是一家一家依次序来,不分别贫富贵贱,不分别是得到半钵还是满钵,也不分别食物的好坏。这种不分别、平等对待一切的心就是广大忍辱的心,这就修忍辱度。

第四,饭食乞,收衣钵。说明穿衣吃饭,收饭具,不假手于人,亲自动手。这代表精进度。

第五,洗足已,敷座而坐。脚洗了,再把坐具安好,坐下来。这代表守静,修禅定。禅定就是消灭妄想,消灭内心的散乱,达到内心的平静。这代表禅定度。

第六,以上几项能够做到圆满,而且很自然,不着相,就是般若度。

我们来看一看,般若由世尊来显示,就在穿衣吃饭的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间就可以显示般若的妙趣和般若的生活。不是说离开生活,离开行住坐卧,另外去找个般若。禅宗讲:“平常心就是道”、“行住坐卧、搬柴运水都是道。”所以说般若就在日常生活中。

三、如何发心

[经文]“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就要发这个心,这是什么心呢?菩提心!具有对象广、空间宽、时间长、目标高的特点。对象广就包括胎卵湿化,欲界、色界、无色界。空间宽就包括整个众生世界、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时间长,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目标高,使众生都能得到解脱,都能证得无余涅槃,这就是最高的目的。无余涅槃就是阿罗汉,没有余报可受,已经得到了生死解脱,不受后有,为无余涅槃。

四、如何修行

[经文]“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金刚经》提出的以布施为首要的六度行,这六度中特别发挥出来是第二忍辱行,另外还有无诤行,这三种行都是《金刚经》上很突出的。

(一)布施行,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六度中特别提出布施行,布施就可以代表六度。

(二)忍辱行,有三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第一,耐怨害忍。若冤家仇敌,或者坏人、他人,对我批评、刺伤,我就以德报怨,心胸广大,要忍耐,不要怨害别人,要化冤为亲,冤亲平等,不能冤冤相报,纠缠不休,这就是耐怨害忍的精神。

第二,安受苦忍。这个苦就是环境造成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等。在灾害逼迫之中,我不能怨天尤人,要随缘生活,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第三,谛察法忍。要相信真如的境界、菩提涅槃的境界、不生不灭的境界。只要你能够修,就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对此要坚定不疑惑。

(三)无诤行。什么叫无诤行?《金刚经》上讲“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这是在赞扬“无诤行”。实际上有分别心就有诤,有诤就有分别、有矛盾,就要斗争,引起混乱,各种混乱因此而来,人与人之间的混乱、家庭混乱、社会混乱、世界混乱,都引起来了,全是因为不能够无诤。所以特别提到“无诤三昧”,是“人中最为第一”,它是百千三昧中的第一三昧。

五、应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

[经文]“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应如何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无住就代表由空慧达到真如境界。六祖大师在《六祖坛经》里提到:《金刚经》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以无念为宗,无念,内心不要有妄念;以无相为体,对外境不要执著;以无住为本,不管内外,内心和外境一切法都不要粘缠、执著。

“无住生心”,生的是何心呢?生的是大悲、大智、大愿、大行之心,就是菩萨的悲智行愿。

《六祖坛经》中讲到:“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这里讲了两种三昧: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于一切处,心要无憎无爱,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安闲恬静,虚融澹泊,就是空的思想、无住的精神,叫无相,也叫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就是指在行动上,行住坐卧,纯一正直,无私无杂。要保持纯一,保持正直,没有私心,没有杂念,如如不动,在一切行动中保持不动的佛性,动中有静,就可安坐道场,真成净土,这样你存在的地方,走过的地方,以这个精神对待,无不是净土,无不是道场。所以这个“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也是解释“无住生心”的。

(二)如何降伏其心

降伏其心,就是修布施而不执著布施,能施、受者、施物都不执著,三轮体空。乃至于修忍辱而不执著忍辱,修般若而不执著般若,修禅定而不执著禅定,修精进而不执著精进。修一切善法,都要达到三轮体空,才可铲除一切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法相、非法相。这样才能降伏其心。

这是《金刚经》中典型的三段论式,语体采取了“正、反、合”的三段论形式,深合辩证法。下面列举十四种:

1.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2.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3.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4.是实相者,即非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5.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第一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是六度之首,是其余五度的指导思想);

6.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8.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9.如来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1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1.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12.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13.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14.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这十四种论式就代表般若,为般若的论式。“如来说如是(正),即非如是(反),是名如是(合)”,从否定意识语言的执著,而契合中道妙义的真理。

“说”就代表立,言语假立,为有;“非”就是不要执著这个,代表空,要空相、空执著;“是名”代表中道,你能够从假名中了解空的道理,了解一切法即空即有,真空妙有,就是般若中道。《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中道思想。

天台宗发挥成空、假、中的“一心三观”,即观空、观假、观中。修“空”得一切智;修“假”得道种智;修“中”就得一切种智。由空可以证般若,由假可以得解脱,由中可以证法身。

六、由大行趣大果

何谓大行?就是菩萨的六度行,四摄六度。虽然《金刚经》讲空,但它不是断灭空。修一分善就证一分果,积累一分功德就有一分功德的果,这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功德是不落虚空的。修一切善法,具“空除执著、空除烦恼、空除妄情”之真空,因果相应,必有“妙有”之功德。

大果是什么呢?就是无住涅槃,这是佛菩萨的果。无住,以大智故不住于生死,以大悲故不住于涅槃,而度众生。不管佛还是菩萨,都是住的无住涅槃,叫住大涅槃,也可以证得大菩提。

《金刚经》中有一段话:“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够遣相去执,不着相,这样来修一切善法,即能得大涅槃,证大菩提。

大涅槃就是大解脱,离开生死就是大解脱,虽然离开生死证大解脱,但不舍众生,所以叫无住涅槃。同时也可以证大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就是般若的果,般若就是证菩提的因,般若里边包括六度,在六度中,般若是指导思想。

所以能够从真空妙有之中,了解真空而不执著一切相,了解妙有生大悲心,不舍一切众生,就可以证得大涅槃、大菩提。大涅槃是已经解脱生死,虽然已经解脱生死而不舍众生;大菩提是最高的智慧的结果。这样就可证得如来法身,为菩提之果,包括三身、四智。三身指法、报、化三身;四智指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1 我的理想

理想是海水中的风向标,为你指引方向;理想是在绝望中的一团希望之火,为你照亮前方的光明;理想是冰山上的雪莲,给你启迪和目标;理想是傲立在风雪中的一剪寒梅,教你做人的道理;理想是 荒海上的一艘小帆,给我们前行的希望;理想是大海中的浪花,带着我驶向胜利的彼岸。每个人的心底里都蕴含着美好的理想:有的想成为风度翩翩的大明星;又得想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的想成 为白衣天使——医生;有的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中国更加繁荣昌盛出一份力……而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在我心中萌生这个念头已经很久了……

从小我就很想成为那些令人崇拜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引人眼球的感觉。例如:老舍的《养花》朱自清的《匆匆》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 梦》每当我看到这些字眼儿时,总会不经意的想起那熟悉的精彩片段,有感情的台词,朴实的动作,却写出了不一样的写作风格。我的作家梦就是在这时产生的,这个在我的心里萌生的理想也就更加坚 定了。

我还有一个更大的理想:用毕生的时间,写一篇传记,给世人留下有用的知识,我要用我手中的笔和灵活的大脑。为世人留下造福人类的警戒史诗。作家:听起来好清高,但是他朴实的入人心。人 类对世界的贡献是伟大的,把我人生的传奇纪录下来,如于丹纸上的心得,如金庸笔下的武侠,如吴承恩的神话,记录一片传奇的故事。感动着一片蓝天。

这是我的理想,也许你认为他遥不可及,但终究有一天我会实现的。我相信:他会赋予我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展翅翱翔在理想的天空。

2我的理想作文五年级

理想是人生旅途上的航标灯,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漫漫历史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之付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造福 于社会。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光荣的教师。

人人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桃里满天下,为着祖国的接班人默默地付出着。我最欣赏教师那种不求名利,求实奉献的精神,这也是我想当老师的主要原因。老师这个职业说起来真得很有 趣,工作的对象竟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与这么多的孩子在一起,那想必也是会返老还童吧!

可是,老师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老师是要把自己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可是自己没有丰富的知识又怎样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呢?所以,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来对待学生。从现在始,我就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授课方式方法,不同的方法,同学的反应是什么样的,效果又怎样。其次做老 师更要有耐心与热心。只有这样格能教书育人,培育祖国下一代的花朵。

当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否则就会让学生误入歧途。只有全方位充实自己才能育一流人才。

人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迎接你的将会是什么,但是梦想是个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只要你认定它,向着它努力,就会让你感觉离他越来越近……

3我的理想作文五年级

理想是海中的风向标,理想是高山上的雪莲,理想是风浪中的小船,载着我驶向胜利的彼岸。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理想,而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主持人。

我曾有过许多理想:画家、科学家、甚至是侦探、亿万富翁,但当主持人这个理想却是未曾改变过的。

主持人们个个才华横溢: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的记忆力过人,有的伶牙俐齿……

主持人总能给人们带来最新信息:时事新闻、娱乐新闻、一线新闻。有的主持人还潜伏在灾区,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报道一线新闻,为人们的利益而工作着,并不亚于警察、医生、消防官兵。

当然,理想终究是理想,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化理想为现实,不能光说不做。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就应该从小开始努力。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基础知识,为长大以后的路做铺垫。不 仅要学习好,还应该多看课外书报,多读有益的书,增长课外知识;而且,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兴趣广泛学有所长;还应该多实践,多练习,提高自身勇气与毅力,锻炼大胆的性格;更需大量阅读, 锻炼口才;勤于写作,提高习作水平。

现在电视上的主持人个个是那么优秀:董卿,端庄贤淑;李咏,诙谐幽默;何炅,幽默搞笑;董浩,成为孩子的玩伴;王小丫,才貌双全……他们又是如何成功的呢?是理想的力量。他们有了理想 ,不断奋斗,不懈努力,终于走上了成功的舞台。

理想+奋斗=成功。“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相信,我们只要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拼搏,理想并不遥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要为了理想而付出努力,为理想播下种子,为理想耕耘 吧!

理想,如梦一般五彩;理想,似彩蝶一样翩翩;理想,像希望的种子,播洒在我们的心田。只要我们付出努力,理想的花苞就会绽放!

4我的理想作文五年级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不像明星那样绚丽多彩,也不像科学家那么伟大,我只想当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别人都说这个理想离我太遥远,但是俗话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所 以,她值得我为之努力。

你们一定很奇怪,为什么不选别的却偏偏选了作家吧?又是动笔又是想的,不是很累吗?可是我极其羡慕别的作家:像黄蓓佳、杨红樱等人。在她们一类人的笔下许多奇思妙想的故事,栩栩如生。 看他们一挥笔,他们可以把黑的写成白的,把死的写成活的,可以写让人搞笑的小品,可以写让人泪流不止的小说,可以写恐怖类的小说,让他们晚上睡不着,可以……看着他们的书上写着“突破4000 册”,我就忍不住漾起一股妒嫉的心情,但马上被羡慕所取代,最后变成一种叫做“追求”的东西。有了理想,我就开始往那个方向奔跑,从“0”开始。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从这刻开始,我要“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很多的好词记句,为作文“如虎添翼”。在这个基础上积累的更多。虽然在这条路上会有许多坎坷,但是我一定会勇往直前、越战越勇。我仿佛看见了 十年后的我,正坐在灯光下创作,那是特别有心意的??《B班超人》,书发表后,第二天书籍销售突破一万册,被评为“2019年最有心意、最感人的书籍”金奖。我在领奖台上发表的获奖感言是:“能获 得金奖的鼓励就十年前的那次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同时还有一句

郭台铭

1) 人没有天生的穷命和贱命,只有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磨练自己。

2) 乌龟一定要知道别把兔子吵醒。相对的,兔子是否肯像乌龟那样一跑三十年?

3) 走出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

4) 成长,你的名字就叫痛苦。

5) 赢家永远有两个竞争者:一是时间一是自己。

6)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变化抵不上客户一通电话。

7) 顺境的人生人人会走,只是速度快慢而已;人一定要学着走逆境,而且愈年轻愈好,因为逆境才是真正学习成长的机会。

8)创业三条件:坚忍的毅力向前冲的傻劲智慧比聪明重要。

9) 我不知道什么是所谓「成功的领导」,但我知道什么是「不成功的领导」,就是:不身先士卒的领导;遇事推诿的领导;希望讨好每个人的领导;朝九晚五的领导;赏罚不分的领导。

10) 信心源自于努力和经验。所谓「信心」是无论景气再坏,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

11) 真正的`英雄,早就死在沙场上,而不是回来拿奖章的人。

12) 风雨中的宁静,没有风雨,哪来的宁静?宁静其实在风雨之中。

13) 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4) 为钱做事,容易累;为理想做事,能够耐风寒;为兴趣做事,则永不倦怠。

15) 成功是个最差劲的导师,只会带给你无知和胆怯,却不能带给你下一次成功的经验和智慧。

16) 所谓「顾问」,就是你问他「现在几点钟」,而他借用你所戴的手表,然后再告诉你「现在是几点」。

17)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

18) 不懂就要问,想保住面子的人,最后连里子也会输掉。

19) 如果看问题都和别人一样,看报纸就好了。

20) 学习的方法:.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做比说重要,习比学有效;.人要不断地学习,向对手学习。

21)天下没有完美的办法,但总有更好的办法。

郭台铭语录精选:

1) 胸怀千万里,心思细如丝。

2) 网络时代,大则恒大,小则灵活。

3) 没有希望,只有欲望,人就完了。

4) 以成败论英雄,根本是在责任心。有责任感的人遇到困难,会主动去解决设法去改变,就容易成功。

5) 每一只公鸡,都以为太阳是牠叫出来的。

6) 天才就让他留在天上。天才型人员到每一家公司都令人头痛。

7) 人过了五十岁,不但要懂得踩油门,更要懂得踩剎车。

8) 人在困苦饥饿的时候,头脑会特别清楚。

9) 大象会跳舞,不是四肢减重了,而是头脑灵活,方向走对了。

10) 轻而易举的成功,是事业的大忌。

有关郭台铭介绍:

郭台铭(1950年10月18日-),台湾著名企业家,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现属晋城市)南岭乡葛万村人,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毕业于台北市的中国海专,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精密、华人第一大民营科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以及永龄文教慈善基金会创办人。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 (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国《福布斯》 (Forbes)"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郭台铭是台湾科技首富,个人持有台湾鸿海集团股票高达71万余张,以鸿海昨天收盘价150.5元(新台币,下同)计算,一张价值逾15万,换算市值即超过千亿元。他光是鸿海股票即可盖两座台北101大楼,或是购买15至20架波音787。若加上其它个人持股,以及通过投资公司持有的财富,《富比世》杂志最新估计,郭台铭财产总值达60亿美元,约合1800亿元台币,是台湾排名第一的富豪,郭台铭捐出九成财产后,在台湾排第三,仅用大半年时间就升至第一。可见郭台铭的本领有多强。2010年《富比世》世界亿万富豪排行榜位居第136位。

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郭台铭曾经说过:“阿里山的神木(台湾最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回顾鸿海成长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铭自己能够体会。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长子。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

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