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设计的日常
锷 朱
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丛书”的过程中,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提到的,在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设计到底是什么?”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的经济正高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给设计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时候,能够听到原研哉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思考,无疑是正逢其时。这也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回国以后,我也一直在从事设计工作。设计是什么?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创意时代的到来已成为无法拒绝的现实,“设计”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到开头,回答一下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我想这也正是《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真正意义所在。
设计在哪里?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里,使用着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电器等;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物里使用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就连我们漫步的街道也是经过设计的。我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的巧夺天工令今人心驰神往,无法想像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艺术也好,文明也好,借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
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世界的瞩目。正如原研哉在书中所谈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新基准,他嘱咐日本人应该对此保持平静和内观,再造成熟文化。那么我们呢?仅仅是依仗着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争取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设计。当创意成为产业,当设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身为设计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冷静和谨慎呢?
“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引自(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9.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世界设计大师原研哉的主要设计理念。(5分)
20.这篇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结构严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21.文中“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是原研哉的名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根据这句话也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艺术家、数学家等),应该能够丰富文学(艺术、数学等)这一概念”,请举例说明这样推断的理由。(5分)
19.(5分)
(1)既感性又理性;(2)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统一;(3)以“无中生有”的理念凸现“无”的力量;(4)日常生活是设计的源泉;(5)设计师要对社会保持敏感度(社会责任感)。
(答一点得1分,答两点得3分,答三点得满分。)
20.(5分)
(1)准确。如:恰恰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其中“大概”,表推测,准确表达出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平实。如:“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我们无意识的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将深奥的设计理念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通俗易懂。
(3)结构严谨。如:文中用“设计到底是什么?”“设计是什么?”“设计在哪里?”等多个设问句,思维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举例3分,分析2分。)
21.(5分)
这句话是原研哉对自己,也是对真正的(或优秀的)设计师的要求:“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和“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丰富这一概念。(答“真正的(或优秀的)设计师首要标准是有创意,有创意才能丰富这一概念”也可得满分)(2分)
举例(一)说明理由:例如,根据“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应该能够丰富文学这一概念”。例如苏东坡,用自己的豪放派的词作,丰富了中国诗词的概念。(举例1分,分析2分。)
举例并说明理由:例如,根据“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舞蹈家,应该能够丰富舞蹈这一概念”。例如杨丽萍,用自己的孔雀舞,丰富了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念。
另举例并说明理由:例如,根据“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设这一概念”,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篮球运动员,应该能够丰富篮球运动这一概念”。例如乔丹,用自己的魔术般的篮球艺术,丰富了篮球运动的概念。
1关于慢设计理念
慢设计的理念要求设计者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爱人性、热爱生活为设计宗旨,增加产品与人际间的良好互动,形成良好的体验式购买。慢设计特点其一是关注人们生活体验,关注人们最本质的需求,做到最合适的服务式设计。用户在体验过程中放松心情、使用过程中产生人机交互的有效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慢设计理念的目的。其二,情感体验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活,所以慢设计也更加注重如何增强情感体验,也就是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中提取最核心的部分作为设计的灵感,从而慢下来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其三,在慢设计中体现真善美,简约、大气、朴实已经成为现如今人们乐意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仅能够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世界追求。
2快生活中的“慢设计”——无印良品
2.1慢下来进行情感交流、体验生活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曾说:“做设计的实质就是将这无限多样的思考和感知方式,有意识地运用在普通物体、现象、传播上。设计的实质在于发现一个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的过程。”慢下来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是慢设计理念在无印中的设计表现之一。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最为畅销的经典产品设计之一CD机,它淡雅、朴素、简洁大气却又富有生活情趣。它看起来像是一台壁挂式风扇,却又不是。当我们拉一下风扇上作为开关用的那根绳子,光盘便开始像风扇一样转动起来,虽然我们知道它是一台CD机,所播放出来的是音乐而不是一阵阵凉爽的风时,是不是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呢?它可以使我们静下心来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光,增进彼此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体验慢设计产品带给我们的惊喜。另一款经典设计是牵线木偶形茶包,在不断地冲泡茶叶时,茶叶包不断地跳动好似在跳舞一般,并随着时间变化形成一个深色的娃娃。他的设计是“慢设计”最具有代表性的,出其不意却又在情理之中。使用他设计的产品时,感到舒适却又发觉不到其设计微妙之处在哪里起作用。他的设计在于创造性地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深泽直人的设计是将慢设计理念在无印良品中视觉化,形成可触、可感、可用的产品,慢慢地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就是慢设计理念在无印良品产品中设计应用最直观的表达。
2.2慢下来与自然和谐共生
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与自然的关系,更结合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从慢设计的理念出发,探索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和谐共生的关系。日本设计师坂茂以用纸管设计建筑文明世界。他发现,纸张表面虽然看上去非常脆弱,实际上却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力,还可以简单、廉价的设施来生产。设计的出发点在于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很严重,若是再用木材建造房屋就会立即破坏森林资源,建得太牢固的房屋又会招致永久性的难民。所以他认为纸管最适合的、简易的帐篷式营房结构。不仅节约了资源,并且建造速度快、易装易拆、节约成本等特点,在自然灾害突发情况下此设计非常应时,也适应现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现在看来,他的设计也是在设计发展前沿的。无印良品不追随于流行的形式,而是努力还原事物的本质。就是还物于本真,让产品与自然和谐共生。但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设计思维和认知从一开始就是批判性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进步。
3结语
一个在全球化发展如火如荼的无印良品,即慢设计理念的最具有权威、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它让消费者慢下来体验到什么是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设计的真谛。它简约而不简单,质朴而不矫饰。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符合慢设计理念,注重简约美、朴素美、真实美。但最终追求的是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追求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慢设计理念的引领下,使用户体验、感悟生活中身边事物的真,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体验到的善,以及产品设计所展现出的美。这无疑再次肯定慢设计理念所提供的价值和深远意义。
设计的日常
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丛书的过程中,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提到的,在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设计到底是什么?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的经济正高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给设计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时候,能够听到原研哉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思考,无疑是正逢其时。这也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回国以后,我也一直在从事设计工作。设计是什么?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创意时代的到来已成为无法拒绝的现实,设计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到开头,回答一下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我想这也正是《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真正意义所在。
设计在哪里?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里,使用着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电器等;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物里使用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就连我们漫步的街道也是经过设计的。我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的巧夺天工令今人心驰神往,无法想像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艺术也好,文明也好,借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
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世界的瞩目。正如原研哉在书中所谈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新基准,他嘱咐日本人应该对此保持平静和内观,再造成熟文化。那么我们呢?仅仅是依仗着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争取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设计。当创意成为产业,当设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身为设计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冷静和谨慎呢?
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引自(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9.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世界设计大师原研哉的主要设计理念。(5分)
20.这篇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结构严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21.文中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是原研哉的名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根据这句话也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艺术家、数学家等),应该能够丰富文学(艺术、数学等)这一概念,请举例说明这样推断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9.(5分)
(1)既感性又理性;(2)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统一;(3)以无中生有的理念凸现无的力量;(4)日常生活是设计的源泉;(5)设计师要对社会保持敏感度(社会责任感)。
(答一点得1分,答两点得3分,答三点得满分。)
20.(5分)
(1)准确。如:恰恰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其中大概,表推测,准确表达出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平实。如: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我们无意识的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将深奥的设计理念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通俗易懂。
(3)结构严谨。如:文中用设计到底是什么?设计是什么?设计在哪里?等多个设问句,思维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举例3分,分析2分。)
21.(5分)
这句话是原研哉对自己,也是对真正的(或优秀的)设计师的要求: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和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丰富这一概念。(答真正的(或优秀的)设计师首要标准是有创意,有创意才能丰富这一概念也可得满分)(2分)
举例(一)说明理由:例如,根据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应该能够丰富文学这一概念。例如苏东坡,用自己的豪放派的词作,丰富了中国诗词的概念。(举例1分,分析2分。)
举例并说明理由:例如,根据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舞蹈家,应该能够丰富舞蹈这一概念。例如杨丽萍,用自己的孔雀舞,丰富了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念。
另举例并说明理由:例如,根据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设这一概念,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篮球运动员,应该能够丰富篮球运动这一概念。例如乔丹,用自己的魔术般的篮球艺术,丰富了篮球运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