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善若水的名言名句 正文

善若水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5-07-03 19:01:38

日行一善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2、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5、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6、上善若水。——《老子》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8、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9、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10、母氏圣善。——《诗经》

11、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12、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13、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14、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1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6、善,德之建也。―——《国语》

17、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18、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19、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20、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21、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转》

2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转》

2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5、子张问好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

2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2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8、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大学》

29、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30、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31、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2、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33、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34、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35、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36、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37、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38、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39、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40、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41、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42、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43、积善成德。——《荀子》

44、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

45、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

46、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荀子》

47、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4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49、善人者,人亦善之——汉《管子》

50、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汉《韩诗外传》

51、善,吉也。——汉许慎《说文解字》

52、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汉)王符《潜夫论》

5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54、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宋)欧阳修

55、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宋)苏辙

56、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凡人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

57、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宋)杨万里

58、锄一恶,长十善。——《宋史》

59、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宋)《名贤集》

60、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宋)《名贤集》

6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明)王守仁

62、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63、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64、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生方不虚生。——(明)陈继儒《长者之言》

65、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水浒》

66、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明)洪应明《菜根谭》

67、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明)洪应明《菜根谭》

68、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明)洪应明《菜根谭》

69、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则开诈善之门。使人而不好名,则绝为善之路。——(明)洪应明《菜根谭》

70、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明)洪应明《菜根谭》

71、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明)洪应明《菜根谭》

72、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明)《菜根谭》

73、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明)洪应明《菜根谭》

74、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75、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清)《增广贤文》

76、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清)《增广贤文》

77、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清)《增广贤文》

78、为善最乐,为恶难逃。——(清)《增广贤文》

79、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清)《增广贤文》

80、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朱子家训》

81、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2、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3、百善孝为先。——(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4、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5、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86、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7、座右遍陈善书格言,其志趣可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8、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9、常思身命易倾,自不得不存善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0、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1、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2、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3、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4、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5、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6、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7、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8、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9、诗书起家之本,积善传家之本。——(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0、孝莫辞劳,转眼便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1、为人父母;善因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2、开卷有益,作善降祥。——(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3、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4、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5、终日说善言,不如做好一件;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6、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7、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8、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9、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0、为一善而此心快惬,不必自言,而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身后传诵之。——(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1、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2、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3、为恶畏人知,恶中尚有转念;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4、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5、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6、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7、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8、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9、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20、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21、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2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古语

( 1 )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 2 )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 3 )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 4 ) 闻一善言,见一善,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

( 5 )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 6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 7 )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 8 )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 9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 10 )隐恶而扬善。——《中庸》

( 11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 12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中庸》

( 13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 14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

( 15 )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

( 16 )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礼记》

( 17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 18 )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 19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 20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 21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

( 22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 23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

( 24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礼记》

( 25 )兼则善矣。——《墨子》

( 26 )劝于善言而学。——《墨子》

( 27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墨子》

( 28 )己有善,不能傍荐之。——《墨子》

( 29 )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墨子》

( 30 )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墨子》

( 31 )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 32 )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墨子》

( 33 )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 34 )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 35 )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 36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 37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 38 )鸡鸣而起,孳(zī)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zhí)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 39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 40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

( 41 )积善成德。——《荀子》

( 42 )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

( 43 )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

( 44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经》

( 45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 46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 47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 48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 4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 50 )善,德之建也。——《国语》

( 51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 52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 53 )母氏圣善。——《诗经》

( 54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春秋》

( 55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 56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传》》

( 57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 58 )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 59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 60 )善累而后进之。——《谷粱传》

( 61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 62 )上善若水。——《老子》

( 63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 64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 65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 66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 67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 68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 69 )仁人事上竭忠,事亲务孝,得善则美,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墨子》

( 70 )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墨子》

( 71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 72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 73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 74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 75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 76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 7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 78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 79 )小人闲居为不善。——《大学》

( 80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大学》

让人内心平静的名言警句(一)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2、如果我们静心,唤醒内在的意识,我们会知道自己的伟大,知道自己和宇宙源头有沟通,而且是其中一分子,我们和整个宇宙是一体的,因此我们会更有耐心、更坚强、更有智慧,可以做更多神奇的事。

3、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4、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风波。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我们必须先得到内在和平,才能将和平带入世界。

7、才能是在寂静中造就,而品格则是在世间汹涌波涛中形成。——歌德

8、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患。——扁鹊

9、纯朴者是何等有福,因为他们享受着极大的宁静。——托马斯

10、心要跟小孩一样,很单纯、很简单,才能很快进步。要简单,但不要简陋。

1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2、当我们往内静观时,会发现什么都没有,没有身体,没有物质,只有真实的能量存在,那就是我们的源头。只要我们不把自己当成这个肉体,就可以明白我们的来处,真实的能量才是万物的源头。

13、神圣具有美妙、悦人、妩媚、安详和宁静的性质,给心灵带来难以表达的纯洁、光明、平安和欣喜。——乔·爱德华兹

14、心放松,精神不这么争名夺利,我们的聪明才智会自然跑出来,我们越轻松工作越好。

15、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1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7、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选自《菜根谭》

18、爱心、谦卑心是我们沟通别人的最佳利器,它会让我们天下无敌,用爱可以感动一切、打赢一切。

19、把学习的功课变成刑罚,我们才感到痛苦,不妨愉快地接受,笑着去应对它——那它就只是我们的功课。学好就行了。

20、不要让世俗问题和个人习惯阻碍自己回归真我。每当你无条件地爱别人,扩展自己爱的品质,那就是你的真我在扩展。每次这样做,你都在开阔自己的世界,开阔自己的真我,你会变得越来越伟大。

21、处在思想控制一切的世界中,这些先入为主的概念、偏见及所收集的资料控制了一切,使我们忘记了本性,忘记了自己不是那个先入为主的概念。我们不应忘记自己的判断力,必须找出自己本有的智慧。

让人内心平静的名言警句(二)

1、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于丹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3、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苏洵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看了很多很多多宝们的留言。你们太给力了就向你们说的,我是需要淡定下。你们比我能沉得住气。这是我要向你们学习的地方。一路有你们在真的什么都难不倒我了。这个张睡前的笑是想告诉你们我真的很爱你们晚安。我永远爱的多宝们。——多亮

6、经历过那样的2008,还有什么事情能影响我的心情?镇定、淡定,做什么都要镇定,看什么都要淡定。——刘翔

7、知足,是多么难得的品质。淡定,是多么高深的`境界。——何炅

8、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欧阳修

9、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苏轼

10、做君子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于丹

11、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

1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王勃

13、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14、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

15、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卡耐基

16、原谅敌人要比原谅朋友容易。——狄尔治夫人

17、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8、单纯的生活是随遇而安,有什么享受什么。笑着接受一切。

19、当陶醉在爱里,我们就会变得象诗人、音乐家一样,像在天上飘,走路不用脚;用灵魂呼吸,不是用心智;用心灵思考,不是用头脑;用爱的语言交流,不用开口说话。

20、当我们把关爱、仁慈、宽容和体谅扩及别人时,我们就创造了天堂。

21、对人诚信是保护自己尊严、良知的最好方法。

22、放下自己的小我,自然变得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