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梨涡的名人名言 正文

关于梨涡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5-07-26 19:53:21

1、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3、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朱熹《朱子语类》

4、心统性情者也。——朱熹《近思录》

5、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6、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7、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8、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1、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12、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13、礼即理也。——朱熹

14、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15、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16、为学读书,须是耐烦。——朱熹

17、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论语集注》

18、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19、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20、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21、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22、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23、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24、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25、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

2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8、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29、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0、守正直而佩仁义——朱熹

31、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32、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3、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34、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近思录》

35、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36、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37、活到老,学到老。

38、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3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0、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41、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42、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名人名言大全《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朱熹

4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44、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45、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4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47、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朱熹《范纯仁语》

48、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朱熹

49、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50、蹉跎莫谴韶光老。——朱熹《四时读书乐》

51、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5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5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55、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5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57、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58、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59、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朱熹

60、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61、"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

6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63、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64、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朱熹

65、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66、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67、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68、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69、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70、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71、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72、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73、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74、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7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6、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朱熹

77、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78、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79、人之操履无若诚实。——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80、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81、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朱熹

82、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83、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84、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85、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86、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朱熹

87、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8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89、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90、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朱熹

9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9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93、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9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95、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96、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97、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98、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朱熹《朱文公集》

99、朋友,以义合者。

100、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1、想念真是很玄的东西,人的心明明那么大,可当你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它就变得那么小,小得只够装下那个人的影子。 ----《四幕戏》

2、有些刺扎在心里一辈子无法拔出,你以为已经不疼了,其实是因为深深长在了肉里,等闲的刺激根本刺激不到,但一旦被刺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岁月是朵两生花》

3、这世上最残忍的事是什么?是知道她会在何时死去,却无能为力。 ----《华胥引》

4、我奶奶说所有的果都含在它唯一的因里,所有的结束,唯一的那个开端都早已给出了预示。这一刻我依稀有些明白我奶奶这句话的意思。我想给聂亦很多很多爱,就算他不想要,那些爱情没法装进他的心,至少能够满满地装进我们的婚姻。那是我曾经孤注一掷的想法。可见我爱聂亦其实没有什么底线,而因为从来没有预想过有一天能够那么接近地去爱他,搞得这场爱情似乎也没有贪欲。这是我们的因,我希望他好,只要他好我就觉得开心。这唯一的因早已预示了分离的果。

所有剧烈的成长,都源于磨难和痛苦;所有突然的顿悟,都是伤口滚出的血珠。 ----《四幕戏》

5、我妈说机场没情调,怎么会,昨天我和聂亦还相隔两地,今天这些钢铁做的大家伙就把他送到我面前来,看得见,摸得着,身上或许还带着太平洋微咸的海风味道,没有什么比这更加有情调。 ----《四幕戏》

6、我希望我的婚姻里能有很多很多爱,最好是两个人的爱,如果聂亦不能给,我就多爱他一点,反正我感情特丰富,我也不觉得爱情是激素。 ----《四幕戏》

7、死亡是分离,是这世间最无望的分离。若人死而无灵,这分离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悲痛可言。若人死而有灵,我能看到还活着的他们,可他们却再也无法见我,他们的悲痛始终大于我。 ----《四幕戏》

8、人生有很多非其不能、非其不可的事情,很多人觉得非其不可是种选择,其实非其不可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因果,且是一对一的因果。世间所有的“非”都含在它唯一的“是”里,所有的“果”都含在它唯一的“因”里,所有的结束,其实唯一的那个开端都早已给出了预示。 ----《四幕戏》

9、那张做我电脑桌面做了好几年的英俊面孔蓦然跳进眼中,就像是一束阳光突然照进我心中的`玻璃房子。有一颗种子奋力挣脱土壤的束缚,揪得心脏一疼,种子在一刹那长出小芽、长出花茎、长出叶子,然后在最高最高的顶上,开出了一朵巨大的、雪白的、美丽无比的花。 ----《四幕戏》

10、人心有多好,人心就有多坏。 ----《四幕戏》

11、我从城楼跌落而下,想师父一直忐忑怕把我培养成一个哲学家,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我终于还是成为了一个哲学家,走进自己给自己设的圈,最终以死作结。此生唯一遗憾是不能再见慕言一面。那个夜晚,星光璀璨,他抱起我,衣袖间有淡淡梅香。 ----《华胥引》

12、我想起林觉民的《与妻书》,“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我而死,因为以你的瘦弱之躯,必然不能承受失去我的悲痛,如果我先死去,将失去我的悲痛留给你,我心不忍,所以宁愿你先死去,让我来承担这样的悲痛。”

死亡是一场灾难。却更是活着的人的灾难。 ----《四幕戏》

13、她放下手中书卷抬头看他,像回到未出阁前,战场上永远微笑的宋凝,声音沉沉,颊边却攒出动人梨涡:“我想要什么?这句话问得妙,我什么也不想要,只是有些东西,柳萋萋她不配得到。” ----《华胥引·浮生尽》

14、时间真是神秘,只要你活着,它就与你同在,像一位雕刻大师,用漫长的岁月,将每一个人都雕刻成完全不同于最初的样子。 ----《四幕戏》

15、这是一个怎样的相遇。

那一瞬间,我忽然就理解了我妈从前说过的那个关于心是一个玻璃房子的比喻。 ----《四幕戏》

1、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6、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7、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朱熹《朱子语类》

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10、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1、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4、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15、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朱熹《范纯仁语》

16、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17、蹉跎莫谴韶光老。朱熹《四时读书乐》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2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21、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2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3、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

2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25、心统性情者也。朱熹《近思录》

26、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

27、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28、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2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3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1、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32、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33、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朱熹

34、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3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36、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37、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朱熹

38、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39、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40、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41、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朱熹

42、礼即理也。朱熹

4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朱熹

44、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45、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近思录》

46、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47、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4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49、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朱熹

50、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51、为学读书,须是耐烦。朱熹

5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朱熹

53、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5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论语集注》

55、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朱熹《朱文公集》

56、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5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58、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5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6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61、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62、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朱子家训》

63、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64、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6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66、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67、守正直而佩仁义朱熹

68、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6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70、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71、人之操履无若诚实。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72、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73、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74、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75、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76、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77、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78、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79、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80、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81、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朱熹

82、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朱熹

83、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84、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85、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86、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87、四书五经之所以能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封建社会人们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坚韧;诗经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教会人们开拓和创新礼记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是治理国家的法宝朱熹《四书五经》

88、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朱熹《四书五经》

89、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朱熹《论语集注》

90、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朱熹

9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92、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朱熹

93、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朱熹

94、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朱熹《劝学文》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97、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98、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的是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做到见微知著,可前知祸福。朱熹《四书五经》

99、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道德素养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秦汉儒学偏重为政治民小学教人掌握文字知识,而大学教人如何为人大学诚意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修身在正其心朱熹《四书五经》

100、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朱熹《茶坂》

10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才会有地位,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朱熹《四书五经》

10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103、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