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清朝张之洞的名言 正文

清朝张之洞的名言

时间:2025-04-29 19:10:41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1)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

(5)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6)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7)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8)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9)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2)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3)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14)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15)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6)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17)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9)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

(20)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1)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22)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3)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2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2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26)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7)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28)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30)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知不足者好学,耻不问者自满。——(宋)林逋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

4、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6、看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元)陈秀明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出自: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张居正

10、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11、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王安石

12、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书摘

13、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清)刘鹗

1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6、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张之洞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1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0、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宋)朱熹

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23、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5、读书百遍义自见。——(南朝)裴松之

26、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3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37、少年好学,将成大器。——书摘

38、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3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4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1、学风四戒: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戒浮,浮则无深。——报摘

42、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4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4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5、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4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8、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49、忧愁非书不释,忿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清)颜元

50、读书,一个永恒话题。古人是这样看待读书的.。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5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56、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陆游

57、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汉)徐干

5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格言联璧》

60、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韩愈

1、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

2、兵之于国家,犹气之于人身也。人未有无气而能生者,国未有无兵而能存者。

3、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已民。志定力坚,自有成效可观。

4、生齿繁,百物贵,仅树五谷,利薄不足以为养。古昔之农患惰,今之农患拙。

5、鄙人性情,向来专作独任其难之事,尤专作费力不讨好之事。

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7、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

8、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9、鄙人立身立朝之道,无台无阁,无湘无淮,无和无战。其人忠于国家者敬之,蠹于国家者恶之,其事忠于国家者助之,害于国家者攻之。中立而不倚,论卑而易行。当病而止,而不为其太过,奉公而不为身谋,期有济而不求名。此则鄙人之学术也。

10、鄙人有见必吐,有疑必争,有善必从,有错必改。

11、驾驭人才之道,患其无欲,苟有所欲,便有可用。

12、穷维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哀,其表在政,其里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