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马,恩)
2. 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恩)
3. 运动应当从它得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马,恩)
4. 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得反映特性。(列宁)
5. 观念得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载人脑中改造过得物质的东西而已。(马,恩)
6. 人得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
7.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斯大林)
8.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恩)
9. 头脑的辨证法只是观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马,恩)
10. 所谓客观辨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辨证的思维,不过实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马,恩)
11.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列宁)
12. 辩证法堆观存事物作肯定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马,恩)
13. 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马,恩)
14.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马,恩)
15. 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马,恩)
16. 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列宁)
17.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列宁)
18.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那种需要酒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恩)
19.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
20.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马,恩)
朱光潜: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人生的前台与后台;行与思;苦干与静思。
钱穆说:“心生命必寄存于身生命,身生命必投人于心生命,亦如大生命必寄存于小生命,而小生命亦必投入此大生命。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中国人一条心的大生命。若不在此一大心中生活,此人便如没有其生命,只如禽兽众生般,有其狭小短暂之身生命而止。”——心生命与身生命的统一;精神生命与物质生命;为心,还是为身?
梁思成说: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共性与个性;统一与独特。
作家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目标迷失与不忘初心
高晓松说: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物质与精神心灵
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诗意生话
苏格拉底说:雅典这集市,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啊? ——物质与精神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弯路与成功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卓别林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创新与打破常规
爱因斯坦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创新与猜想
普朗克说: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创新与反对权威;
司汤达说: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创新与不寻常
思想家爱默生说:“真正的船只,是造船的人。”——成功与自我
思想家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与约束
霍丁?卡特说: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两份永久的遗产: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根基与理想;支撑之根与理想翅膀;自立之根与自由之翅。
诗人席慕蓉说: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忘记与铭记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谦卑与自信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责任与创新
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刚与柔
鲁迅说: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个性与特色
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在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砥砺与成功
鲁迅说:从来如此,便对吗?——质疑与创新
鲁迅说: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积累与成功
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自己与他人
鲁迅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而培根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还有人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与思考
鲁迅说: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博学与专一
鲁迅说: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前进与淘汰
鲁迅说:“单是《红楼梦》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心态不同,角度不同
作家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认识这个矛盾的时代; 心态与时代
作家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兴趣与发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处与短处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得与失
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车尔尼雪夫斯基)—光明与阴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失败与成功 自然规律
历史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尼雪夫斯基〉——困境与平坦
枫林新叶催陈叶,雏凤清于老风声。(李商隐)——陈与新 继承与发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苦难与成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与贫贱
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小中见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明与暗 谏言与纳谏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骄傲与落后
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毁林填海——眼前与长远
伽达默尔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实践与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
1、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是易经中最著名的哲学名言。易经认为,阴阳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世界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有人说中国哲学没有辩证法,甚至如德国辩证哲学大师认为中国没有哲学,这就是啪啪地打脸!所以说,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渊薮,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行为指南。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易经中关于人生哲学最著名的名言警句。自强才能自立,自卑必将自败,宽容别人必然前途宽广。易经告诉我们,对自己狠一点,要自强不息,对别人厚道一点,宽容是人类的美德。
3、生生之谓易
生,来自于阴阳的消长转化,生生,是指阴阳之间不停第相互运动相互转化。这句话常常和“天地大德曰生”一起使用,主要是说明天地万物无时无刻都处在运动发展之中。在人事来说,生,就代表着希望。古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好玩的国学说“只要还有眼泪,生活就有希望”。
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强调变通。易经认为,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在人生哲学上,易经告诉我们,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权衡利弊灵活变通,就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再穷无非讨饭,不死总要出头!
5、日新之谓盛德
日日增新变化不息,叫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被刻在商汤王洗澡盆上的名言,它告诉我们,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的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到人生哲学上,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精神和道德进行洗礼,以保持精神每一天都是新的。古希腊哲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好玩的国学说,每天给自己的精神洗个澡吧!
6、履霜坚冰至
踏上秋霜,就应该想到寒冷的坚冰必将来临。智者可以从一叶而知秋,愚者偏偏一叶以障目。易经告诉我们,应该仔细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到未雨绸缪。
7、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天下有平坦的大路,就有陡峭的悬崖,有前进,就会有往复。在人生哲学上来说,易经告诉我们,天下之事没有一帆风顺的,当你攀登上峭壁,前面也许就是一马平川,当你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接下来也许就是喝凉水也塞牙的倒霉。所谓盛极必衰,衰极必盛。
8、中行无咎
中行,指中正,行中道。无咎是指没有灾祸。易经告诉我们,凡事要行得正坐得直,不要过头走极端,也不能不及,这样人生才没有灾祸,这与孔子的“过犹不及”和朱熹的“不偏不倚”有异曲同工之妙。
9、与时偕行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很平实的哲学道理。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顺应时机,把握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与时俱进”是一个道理。如何才能与时偕行,孟子告诉我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要把握好最佳的时机,并能够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则事业大成!
10、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是易经中的因果律。一般认为佛教最讲究因果报应,其实,易经早在佛教传入之前,就极为深刻地阐明了因果律。易经告诉我们,做人要多行善事,少做坏事,上天会给你最公平的回答!
11、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不管事物有多复杂或困难,都要以平易简单的方式来观察,那就可掌握天下的真理了。 易经告诉我们,天下的大道其实都是最简单的,聪明的人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12、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古时候,包牺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所宜,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这是易经中“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观象取义”方法论的精华。南怀瑾先生认为,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范围缩小,缩小到从人身体生命开始,再扩大观察天地万物,最后把它归纳成为文化精神的结晶。
13、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指通过观象取义的方法,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联系,不仅如此,还可以取象比类,触类旁通,从而联想到更多同类事物的发展规律。易经高度重视联想能力,所以说,“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是怎样”?
14、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该行动的时候就行动。这是易经奉献给我们最有名的人生智慧。何时该停止,何时该行动,关键在于把握恰当的时机,正所谓“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好玩的国学说,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乃大英雄!
15、知幽明之故,以知死生
易经认为,天下的事情不是全部显露在外的,而是像大海中的冰山一样,绝大部分是隐藏不显的。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以明测暗以显探幽的方法,才能通晓人事,明白生死的意义。
16、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易经强调未雨绸缪的实践哲学。如何才能未雨绸缪从而防患于未然?几,指的是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事物,但微小中蕴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见微知著”“知小而谋大”,才能把握事物吉凶的先兆,才能迅速行动争取先手!
17、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简单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智慧!好玩的国学君说,得意的时候别嘚瑟!
18、正家而天下定矣
这是易经中关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关系的至理名言。这对儒家学说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就源于此。
19、保合太和,乃利贞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和谐,这也是易经中这句话的哲学精髓。从国家的治理来说,只有保合太和,才能万国咸宁,对于人生来说,内心和谐才能万事顺遂。
20、损益,盛衰之始也!
损就是减少,益,就是增加。事物有减少也就有增加。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于,看问题千万不要太绝对,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要看到事物的相互转化,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事物的转机。好玩的国学说,有痛苦就会有快乐,有失败就会有成功,有失望就会有希望,有眼泪就会有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