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诸葛亮教育儿子的几句名言 正文

诸葛亮教育儿子的几句名言

时间:2025-05-05 09:46:52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等。(刘安:《淮南子》)

②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 ,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

③“竹林七贤”。 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刘咸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四).唐代文学

1.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③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毛泽东同志喜欢的名篇有《雁门太守行》“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洲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 《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1.元曲四大家

①白朴, 名作有《墙头马上》

②关汉卿,号 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

③马致远, 名作有《汉宫秋》

④郑光祖 ,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2.十大悲剧占其六

秋天同步练习

2.4 秋天 同步测试(苏教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船坞(wū) 时髦(máo)

拌嘴(bàn) 黯然神伤(àn)

B.绯红(fēi) 害臊(sào)

懵懂(mén?) 气闷难受(mèn)

C.灵柩(jiù) 怨忿(fèn)

和睦(mù) 一念之差(chā)

D.酗酒(xù) 别扭(biè)

牲畜(xù) 熙熙攘攘(r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编篡 降格以求 天真磬露 夸大其词

B.国萃 数见不鲜 奋世嫉俗 根深蒂固

C.俯瞰 直接了当 实至名归 泱泱不乐

D.濒临 心悦臣服 莫名其妙 吹毛求疵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代青少年既要努力书本知识,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若只有才学而无美德,也会成为________子孙。

②他今年5月曾向巴西某杂志透露,“我儿子经常帮助麦当娜照顾儿女,同她的儿子________踢球”。

③有考生和表示,“平行志愿”“靠分数说话”,体现的是硬碰硬的实力,在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情况,而不是与他人“________”,心态会更加理性平和。

A.不肖 一起 博弈 B.不孝 一起 博彩

C.不肖 一齐 博彩 D.不孝 一齐 博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制造大国的盛誉让我们自豪,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让我们振奋,而核心技术的缺位却让我们若有所思。

B.周某私下配备了全套警察装备,并伪造警官证,以警察的身份招摇过市。

C.班级团支部准备组织同学们星期日去秋游,大家兴致勃勃,王小亚同学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同学们搞生态自助游。

D.南京的首场古董挂表拍卖会结果差强人意,美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项明华收藏的23款古董挂表昨天仅仅拍出了一块——华生1906年产的银壳钻挂表以底价1300元拍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好评如潮。

D.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研究和发现,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

菲利浦走到车后……双手攀住车舷,顺着车身下面的小铁梯子爬上车。

“帕韦尔……”他央求道,连自己也觉得这不像是他说话的声音了,因为他本来并不准备用这样哀求的语气说话。“让我和她告个别吧……掀起棺盖,让我哪怕看一眼。”

帕韦尔倏地站起身来,朝他迈近一步……于是菲利浦逼近地看到了他的面孔……脸全变样了,前不久还充满郁伤的一双眼睛现在一下子变得恶狠狠的……

“走开!”帕韦尔声音不大,但冷酷无情,还当胸推了菲利浦一把。菲利浦没料到这一下,差点儿摔倒,幸亏抓住了车身,才站稳了脚。“走……”帕韦尔喊了起来,又推了他一下,接着又一下——而且推得很重。菲利浦死命地抓住车身,望着帕韦尔,简直不认识他了。他搞不清这是怎么回事。

“哎,哎,你们怎么啦?”车子里骚动起来。一个青年男子,大概是帕韦尔的儿子,抱住帕韦尔的双肩,把他推到车子里边。“你这是干什么?你怎么啦?”

“叫他走!”帕韦尔恶狠狠地说,“叫他离开这儿!……想得倒美,看一眼。居然爬上车来了……这个恶棍。走!走开!……”帕韦尔跺起脚来了。他好像是痛苦得发了狂。

菲利浦爬下车。现在他总算明白帕韦尔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在下面也恶狠狠地望着帕韦尔。他回敬了几句,可连自己也弄不清说了些什么,不过,看来这些话都是早就憋在肚子里的:

“怎么,痛苦啦?抢了别人的,还痛苦! 当时不是挺乐的吗?……”

“你不是也乐够了!”帕韦尔在车上说。“你那股得意劲儿,我很清楚!”

“建立在别人悲痛上的生活就是这样。”菲利浦继续说,根本不去听车上说些什么,要紧的是把要说的话全说出来,这最要紧。“你以为你会称心如意啦?没那回事儿,这不可能。现在我可看到了你得到个什么报应……”

“你呢,你过了几天称心如意的日子呢?你……自己……自己怎么会这副拱腰曲背的怪样儿?你要是生活得好,背怎么也驼啦?是生活得太好了吧!”

“你不是挺乐吗?这就算乐到头啦……叫花子。你这个叫花子!”

“你们怎么啦?!”年轻人也火了。“是疯了怎么的!……也不看看时候。”

车子开动了。帕韦尔还在车上叫喊着:

“我是叫花子!……那你就像条公狗那样躲在门背后嗥哭了一辈子!叫花子不是我,是你!”

菲利浦慢腾腾地往回走。

“玛丽娅,”他想道,“唉,玛丽娅,玛丽娅……你把大家的生活都毁了。叫嚷了一通——两个傻瓜……咱们俩都是叫花子,帕韦尔,你也别火冒三丈。你要不是叫花子,那你发什么脾气?为什么要生气呢?青春年少的时候你既然在幸福树上摘了一只果子,那你就领略生活的欢乐吧。可你也同样没尝到欢乐。她没有爱过你,这就是你的痛苦,所以现在竟破口大

骂了。当时你就不该来抢!你却偏要来,三下两下就把人给带走了!……好不高兴!”

菲利浦内心痛苦……而现在,这种痛苦里又加进了对玛丽娅的怨忿。

“你也够呛,等也不等就一溜烟到克拉尤什金村去了。简直是急不可待了。也是徒劳,现在怎么样呢?”

“现在还有什么……”菲利浦最后对自己说。“现在没什么了,好歹得活下去……早晚步她的后尘。什么都不可挽回了。”

风势明显地减弱了,天也放晴了,太阳照耀着,但是很冷。四周显得光秃秃的,寒气逼人。这也自然,秋天了,秋天怎么会暖和呢?

6.菲利浦和帕韦尔对对方都是“恶狠狠”的态度,他们的这种态度缘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菲利浦内心痛苦……而现在,这种痛苦里又加进了对玛丽娅的怨忿。”你认为菲利浦的痛苦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帕韦尔说:“你那股得意劲儿,我很清楚!”结合全文,说说“那股得意劲儿”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菲利浦骂帕韦尔是“叫花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

纪念册

[俄国]契诃夫

九品文官克拉捷罗夫,一位极其精瘦的男人,向前迈出一大步,面对四品文官日梅霍夫说道:“阁下,这些年来,由于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与英明领导,我们深受感动,特向您……”

“在您上任后的整整十年期间……”扎库辛提示说。

“在您上任后的整整十年期间,我们这些下级人员感受至深。获益匪浅,特在这个……对您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里,把这本贴有我们照片的纪念册赠送给您,以表示我们对您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并祝您长寿,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仍能在您的带领下为国家作出贡献。”

“由于您在正义和进步的道路上给予我们慈父般的教诲……”扎库辛补充说,随即擦擦脑门上突然冒出来的冷汗,显然,他很想说话,而且显而易见,他已经准备好了一篇颂辞。“让您的旗帜在天才、劳动和社会自觉的领域内,永远高高地飘扬!”他最后总结道。

现在,大家可是清清楚楚地看到,在日梅霍夫那历经沧桑的脸上正流着两行泪水。“诸位先生们,”他用发颤的声音说,“我没有料到,我万万没有想到,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周年纪念日,会受到你们如此热烈的祝贺……我很感动……甚至可以说……非常感动……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时刻,请你们相信……请你们相信我的话。朋友们,我比任何人都更加希望你们好,我……如果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那也是为了你们好呀……”

于是,四品文官日梅霍夫跟九品文官克拉捷罗夫轻轻地互相吻脸颊并拥抱,以示对对方的感激。而这举动让克拉捷罗夫先生激动得难以自抑。接着,长官做了个手势,那意思是说:他由于太激动,说不下去了。于是便失声痛哭起来,仿佛人们不是在向他赠送珍贵的纪念册,而是要把纪念册从他手里夺走似的……后来,他稍微平静下来,也许握手是现在最好的表达,而且他已经这样做了。他在众人兴高采烈的欢呼声中,走下台阶,坐上四轮轿式马车离开了。随着马车的一起一伏,刚才的一幕一幕又袭上他的心头,并化成泪水,夺眶而出。

然而,我们的男主角先生并没有结束他的周年纪念日,回到家以后,他的家人、亲朋好友都热烈地欢迎他,向他鼓掌欢呼,以至他仿佛觉得,他果真为祖国做了许多好事,倘若不是由于他降生于世,祖国的情况说不定就会更糟。周年纪念日庆祝宴上,碰杯声、颂扬声不绝于耳,又是热烈的拥抱,又是激动的热泪。也许日梅霍夫先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受到如此殊荣,也许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时刻。

“女士们!先生们!”在吃甜点前他说:“今天我非常荣幸地接受了各位的称赞,但同时我又深刻地明白,在为国全心全意、不留余力的人中,我又是如何的不足为道。这么说吧,我们不是在为一种形式上或字面上的东西服务,而是在为一种天职服务。在我为国效劳的整个期间,我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么一个原则:不是公众为了我们,而是我们为了公众。今天的一切证明我并没有做错,我了,而这个是千千万万的人给予我的,我手中的这个纪念册就是我的见证!”

此时这本纪念册就如同盒子一样闪闪发亮,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真是一个很棒的册子,不是吗?”日梅霍夫的女儿奥利娅说,“我想,它大概能值五十个卢布吧。哦,真是太美观啦!爸爸,您把这本纪念册送给我吧。你听见了吗?我要把它珍藏起来……这么好的一本纪念册。”

午宴后奥利娅兴高采烈地回到自己的屋子,手里拿着那本纪念册。第二天纪念册里换成了奥利娅的好朋友的相片,而那些官员的照片横七竖八躺在地上,显得那么无助。

科利亚,这位“四品文官”的儿子,则把那些官员的照片捡起来,用带颜料的手把他们的衣服涂成红色。没有留小胡子的——给他们画了绿色的小胡子,没有大胡子的——他给他们画上棕黄色的大胡子。后来实在没地方可涂了,他便干脆把那些官员们从照片上剪下来,在他们的眼睛上钉上大头针,当做玩具士兵玩起游戏来。他把九品文官克拉捷罗夫剪下来,钉在一个空火柴盒上,然后举着他,走到书房里去找他的父亲。

“爸爸,您来看呀!这简直是一座纪念铜像!”

日梅霍夫哈哈大笑起来,摇晃着身子,然后带着满腔温情吻了一下科利亚的小脸蛋,发出吧的一响。

“好,去吧,小淘气,拿给***妈去看。让***妈也瞧瞧吧。”

(选自《微型小说哲理荟萃》,新疆人民出版社)

10.扎库辛的脑门上为什么“突然冒出冷汗”?请从两个方面写出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上下文,你认为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前面多次写出日梅霍夫激动得流泪,最后又写到他“哈哈大笑起来”,在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这篇小说的讽刺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4.将下列长句改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感情为社会的母本,迅速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弟兄”的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上课铃响了,一位同学还慢悠悠的往教室里走。进教室后,又不紧不忙的回到座位上。这时笑着对大家说:“某某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上次在教室里乱追同学,了他,你看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铃打了这么半天了,依旧能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

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当时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1)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解析:A项,船坞(wù);B项,懵(měn?)懂;D项,牲畜(chù)。

2.C 解析:“不明就理”应为“不明就里”,意思是:不明白其中的实际情况。

3.A 解析:“不肖”,品行不好;“不孝”,对父母不敬。“一齐”强调时间,表同时。“一起”指同一处所;一同;共同。强调空间,表合在一处。“博弈”,动词,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博彩”,名词,指赌博、摸彩、抽奖一类活动。

4.B 解析:B项,“招摇过市”故意在公众场合大张声势,引人注意。A项,“若有所思”,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形容沉思不语,用“若有所失”更为合适。C项,“推波助澜”,从旁鼓动,以增加声威和力量,多指向坏的方面。D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句意不符。

5.B 解析:A项,不合逻辑,第二个分句中,“参赛选手通过”“角逐”,与第三个分句中“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矛盾,应改“通过”为“经过”。C项,词序不当。“奥运会中历届”应该为“历届奥运会中”。D项,词序不当。并列短语“研究和发现”,短语中的两个词语应调整位置。

6.菲利浦恶狠狠的是因为帕韦尔抢走了他爱的人;帕韦尔恶狠狠的是因为菲利浦带走了玛丽娅的心,他得到了她的人却没有得到她的爱。

7.他一生挚爱的玛丽娅去世了,没有了感情的寄托;他想看玛丽娅最后一眼,却遭到了帕韦尔的怒骂;怨忿玛丽娅急不可待地出嫁,没有享受爱情的幸福。

8.指菲利浦年轻时热衷于,高谈阔论,指天画地,倔强,笑话乡下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愚昧,甚至为了追赶一时的时尚不惜放弃了让他刻骨铭心的爱情。

9.帕韦尔娶到了玛丽娅的人,却没有得到她的爱情,没有领略生活的欢乐,在爱情上是贫穷的。

10.扎库辛的脑门上突然冒出冷汗来,一是因为在上司面前感到非常紧张;二是为自己肉麻的颂扬而感到羞愧。

11.一是众人的吹捧使男主角飘飘然,忘乎所以,觉得自己果真做了许多好事。二是说明了男主角没有自知之明。

12.①用了对比手法。日梅霍夫听到下属们的颂扬,他流下“两行泪水”,激动得“失声痛哭”,“夺眶而出”,与最后将珍贵的纪念册随意交给儿女当成玩具“哈哈大笑”形成鲜明对照。②作者的用意是充分暴露男主角的两面性,官场一面,生活一面,虚伪的嘴脸暴露无遗。

13.示例:讽刺主题:官员之间阿谀奉承、虚伪的本质;更大的是讽刺社会制度,官场等级观念。

14.示例:①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迅速复制出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

②这种人际关系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感情为社会的母本。

③这种人际关系是官员为“父母”、下属为“子弟”、朋友和熟人为“弟兄”的关系。

15.(1)批评那位同学调皮捣蛋,不遵守校规校纪;松弛拖沓,上课不按时进教室。

(2)你很有个性,但该急当急,该缓则缓,轻重缓急都要用对地方喽,还要注意一个“度”,过犹不及嘛。

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三

你还在为没有合适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而苦恼吗?别担心,看了“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三”以后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中语文学法: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三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是“简要”、“明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此点可以落实在病句中考,也常和压缩语段、语法的综合修改、修辞、连贯等一起考。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此考点近年来是考查的热点,综合性强。

“得体”,就是指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常结合具体生动的语境来考查,也是考查的热点。

一、“简明”的三种方法:

1、去次留主法:此法常要求考生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原代的意思。考生要善于找到所给语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以此作为答案的核心内容,删除无关的语句。

2、辨识歧义法:可从以下角度辨识:句中有多义词、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关系不清。

3、删除繁冗法:多出现在改错题里。找到题目中的重复、繁冗的词语并删除掉。

二、“连贯”的八项注意:

1、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换了话题,整个句子就显得不连贯。

2、事理的逻辑性:在行代中,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中违背了逻辑,就一定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3、行代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连接。这样才能保证代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4、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

5、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风格应该统一,不然就显得不协调。

6、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在语言的具体表达中,也要满足这样的顺序。

7、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这样就保证了句子由短而长的自然顺序,语句就显得连贯了。

8、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这样,可以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

三、“得体”的四个方面:

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代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和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

4、要考虑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指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代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热身训练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②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劳作

③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④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分析:该语段阐明人类并未真正在保护动物。横线左边的句子有两个关键词语“玩弄于掌”、“主宰命运”,其中“玩弄”明显带贬义,程度重,“主宰”显中性,程度轻。再看提供的四个短语可压缩为①兔子小鸡成玩物②动物劳作③老虎表演④动物献身,明显可分为两类:①③与②④。据“玩弄”与“主宰”的先后顺序,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

■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 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 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整分联背诵法

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 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

■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教你如何快读背诵古诗词和文言文”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文言词汇的特点

古今汉语相比较,差别最大的恐怕就词汇了。

(1)、从词的结构形式上看,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 现代汉语词汇则以从音节词为主。了解了这一特点,就要昼避免把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当作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理解。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指示”就不能误认为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因为从两个人的关系上看,蔺相如既不是秦王的上级,也不可能是秦王的长辈。如果作为两个单音节词来看,就好理解了,“指”是“指出”,“示”是“给......看”,“请批示王”,就是“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这样,文意就贯通了。因此,在遇到与现代汉语双音词写法相同,但作为双音词来讲又讲不通或与上下文文意不贴切的情况,不妨试着当作单音词来解 当然,前面说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并不等于说古汉语中完全是单音节词,实际上,古汉语中不是有少量的不能拆开的`双音节词的。我们不要把这些不能拆开的双音词,硬拆成单音词来理解。文言文中少数不能拆开的双音词大体包括以下几类: 联绵词 如:犹豫、仓皇、匍匐、窈窕 外来词 如:单于、可汗、葡萄、琵琶 偏义复词 如:存亡、公姥、作息、异同 特定称谓 如:布衣、社稷、天子、足下 遇到这类词语,切记不能拆双为单。

(2)、从内容上看,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则更大。 除了日月山川牛羊等一些基本词汇外,绝大多数词语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词义的扩大。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狭小,后来范围扩大了。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这里的“国”指的是“国都”,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则指的是“国家”,词义范围明显扩大。 第二种,词义的缩小。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后来缩小了。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句中的“子”指的是子女,既可是男孩,也可是女孩。而现在的“子”,则只有“儿子”的意思了。 第三种,词义的转移。古汉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的意思转变成新的意思。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走”却变为“行走”了。 第四种,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古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发展到现在,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句中“偷”,是“暂且”、“苟且”的意思,是中性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偷”是“盗窃”的意思,是贬义词。 一词多义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文言文中则更为普遍。尽可能多地掌握词语的多种义项,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最基本的意义,我们称它为这个词的本义;这个词的其他义项,都是由这个本义引申而来的,叫做引申引;有时,一个词远有些义项与本义毫无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用打比方的方式形成的词义则叫比喻义。如:顾:本义是“回头”,其他如:“看”、“拜访”、“照顾”、“关心”、“顾虑”等义项都是由它引申而来的,都是“顾”的引申义。“但是”,“反而”两个义项与“回头”这个本义毫无关系,只是由于同音产生的假借义。干城:本义是“盾牌和城墙”,后来喻指国家的保卫者。用得久了,成为一个固定的词义,这就成了比喻义。如何确定词的本义呢?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查找工具书。《辞海》等工具书中,每个词的第一个义项往往就是它的本义。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断。第一、是看这个词诸多义项之间,哪个是引申的起点。还以“顾”为例,在诸多义项中,除了,“但是”、“反而”这两个假借义外,其他义项的引申关系是:顾,回头─>看─>拜访─>关心─>思念......。这些义项都是由“回头”引申而来的,这里面引申的脉络是很明显的。第二、可根据字形推知本义。汉字的表意性决定了大多数字意都可从形体上推知。比如这个“顾”字,本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形旁是“页”。在甲骨文中,这个字写作“ ”,突出一个人的头部,凡从“页”的字,均与头有关,如:“颈”、“项”、“额”、“颧”、“颊”都是这样。因此,我们可以推知“顾”的诸多义项中,“回头”应该是它的本义。尽管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却只能有一个义项。要确定一个词在某句话中的具体意义,就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了。在词语的分类上,古今汉语基本是相同的,都分成实词、虚词两大类,只不过古汉语习惯上把代词归入虚词类。学习实词,要掌握教材后面常见文言实词总表上列举的365个实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 学习虚词则要求从兼类情况多和用法灵活的角度掌握32个常用虚词。综上所述,词汇部分古今差别大,包含内容多,并且掌握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理解,因此,可以说词汇部分是文言文学习的灵魂。

高中语文学习积累--拓展的一片天空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晚年在繁忙的公务中仍不辍农耕,休憩时依然不忘写作。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立即摘取身边的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贮存在瓦罐里。就这样年复一年,十年之中就积下了十几罐。后来,他一一打开,重新加以修改整理,一共抄录了30卷,这就是《辍耕录》。由此可见,积累之于写作的重要性。那么,同学们在中应该如何注意积累呢?

首先,积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就拿我们平时的学习来讲,语文读本每册都提供了大约一百篇作品,涉及多种体裁,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同学们学习的同时就是在进行着积累。茶余饭后,与人闲谈,有意或无意间又何尝不是在积累。俗话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当今,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报纸书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这些无不为我们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时时、处处注意身边发生的一切,便可获得无比丰富的积累。

其次,积累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

①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时使用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如果能够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便可积累到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素材。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地多观察,多记

②积累古代诗文

高中阶段,同学们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文。通过课本、读本,通过课外通读的篇目,通过唐诗、宋词的鉴赏,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文,这些点滴积累不仅能够打牢自己的语文基本功,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③积累思想认识

同学们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时候,应当学会思考,学会透过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只有这样,在看问题时,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我们的才能立意新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第三,积累的途径是灵活多样的。

①广泛阅读,博览群书

多读书,读好书,是同学们写好

②揣摩品味,领悟内涵

只有阅读上的量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体味。体味作品的语言,体味人物的感情,进而加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这一过程应当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的,比如同学们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应当尽可能地感悟诗歌唤起的美好感觉,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余秋雨的《莫高窟》,也应如此这般地感悟文字之外的意味,这是情感积累的过程,中间有一个由此及彼的迁移过程。总之,感悟、品味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培养。

③灵活变通,学以致用

积累的终级目标是运用,运用是对积累的整理与检验。运用方式可以是直接引用,如在作文中直接引用格言警句、名人

总而言之,积累之于语文学习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它可以扩大同学们的面,提供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正如《劝学》中所学的积累小流汇成江海,积累跬步到达千里。就让我们在积累习,在学习中积累,去拓展语文学习的一片广阔的天空吧。

1.人生最富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差耻。(奥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6.鸟最要紧的是翅膀,人最要紧的是理想。(谚语)

6.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7.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8.周恩来上小学时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9.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走了上万里,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10.陈涉年轻时,曾经给人作雇工。他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教育问题:

11.曾参杀猪教子。

12.在韩国已悄悄进行了11年的以社会上层人物为中心的“不给子女留遗产”的运动,已被公开。这一运动突出向社会做奉献,把财产奉献给社会福利机构,有的会员甚至把自己数亿元的土地捐献给公共机关。

13.统计资料表明,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不小:美国1.2小时,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相当多的城市中小学生,上学由父母接送,不会划火柴,不敢开煤气,所谓的劳动只是擦桌子、扫地。

14.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15.狐狸母亲:冷酷中的温情。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小狐狸长大了,可以外出谋生了,狐狸母亲便开始发了疯似的驱赶它们,不许一只留在身边。

勤奋治学:

1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8.天才出自勤奋。(高尔基)

19.A=X+Y+Z

A代表成功,X代艰苦的工作,Y代正确的方法,Z代少说废话。(爱因斯坦)

20.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1.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22.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23.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24.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

学习与思考: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6.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7.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积累与知识:

2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0.唐代李贺,每次出去与亲朋同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31.蒲松龄于大树下,准备好茶、烟,热情地邀过路人讲述自己的见闻。如此历二十余年,终成《聊斋志异》。

恒心与毅力:

3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2.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谚语)

3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3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

3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36.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从不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名扬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37.愚公移山。

1.

2.

3.

4.

5.

6.

7.

8.

9.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下面是关于小学生关于三国演义

【篇一】小学生关于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

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后来,许攸投奔曹操。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为“大丈夫”!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

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在某些时候,刘备毕竟也是“官”场之人,心思紧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还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纵,便让一个抵三个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从,抽泣着说出了那句千古

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关羽又何妨?他作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的化身,一次战败被曹操所俘,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忠于信,忠于义,真可谓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足可破不可毁其节”!做人就得像这样,说到做到。因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评价一个人关键的所在。要是没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言归正传,说实话,关羽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终他的逝世,也是因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那么,谁,才是英雄呢?诸葛亮?张飞?孙权?司马懿……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义,为了远大的理想而英勇奋斗。无论是卑微的小人物,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为他们都为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事之道。我才发现,《三国演义》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呐!

【篇二】小学生关于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我很是喜欢。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